成长在中国教育体系下的青少年是很悲催的,他们往往在还未认清某一学科、某一知识体系的基本面时,就已经对其产生了厌恶,原因不外乎江化的应试教育体系和教师的教学机制等等。

国人对名著的盲目崇拜也来源于此,实际上有很多名著(不仅是文学,但包括文学)非常艰涩,并不适合青少年去阅读。

不信作为家长,你问问你自己,托尔斯泰的书你能读得下去吗?康德的书,你能读懂吗?即使是学了几年的马哲毛概,直接丢原著给你,你又能摸透几分呢?

在出版业和教育业中,有专门这么一类作为原著的副产品,同时既能帮人初步摸清原著,也能帮人对原著产生兴趣的读物,亦即「导读」。

当你对某一个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或者某一本艰涩的经典著作,再或是某一个人的研学生涯产生兴趣,但该人、知识、乃至书你都无法顺利读下去的话,显然,你需要一本导读。

对于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读名著,而是弄明白这一学科,那一学科,这个数学,那个语文等等都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大概经历了怎样的历史,以及,它们本来应该是什么。

这些东西,都是国内的义务教育无法教会他们的。

所以,他们也需要导读。

这里推荐一套牛津通识读本,书单如下:

记忆(内容涉及神经科学、哲学等等,阐释记忆的生理本质和心理本质,作用以及它如何产生作用)

托克维尔(法国社会学家)

罗兰·巴特(社会学家,评论家)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

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大拿)

全球经济史

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大拿,我的偶像)

福柯(现代哲学大拿)

简明逻辑学

性存在(用这个读本来做性启蒙教育,简直不要太牛逼)

卡夫卡是谁(文学和文学家)

美国总统制(美国总统是谁,能做什么,为了什么以及三权分立)

法律

法哲学【价值与事实】(什么是法)

资本主义(老师们成天批评的那个东西, 到底是什么?)

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一种独特的社会学、历史学视野)

哲学的思与惑(什么是哲学?它要解决什么问题?)

西方艺术新论(国人的艺术启蒙简直惨不忍睹,这本书必读)

基督教神学(神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信仰是什么?国人有无信仰?)

文学理论入门(语文课本什么的去死吧)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什么是政治)

选择理论

康德(古典哲学大拿)

古典哲学的趣味(古典哲学就和古典音乐很像,它是一个具体的学术分野,而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

马基雅维利(历史和战争)

牛顿新传(苹果什么的还是归给乔布斯吧)

科学哲学

地球(地理课本什么的去死吧)

休谟(这个厉害了,休谟就是一个通过严谨的论证去证明你是一个傻逼的人,而且他深信于此)

天文学简史

社会学的意识

哈贝马斯(大触,公共领域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讲真,这位是真大拿,跟教科书上一直批判的完全不是一码事儿)

缤纷的语言学(面对无法言说之物,你是如何保持沉默的?)

设计,无处不在(真的,国内很多所谓的数码媒体和科技媒体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现代日本(关于日本我最爱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是《菊与刀》,这本书真的非常非常棒)

历史之源

克尔凯郭尔(一个可怕的哲学家)

叔本华(比上面那位更可怕)

尼采(比上面两位加起来还更可怕)

全球化面面观(全球化是什么?谁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以及?)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孔孟儒教可以放一放了)

国际移民

量子理论(击败万千民科,只需这一本书)

广告(你为什么买会员)

医学伦理

进化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称之为哲学史上第一大触不为过,真正的上帝级别的天才)

犹太人与犹太教(古时的以色列和如今的以色列)

生活中的心理学(又是一本书击败万千民科)

数学(相信我,你的孩子会爱上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的)

笛卡尔(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奠基人。我思故我在)

中国文学(语文书请再死一遍)

大众经济学(再度击败万千民间经济学家)

科学革命(伽利略被迫害?真相从来都不是这样的)

人生的意义(活著)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

印度哲学祛魅

佛学概论(下次去逛寺庙,就别跪求逢考必过了)

读完以上若干本书,就稳了。


不知缘何被邀请,强答一记。因为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青少年,就讲些普适的。

小学四年级以上的话:

四大名著里,《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总归是建议看的,前者快意而不失于任性,后者端方亦有权谋机变,能形成好的性格核心,又避免了过犹不及的问题。同时,群像式的人物呈现,很能丰富想像世界。

义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也非常好,不说教而可亲,同时又是说的学校教育环境。

以及《格列佛游记》我认为也是这个年龄段不错的作品,还有一本《王子与贫儿》有助三观。

有套叫《可怕的科学》的科普画书,作者是尼克·阿诺德,建议买这套丛书出版较早的版本,大火后再出的没看,不敢保证质量,这个不在经典范畴内。

这个年龄段的宗旨是开阔和有趣。

初中生的话:

哈利波特还是要来一套的,金庸也可以来一套,儒勒凡尔纳也可以来一套。零散推荐的话《基督山伯爵》《傲慢与偏见》以及高尔基的童年三部曲都不错,《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也很好。

这个年龄段要稍微能对情感、对人与人的关系有所知晓。

高中的话:

《平凡的世界》《约翰·克里斯朵夫》《简·爱》以及鲁迅杂文集。另外推荐马克·吐温和杰克·伦敦的散文集,然后还要接触一些绘画史、音乐史(带作品)的东西,不过这部分我都是读书时看教材或专著,工作后散碎看的,倒真是没看过合适推荐的经典。

这个阶段要懂什么是生活和责任,要受到一定的美学教育。

总之推荐的书都是些路子蛮正的书,我也都读过,所以还比较有底。青少年读书这件事,我的建议是塑成一条必要的主干,在这个基础上再任凭兴趣去接触其他书目。然后所有这些书出于易读性考虑设了年龄下限,上限倒是并没有,什么时候读都不晚。但一定要读原著,即使当时并不能读懂。


我觉得先读下各类名人传记比较好。可以选自己喜欢领域的名人。通过名人传记,顺带能粗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

毕竟世界经典名著大多都比较晦涩,尤其是要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各方面了解了,才能读懂读透。这样算下来,读懂一本名著,工程量还是有点大的。。


很多作品都适合青少年阅读,我推荐三本,一本是《悟空传》,觉得里面敢爱敢恨、放荡不羁的孙悟空可以让青少年产生共鸣。另一本是《三体》系列,看了会产生对宇宙的幻想,对科幻小说产生兴趣。还有一本是《小王子》,青少年不应该过早接受这个现实的社会,他们也需要恢复童心,不应该把蛇吞大象看成帽子。
《平凡的世界》《少有人走的路》

傅雷译作集是必看的。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不可错过。文学找法国俄国的大家作品不会错。看书一定要写笔记,不然不如不看。文学奖就算了。一定要找名家大家,这是历史选出来的,绝不会错。当代现代就别想了,生命有限,书永远都读不完的。别拿自己的时间试错。


国内的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国外有《简·爱》、《飘》、《约翰·克里斯朵夫》、《百年孤独》、《红与黑》等。

提高阅读能力可以学学当今世界上流行的速读法。在欧美发达国家,速读记忆的训练是一门科学,已经列为中小学的教育课程里。中国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很多记载速读的事例。比如,史书中记载东汉时期大天文学家张衡当时就具有「一览便知」的本领,并依据其本领能对天文科学深有研究。在《后汉书·张衡传》描写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 可见当时的张衡那速读记忆功夫是如何了得。 据《三国志》载:「粲与人同行,读道边碑。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后来蔡邕当众考查13岁的王粲,王粲将蔡邕的新作《述行赋》只看了两遍,便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蔡邕赞叹说:「其强记默识如此,真乃后生可畏!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速读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训练的,天生的速读高手是不多的。所有的速读训练法都是基于眼脑直映原理,传统的速读记忆训练法都是上培训班,时间和地点都不方便。我们所处的电子计算机时代解决了便捷的训练方式,当前诸如jint的速读记忆训练工具都可以安装于电脑和手机上在家自由自在练习了,区别于过去使用秒表、投影仪等各种繁锁的器械并参加培训班的训练法。其中内置了视幅拓展、焦点移动、舒尔特表、阅读测试和记忆游戏训练等丰富内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