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吉林市人、交通、美食、景區、環境、四季、民族等介紹一下


環吉皆山也。東南羣山白雪過膝,山中寂寂無人,飛雪落地可聞。乾冷的空氣入腹,化為白霧。冷風迴旋在漆黑支楞的樹間,席捲過平原,又呼嘯消失在遠方雪線。

五年前,當我還生活在不下雨的北京,偶然在電視裏看到南方的城市陰雨綿延,街邊的棕櫚樹隨著斜風細雨輕柔地搖擺,我當時想著,去南方生活好像也不錯。

如今,我已在廣州生活五年了。這裡的城市生活太時尚,地鐵人流太匆忙,夏天太漫長。這裡有數不盡種類的水果,有徜徉流連的繁華夜生活,有無孔不入地鑲嵌著潮流與科技的商圈,還有閑庭信步其中身段窈窕嶺南軟語的漂亮女孩。我現在擁有了一切小時候在香港電影裏看到的充滿都市感的生活:整潔便利的7-11,嘈雜濕熱高懸於夜市上空的狹小公寓,鋼筋叢林玻璃外窗折射到繁華街巷裡的城市日光,還有永遠也熬不過去的悠長的夏天。

某天,我站在太陽底下某片空無一人的球場,地面撒發的熱氣扭曲了四下裏刺眼光亮,籃球落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遠遠滾去,我手扶著膝蓋彎下腰,看著我的汗水滴落在地面上。一陣詭異的涼風吹過,遠處校園裡的教學樓響起鐘聲。

我抬起頭,尋找那聲音的來處。轉眼時,在扭曲的熱空氣折射的虛影裏,我看到了一個憨憨胖胖的少年,茫然站在空地中央,影子隨著熱氣搖晃。依稀好像10歲時的自己。

一、

1997年,鄧小平去世,香港回歸。我爸爸和我老叔相繼停薪留職,回到家裡的修車廠幫手。那年的冬天冷到了零下三十五度。而我——因為我媽認識的一位患兒的姑姑是一個重點小學的校長——則在四年級的開學之初轉了學。新小學離家有點太遠,所以在相繼寄住在幾個親戚家一段時間後,我終於搬了家。

在這之前的最開始那幾年,我住在松花江以北山前區的筒子樓裏,那是江機軍工廠的家屬區,也是吉林市地圖最北邊的居民區。筒子樓有四層高,每棟樓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的每層樓裏都有一個狹長的走廊,裡面有四戶人家,兩家共用一間廁所,而每家獨有一間廚房。樓裏沒有電梯,水泥砌成的樓梯非常敦實,只是樓道里照明非常糟糕,尤其晚上,許多樓層的燈都是壞的。走在漆黑不見五指的樓道間裏,讓人脊背發涼。樓裏沒有洗澡的設備,每個星期我爸都帶我去一個街區以外的吉化七浴池去通體洗一次澡。其他時候,我和家人都只是用毛巾沾著熱水,打著香皂擦身體。

爸爸媽媽白天上班,暑假的時候,白天我一個人遊盪在整座城市北部的工業區。下了樓右轉,第一個街區就一個十分樸素的商業區,南北走向的主幹道是市場,街兩邊有拖拉機載來早市的新鮮蔬菜,還有簡易搭建的土棚裏賣早餐的小攤位。空氣裏飄蕩著炸油條的油煙味,順著看去,街邊粗布搭成的帳篷裏擺著小桌小凳,一口翻滾的油鍋,鍋旁邊碼著剛出爐的油條,根根尺來長,飽滿膨脹,紅棕色泛著光。後面的保溫桶裏盛著熱豆漿和豆腐腦。再往裡去一個攤位,賣的是拉皮和卷餅。那拉皮是一整張黃綠色透明的餅皮,老闆娘掀起一張扔到砧板上切成條,拉皮隨著砧板的起伏調皮地彈起彈落。老闆娘熟練地扔到一個大盆裏,將一根黃瓜插成條,加作料,一通攪拌;再揭起一張油亮透明的油餅鋪在砧板上,擺上土豆絲、蔥和生菜,點上醬和辣椒油,麻溜一卷,套袋,收錢,一氣呵成。道路中間一側,是一輛手推車,車上一個大保溫桶,老闆打開來,從裡面拿出一根插著棍子的豆沙麵包和一袋牛奶。

橫貫主幹道的幾條小巷子,鱗次櫛比地排布幾排小棚子,這裡面有理髮店、五金店、遊戲廳和小喫部。

小喫部一般早上供應粥和鹹菜,中午比較多的鋪位是碴條、冷麵和煎粉。晚上最多莫過於烤串。但說此時,這早餐粥和鹹菜可不簡單,粥有二米粥和苞米茬子粥,鹹菜是醬土豆,桔梗和辣白菜,此外的主食還有包子和水煎餃,老百姓家自己做的,皮薄餡大,肉多油足。

遊戲廳有的會和撞球廳相連,煙霧縈繞在日光燈管下,遊戲機這邊盡有幾個穿著臟破校服的小學初中生,聚精會神地整個身體隨著手裡的搖桿一起搖擺。撞球那邊就普遍是年紀大一些的高中生,他們眯著眼吸著煙,悠閑而仔細地計算著反射角、動量傳遞與三體碰撞。那些年裡,遠在日本的——那些少年終其一生也未必知道的——卡普空公司創造了幾個表情憤怒但動作立體打擊感十足的人物,整合進了「街霸II」中,成了整條街少年神之嚮往的奇幻世界。幾年後,另一家做為競爭對手的SNK公司,將旗下已成角成腕的幾款格鬥遊戲雜糅在一個新遊戲「拳皇」系列中,並因為盜版主板的泛濫,也因其人物造型時尚叛逆,以及更繁複的遊戲規則而立即取而代之成了這法外世界的新風尚。緊隨而來的,是下沉到這個北方小城市的樸素簡陋的周邊:盜版拙劣的卡帶同款遊戲,卡片棋牌,和做工粗糙的人偶形象。

穿過這個街區,就是一片荒涼的遊樂園。吉化七浴池就在遊樂園背後的一片筒子樓羣裏。這個遊樂園中,低矮的鞦韆和手推的旋轉木(鐵)馬上,因風吹雨淋而留下的斑斑銹跡。行走在長草雜生的廢棄花壇假山和涼亭間,大多數的時間裡,只有被風拂動的樹聲和蟬聲記錄了我為了消磨時間而漫無目的遊盪。穿過遊樂園,是一個不見人影的文化宮,門前立著一個小黑板,上面用粉筆寫著正在上映的電影的名字——《阿甘正傳》。

多麼沒有水平名字,怪不得沒人看。

繞過文化宮,就是工業廠區了。穿過一條荒草夾道的沙土地,是一座玻璃廠。廠區裏的車間四面高聳蔽日,巨大的機器在廠樓裏緩慢而笨重地轉動,在廠區裏此起彼伏。廠地中央高高地堆起幾堆玻璃絲,我爬上去,躺在玻璃絲堆成的小山上開始幻想。我望著工廠外面更遠的地方,那陽光與長草所及之處,那個幼小的我還沒來得及開發的未知蠻荒之地,我希望像辛巴達一樣勇敢無畏地能去到那些地方冒險,看看那工廠的外面,那工業區的北面,還有再往北去超出我想像的地方,是個什麼樣子,有什麼奇怪的遭遇和麪目可憎的敵人。

可當我這個冒險家回到家,卻不得不一點點地挑出紮在襪子裏和手心上的玻璃絲,以免它們永久地陷在我的肉裏。

市場的路對面,是一個火車貨運站。一座天橋縱跨過這個貨運站,行走橋上,一排排鐵軌鋪陳腳下,冒著黑煙拉載著黑煤和木材的火車發著沉悶的聲響。下了天橋,可以見到十餘根粗大的管道如長蛇伏地橫亙路邊,粗達一米餘,綿延長達數公里,由黑色粗布包裹著,時常漏著熱氣。我的小學就在這管道綿延的中段。我爺爺家就在管道的另一側,所以我經常放學去爺爺家時,就需跨過這些燙腳但又有點陰森恐怖的怪蛇叢林。而這些大管子中間,常年住著一個老傻子,蓬頭垢面破布爛衫,整日在大管子中間無神地遊走。我們這些小學生既要小心翼翼地注意腳下以免摔到管子下面,又要提防著那個恐怖的老傻子會不會突然出現趁我們半渡而擊之,也不失為一個刺激的冒險。

二、

轉學後的新小學坐落在火車站旁邊。不同於江北工業區,火車站集交通與商業於中心,旁邊各路的公交總站、商場、賓館和娛樂中心,儼然生機盎然。火車站前堆滿了不規則的小突突和計程車,計程車和各色黑車司機都擁在出站口,每當一波乘客下車出站,都被這羣司機圍堵,嘴裡高喊著:「舒蘭舒蘭的!」「江南、聯化!」「永吉,大哥去不?」本地人自不必入他們套,因為這些車無一例外都要宰人,加價拼車。自此我可作一笑,想我國各地主動攬活的生意各有不同。比如出了無錫火車站,圍堵上來的多半是阿姨舉著賓館房間的圖片兜售住宿,你若不應,她們鍥而不捨可隨行百餘米;杭州的武林路和延安路上,時常可見一阿姨或瘦小夥與你眼神交流,神色神祕,不必擔心他們是來自敵方陣營的地下工作者,你若搭上話,他們自會拿出一張賣假鞋的宣傳單;在廣州如果路經大排檔或城中村裡的大酒莊,可要注意目不斜視,不然自會有阿姨大叔關心你晚上喫沒喫飯。

從火車站向南,有幾條商業街沿著我小學的左右兩側,風景各不同。一條是天津街,大商場一家接著一家,賣成衣、布料、金銀首飾等。商場門前的小商販推著小車,賣糖人兒,康樂果和鐵板魷魚,尤其鐵板魷魚,當年很有名。另一條是重慶路,沿街第一家是江城劇場。名曰劇場,其實也是個生態鏈完整的小商業中心,周圍遍佈了小喫部,副食和主要賣文具的商場。那劇場,除了公映電影,也會放一些打擦邊球的神祕影片如《望鄉》等,裡面也有一個二人轉劇場,題材生猛,臺詞辛辣,原始但也哺育了幾個日後甚有名頭的民間藝人。再沿街走,第一家有頭有面的飯店是川味大菜館,是吉林第一家正宗的川渝風味,主營小面和火鍋。這川菜開在重慶路,其名也不枉。其時我家做修車賣配件的營生,爸爸和爺爺常去重慶進貨,回來不免大談重慶如何熱,以及火鍋多麼好喫多麼辣。我爸說重慶:糕點十數種,調料百餘味;說火鍋浮油一寸,半面都是辣椒。自那川味大菜館一經開門,全家去喫了幾次,我還煞有介事地問我爸:有沒有重慶本地的辣?其實川人百味,又何止是辣?重慶路盡頭,是幾家當時吉林最大的商場:東市,新東,國貿等。而重慶路與天津街之間夾著的區域,橫穿幾條小路,這裡門店眾多,而且走商棋佈星羅。耐克、阿迪進入中國市場後,這裡的專賣店最密集。東三省開始喝奶茶後,這裡也是最先開了早期連鎖的「快客」。兩條主街中間平行的街道,是一個煙燻火燎的小喫街,推車的行商有的賣炸地瓜條,烤實蛋和毛蛋,街兩邊店鋪有的賣炸串,砂鍋面和土豆粉。

自小學畢業到初二這幾年,我都在這附近的一處教室學長笛。尤其初二,傍晚放學後先參加奧賽班,天黑之後趕到學長笛處上課。再下課時,已經晚上十點多了。多少個晚上,我都徒步穿過整條重慶路,到火車站前的公交總站搭末班車。那時候,重慶路上的商鋪早都打烊了。取而代之,熱鬧的夜市攤位擺在了步行街的中央,點著一盞盞明晃晃的充電燈,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盡賣些價格低廉的衣鞋、小商品,還有燒烤甜品等小喫。

末班車空空蕩蕩,夜市的流光透過車窗照在幽暗的車廂裏或明或暗,又在乘客疲憊木然的臉上消失。

三、

在寄住過幾個親戚家裡後,我們家都住進了我爸開的店裡。我爸的修車店背靠十一中,那是個修車廠聚集的區域。吉林市兩條南北主幹道吉林大街和延安街平行相鄰,兩條東西向鐵軌分別橫穿兩條大街,在橫穿處架了四座立交橋。我爸的店,就在這兩條大街和兩條鐵軌圍城的正方形的中間。

我對這片區域,以及在那生活的那幾年沒有太多感情,因為那個地方毫無生氣,四處都是冰冷髒亂的五金店、修車店。那個地方也消磨了我爸爸幾乎最有幹勁的年歲。我們家主營的是奧拓維修,奧拓是那個年代的計程車。而那個年代的的哥,是個江湖羣體。修車店,就是江湖裡的龍門客棧。我爸,就是客棧裏迎來送往的金鑲玉、王利發。

他本不是江湖人,卻被推入江湖中。他是78年的大學生,年輕時風姿奕奕,文采斐然。高中時在龍潭區已經成績優異,連年數學和物理競賽包攬區第一,區運動會百米第一、二百第二。77年時作為非應屆生已考中了一次,78年再一次考中並升入大學。大學裡也是詩畫劍酒,書生義氣。進了廠以後,在下崗以前都是廠裏的足球隊員,也是廠裏象棋四大高手之一。時運不濟,他開店之後不得不在官方和江湖間長袖善舞,摸爬滾打地操勞。當我爸終於轉了行,把店面租出去之後,這幾年時間裡,我們家還清了業主十一中的債,辦下了房產大照,也在江南買了個130多平的大房子。而四十歲出頭的他,卻白了頭髮。

的哥中有的是社會賴子,喜歡壓價、賴賬。我們家沒少因為這事和的哥開戰。有一次,我爸和一個顧客吵得不可開交,矛盾激化之處,我爸叫號:「要不咱倆就在這門口磕?」。兩人言和之後那人挽回面子說:「不是我不跟你練,你去二道江打聽打聽,我在那打仗耍錢都是有名的。」還有一次,我老叔剛好路過店裡,又遇到了耍賴的。我老叔上身橫練的筋肉,是道上的。他看出對方虛張聲勢,直接照著面門一拳,打得那人當時就懵了。當然了,這賴賬有硬賴的,自然也有軟賴的。硬賴的,磕得過就磕;可這軟賴的,對方給你擺交情,發毒誓,伸手不打笑臉人,更難辦。多年以後,我爺爺問過我爸,最後賴的那些賬要回來沒,我爸苦笑說:「一半都沒要回來。」最兇險的一次,因為對方玩失蹤,我爸設法跟蹤了他,想把他堵在家裡。可這一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不意被跳子給抓了。因為那時節有一些跟蹤猥褻小孩子的,我爸被誤當作其中之一給抓了。雖說是誤會,可威武窯是陰是陽誰都說不準,自己得留神別喫虧。我爸周旋了很久,終於有機會打了個電話給老叔。老叔因而得以聯繫窯裏的人把這事平了。

店裡的修理工,常在河邊走,難免有幾個最終也上了道。當年在我家時,都是穿著破舊夾克和棉襖,滿身機油污,脣上髭鬚萌生的樸實小夥子,再聽到他們名字的時候,卻聽到有人因為嗑藥死掉了,有人睡在車庫裡中毒死掉了。還有一個,姓張,本市鈑金做得最好,人稱張鈑金。在和我老叔一起坐車外出公幹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出了嚴重車禍,當時就沒氣了。我老叔身受重傷,幾乎動彈不得,好在老天保佑,他本身也剛硬,把摔散的手機又拼上,而恰好又有一格信號,他得以報了警,得救了。事後,他心中有感,信了佛。每年初一、十五茹素,虔誠拜佛。我爸沒少拿他信仰開玩笑,他都渾河地一笑,憨態可掬。

江湖兒女,既有奸險算計,也有俠氣幹雲。有一年,一個劫匪搶劫了光華路上一家手機店,一個路人和匪徒拚死搏鬥,中刀不治身亡。這個路人是個平民英雄,曾有過不止一次拔刀相助的經歷,但是這一次不幸倒下了。匪徒劫持了一輛計程車後,橫衝直撞逃亡。接著,吉林長春兩市計程車在交通廣播臺的指揮下千里追兇,最後在九臺縣某農家院裏抓獲了匪徒,送官正法。還有一次,舒蘭的一個兒童誤服了農藥,當地醫院建議轉院到吉林,拉載中毒兒童的的哥一邊趕路一邊與交通臺取得聯繫,接著十餘輛計程車聽到廣播後趕來為的哥引路,搶得了半小時的救命時間,患兒因而得到了救治並痊癒。主治醫生——也就是我媽——因此事名聲大噪。

四、

搬到江南以後,我們終於又有了自己的家。江南——顧名思義,松花江以南——商業算不上發達,但北東南三側被蜿蜒的松花江圍繞,風景優美,美食遍地,最是宜居。

在吉林說美食,必繞不開廈門街。廈門街是地處江南一條香蕉型的商業街,大館子小喫店不下幾百家,每天傍晚都煙火繚繞,酒香四溢。我的初中就在這附近,學生不愛去大館子,卻盡愛喫這裡的小喫。想我上學那會兒,中午若有時間,最愛喫街臨頭的一家朝族冷麵。那冷麵的碗不大,但是碗裏滿是面料,細如龍鬚但甚有韌性的蕎麥麵條、黃瓜絲、辣白菜、甜蘿蔔條、醬牛肉、還有半個煮雞蛋。酸甜冰涼的湯平了碗口,上面漂滿芝麻粒和些許辣椒籽。隔壁是一家連鎖的煎粉店,名叫「宏偉」,又自稱「天下第一家」。煎粉這東西,大連及關外一些地方管它叫燜子,都是一個東西,用地瓜粉製成的方塊形粉凍,切成一寸見方,用平底鍋將各個表面煎脆,加入湯料、蒜汁、麻醬和香菜,這在吉林本地也算是名片一樣的小喫了。或許每個人住的鄰裏街區,都有一家常去的煎粉鋪子,除了這家江南的「宏偉」,還有像是大東門的「老太太」,鐵東的「春玲」。除了煎粉,「宏偉」家也有雞湯豆腐串賣。可是我覺得他家煎粉火候欠老,豆腐串又味道太淡。雞湯豆腐串幾乎是每個中小學門口必有的小喫,阿姨推著小車,車上一口大悶鍋,鍋裏是用雞湯煨好、牙籤串好的幹豆腐串。阿姨撈出幾串豆腐串和幾粒蘿蔔圓子在小碗裏,再加上一小勺蒜蓉辣醬,喫完了還可以免費加湯。

廈門街走到頭,再向西北,有一家「杜家哥倆」,專做燒烤,最是火爆。東北做小喫的,取名字真的是直接樸實,除了剛剛提到的「宏偉」「春玲」「老太太」火車站前有還有一家我印象深刻——「王胖子」燒烤。可說來說去,還是這杜家哥倆名氣最大。他們家,最擅長做的是烤雞骨架。要說這雞骨架,也是學校門口必見得到的小喫,也常年被家長列為禁忌名單裏。因為此物作為雜碎,常常來路不正,而且上面許多內臟和代謝廢物處理不充分。但是學生沒幾個真的聽話的,因為只要兜裏揣夠那五六塊零錢,沒人架不住校門口雞骨架的香味。一般學校門口的小車販,雞骨架都是再調過味的麵糊裏飽蘸一下,然後下油鍋裏炸。其實說雞骨架上根本沒多少肉,大多時間都在嚼炸得焦脆的細雞骨,還有附著在上面炸香的麵糊。

從杜家哥倆出來,穿過一條街就是松花江岸了。松花江美麗富饒,滋養了關外萬頃沃土,東北漁獵民族賴以生息千年。松花江冬天不凍,水上熱氣蒸騰,有寒鴨閒遊;夏天水汽凜冽,晚上的江岸頗有寒意。附近的居民到了晚上都來到江兩岸休閑鍛煉。

夜晚的街上烤苞米的小車最多。一根根碩長飽滿的苞米架在鐵爐子上,被炭火烤得粒粒金黃、焦黑、再炸開。不著任何調味,撕四五片苞米葉子,厚厚地包住熾熱的苞米,吹一吹兩頭最肥、烤得最焦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咬一口,口感勁道,滿嘴溢香。這烤苞米也算頗具特色了,但絕對意義上並不是吉林獨有。我女友是廣西人,她說她家的街頭巷陌也遍佈著類似的烤玉米攤。有一年,我還在希臘的羅德島喫到過,只不過那種玉米乾癟,口感上遠遠不及家鄉的。

吉林有一家雪糕廠,名叫紅旗冷飲廠。得益於此,我們平時可以喫到花樣繁多的雪糕和冰淇淋球。小販賣冰淇淋球——我們叫它冰糕——常推著一輛小車,車上一個大保溫箱,用厚棉被蓋住。打開棉被,裡面又是一個一個的圓柱形保溫桶,每個桶裏都是一種口味,最多可以喫到八種口味,除了最基本的香草味,還有巧克力、香芋、哈密瓜,草莓等,每種口味都用勺子挖一個球,高高地堆在一個小碗裏。冰糕更高級的喫法,是用一個大杯裝,裡面再倒上汽水。或倒入花生露,或倒入雪碧。花生露則縱享絲滑,雪碧則泡沫翻騰,清冷而不凜冽。冰糕一部分化在汽水裡,口感上和溫度差都層次分明。

鍋包肉在東北菜中如名片一般。實際上鍋包肉在東北內部,甚至在吉林省內部做法也有原則上的分歧,互指為異端。分歧主要在調汁,比如吉林市,則用糖醋調酸甜味;而長春則多用番茄醬。一片片巴掌寬的薄裡脊片,飽蘸了濃糊之後下寬油炸兩次以致炸脆,炸透。調甜酸汁,回鍋翻炒則成。口感焦脆,酸甜得宜。在南方上大學時,被當地同學廣為喜愛,常去南門的東北菜館打包回宿舍,作為一宿舍當晚的零食。在吉林,鍋包肉做得好的,多是一些本地特色濃鬱的老字號,比如廈門街的楊麻子大餅、大東門的週末喜相逢,還有江北的大眾飯店等,不禁勝數。

吉林人喫火鍋,特色的要數烏拉滿族火鍋。蒙族和滿族的火鍋都愛用銅鍋,鍋下燒炭,煙筒從鍋的正中央陡然峭立,通過連接到天花板的通風口排掉廢氣。食客就在鍋的外圈煮煮涮涮。銅鍋涮肉,北京的最多,像是海淀的羊大爺,王府井的東來順,牛街的聚寶源。涮肉時夾起一片,講究七上八下——涮久了肉就老了,蘸麻醬小料。但相聲大師侯寶林喫涮羊肉時不同,他是整盤下鍋。說是之前的人太窮了,這樣整盤下鍋的喫法喫不起,所以纔有了一片一片涮著喫的講究。侯大師的喫法,就和潮汕人很接近了。潮汕的牛肉劃分得及其細緻,每個部位都裝一小盤,新鮮手切,整盤下鍋,清水涮八秒撈起,蘸沙茶醬小料。北京人喫羊肉,肥美鮮香;潮汕人喫牛肉,滑嫩Q彈。吉林人既涮羊肉,也涮牛肉,但更重要的是喫酸菜。銅鍋清水,煮酸菜和五花肉,調味用乾鮮海虹和海兔,開鍋時涮新鮮的手切牛羊肉。小料和北京無異,麻醬打底,加一塊老和紅方,一勺韭菜花,鮮炸的辣椒油。酸菜可拿掉肉的肥膩,肉香也可中和掉酸菜尖銳的酸味。酸菜耐煮,久燉不爛,越煮越香。

江北土城子有一家新興園餃子館,當年在本地眾多餃子館裡並不算出眾。後來我住在北京,有一段時間是住在東四環的後現代城,樓下便有一家連鎖的新興園,當時很是驚訝和興奮。店內的服務員都是東北人,入門右手就是廚房,由一扇玻璃櫥窗隔離,一個擀皮的師傅,三五個包餃子的師傅。擀皮的師傅三下兩下擀好,甩到其他師傅手邊,包餃子的師傅填餡,捏,沒一處多餘動作。點一盤韭菜三鮮,一盤酸菜豬肉。大廳內有接餃子湯的大桶和龍頭,調好醬油醋蒜汁辣椒,不多時餃子就端上來了,煮餃冒著水汽反著光,活蹦亂跳;蒸餃皮薄如蟬翼,裡面餡料的鮮綠依稀可見。夾起一個咬一口,汁水飽滿,再喝口熱餃子湯溜縫,跨越十多年的味覺記憶忽然模糊了東四環和土城子的邊界,從情感上將故鄉和異鄉連接了起來。

走到吉林最南端再向東,就進入到山重水複的世外之地,幺嶺、唐家崴子的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山裡挖野菜,摘海棠;湖中下網捕魚。夜裡升起篝火,在火堆下埋上苞米和土豆。水中泡著西瓜、香瓜和啤酒。遊人飲酒作樂,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不覺東方既白。


江景

街道

國內頂級雪場,萬科松花湖滑雪場

土生土長吉林市人強答一波,手機裏隨便找了幾張照片,霧凇就不放了,網上一搜一堆,只發最真實的照片。

吉林市,一個普通的三線城市,曾經是吉林省的省會,人口450萬左右,典型的東北城市。近十年甚至十五年發展緩慢。

生活節奏相對較慢,四面環山,城區沿松花江建設,環境較為宜居。

支柱產業:化工,製藥,汽車。

知名高校:東北電力大學,北華大學等

主要火車站:吉林站,吉林西站

機場:雙吉機場(已僅軍用)


人:都說東北人熱情,好客。吉林人可真的非常熱情了,作為土生土長的吉林人,每次做個公交車啊,計程車啊什麼的,不是和周圍的大爺大媽聊上,就是和司機嘮上了哈哈哈嗝哈哈哈嗝哈哈哈。

東北話真的不嚴重!!!外地人可以聽懂,方言也能聽懂!瞅,幹啥,咋滴啦,嘮嗑,幾乎就常用這些。

老齡化挺嚴重的(爺爺奶奶比我身體還好.....比我還能擠公交這也是我沒想到的嗚嗚嗚.....好幾次都被擠下來.....)

很多早市夜市的,泰山路早市,琿春街夜市都很棒!

交通:交通不發達!!!輕軌前幾年說要建的,結果現在還沒有......也沒有地鐵,陸地上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只有公交車,計程車,(路邊共享單車)

美食:艾瑪,到了我這個喫貨最愛的pa了!

鍋包肉烏拉滿族火鍋煎粉插條麻辣燙麻辣香鍋水煮魚奶茶燒仙草啥都有,有特色的三花一島(松花湖的魚,很鮮美)夏天的時候出去湖上露營,買的現抓的魚,用湖水燉魚湯超級鮮美!!!我一個不愛喫魚的人都喝了兩碗!!!

然後吉林市有歐亞,財富,新瑪特等等可以喫的地方,各種小喫啊,奶茶啊都有

景區:朱雀山,北山,松花湖五虎島有新建的水上公園(有點貴),龍潭山,濱江公園,烏拉遺址公園,世紀廣場有江南公園,喜歡遊樂園的朋友可以去中東就是有點遠,喫喝玩樂一體的。

不知道東北電力學院是不是景點哈~

環境:看圖!

這是某天照的雲朵~(這竟然是原相機!!!

俺們學校和一些城市街道

冬天的也有還有龍潭山公園的!

景色還是很好看的!環境就是還可以,雖然比不上一線,二線城市那麼繁華,但是空氣質量好呀!哈哈哈嗝哈哈哈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是近幾年也有霧霾了嗚嗚嗚嗚)

四季超級鮮明,就是春天和冬天是分不清的(微笑 )都在下雪!!!5月份還飄雪你敢信????

夏天不熱,晚上風涼!(夏天最高也就34度左右歷史最高,平常大概都是28.29.30度白天中午,下午就是27.26度,晚上就24.23.25左右)

冬天賊冷!可是有暖氣啊!所以在屋裡冬天穿半截袖的人很多

民族大概就是漢族,朝鮮族,滿族為多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全國唯一一個省與市同名的城市,導致我在山威上學時候他們要麼不知道吉林市,要麼就說吉林省的省會是吉林市

城市很好,市區裡面有江,地理位置處於松嫩平原與長白山脈交界處,西部和北部是空曠的大平原,市區東部龍潭山以東的山要是自己感覺的話坐高鐵試試吧

最可惜的就是京哈鐵路和哈大高鐵沒有經過吉林市,導致吉林市鐵路通達度還沒有四平高,目前k338,k518,k1986,G1234能到華東地區,k1572能到太原西安和重慶,但是去鄭州華南珠三角地區沒有火車,有點遺憾(希望長春再分享一些),在鐵路方面齊齊哈爾通達度也略高於吉林市,希望長吉鐵路電氣化和七家子列車整備所能給吉林市再帶來一些好處

經濟這幾年有點尷尬,但是貌似要轉型,過幾年看看效果吧

人種方面,基本都是肅慎惠莫和東夷人還有東胡混合血統(闖關東原因),少量苗搖百越血統(歷史移民原因),美女比重不是很大,可能人人的審美有差距吧

冰雪旅遊算是發展起來了,在東北貌似除了哈爾濱就是吉林市了吧,北大壺,萬科雪場都不錯

教育程度很高,有我的母校——吉林一中,全省前三穩了,大學不曉得,但是照長春還是有差距的,畢竟吉大在那裡壓著

人的生活還可以吧,至少物價不高,大部分人性格都挺豪邁的,但是肯定不像網上說的那樣

夏天溫度還行,最熱時候也能幹到35~36℃,冬天最低也能幹到零下30℃左右,冬天松花江不結冰,還有霧凇

說了這麼多,反正吉林市是個很好的城市,沒有北上廣的壓力,沒有南方城市夏天的炎熱


老家吉林市的前來答一波。

一,吉林市人:就是典型東北人。

二,交通:吉林市距現省會長春100公里。高鐵40分鐘,票價30元,普通火車票價10元,比打個車還便宜。吉林省的機場龍嘉機場建在吉長中間,高鐵經停,交通還是很方便的。相傳國家有一次提出未來城市將輻射100公里,吉林省遂動了心思:我們前兩大城市距離只有100公里呀,現在每年都在報導南方哪個哪個城市又GDP破萬億,吉長若是合併為一個城市,東北可就也有GDP破萬億的城市了,瀋陽大連哈爾濱還算個啥啊!當然這個現階段不太現實。

三,美食:就是典型東北特色。吉林市比較有名的美食有白肉血腸,吉林煎粉,餄絡條。

四,景區:得益於錢都花到現在的省會長春去了,吉林市沒什麼像樣的景區。吉林市本身山水資源非常好,被稱為「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四面青山被稱為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分別指南邊的朱雀山,西邊的小白山,東邊的龍潭山,北邊的玄天嶺。吉林市市中心就到處是山,這種城市比較罕見。別的城市市民下班逛小區逛公園,吉林市是直接上山溜達一圈。三面水是指松花江呈s型流過吉林市。望江樓?吉林市到處都是。溜達二三十分鐘能到江邊的小區?不好意思,一半小區都能,不值錢的。吉林省花大把的錢建設長春,整出5個5A景區,可惜長春沒山也沒水,終究也整不成旅遊城市。

五,環境:得益於當年國企倒閉和下崗潮,現在環境相當不錯了。

六,氣候:也是典型東北四季分明的氣候。

七,民族:吉林市滿族和朝鮮族都非常之多。偶爾碰上個愛新覺羅氏後裔不算新鮮事。我以前有個學生姓那,是葉赫那拉氏後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