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生活經歷,永遠讀不懂


讀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方法,在讀專業書和文學類閑書的投入程度和閱讀方法肯定是不一樣的。

說下我個人目前採用的讀書方法吧,覺得這種讀書方法對個人理解和記憶還比較由實用。

專業書閱讀方法:

首先,看目錄來瞭解整本書的結構,在心中對此書結構有個大致的印象;

接著,以篇章為單位的通讀內容,看的過程中隨筆記下你覺得有意思的、有啟發的、有疑問的點;

然後,在看完一章內容後,做思維導圖,在做思維導圖的時候,可以根據你的理解來重新組織結構做,要是覺得沒啥想法的話,也可以就按照書中的結構來做思維導圖,這個過程也是有結構性的二次記憶加深印象的過程;

然後,看完了整本書,也做完整本書的思維導圖後,你之前看到的不理解的點可能有的就已經明白了。如果還不能很理解之前你記下的疑問的點,那就上網查吧,知乎、豆瓣、百度百科,總能找到一些答案的;

最後,將你隨筆記下的點、找到的答案,再整合到你畫的思維導圖上,也就趁機再複習了一遍思維導圖,鞏固記憶。

上述的專業書籍閱讀方法看著麻煩,其實都是閱讀過程中順筆的事,要是哪天突然想用下你之前看過的書中的知識,看思維導圖也就夠了,快速又省事。

文學書閱讀方法:

看文學書的方法就簡單的多了,其他答案中說的經歷是一回事兒,但是我看沒事看文學書幹嘛的,還不是為了拓寬思想界限,提高思想境界的嘛。

所以,在看文學書的時候,要是喜歡寫,那就順筆寫下你覺得好的句子,積累積累文化素養,不過好句子這個定義要你自己來下,畢竟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人的感受是和你完全一樣的,你覺得好就好。

要是不喜歡寫,那就畫,標記出來的你覺得好的句子,以後翻書找句子的時候也方便,再者,可能幾年以後的你,再讀這本書的時候,感受又不一樣的,那也可以看看之前你記下的東西,憶當年啦。

看完以後,建議嘗試寫寫讀後感,這種方法雖然老土,但是實用。你想,你在閱讀的時候,知道你要寫讀後感,那你讀的時候是不是就會相對認真一些,這樣你讀這本書纔有意義啊。前期覺得寫讀後感寫不出來東西,那就想到啥寫啥,自己看的東西,自己開心就好;後期讀後感寫的多了,自然就知道怎麼寫了。比如在寫讀後感的時候,從人物分析、情節分析、思想分析等這幾個方面下手,自然就寫出來東西了。

要是時間多,還可以在寫完你自己的讀後感後,上網看看別人看這本書的感受,看看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是不是哪裡的情節沒有注意到,也回憶回憶情節,蠻有意思的。

廢話挺多,但是都是我一點一點摸索出來的方法,希望對看到此回答的人有所幫助。


上次跟同事去聚餐,看到一盆毛血旺的盆檐上印著「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想起了《雪中悍刀行》裏的綠蟻酒,北涼軍武老卒,想起了快意恩仇的徐驍,心情愜意很多,甚至和朋友聊起這首詩來,再一次是《許三觀賣血記》當時還在學校,讀完時深受觸動,當即去餐廳點了一份火爆豬肝,可惜沒有黃酒,體會一下許三觀那一句「一份炒豬肝,半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現在你再給我說豬肝我想到還是許三觀的故事,七年前上高一時讀過《平凡的世界》(只讀了第一部)當時只覺得全書都充滿苦難也讓我沒有興緻讀下去,回到最近剛好趕上公司的培訓,又有時間重新開始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還沒讀完我就被這部書深深吸引了,一向注重午休的我好幾次讀完了整個午休時間,被感動的心頭一軟,被激勵的血液沸騰,被同情的設身處地,沿著小說的發展路線我沉醉其中,感謝路遙的文字,讓我每晚如約而至的去聽少平和少安的故事,上兩天有人給我劇透說曉霞最後被洪水沖走了,我聽完心裡一沉,思緒複雜,替少安擔心,這兩天都沒打開書去往下看。

這就是我的答案,有沒有讀懂一本書我們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借高爾基的名言結束「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


作者寫作,是表達自己的思想、認知、經驗、感情,讀者如果能夠設身處地,在作者角度去感受,對於深入理解更有幫助。這不是要完全站在作者角度(這也不可能),而是思考多角度的可能,以及各角度的對比,這其中有三種角度比較重要,一是作者的時代、處境背景和角度,二是現代背景的對比,三是設想一種恆久崇高的真善美的角度。

這需要更多地熟悉作者的時代、背景、處境,更多的同情心,對文明文化、美醜等更多的理解和感觸。

完全讀懂是一件不大可能的事,作者自己回頭,都能看出新意來。

盡量去理解、感受、收穫可能是更好的閱讀目標。

廣告:如何用小築做讀書筆記?


用心領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