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減肥的回答都極其吹捧hiit 可對絕大多數沒有運動基礎的普通人真的是最合適的嗎


HIIT絕對不適合新手,但同時跑步(尤其長慢跑)也不適合新手。

HIIT門檻固然高,也比較有引發傷病風險。其高效率是建基於練習者本身已經有良好的基礎(對動作的知識與實際掌握程度)和紮實的體能上。

跑步很多人視為低門檻甚至無門檻,說得好像有雙腿就能跑。事實上其需要兼顧的要點不少,不得要領的話,與HIIT容易導致急性傷害不同,跑步更傾嚮導致慢性傷害。

我發現有一個長久以來答這類問題,看到不少人都有一個錯誤認知:減肥就減肥,不用(也不要)練肌肉。

當你冷靜下來想想,身體由什麼構成?除了脂肪就是骨骼和肌肉,而我們從日常生活到各種運動的動作都是靠肌肉力量去完成,所謂不練肌肉其實就是件自欺欺人的事。

但怎麼練?練多少組次?練多大強度?這些就因人而異了。

比如有些人寧可去跳舞,有些人選擇玩巴柔,有些則走了CrossFit路...

沒有說對錯,就是效果會有些分別,收穫也會不同。

對啊,如果運動只為減肥,沒幾個人堅持得了,一個人喜歡→投入→熱愛一件事,自自然然就會願意繼續,甚至改變整個生活方式去迎合它,變得自律。這比起那幾個點的脂肪比或肌肉含量什麼的都有意思。

但這其實只有那些已經深深地入坑的人才理解。而一些當教練的,或者以為自己是深度愛好者其實也不是真愛的,總想著效率效率效率。可他們想的效率只是一個理論,一個人不愛一件事根本撐不了多久。

所以最終不是HIIT還是跑步的問題,而是:

  1. 有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能投入的項目
  2. 有沒有學會正確的相關知識與技巧
  3. 啊好像沒有第三點了(尷尬)

我是武者麥斯,靈性健身與極簡武學創始人。想看更多健身和防身武術乾貨,可以關注我的知乎和公眾號【極簡武學】和【優約客】。有問題,想交流,也歡迎私信。我還有個「健身專屬羣」,可以微信加「麥斯小助手-芝芝」聯繫。


「運動的時候如果沒有要死的感覺,難道就不算HIIT嗎?」

「不好意思,如果你沒有,還真不算HIIT」


HIIT能被鼓吹成功,有外因,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兩點:

1、減肥這件事,以健康為前提,就沒有捷徑,它必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大部分人,並不接受這個事實,更多的人,都在追求「快速減肥」或「快速減脂」

2、比起正兒八經地量化控制飲食,隨便用一拳頭兩拳頭估算更簡單;比起長時間跑步,短時間運動更簡單;人自然而然都會選擇看起來更「省」的事情去做

而HIIT本身所具備的特質(如下述),符合以上兩點外因:

1、HIIT得益於高強度短間歇的訓練編排,充分調動了身體非乳酸供能系統(ATP-CP),短時間內確實能夠造成一定量的熱量消耗

2、通常HIIT的訓練編排,比起傳統有氧、傳統力量訓練,時間通常更短,15-30min更為常見,甚至幾分鐘的,都有

3、EPOC,即在HIIT訓練過程中,由於其高強度使身體身體對氧氣的需求量增加,導致身體在恢復階段需要更多氧氣,即身體在恢復過程中也會處於燃脂狀態,就是很多人鼓吹的「HIIT後躺著也能瘦」

如果你去搜HIIT,「消耗大」「耗時少」變成了這種訓練模式的代名詞

目前的現象是:

「高強度」這一HIIT的基本前提,幾乎被絕口不提

「成本低」成為包裝HIIT的一大亮點

諸如:

「XX分鐘訓練抵跑步XX小時」「一次訓練持續燃脂XX小時」「XX分鐘高效燃脂訓練」

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很小的時候,有個朋友,我記得他說過一句話,非常有道理:

HIIT的真相,也只有一個

就是:高強度

真的的高強度,至少應該達到85%-95%的心率區間

舉個例子,一位30歲的健康男士,如果想要進行一次標準的「高強度訓練」,那麼在訓練的過程當中,心率區間約摸是162-181

以運動體驗來說,如果運動的心率保持在85%-95%,運動過程中應該無暇顧及其他,呼吸需要下意識地控制,隨著時間的持續,逐漸感受肌肉力竭的到來;也就是說,當你運動之後如果還能與身邊玩伴快樂交談,那麼很有可能,這次運動的強度並沒到達「高強度」的標準

說得不那麼恰當一些,如果運動當中你沒有一種「要死的感覺」,還真算不上HIIT

關於HIIT的誤解,不在少數,我這邊略舉3個常見的

1、消耗熱量很大

常見公式:「XX分鐘抵跑步XX小時」「甩開傳統有氧幾條街」

這種基本玩得就是偷換概念,只看「效率」不管「時長」

非有氧系統的輸出功率確實要比有氧系統高出不少,但同時,持續時間短、需間歇也是其特有的特點;

在同等的短時間運動的前提下,HIIT確實會比傳統有氧消耗更大

但是,30分鐘的HIIT,所產生的熱量消耗,絕不可能比60分鐘跑步的消耗更大

我們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人,按照運動60S,休息30秒的比例(實際上能這樣做HIIT的人已經是個高手了),波比跳30分鐘,也就是進行20組訓練,消耗的熱量是:

實際在波比跳的時間=60*20=1200S=20分鐘;

波比跳60分鐘的熱量消耗=626KCAL;因此,完成30分鐘波比跳消耗的總熱量約為=626/3=208.7Kcal

那麼我們再看,這個人,如果連續慢跑一小時呢?

差不多就是580卡左右的消耗

別說我沒算EPOC和基礎代謝.......30分鐘的基礎代謝本來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好吧,至於EPOC,我就算你和運動產生的熱量相等.....也還是不如慢跑

所以,這些在鼓吹HIIT能有大量能量消耗的人,真的不是運動專家,更不是小學數學沒學好

他們就是欺負你

欺負你懶,懶到不肯去注意自己一天到底攝入多少,懶到懶得算一算HIIT的消耗到底是不是真的高

真的,勸你千萬不要太懶,太懶真的容易多走彎路;勤快點,比如給這篇文章點個贊留個評論,知乎就會推送類似的乾貨給你,助你健身不迷路。

2、EPOC(運動後過量氧耗或成為「後燃效應」)

HIIT到底有沒有EPOC,有是有,但是有前提

EPOC的發生、或者存在的前提,是ATP和肌酸水平的失衡;而ATP和肌酸水平的失衡,存在「高強度」訓練之後

換句話說,達不到高強度,就沒有EPOC,或者EPOC約等沒有

即便,真的達到「高強度」,對於EPOC實際存在的「量」並沒有一個很確定的範圍

所以,我認為,EPOC這個東西,真的就是被過度包裝了

它也許能告訴你,EPOC可能能持續72個小時,但很難告訴你,72個小時內,到底因為EPOC的存在消耗了多少熱量

因此,個人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安慰自己的藉口罷了

3、大量燃脂

「高效燃脂運動」「大量燃脂運動」「XX分鐘大量燃脂」

不知道哪來的自信,可以給HIIT冠上這樣的名頭

強度越大,越激烈的運動,往往是無法在運動中「大量燃脂」的,這也與我們的想像完全不同,所有相關爆發、高強度的運動,都是「糖供能」為主,是耗糖而不是燃脂

我們再來思考一個,比較極端的問題:如果一項運動,完全使用糖供能?多久糖元才會耗盡?

一般來講,人體血液中有5克左右的血糖,肝臟中儲存100克左右肝糖元,肌肉中差不多400克肌糖元正常情況下人體存糖,差不多505克,可產生供能熱量為2020大卡

在完全由糖供能的前提下,消耗完這些糖,你需要大約跳繩3小時,跳鄭多燕5個小時,不停深蹲3小時,在健身房裡力量訓練不停地幹3-5小時,不停地波比跳將近4小時.......

運動狀態下,如果身體始終有「糖」存在的前提下,你的身體,是不會「大量燃脂」的

所以30分鐘的HIIT,真的難以達到「高效燃脂」這個目的

然後,我們在回過頭來,看看HIIT到底適合不適合新手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HIIT的種種好處,均存在於「高強度」這一前提下

HIIT就像是個非常愛錢的女孩,到底適不適合你

還是要看你,有沒有錢

HIIT好不好,關鍵看你,行不行

如果一套下來你扛得住,那麼HIIT的種種好處你都能享受,但通常新手都扛不住

如果你扛不住,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肩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等

因為高強度下,新手就容易代償,代償動作就不標準,不標準就容易受傷這是必然

你說,我可以找人設計一套無跑跳,無蹲起的HIIT訓練

是的,這樣也可以,但是這樣很難到達高強度(具體可以自己試驗一下,測測心率便知)

要是問我,HIIT到底適合不適合新手?我的答案是:不適合。

最後的最後,來個總結版:

1、HIIT耗時少,在短時間內消耗大,是它的特點也是事實

2、HIIT的特點,在目前,被包裝過度了,言過其實

3、HIIT並不會比傳統有氧優秀,甚至在長時間的前提下,不如傳統有氧

4、HIIT真的不適合新手,這個問題就好像:新手做臥推,用300kg好還是用100kg好?真的,你能做完,就是好的。

最後,希望各位不要白嫖,給我點個贊。

我是 @貝塔貝塔 ,在知乎分享實用性強、三觀正的健身小知識


一、健身機構/教練/從業者要喫飯,他們總要推廣一些你不知道的東西啊。跑步?你已經知道了。

二、HIIT省時間,並且相對於傳統中低速慢跑,可能有一些減脂方面的(脂肪持續燃燒效果)、心率強度方面的優勢。

三、不要誤會,跑步並不是簡單門檻低的活動。目前與運動傷害有關的數據中,跑步的受傷率遠遠高於力量舉和舉重。

現有的數據反映(按照每千小時訓練的受傷率計算)

1. 跑者中,越是高水平跑者,受傷率越低;

2. 跑者中,越是新手、業餘跑者、外行等,受傷率越高;

3. 高水平跑者的受傷率與力量舉運動員大致相當;

4. 低水平跑者的受傷率比力量舉高几倍甚至是十幾倍。


商業概念的衍生 hiit搞100節私教課都有動作可教 搞1000次團操課都能次次不同 跑步講10個小時 你能講什麼?


無論跑步還是HIIT,如果不控制飲食的話,僅運動本身基本都減不了體重。

但是相比於運動強度低的跑步,運動強度更高的HIIT因為更能促進脂肪的分解,所以對減脂更有幫助。

人們只有在運動強度較高時,才會分泌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

而這種應激激素會幾何級地釋放激酶,這些瞬間生成的大量激酶就能快速分解肌糖原,還有脂肪。

而在低強度運動時,因為不是放應激激素,也就不會有大量的激酶來分解肌糖原,還有脂肪。

所以,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脂肪的分解和利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