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無法陪伴孩子一生,但如果能夠培養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讓他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太陽,那麼將來無論他處於什麼境地,都能引領自己走向光明。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靠給別人放羊維持生活。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這時,一群大雁從他們頭頂飛過,消失在遠方。

「大雁要往哪裡飛?」,小兒子問他的父親。

牧羊人回答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安家過冬」。「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就好了,那我就要比大雁飛得還要高,去天堂看媽媽。」牧羊人的大兒子羨慕地說。 「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就不用放羊了。」小兒子也對父親說。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後對兒子們說:「如果你們想飛,你們也會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並沒有飛起來。他們疑惑地看著父親。牧羊人接著說:「看看我是怎麼飛的吧。」於是他飛了兩下,也沒飛起來。這時候牧羊人對兒子們肯定地說:「可能是因為我的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你們想去的地方。」

兒子們牢記父親的教導,並一直不斷地努力。等他么長大以後終於飛起來了: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他們發明了飛機

試想,如果當時他們的父親告訴他們「你們這輩子都不可能飛行」,那他們還會有後來的成就嗎?所以我們說,真正好的教育就是能讓孩子擁有看到希望的能力具備超凡的抗挫折能力對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蔬一飯,也能感知幸福的所在。


幸福的家庭就能培養出有幸福能力的孩子。

有,才能給,無,如何付出?所以我們要先讓自己有能力,開心快樂,懂得珍惜,懂得感恩,進而感染身邊的人。

有能力,最少必須懂自己的特長,自己做得來拿手的事,這在資本主義社會才能立足,至少要發揮出來,以賺取生活收入。

開心快樂是一種選擇,不管在順境逆境,能夠在苦中作樂也是一種能力。

珍惜才能擁有,感恩才會幸福!

懂得珍惜的人,無論是珍惜自己,珍惜人事物,還是珍惜每一次的遇見,都能從中獲得滿足,這是感受幸福的前提。

在每一刻都充滿感恩之心,在一瓢一飲中看到別人的付出,看見自己的獲得,在吵雜喧嘩熱鬧中,找到生活中的美好,這是感受到幸福感的基礎。

當我們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知道如何管理情緒,懂得珍惜擁有,學會感恩身邊的一切得失,不需要特別去教,以身作則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

是否有父親樂觀的愛和陪伴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需要父親的介入,一位樂觀有趣的父親帶給孩子滿滿的正能量,有這樣的父親用心地陪伴孩子,孩子童年是很幸福的。

父親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但要有"量"(時間、機會),更要注重"質"(能促進父親和孩子之間更深層次的感情,積累快樂的回憶)。

父親應該刻意安排一些時間,精心設計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讓父子間的"儲愛槽"充盈起來。

父親和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是一樣的,童年有父親用心的陪伴,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都不太容易焦慮。

媽媽是否快樂

之前有個新聞,明星楊迪下跪父母,並且感謝父母把他培養成一個現在這麼優秀的人。他還曾經這樣說:

「我媽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太希望給我一個非常好的,完美的,其樂融融的世界,不想讓我看到一絲負面情緒。包括她跟我爸,我沒見過他們吵架,我爸有時脾氣怪,說話不中聽,只要我在,我媽也不惱火。」

媽媽對他影響至深,讓他明白了快樂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穫了快樂的能力。

快樂的媽媽很容易感染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明朗陽光,內心充滿了安全感。

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如果一個媽媽天天抱怨,那麼孩子就成了最大的犧牲品,他們長期吸收來自媽媽的焦慮、壞脾氣、怨氣和負能量,對媽媽情緒產生的不安更嚴重,焦慮感甚至會大於媽媽。

請各位家長一定要明白,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快樂幸福,請一定要讓自己先快樂起來。

父母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

有社會學家統計:父母經常吵架的孩子,今後獲得幸福婚姻的比例,遠遠低於那些父母不吵架的孩子,同時其性格缺陷也比較明顯,孩子尤為缺乏安全感,缺乏了安全感,孩子的童年也就不會快樂。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不和才是對孩子身心最大的傷害,它比離婚帶來的傷害更大,也更隱秘。

雖然單親家庭不再那麼完整,但家裡沒有了爭鋒相對的爭吵和攻擊,父母各自重新出發,努力充實自己,讓自己開心快樂,讓孩子在家裡也能感到愉快和安全。

「單親家庭中的孩子一定不幸福」這句話是一個偽命題。孩子幸福和與家庭是單親還是雙親的狀態無關,與家庭氛圍有關。

家庭中的氛圍是否和諧幸福

林語堂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其實,家庭的幸福感來源於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就拿平時的一家人吃飯來說,大家圍坐在桌子旁邊,認真的享受美食,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對孩子而言,童年對家庭的記憶,大部分都是來自一方餐桌上,媽媽在廚房烹飪家常菜,爸爸在桌前忙著擺放碗筷......柴米油鹽的煙火氣是最接地氣的幸福。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儀式感也能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各種節假日、家人的生日、孩子成長中特別的日子,比如第一次入園、上小學、成人等等......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句簡單鼓勵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添加愛意。

普通的生活聽起來多少有點平淡,但是儀式感能讓孩子心懷期望,在平凡的日子裡,抓住這些微小的幸福,孩子也會更加的快樂!


建議看一下發展心理學上半部分。雖然心理學一直在發展,有很多流派,但它觀察現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深入的研究,即使答案為此絕對正確,也你認識孩子身上發生的很多事有更深的理解,能處理得更好。

我的孩子,目前看有一點讓我非常的欣賞,她個性相對是自信,開朗,穩定,自立的,她有這樣的個性,得益於她出生以來獲得的很多很多的愛和關注。她出生於雙職工家庭,我並沒有更多的陪伴她。我的女兒是她奶奶帶大的,而她奶奶是個農村文盲…但她身上提現了中國農村家庭婦女的傳統美德,簡直就是中國母親的典範。她溫柔勤快,充滿了愛的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女兒成長極為穩定和自信。她還有非常好的一點,即使孩子還很小,她都會不停的給孩子說話,互動,很多的及時反饋,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安全感,所以她很自立,雖然也很喜歡撒嬌,但她不是非常的黏人,更願意交流和照顧別人。

我認為擁有奶奶無盡愛的女兒,完美避開了我原生家庭自帶的粗暴的傷害。

我的母親,作為城市無產者,嚴苛,計較,只會用嘮叨和批評來表達關注和愛,對我畢生的影響極其深刻,我自己認為,我的教育和個性成長是失敗的。直到四十不惑,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習和實踐,我才漸漸搞明白我身上發生的事,好在哪裡,壞在哪裡。可惜很多事都太晚了。所以,我的女兒是幸運的


父母在前面活得開心

對家庭負責

注重言傳身教

不吝嗇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

遇到困難可以共同面對

巨大的向心力會讓孩子知道愛原來這麼偉大

孩子有樣學樣

同樣也會想不害怕長大

期待長大有能力回饋父母和愛他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