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從初一開始我自己都感覺到我進入了一個循環:一直都是大考考的好,小考考的不好(大考就像期中,期末,小考就是月考)總是這次考得好,下次考的不好,下下次考得好,這樣循環。到高中也是這樣。


謝邀。我初中的時候也是這樣,成績好的時候全校第一,統考考過全市第一,成績差的時候年級50左右。當時沒覺得什麼,反正再怎麼差也能上重高。升高中的時候也是市裡的兩所省重點爭搶的優質生源。

上了高中,進了理科重點班,發現這樣的情況變得更嚴重了。最開始成績好的時候年級50多(大神太多沒辦法),成績差的時候可以考到年級150多,隨著往高年級升學,成績波動越來越厲害。

高二下學期首發抑鬱症,成績一度跌破二本線。花了近半年的時間走出來後,重新開始,到高考之前每次的考試成績基本穩定,沒有大的浮動,最後高考算是小有失常,但也考得不錯,考進了大連理工大學。

我之前有一個回答,

一年的時間能不能把成績從三百多分提升到六百分????

www.zhihu.com圖標

題主可以看一看。在那個回答裏我提出了一個理論。把知識掌握水平分為1-10十個等次。普通的平凡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後,能夠掌握到3-5左右的水平。這種水平去考試,是肯定考不及格的。(平凡的學生)通過課後做作業,老師批改作業講解錯題你改錯整理改錯本,知識掌握水平能夠達到6-8,也就是說平凡的學生平時老老實實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考試能獲得一個不錯的成績。 通過幾輪複習,很多次模考,整理改錯寫反思,自己有針對性的補充練習題,這樣知識水平能達到9-10水平。

注意這裡的知識掌握水平不是對應的能考多少分。而是當你遇到一道題,你能否用你學過的東西去解決它。

成績浮動大的原因就是你的知識掌握只有6-8的水平。比如說數學的立體幾何題,簡單的和稍微複雜的你遊刃有餘,難的複雜的你就有概率得不到滿分。可以發現,理科和語文的成績浮動是最大的。語文有很大的不確定度,也就是主觀題,暫且不提。理科的成績浮動和掌握情況密切相關。

同樣的題型,你上次考試做對得滿分了,下一次發現從第二問開始就算錯了一半的分都沒得到。有人會說"這是失誤"。 錯了。 除了計算錯誤和書寫錯誤,其它導致扣分都原因都是掌握程度差。

解決方案:針對薄弱,從教材開始看起。

我高中的前兩年,教材都像新的一樣,從來沒看過。總覺得書上什麼都不會有。自己盲目刷題,造成地基不穩的病症。

待續……


一、大考考的好小考考不好的原因:

1、基礎不紮實。因為大考前老師一般會進行複習,通過複習你的基礎得以加強,所以考的好一些,小考不複習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紮實。

2、心態沒調整好,雖然你自己沒有意識到。大考自己更重視,小考時自己沒有緊張起來。

二、一次考好下次考不好下下次又好的原因

還是心態問題,這次好了稍微驕傲鬆懈一下,下次自然差了些,差了再努力認真一把,成績又好了些。。。

三、其實成績上下起伏是很正常的,只要幅度不是特別大就沒問題。畢竟,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心態」這個東西比較抽象,需要慢慢用心領會。


第一要有良好的心態,不懼怕考試,重視考試,不以分數來決定自己。

第二要扎紮實實學,縱觀以往,那些平日裏紮實學習,對與學習穩穩噹噹,態度認真的人,平時可能成績不突出,最終總會有驚喜的成績。


成績不可能真的保持不變,就一直是哪個名次,只要在一定範圍內變化就算穩定了。而且有可能你心裡把這種起伏放大了,就會越來越在意它。

我以前高中成績也變化大,但是後來我找到了原因,可能我不是那種聰明的人,考題偏難時,我就考的差,但我是細心的人,考題偏簡單,我就能考的很好,有可能題主也有這種原因。或者說是可能這一次考的好,我就放鬆了,然後考的又不好了,然後又抓緊學習,這一次又考的好了。

希望題主不用想那麼多,學好基礎,纔是最重要的。


早睡早起,上課聽課,中午睡覺,努力背書,做完作業,週末該玩就玩


基礎不夠紮實。我高一高二也有這種感覺,有時候考好了可以進前幾十,但是考差了就落到兩三百名。但是到了高三最差最絕望的時候也沒出過前一百。只不過沒有發揮好也會很難受,因為感覺離自己理想學校更遠了。高考也比平時排名低了了幾十名的樣子,但是浮動五十名左右都在正常範圍內。


基礎不夠紮實,知識點掌握的不夠嫻熟。
一直繃緊了弦想不穩定都難,而且會是穩步上升。

正兒八經打一頓,成績就穩定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