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應當團結的人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亦是敵視的心理狀態,故一旦放任即可能產生嫉妒心,它讓人感受到難過的滋味,嚴重時,人自然會產生恨的情感。

大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一些嫉妒的體驗。嫉妒在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 它被描繪為一種道德上的罪過,或者一種需要用正直的思想去克服的弱點。

但心理研究發現,嫉妒這種情感對我們也有一些非常正面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嫉妒。

什麼是嫉妒(Envy)?

Spielman(1971)指出,Envy的詞源是拉丁語invidia ,來自動詞「 invidere」,這個動詞的意思是「有敵意地看著」。

牛津英語詞典把嫉妒定義為「在注視著另一個人擁有一些高於自己的優勢時產生的屈辱感」;而韋伯詞典則把嫉妒定義為「在看到別人的優秀或好命運時感到的氣惱、羞辱、不滿或不安,同時感到一定程度的厭惡,以及佔有相同優勢的渴望。」

· 區分 Envy 與 Jealousy

人們往往會很難分清嫉妒(Envy)和妒忌(Jealousy)這兩種情緒。但其實已經有很多精神分析師(Klein,1957; Segal,1964;Spielman,1971)對二者進行了區分:

嫉妒(Envy)是當我們看到別人擁有和享受著我們想要的東西時,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在這個情緒中我們只針對對方一個人;

而妒忌(Jealousy)是在嫉妒的基礎上存在的,但它卻針對至少兩個人存在,它往往是主體感受到自己想要的來自某個人的愛,被另一個人得到了,或者即將被另一個人(主體的競爭對手)奪走,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喫醋」。

舉例來說,假如你的好朋友有一份很好的愛情,你一直渴望擁有那樣的愛情(但對這個好朋友的伴侶無感),但是卻不曾擁有,你可能對這個好朋友產生嫉妒的情緒;而假如你喜歡上了這個好朋友的伴侶,你覺得好朋友奪走了你本該有的愛情,你就可能在嫉妒的基礎上,再產生妒忌的情緒。

嫉妒(Envy)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

嫉妒是人的一種普遍的情緒反應(Reynolds,2011; Smith, 2014)。嫉妒並不是在隨機或盲目的比較中產生的,它總是存在於一些特定的社會比較的情境之中。嫉妒的產生需要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

1. 對方與我們相像

我們會在與自己相似的人的比較或被比較中,因比不上對方而感到嫉妒。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有心理上平衡的需要,即人們傾向於人物,既然擁有相似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社會階層,就應當有相當水平的成就(Smith, 2004)。

而與完全不相干的人的比較,並不能對這種平衡產生實質性的幹擾(Goethals Darley, 1977; Smith, 2004)——不太會讓人們覺得心理不平衡——也就不容易引起嫉妒。就好像一位醫生並不會嫉妒一名芭蕾舞演員,除非ta曾經受過一段時間的相關的舞蹈訓練。

2.這件事和自我相關的程度高(Self-Relevance)

那些與自我相關度高的事物,是指我們一直以來所渴求的,又或是直接與核心的自我價值(self-worth)相聯繫的事物。當所比較的方面與自我的相關度高時,我們就很容易因為他人在該方面比自己更優秀,而感到痛苦——這些方面的比較最容易引起我們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導致嫉妒的產生。而當所比較的東西並不是與自我高度相關的時候,就不容易引起我們的嫉妒(Smith, 2004)。

這一點很好理解,在乎什麼,就容易被什麼所傷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3. 主觀的不公平感

與他人作比較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覺得那個人並不值得擁有那些優勢或成就,我們會覺得那個人「運氣太好」;或者會覺得,我們怎麼就會遇到那些不太好的條件,影響了我們所擁有的結果(Smith, 2004)。我們會為此感到不公和嫉妒。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種不公平感往往是僅來源於我們的主觀判斷。我們因為看不到別人所克服的劣勢(disadvantages),而對自己的處境看得最為前面清楚,才做出這種不公平的判斷。

但研究發現,當我們意識到,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公平並不被客觀標準所支持,反而會進一步加劇嫉妒——我們越無法證明別人的優勢是不公平得來的,我們的嫉妒感反而越強。

4. 在想像中自己對這件事的控制力很高

當我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實現/改變某件事時(想像的高控制力),我們傾向於嫉妒已經在這件事上獲得成功的人。這種想像的控制力對嫉妒的影響,並不受現實狀況的影響。也就是說無論現實中自己對這件事是否有控制力,想像中的狀態纔是影響我們嫉妒感的因素。

Van de Ven等人的研究發現,當人們認為對方所獲得的成就是由於運氣——對於其他人而言,可以獲得同樣運氣的機會並不大(想像的控制力低)時,人們更傾向於羨慕對方,而當認為對方是通過自身努力而取得的成果,而自己也有可能通過努力得到類似的成果(想像的控制力高)時,人們更傾向於嫉妒對方(Konnikova, 2015)。

例如,當人們還沒有完全接受自己沒有那樣的好運氣時,人們會嫉妒身邊那些生來先天條件就特別好的人(各方面),這是因為在他們也沒有意識到的想像裏,自己對這些方面仍然有著控制力(雖然事實並沒有),而一旦人們意識到了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無能為力,就不會再容易對這樣的人羣產生嫉妒之心了。

以上的四個條件都是嫉妒產生缺一不可的條件。因為,如果相互比較的對象不具備相似性,就可能導致這種比較變得毫無意義,甚至不合邏輯。

而與自我低相關或不相關方面的比較,則更容易讓人們對比較對象產生欣賞之情,而非嫉妒。

如果主觀上覺得很公平,就會對這種差距感到服氣,對對方產生欽佩;而如果客觀上的確存在不公平,人們會感到義憤填膺,而不是嫉妒。

如果主觀上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這件事,也就不太會產生特別想得到對方所擁有的那個事物的渴望。

嫉妒的兩個方面

嫉妒有兩面。心理學家區分了嫉妒善意的(benign)一面與惡意的(malicious)一面,這主要與嫉妒所造成的正面的與負面的影響有關。

· 嫉妒的惡的一面

惡意的嫉妒通常包含了一種破壞性的意圖,希望減少被嫉妒的人在比較中的優勢(Hedges, 2012; Wallace, 2014),與此同時也減少自己「處於劣勢」的感覺。在嫉妒的這個方面的作用下,人們會通過謠言、詆毀、誹謗或其他間接的破壞行動以貶損那個被嫉妒的人。例如,當某位同事獲得升職加薪時,惡意的嫉妒會讓人們忍不住在背後貶損ta。

此時,被嫉妒的人會遭受一些負面的影響:

道德詆毀

儘管人們會因為能力、成就或優勢等行為層面上的差距而嫉妒他人。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被嫉妒人的詆毀並不直接針對行為,而是轉化成對被嫉妒的人道德層面的詆毀(Smith, 2004),以獲得某種程度的優越感,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行為層面的差距對我們造成的自卑感。

然而,這種道德層面的詆毀很容易讓被嫉妒的人遭到更多人的懷疑,甚至被不公平地對待,從而對ta在人際關係上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心理折磨

另外,被嫉妒的人則常常因為擔心「嫉妒」給自己帶來的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而感到不安,也因為害怕自己成為眾矢之而感到惶恐。這種擔憂和顧慮成為了他們巨大的心理折磨(suffer)(Smith, 2004)。

而嫉妒者,也會因為嫉妒而傷害自己的一些精神福祉。Bertrand Russell(1930)說,嫉妒是導致人們不幸福的最大的因素之一。嫉妒情緒的背後總是埋藏著羞恥感,而羞恥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情緒(點擊查看xxx)。此外,哈佛商業評論的曾發表過一篇相關文章,研究者對上百位管理者及他們的企業進行了十年的個案研究發現,不加控制的惡意嫉妒對個人的事業與企業本身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Smith, 2014)。

· 嫉妒的善的一面

善意的嫉妒通常能讓人們有一種被他人的成功或優勢所激勵的感覺。因此,人們會通過模仿、觀察學習、自我提升等方式嘗試接近或達到被嫉妒的人的成就。例如,當得知某位同事得到晉陞之後,善意的嫉妒則讓人們更努力地工作以獲得升職。

善意的嫉妒有許多潛在的好處

2011年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的研究中指出,善意的嫉妒更有利於人們在測驗中創造力與智力的發揮,這種影響不同於「羨慕」,後者讓人們有更好的感受,但前者能讓人們有更大的動力和更好的表現(Wallace,2014)。

善意的嫉妒不僅對人們的行為有激勵意義,還在對認知層面有促進作用。Sarah E. Hill與她的同事在一系列實驗中發現,善意的嫉妒能夠改善人們的專註與記憶(Wallace,2014)。

在其中一個研究中,他們對200名被試進行隨機分組。其中一組被試在實驗開始前需要回憶一段過去善意嫉妒他人的經歷(嫉妒喚起);而另一組人則什麼也不做。此後,兩組人分別向「面試者」(扮演的面試者)做模擬面試。結果在面試過後,「嫉妒喚起」的一組比另一組被試更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面試過程中所提到的細節。

此外,從進化論的角度看,這種社會性的比較、以及其帶來的嫉妒也是不可避免的。它警醒著我們:其他人擁有了一些對於我們而言十分重要的東西(Hedges, 2012)。也是嫉妒讓我們認識到自己在殘酷的社會資源競爭中所處的位置,從而幫助我們決定是否調整、以及如何調整生存策略。

被人嫉妒怎麼辦?

1. 事實檢查(Reality Check)

在應對他人的惡意嫉妒時,我們首先需要確定的是:「他們是否真的在嫉妒我?」。很多時候,人們會試圖表現得強大以獲得他人的特殊對待。但當他人並不如預期那樣關照自己時,人們會誤以為那是一種「嫉妒」(Eduard, 2010)。但事實也有可能只是別人並不喜歡你刻意表現出來的強大,和嫉妒無關。

認為自己「是被嫉妒了」,是一種很容易被使用的自我防禦的工具,讓自己看不到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反而強化了自戀。

2. 區分善意與惡意的嫉妒

當我們確定自己所面對的是嫉妒時,我們需要區分「無害」的善意嫉妒,和「存在潛在威脅」的惡意嫉妒。後者纔是需要我們做出應對的「嫉妒」。這種情況下,研究者認為,與惡語中傷自己的人坦誠、直接(並不代表魯莽衝動)的交流,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3. 做好自己,不要為別人的問題付出自己的代價

「在籠子出生的鳥,會以為飛翔是一種病。」你不需要放棄你的優勢或成就,以獲得和嫉妒者之間更「融洽」的人際關係。

Reference:

Eduard, J (2010). Dealing with envious people. PeopleSkills Decoded.

Hedges, K. (2012). The real reason you』re jealous of yourfriend』s success.

Konnikova, M. (2015). Can envy be good for you. The NewYorker.

Salovey, P. Rodin, J. (1984). Some antecedents andconsequences of social-comparison jealous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47(4), 780-792.

Smith, J. (2014). How successful people use envy to getahead. Business Insider.

Smith, R.H. (2004). Envy and its transmutations. TheSocial Life of Emotions: Studies in emo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Tiedens,L.Z. (E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ynold, M. (2011). Envy can be good for you. PsychologyToday.

Rosenberger, J. W. (2005). Envy, shame, and sadism. Journal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sychoanalysis and Dynamic Psychiatry, 33(3),465-489.

Rosenblatt, A. D. (1988). Envy, identification, andpride. 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Russell, Bertrand (1930). 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 NewYork: H. Liverwright.

Wallace, J.B. (2014). Put your envy to good us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ta說》


內心的不自信


大概是下意識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不如人吧


精神上的不自信和物質上的缺乏


自己身上的不足,自己所羨慕的,在她人身上看到了,,


對自己現狀的不滿足,但又距離自己想要的想過的生活很遠,一時半會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看見能力不如自己的職位高又受領導待見,長的不如自己的卻有一個高帥男朋友,這些都是自己所企及的生活,自己也不差,為什麼不是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