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外向的「孤獨者」嗎?大家可以比照一下這幾個特點:

一、外向孤獨者的特點

1,你是否在外面聚會時看上去很能說,但在和他人侃侃而談時,內心裡無數個聲音在呼喚著「我想回家」;

2,親和力十足,大家都很喜歡你,但只有你自己知道很多微笑有多麼勉強;

3,對戀人儘力滿足,但發現對方很少回報給你;

4,對朋友有求必應,基本很難拒絕他人;

5,只有回到你一個人的世界,才能感受到那個「真實」的,根本沒氣力說話的你。

如果你符合以上幾點,基本就算得上是看上去外向的「孤獨者」。這個類型的人,和直接不說話,表現出來就抗拒的人區別在於,外表可以呈現出更多的樂羣性,也就是看上去開朗,其實內心充滿抗拒。

二、外向孤獨者的形成論

「社交一小時,回血兩三天」的意思是,對於很多不太喜歡聚會的人,社交如同消耗,並未感到快樂,反而回家還要在自己的世界裡補充能量。曾有說法,這是因為內向與外向的人格特點不同,外向的人容易從人羣中不斷獲得營養,而內向的人不善於從人羣的交往裡獲得營養,反而不如自己獨處時,更能感到舒服的感覺。

但這是為什麼呢?雖然從榮格理論中有著人格類型的分類,外傾或內傾,但我想除了先天因素,一定也有著每個人在成長過程裏所塑造的過程。所以我想在這篇文章裏論述得是為何在社交環境裏一個人會消耗,為何需要一個「回血」的過程。

我想從一個孩子的生長過程說起,因為每個成年人與他人的交往方式的內在感覺是和小時候父母關係分不開的,而之所以一個孩子對於交往感覺到消耗,這可能與他的內在關係被侵入相關。

舉個例子:

比如一個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困難,事情大到被欺負,小到學習的不順利,這個孩子回家會和父母說嗎?或者他能表達多少,是直接和家庭氛圍相關的。

我們可以假設,這個孩子為什麼不說呢?有很多可能性,比如他說了沒用,父母無法幫他解決這些問題,或者在他的內心裡父母太忙了,是無法顧及他的問題的。還有一種可能,父母在家裡有太多情緒需要表達了,孩子在家裡需要小心翼翼照顧父母情緒,這個家沒有他說話和釋放情緒的空間了。

在這樣的家庭,父母通常什麼狀態呢?大部分是「有話直說」的人,也就是滔滔不絕,有太多想法和感受了,他們不太瞭解什麼叫做「節制」,而是不由自主地要表達,要說,要讓人聽見,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回應!需要關注!」

這樣的父母自己是缺少好的自體客體環境回應的,於是,他的內在「全能自大感」需要被共情和理解,在家庭中,孩子會不得不被薰陶出「自動回應」的功能。

於是,這個孩子在長大後也形成了這樣的功能,「滿足他人,壓抑委屈」,外表卻已形成一個「乖乖好孩子」。但這個孩子可以在外面演出一個「完美好人」與他人聚會玩耍,回家後,卻需要好幾天,甚至一週的時間來消化承接自己內在沒辦法消化的感受。甚至是自己難以說清,卻是實實在在的抑鬱的情緒。

外界人際關係如此,那親密關係會如何呢?

曾經有朋友無限感慨地對我說:「你說我能高興嗎?我周圍都是要照顧的寶寶啊。「是的,這個模式時間久了,不僅父母是你要關照的對象,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吸引來得親密戀人,好朋友,竟然到處是這個類型的人,當你不斷小心照顧之後,發現這些寶寶們需求不斷增高,不斷考驗你的耐受力。難道周圍都是「吸血鬼」嗎?

直到你有一天感到崩潰,然後開始躲藏起來,但只要和人接觸,依然令你無奈,因為大家還是喜歡「好說話的你」,你的內在依然孤獨。

三、外向孤獨者怎麼辦?

怎麼辦呢?我想了幾個可以覺察的點,供你參考:

1,安靜時,理解自己的喜好,對於不喜歡的感覺,他人試圖侵入你的邊界時開始說「不」;

2,承認自己的無能,無法永遠做「父母的小棉襖」,在你自己內心還困難時,你是安慰不了他們的;

3,面對愧疚感,在拒絕別人時,會容易引起對不起別人的感覺,這時你可以記住一點:他人有提出需要的權利,但你也有滿足不了,可以拒絕的權利;

4,允許自己虛度時光,不需要刻意社交,而僅僅是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清凈」。

無論如何,放下習慣的假面具,回歸自己本來樣子,總需要個緩慢的過程,和自己內心靠近些,孤獨就孤獨唄,總好過於每天辛苦地演戲吧。

本文作者:魏湘,簡單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北京師範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臨牀與諮詢心理學註冊系統心理師。瞭解作者更多信息,詳戳↓↓↓

魏湘 北京市 成年人諮詢 孕產婦諮詢 留學生諮詢 性少數人羣諮詢 在線心理諮詢?

www.jiandanxinli.com圖標


【簡單心理Uni】 心理諮詢師的終身成長學院,匯聚海內外名師,針對不同階段的心理諮詢學習者,提供40+種培訓課程,專業針對性強,體系化程度高,直播/錄播、音頻/視頻、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目前已有20萬+人參與學習。

更有20+門免費課程等你來開啟喲,課程學習戳 →「http://jdxinli.cn/q199xq」

發佈於 2020-01-02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夏瑾遠夏瑾遠常有不成熟的小思考/PPT愛好者

在一羣熟識的人中玩的挺嗨,轉頭一個人就沉默冰山臉

也不是心情不好,就是不知道什麼表情合適,所以就冰山臉說話必須由別人提起話頭,然後就能balabala連貫地講,如果沒有話頭可以沉默一天內心冷靜,偶爾空虛

並且知道自己患病

然而還是覺得就這樣也挺好


最近覺得情況好像變糟糕了

有點往抑鬱症那個方向發展了

開始運動更充實一些吧


在一羣熟識的人中玩的挺嗨,轉頭一個人就沉默冰山臉

也不是心情不好,就是不知道什麼表情合適,所以就冰山臉說話必須由別人提起話頭,然後就能balabala連貫地講,如果沒有話頭可以沉默一天內心冷靜,偶爾空虛

並且知道自己患病

然而還是覺得就這樣也挺好


最近覺得情況好像變糟糕了

有點往抑鬱症那個方向發展了

開始運動更充實一些吧


外向孤獨症,是一種網路語言,準確點說應該稱作「外向的孤獨」,指的是這樣一類人:

(1、)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在大家的面前總是喜笑顏開、快快樂樂的樣子,給大家以樂觀、開朗、熱情、自信、進取的印象 這就是所謂的「外向」相反的則是「內向」。

(2、)但是,這種人的內心情感往往很豐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們不喜歡將之表現出來,不喜歡刻意地找人訴說。周圍人也誤以為他們內心很強大而沒有怎麼關心他們,這就是所謂的「孤獨」。

(3 )多重性格,遇到什麼樣的人就會講什麼樣的話。能適應不同性格的交往對象。

發現自己完全中招


表面很開朗,但心裡很孤獨,和朋友能交流不能交心,到新環境很難適應跟舊朋友傾訴她們認為你那麼開朗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啊
你被89個電話標記為閨蜜,你被1093個電話標記為單身狗。

表現上很開朗,一個人的時候很孤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