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了經濟下行,而經濟下行一般有兩種解決辦法,搞基建,發錢。

羅斯福當年就是大搞基建,我國這些年也是如此,搞基建一定是比直接發錢好的,因為它不僅帶來工作,還為危機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美國為什麼現在不搞基建了呢?因為搞不了。當一定規模的基建建成後,接下來的基建惠及的將不是現在較富裕的人羣,譬如中國現在在西南鋪路架橋,幫助那些地方的人脫貧,美國能做到嗎?不能。因為美國人的遊戲規則是錢是由納稅人提供的,你必須做有利於納稅人的事,而且各州相對封閉,不可能讓富裕的州帶動中西部的窮州發展。因此基建在美國現在基本是行不通了。

第二個就是發錢。美國發錢有一個優勢,就是大量的美國民眾沒有存款。美國中位數收入2500刀,但由於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橫行,大量的美國人是沒有存款的,甚至還欠了銀行不少錢。因此發錢並不會導致美國人手上的現金貶值(在中國如果這麼發可能會適得其反)。

但是發錢就沒有弊端嗎?肯定也不是。首先大規模的發錢必然導致通脹,美國這一波估計會導致後疫情時代全球的通脹。而在通脹時期,穩住匯率的往往是購買力,也就是說各國向外界發放大量的鈔票,必須得使這些鈔票能買到貨物,否則就會產生類似民國末年或辛巴威的情況,印錢的速度趕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這將是對一國貨幣的重大打擊。而目前情況下,由於疫情的擴散,實際上全球的生產力是大幅下降的,也就是說到疫情結束後現金所能購買的產品會下降不少,這也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但是,如果不發錢,老特還能怎樣呢?黔驢技窮了吧。


這個是特殊情況,不能按照正常的經濟邏輯思考,就好比對於病危的病人,能救命的葯就算有很大的副重用還是得用,因為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對於美國發錢這個事情,我個人還是非常讚賞的,美國人普遍沒啥存款,因為疫情無法出門、無法工作,活下去都困難,美國社會立馬陷入混亂,所以給每個人發錢相比其他經濟政策是最有效果的,也是美國應對疫情的關鍵之舉


有本事一直發。老百姓拿這筆錢去交各種賬單,下個月呢?繼續發?美聯儲能無限制印鈔?其他國家不會拋美債?

啥?再發一個月就復工啦?就老美這疫情防控,兩個月以內就能全面復工了?

沒準正好因為老美按人頭髮錢,大家索性不復工了啊,不上班填一堆表就可以有錢拿,冒生病危險去復工幹嘛?

嘿,然後就好看了,現實版作繭自縛。


隨著疫情在世界範圍內蔓延,全球經濟正受煎熬。各國為了刺激消費,穩住經濟,相繼出了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就業水平的提高、減輕經濟波動、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的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做出的決策。各國針對這次疫情所出的刺激財政大概分為三大類:

1.直接發放現金

2.發放消費券

3.對某類商品或某特殊人羣進行補貼

美國採取了第一種刺激財政,對美國居民發錢。美國如今身陷抗疫苦戰,為了減緩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特朗普政府宣佈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為年收入7.5萬美元的成年人發放1200美元,每個兒童500美元。

美國這一項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支持美國的消費市場,促進消費,同時能夠滿足美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緩衝疫情對經濟的衝擊。

美國為什麼可以在疫情中不斷發錢?

圖1 來自howmuch.net官網

一、 美國是個高消費、高負債、低儲蓄的國家

從圖一美國的消費構成可得知,美國的消費支出主要集中在住房、交通、食品、保險養老及醫療五大項目中。其中住房支出為美國居民生活成本的最大支出項,大多數美國居民每月的收入大部分用於支付這五大項目。另一方面,美國的福利體系比較完善,在平時經濟有所下降的時候,美國通常減稅降費,偶爾會直接發放現金給居民用以消費。這是造成美國居民低儲蓄的原因之一。在此次疫情期間,大多數美國居民收入不穩定甚至沒有收入來源,卻又因為高消費、低儲蓄的原因,很多人已經無法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生活困難。

二、美國的經濟主要依賴於服務業發展,消費是促進美國經濟的動力。

受到疫情的影響,美國的消費情況極速下降甚至停滯,這對於美國市場是非常不利,從需求方面來看,通過發錢刺激消費,保護美國的市場需求,提高美國市場對全球的吸引力。

三、美國是發達國家,直接發錢的好處是實施成本較低。

由於美國的社會制度、政策目標及針對性與我國不同。美國的正式就業者所佔比例高,一旦受到疫情影響,能很快追溯到並發放補貼或失業救濟。然而在中國,由於中國的社會制度,還有就業的非正式程度相對於美國高,實施起來成本高。很多人為了讓未來生活有更多的保障和減少不確定性,都會選擇儲蓄、個人財富的累積來應對不確定性。倘若中國發放現金,很多人會選擇將其儲蓄起來,刺激消費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四、美國的邊際消費傾向高

從經濟學角度上看,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增減值與收入增減值的比值,即在增加的每單位收入中,消費支出增加的份額。從圖2可看美國的邊際消費傾向比中國的邊際消費傾向高,邊際消費傾向越高說明消費者越願意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的作用越大。美國發錢給邊際消費傾向高的美國居民,雖然不會把現金全部用於消費中,但是對於刺激消費仍有立竿見影的作用。而對於邊際消費傾向較低的中國人民來說,發放消費券能夠更直接地刺激消費。

圖2 源自『中美居民消費結構的對比分析』-劉彬彬、張陽陽、季麗娟、馮小濤

從這幾點可以看出為什麼美國在疫情中不斷發錢,因為發錢既可以滿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可以刺激消費,減少疫情所帶來的經濟波動,保證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行。

美國在疫情期間不斷發錢有什麼弊端嗎?

首先美國這一次發錢是在全球中最大規模的。畢竟那可是兩萬億美元。美國為什麼敢發這麼多錢還有就是錢從哪裡來?一般來說,發放的錢是以往納稅人所交的稅額,但這麼大規模的發錢,錢不會全部從財政部所出。

另一種方式就是印鈔。一般來說,印鈔是要在國家制定的範圍內,一旦印鈔的數量超出限額的話,很容易引起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那麼為何美國這次卻瘋狂印鈔,發錢?

美元是世界性貨幣,在全球流動。在二戰之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也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則需與美元掛鉤,這使得美元在戰後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C位角色,各國貨幣只有通過美元換算才能兌換黃金。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成立後,美元成為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美國瘋狂印鈔,發放大量現金刺激消費,市場上會有大量美元的流入。由於美元是世界貨幣的性質,美元的供給量增多的話,通脹會轉移到其他國家。

至於為什麼會轉移到其他國家呢?向前面所說的消費是美國市場的最大動力,很多國家向美國出口商品,得到很多美元。又因為很多國家會將美元當作外匯儲備,為了給外匯保值,很多國家會選擇去購買美國國債。由圖中可以看出,兜兜轉轉一圈,美元再次流入美國。美國這樣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並且瘋狂地印鈔只會將通脹的影響轉移到全球其他國家去。所以美國不斷地發錢,其實影響不只是美國,更多的是全球其他與美國交易的國家。


損害的其實是我們這些國家 這件事情其實算是那我們的錢發給他們 這就是霸權啊 真tm希望有生之年我國也能這樣


弊端肯定有的,照理來說應該是通脹問題,但美元有全球結算功能,所以怕的不是這個問題,而是他的信用體系以及通脹壓力輸出後的國際經濟下行問題。美元信用體系又遭一輪重創。現在我說這個毛病會有一堆人酸我罵我,但有一天美元霸權倒臺,罵我的人會第一個上來捧這個理論,並會說是他們早就預料到的


弊端不弊端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農場主在實施Herd infection(畜羣感染)時,為了提高Herd(畜羣)的抵抗力,會給Herd(畜羣)額外加把精飼料,保證Herd infection(畜羣感染)的順利進行。

現在美國已經是事實上的Herd infection進行中,為了Herd在這個過程中能撐得住,美國政府決定給Herd額外加把精飼。。。。。。。騷瑞。。額外發些錢,所以你很羨慕這些額外的精飼。。。。。。騷瑞。。額外的錢嗎?


印鈔票誰不會,誰埋單暫時別管。姿態比心態更重要,無論外界怎麼想,只要官家願意發鈔,有誰會嫌棄錢腥味?只是沒派發的被動,顯得不夠厚道。


那肯定有,只不過需要疫情過後他們自己去慢慢消化了


弊端很多,發出去的錢還要等自己消化,美國也不能為所欲為!


你是喫不到葡萄講葡萄酸吧!國家會因為民眾富裕了,就貨幣膨脹了?


為什麼始終有人認為美國是資本主義而自己不是?


人在美國留學,現在是美國公民的一位住家阿姨打電話給我媽,說:「天天說美國抄作業,這次美國給人民發錢,按人頭髮錢,一個家庭的收入比平常工作還多。這種事情中國做的到嗎?」

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