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火了以後,忽然湧現出眾多沒看過原著的「雲讀者」,僅憑著百科、知乎和貼吧上的二手信息就冒充「資深硬核科幻迷」「《三體》死忠」……擾亂視聽。

如果只用三個問題甄別出混在人羣中的 ETO,你會問哪三個?


不能。

這個問題看似在「篩選三體的偽讀者」,但實際上涉及到了「文學到底是什麼?」這個深刻的文學問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高考的時候的語文考卷中的「名著題」,比如:

1.曹操的「奸雄」人物性格,在《三國演義》中是如何體現的?試舉三個例子。

2.《根河之戀》裏,鄂溫克人從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裏也有類似的故事。請你從中選取一個例子,敘述情節,並作簡要點評。3.請從《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香菱之中選擇一人,用一種花來比喻她,並簡要陳述這樣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據原著,自圓其說。

這些題目一個學生可以在閱讀了各種「名著縮寫」、「人物分析」的資料後,回答得頭頭是道。

但是這能夠代表這名學生閱讀過了這部文學作品了嗎?

完全不能。

任何一個參加過中國高考的人恐怕都能夠知道,「名著閱讀」題是不需要看完「名著」也能夠得分的。

基於同樣的邏輯和事實,我們不難發現:沒有閱讀過《三體》,但只要對《三體》稍微有所瞭解的人,都能夠對三體進行情節探討、人物探討、書中觀點的探討。很多人能夠通過三體的劇情,就開始討論:三體世界中民主的脆弱、未來人類的低能、程心的聖母、宇宙的殘酷、黑暗森林在現實中是否成立、降維打擊等等內容。

他們唯一不能夠探討的東西是,他們在閱讀《三體》這部作品時的閱讀體驗。

(除非他們說謊)

文學本身是「形式至上」的。「內容」的重要性往往比不上「形式」。

請不要急著反駁我。

而是先看看同樣表達「春天來了」,不同的詩人是如何表達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些詩句都可以被概括以「春天來了」,但是讀者在其中感受到的情感不同、意境不同,讀者在閱讀時的所思所想也有嚴重不同。比如我閱讀第一首我能夠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恬靜,第二首則能夠感受到很複雜的情緒,有堅持、有釋然還有意氣風發和未對來的無限希望,第三首則是充滿了熱情和希望。

三首詩,同樣表達春天來了,內容一致,形式卻各有不同,我的閱讀體驗也有極大不同。

這是文學的本質之一,「形式高於內容」。

如果你不認同這句話,那麼我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文學作品一旦被剝離了形式,讀者僅看內容,閱讀體驗會大大降低」。

當我們把這些詩句,翻譯成現代文之後,實際的內容沒有變化,但是詩句的形式、我們的閱讀感受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就會變成「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遊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讀者在其中的閱讀體驗是不是大有不同了?

這就是文學作品為什麼要「親自去讀」的原因。因為文學作品本身,是「形式高於內容」的。

文學作品和繪畫、音樂都是同樣的藝術存在。

藝術需要體驗、感知,而不是被「告知」。

這也是為什麼「劇透」這件事情如此被人痛恨,因為它改變了讀者的感知內容的「形式」。

讀者不是以作品最初的形式來感知作品的,這就嚴重地破壞了讀者的原生閱讀體驗。

所以我很幸運在《地球往事》每一部剛面市的時候,就立馬讀完了它,極大程度地避免了各類劇透。獲得了最好最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

一個人閱讀《三體》系列作品過程中,可能會不記得配角的性格,可能會弄混戰艦的名字,但這並不代表他沒有閱讀過《三體》系列作品。

一個沒有閱讀過三體系列作品的人,可能會對配角的性格、戰艦的名字聊得頭頭是道,但這能夠證明他讀過這本書嗎?不能。

閱讀體驗纔是一個人是否看過作品的根本依據。

提問,只能夠測試出這個人對作品的「內容」了不瞭解。卻無法測試出這個人在實際中的「閱讀體驗」是什麼樣的。

但由於人類不像三體人,人類可以說謊。所以問題永遠無法測試出「誰是偽讀者」。

如果有另外的作者,基於《三體》系列世界設定、人物特質,按照《地球往事三部曲》的劇情邏輯和框架,重新寫了一部《宇宙往事三部曲》。

劇情一模一樣,人物也一模一樣,發生的故事也一模一樣。

但是寫作風格不同、寫作角度不同。

或許是更加懸疑。或許是更加言情。或許是更加鐵血。

或許是基於聯合國祕書長的角度來寫,或許是基於關一帆的視角來寫,或許是基於維德的視角來寫。亦或者均有之。

這個時候,相同的內容。完全不同的「形式」。

這個時候,我們更容易探討「閱讀體驗」,而不是其中的內容如何。

這個時候,我們更容易去感知,而不是被告知。

另外還需要說一下,科幻文學本身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學形式。很少有科幻作品被以相同的方式重新撰寫。所以很多人會認為科幻文學的內容、觀念和創意等價於文本形式,甚至高於文本形式。但其實並非如此,再震撼的內容,再有趣的創意也需要有載體。

就如同漫威的電影,可以被簡化為一羣超能英雄去打反派boss的故事。

但你坐電影院花20個小時看完了這些系列電影。

或者在手機前看完某個電影博主剪輯的「15分鐘看完漫威電影」的視頻短片。

或者聽著朋友用一句話概括的「一羣超能英雄去打反派boss」的無聊故事梗概。

其中所獲得的體驗完全不同。

你在大劉的小說裏看到的《地球往事》。

在朋友口中聽到的三體故事梗概。

在知乎上閱讀到的別人的回答。

雖然講的都是同樣的事情,但是形式的表達卻大大不同。

即使是特別看重「內容」,而完全不在意「作品形式」的科幻讀者,也得承認:

看大劉寫出來的「三體」的閱讀體驗,絕對比在網上看別人歸納總結的「故事梗概」要好上無數倍。

提問,可以區分出「誰懂得內容」、「誰知道這個內容」。

但是提問卻不能區分出「誰閱讀了原著」。

所以,我不會去問什麼問題來鑒別出混在三體讀者中的ETO。

這完全沒有意義。

我只想說,你們這些還沒有看過原著的人們,快去看吧,你們不知道你們錯過了什麼。


不揭穿,由得他裝。

但就問他除了三體還看過哪本大劉的小說,或者看過哪些科幻小說。

讓他介紹下內容就行了……

三體不是大劉唯一的小說。

要評價大劉顯然要看全他的小說吧?這個沒問題吧?

然後要對比也要看過大量其餘作家的小說才能對比是吧?

所以就問唄~

——————————

鑒於部分評論存在誤會,特別說明一下。

其實評價一個人是否三體雲讀者意義不大,但回到"為什麼要評價一個人是雲讀者?"這個問題上。是因為很多人除了三體之外,就沒看過幾本大劉小說,然後就大發議論。

你說你是大劉粉,你沒看過他的作品也能粉他,我不開除別人粉絲資格的。你愛怎麼認為都好。

但要評價三體,是不是應該把大劉的小說儘可能的多看,或者大劉之外的作者的小說都盡量要多看啊?

打個比方,

假設我只看過三體這一本小說,別的科幻作品我都沒什麼接觸,假設我認為三體是中國科幻的最優秀作品,但從我的閱歷上來看,這時我的評價意義不大。

反過來,我看遍了大劉的所有作品,甚至其餘作家的作品我都有接觸,我可以同比舉出其餘作品的例子證明三體作品的優劣。這時我對三體的評價就很能說明問題。

大劉的作品雖然說不上風格多變,但起碼《鄉村教師》,《詩云》,《贍養人類》,《燒火工》這幾篇給人感受是差異很大的吧?

另一方面,《三體》三本書都能看完了……大劉別的作品就剩《球狀閃電》長一點,看完真的很難嘛?


看了大家的問題,我發現我也是雲讀者了,


謝邀,

這個問題邀請我了之後我想了很久

我個人當初在讀三體的時候就提前看了百度百科和其他包括豆瓣知乎百度貼吧以及其他網站的很多評論(現在依舊會看),因為裡面確實有很多很優秀的見解。看這些東西是可取的,但是隻看了這些東西之後就說自己瞭解熟知它可能就有些自大了。(這個言論我認為適用於一切作品)

如果真的想反駁雲讀者的話,

用魔法來戰勝魔法吧

三體裏有不少時間上的bug(對,就是bug,當然前提是我的在kindle上買的三體版本確實無誤),這些bug完全可以用來問問題

【補充】不是答不上題的人就是雲讀者!不是答不上題的人就是雲讀者!不是答不上題的人就是雲讀者!

答對的答不對的都圖個樂就好了

就好比有的人看見驢跑就吹噓自己喫過了驢肉並且對驢肉的知識無比了解,你拿什麼驢的肉最好喫的這些問題去問他能把他問住,但是喫過驢肉的人大多也不會去了解這些東西,但是人家確確實實是喫過的。

下面,你會有30秒鐘的時間,來思考和解答下列問題

1.楊冬出生於多少年?

2.程心第二次去往拉格朗日點的時間?

3.章北海當初和羅輯說了什麼?

5,4,3,2,1

沒回答上來嗎?沒關係

如果你說不知道,那麼我認為你並不是

如果你答錯了,那麼

答案:

1.第一版本:1980年

那一年,在向太陽發出信號八個月後,葉文潔臨產了,由於胎位不正,她的身體又很弱,基地衛生所沒有條件接生,就把她送到了最近的鎮醫院。

葉文潔接受到三體信號並向太陽發送信號的時間是在1979年10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並且在21日下午與雷志成談話之後製造「意外」將雷志成與楊衛寧殺害)

那楊冬出生時間就應該是八個月後1980年6月

第二版本:1979年

孤峯上的褐蟻本來想轉向向上攀登,但發現前面還有一道凹槽,同在「7」之前爬過的那個它喜歡的形狀「9」一模一樣,它就再橫行過去,爬了一遍這個「9」。它覺得這個形狀比「7」和「1」好,好在哪裡當然說不清,這是美感的原始單細胞態;剛才爬過「9」時的那種模糊的愉悅感再次加強了,這是幸福的原始單細胞態。

這是褐蟻當初在楊冬墓碑上爬的時候的描寫,楊冬在這時的出生年變成了1979年

2.第一版本:廣播紀元8年

【廣播紀元8年,地日拉格朗日點】

第二版本:廣播紀元14年

【廣播紀元7年,雲天明】

廣播紀元七年程心與雲天明在拉格朗日點第一次見面

程心再次來到位於地球和太陽引力平衡點的太空中,這時距她與雲天明相會已過去七年,這是一次輕鬆許多的太空旅程,她是作為掩體計劃模擬試驗的志願者前來的。

3.我詐你們的,倆人沒見過面。

當羅輯所乘的飛機飛越海岸時,在他一萬米的下方,吳嶽和章北海再次注視著建造中的「唐」號。在以前和以後所有的時間裡,這是羅輯距這兩位軍人最近的一次。

【補充:個人感覺像是年份啊編號啊什麼的記不住是很正常的(提問年份是針對雲讀者會查百度百科),但是第三個問題還是應該關注的】

最後仔細闡述一下

為什麼會問雲讀者年份(bug)問題?因為雲讀者沒看過/沒怎麼看過書,他們對書中內容主要靠百度,你問他們年份問題他們會查百度百科,等他們告訴你回答的時候這時候你再說這個答案其實在書裏有兩個版本,你不是說自己對三體瞭如指掌麼?怎麼只就回答出了一個?以此來打雲讀者的臉

所以我又重新編了三道題

下面,你還是會有30秒鐘的時間,來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

1.請閱讀下面段落:

史強笑著搖搖頭,「你讓我想起兩百多年前遇到的一個知識分子,也是你這熊樣兒,一大早坐在王府井教堂前面哭……但他後來挺好的,我蘇醒後查了查,活到快一百歲了。」

問:這裡的「知識分子」指的是誰?

2.程心所寫的回憶錄叫什麼名字?

3.維德被捕後為什麼要感謝羅輯送來的雪茄?

答案:

1.汪淼

汪淼起身要走,一陣從教堂傳出的聖樂留住了他。今天不是禮拜日,這可能是唱詩班為復活節進行的排練,唱的是這個節日彌撒中常唱的《聖靈光照》。在聖樂的莊嚴深遠中,汪淼再次感到宇宙變小了,變成了一座空曠的教堂,穹頂隱沒於背景輻射閃爍的紅光中,而他則是這宏偉教堂地板磚縫中的一隻小螞蟻。他感覺到自己那顆顫抖的心靈被一隻無形的巨手撫摸著,一時間又回到了脆弱無助的孩童時代,意識深處硬撐著的某種東西像蠟一樣變軟了,崩潰了。他雙手捂著臉哭了起來。

2.《時間之外的往事》

程心開始寫回憶錄,記述她所知道的歷史,她把它稱為《時間之外的往事》。

《三體·死神永生》的事件記敘,基本全都出自程心的這本回憶錄

3.還是詐你們的,雪茄不是羅輯送的。

「那你有什麼話要對我說嗎?」程心最後問出了這句話,讓自己喫驚的是,她期望得到回答。

「謝謝你的雪茄。」 過了好一會兒,程心才意識到這就是維德要對她說的話,最後的、全部的話。

答不上來莫得關係啊,

最後借用高贊答主的這段話吧

讀過書的,拿來用就行了

我覺得吧,如果真的喜歡這本書的話,可以多讀多看,推薦給身邊的朋友什麼的,這樣就可以的,至於吹捧供上神壇之類的,沒什麼必要。

最後一次更新:

我之所以會在版本一問題中提問時間線原因有二:

第一、一些自詡通讀三體無所不知的雲讀者往往不會注意這些細節問題,你去問他們細節問題他們一般都會上網查,所以這些本身就存在bug(百度百科上往往只有一個答案)的問題很容易問住他們(所以我沒有單純的問時間而是有bug的時間),讓他們有一種「裝波伊未遂」的感覺

一般讀者誰閑著沒事會去刻意注意記憶這些年份編號什麼的細節。

如果你額外記住了,emmm,那我就叫你一聲大佬吧

當然這是一部分雲讀者,無論雲讀者還是讀者,喜歡一部作品並能從中有所感悟有所啟發有所收穫我認為這都是一件好事。

第二、我自己前段時間就閑著沒事整理了一下時間線

然後整理到羅輯蘇醒那一段我就放棄了

感覺頭髮漸漸稀少。

最後的最後,農曆新年臨近,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歡樂,恭喜發財


為什麼這個問題是篩選三體雲讀者而不是球閃雲讀者呢?

因為球閃的設定「球閃是電子的低維展開」其實也是三體中極為關鍵的設定,整個泰勒的面壁計劃就是來自於此。因此看過三體的讀者,多多少少會知道有《球狀閃電》這本書,裡面有《三體》裏的丁儀。以丁儀為基準,很容易就找到林雲。

而且球閃實際內容並不多,就算看過三體而沒看過球閃,看過帶著目的翻一遍也就半小時的事兒。瞭解個大概,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如果是看「二手三體」的雲讀者,是找不到林雲這個人物的,就算找到了,也沒有興趣去了解。

——原答案——

丁儀拿給汪淼看的銀邊相框中照片裏的少校女軍官是否適合當執劍人,為什麼?

這個問題的好處是什麼呢?

第一,對方可以很容易找到這個情節,無論是拿「銀邊相框」還是「少校女軍官」做關鍵詞,都只能找到一個人,那就是林雲。

第二,對方必須瞭解執劍人的威懾度是怎麼回事兒,以及林雲是個怎麼樣的人才可以回答。

第三,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林雲論智慧不如羅輯,論隱忍不如章北海,論堅定不如韋德,但她行事冷酷、理性,執行力極強,殺伐果斷猶在這三人之上。這樣的人到底適不適合做執劍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