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感觉这两个功能在平时能派上用场的时候很少。

本人目前是大学生,可能是因为现代文明知识系统化的缘故吧,学习的时候总感觉一直在用T和Si,很少能够真正用到N。

我虽然是NT,ti/te都相当不错,比社会平均值要高不少,用起来也挺顺手。但总感觉一直T下去(建构内心体系/完成外界任务)生活质量会越来越差,甚至会失去70%的能力潜力。

可是我发现在现在的互联网世界当中,很难寻找到使我能不断激发灵感的事物。请问我该怎么办呢?要不考虑发展点fe/fi来辅助激发ne/ni?

(暂不肯定自己是ne还是ni,先模糊在一起了)


发挥ne可能比较重要的条件是,纯粹地、抽离性地(不要沉浸在某一具体情境之中)思考某一问题or脑补某种画面,(1)联想关联起更多信息,(2)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1)ti-ne:在思考/学习相关问题时,遇到感兴趣的关键词/关键点疯狂搜索相关信息(在脑子里原有的信息库中or在互联网上),会「跳出这一具体领域/问题本身」,但会收集到一种类似于从一个点向各个方向无限展开的信息网。

例如,前几天学中国古代史时,感觉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决心真的很强。然后最直接地想到1历史中多元文化可能的统一趋势,想到现今国内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是否应当保护文化多样性;又想到2现在资本主义以及新科技时代的文化呈现出的同质化特征、文化未来发展的可能样态;在和npy交流时还想到3「文化多元主义」一词最早提出时,可能与当时东欧面临的文化民族语言宗教等复杂交织状况有关,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文化相对主义或全力保护各种各样的文化......其实从这三条分支各自想下去还可以展开很多很多,这大概就是从一个知识联想关联到其他相关信息的例子。

(2)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情景时,思考可能具有多少种可能性

ne-ti:例如某人/某科学体系对于xx问题给予了xx回答,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并不是说彻底回答了相关回答,而是在质疑性联想中思考xx问题是否具有其他解释空间。

ne-si: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一个简单的日常场景,是否可以在脑子里为这一特定情境赋予多种可能。(特别喜欢《登堂入室》的结尾,两个人坐在一条长椅上类似于旁观者,赋予了对方楼房内一场争吵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非常戏剧化的非常规解读,使得看似庸俗确定的日常呈现出了魔幻的浪漫。)或许可以多看一些非现实的文学/影视作品。


不能仅仅说说,多去近接触高维度的人及大师们的作品,读读自传并结合自身,知行合一,任何一个功能的获得都需刻意训练。做时间的朋友,不断精进也是人生意义所在,祝福你,早日完成自性化哈哈


多学习,ne才有得可发散,ni才有得可总结。

不然就是幻想或一根筋...


Ne Ni的发挥也要靠外部环境的。

不要以为Ne就是顺手拈来,想像力都是靠积累的。比如entp喜欢看抖音,我喜欢看YouTube。这些平台都回用「演算法」,推荐你你感兴趣的视频。这些演算法是根据你平时所搜的关键词,推荐的。你们关键词哪里来,就是用Ne。比如身体累了,会去搜「能量」「精力」「养生」等,平台会推荐更多的内容给你,比如「灵修」「宇宙」等,这些是与你兴趣相关的,也是不想关的。

利用平台的演算法和自己的关键词。等于是用Ne去创造更多的Ne。这是计算机和手机上的用法。生活中,你用电脑和手机上学到的,去Ti对比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然后Ne会自然而然得出来,因为你在视频中已经学会了这种关联和思维方式。

如果你Ne不经常使用,可能性: 还是「偷懒」,也就是生活中根本不是真正的潜意识(兴趣)想要「Ti」事物和人。要么就是Si资料库不够,视频和文字还是太少。毕竟Ne相当于2的N次方,N越大,蜘蛛网结构的知识体系就越庞大。

Ni的话,心静很重要,佛学所说的戒定慧,戒Si,定Ni,Ni要在戒的基础上的。比如我开车的时候,会放空。Ni自然就出现了。有些INFJ去大自然走走,灵气增加(Ni).. 打坐也增加Ni。但Ni不能刻意去追求,刻意去追求就会变成第六识(可以理解为第六感)Ti左脑思维, Ni是第八识(可能是右脑思维)。。自己要给Ni创造环境。。整天分析这个分析那个,心理焦躁不安,担心考试,别人的评价。。那Ni还会出来??要做到心无挂碍。。

所以综上所述,Ne你要自己对一件事物感兴趣,然后用Ne利用平台,继续创造兴趣。NI是让内心有个平稳的环境,它才会出来。

当然这两种功能要求内心非常纯净。是人类终极智慧功能。刻意为之,是求不来的。最基础的就是,打好(不断完善)自己的三观系统,为内心纯净打基础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法。。懒得打字了。有兴趣就研究下人体频率和振动,频率高了(类似小孩子),ni ne自然高。


这个得有大块的完整时间,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项工作


根据你适合的发展模式去适度发展就可以了。

可以多参考下每一个因子的定义更好一些,个人理解如下:

Ni+Ti=中等/大规模超高关联度理论体系构筑

Ni+Te=实用性超强的灵感创造

Ne+Ti=超大规模普通关联度体系构筑

Ne+Te=超高速创造力


互联网上的知识太过低俗,你不能制造经历去遭遇ne,你只能大量海量深刻阅读丰满你的ne。ni我不知道,这大概是天生的。


?想用就能用吧

我一般是代入法:看书的时候,想像如果自己就是书里某人,当时该怎么做?

然后就开始想,该用什么标准作为参考才能准确迅速判断环境,再然后ni对这个想法追根溯源,ne想一些衍生的东西

再再然后就开始没完没了的走神,有时就会注意到新的点

遇到问题先不急著看答案,先自己得出一个答案,然后看别人的答案,对比

或者从现实里找刺激源,对未知进行尽可能合乎现实的构想猜测,然后去确认

总之思考未展现的部分就是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