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沒有用過相機的人,如果上來就選大畫幅或者中畫幅飛思IQ4 150MP這樣相機,不容易學會拍照。

建議可以降低一下預算,先買一套兩萬多的微單學習一下。


一個從來沒開過車的人,有必要一開始就選奔馳嗎?一個從來沒做過飯的人,有必要一開始就買日本刀具德國鍋嗎?

一個從來沒上過大學的人,有必要一開始就北大嗎……啊呸呸,這個比喻有點扯了。哎,前面那倆還是比較合適的哈,尤其第一個。答案呢,不少人上來就買了奔馳的,當一輛車的價錢對於他們來說沒那麼要命、或者一輛車的某些指標對於他們來說很要命的時候。

所以,別這麼提問。你可以這樣問:“一個從來沒玩過相機,月收入一千元且零積蓄、也不打算好好練習攝影的人,有必要以開始就選全幅相機嗎”,類似的。太籠統,就不是能回答的問題了。


目錄

一、預算

真的相差這麼多嗎?

二、坑雖大,但可以撿便宜

數據坑

外觀坑

三、一步到位,真的好嗎?

四、小結

專業攝影師和你的器材一樣了,那麼你還能賴器材不給力嗎?就會開始找自身問題了吧[旺柴]。說是一步到位,倒不如說是帶你走入“專業”的敲門磚。


一、預算

這應該是限制住很多人想象力的罪魁禍首吧,預算不足,戰鬥力無法達到平均水平, 以至於無法一步到位。但是呢?我們換個思考維度?

隨便說兩個數字,入門機和全畫幅機器的差別相差了一萬元。但當你玩夠了入門級,想要上全畫幅呢?那相差的可就不是一萬元了。

那就是13999元了,原來的老相機要麼喫灰,要麼低價出售。那麼多花了的3999元呢?是體驗了單反?是學會了攝影技巧?

那麼這些全畫幅機器一樣能給到你,甚至可以說能夠給到更全面更清晰,因爲性能更強了。


真的相差這麼多嗎?

答案爲否,因爲有個大的行業, 叫二手相機行業。這裏有你想不到的各種各樣的相機,也有你所意想不到的心跳價格

隨便打開朋友圈,都能看到這些器材商發的視頻和照片。買過四五十年前的鏡頭,買個十幾二十年錢的相機,他們這都有,這也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選擇。這也讓我們能夠加入到“專業攝影”的行業中,因爲真的便宜了,選擇多了,不是二十年前剛剛有全畫幅的時候了。

現階段活躍在婚紗影樓市場上的相機是佳能R5嗎?是尼康D850嗎?是索尼A7R4嗎?還是富士的GFX?都不是,這些都太貴了,這些都不在他們的消費範圍內,那麼選擇什麼呢?

這兩個神機,任然是各大婚紗影樓的熱門機型。有人會說你做過統計?怎麼知道的?

當你經常路過婚紗攝影地或者出席朋友的宴會,你都會聽到這兩臺機器獨有的快門聲。嘩啦帶響的5D2,清脆有力的5D3,這些聲音都太熟悉了。那麼他們的售價是多少呢?

哦哦哦?是不是離3999越來越近了?[旺柴],好戲還在5D2上,我們再來看

好傢伙,是不是比入門機便宜了?我還記得當時爲了拍延時收了一臺佳能5D2,但是花了2300大洋,挺貴的了吧?但你接着聽,我用一年半,大概快門數增加了有將近4w次,隨後就出手了。

那麼賣了多少呢?2600[旺柴]

好傢伙,玩了一年多還賺了三百,你說氣人不,而這也關係到行情波動,這裏不過多說了。這樣再看,你還會選擇新的入門級嗎?我猜不會,猶豫了是不是


二、坑雖大,但可以撿便宜

說到這了,很多新人就會問了:老師老師,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5D2作爲學習機了呢?明確的說可以,但容易踩雷,爲什麼?這也就提到了第一個坑

數據坑

我們家的相機快門數不到一萬次

這樣的話,對於小白來說肯定誘惑力很大了,就想立馬給錢了,但真的是撿便宜了嗎?並不是。

5D2在當時最大的賣點是什麼?照片嗎?性能嗎?並不是。而是視頻,在2008年那個年代這玩意能出1080p的視頻????

相對於沉重的攝像機和廣播機,是不是這玩意跟輕快,更方便了?這也正是它至今還能活躍在婚慶行業的原因,能出高清視頻,拍婚禮花絮。

那麼我們知道快門數代表快門 一開一合。那麼視頻呢?一開半小時,一關,一次快門。這樣再看這機器還新嗎?

可能這個相機就拍過幾百張照片?那很有可能他也拍過上百個小時視頻 [旺柴]

面對低廉價格的誘惑也就使得很多小白用戶掉進了大坑裏,買到cmos老化嚴重的二手器材,導致無法正常使用。


外觀坑

這個坑就更深了,不光是改快門數了,外觀也會改。你以爲的相機都是從個人手中收來就上架賣了?顯然不是,還會有另外一道工序——翻新。

翻新相機和二手相機相比有什麼優缺點??

www.zhihu.com圖標

終究還是會很多人掉進這個坑裏,還會有一些號稱是僅拆封的機器,但實際上也是翻新後的“準新機”

具體怎麼鑑別真假準新機?請百度吧,畢竟不是專業倒騰二手相機的,咱也不知道。


三、一步到位,真的好嗎?

可以說有利有弊,但還是建議買,爲啥?因爲更傻瓜了,你能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拍攝中了,而不是去研究別人的相機比自己好在哪。這也就在圈內流傳出這樣一句話:

能問出這樣問題的兩類人:廉價相機使用者手機攝影愛好者。

當我們用好的相機,有更精準的對焦了,更自動化的算法了,更高連拍速度了。我們就解放了,只管按就行,決定性瞬間交給連拍。在這樣的狀態中,我們會更全身心的投入到拍攝中去,但對於攝影基礎的提升呢?可以說沒啥幫助了。

好處說完了,說說壞處。基礎提升,肯定沒啥幫助,基本上相機都幫你辦了。

舉個例子,大畫幅膠片攝影的流程:

放置在三腳架上,組裝,掛上黑布,放大鏡對焦,測光表測光,設置快門和光圈數,上弦,插入片盒,去下片盒遮光板,按下快門,配置顯影定影藥水,沖洗,晾曬,放大,呈現。

數一下一共多少個步驟?一共15個步驟,我們才能夠看到我們所拍攝照片是什麼樣子。相對於更爲先進的數碼相機呢?從拍到看,大概一秒時間吧?

這樣更爲簡單更爲智能化的操作少了我們對於這些操作的體驗,不知道該怎麼調整我們所需要的參數,一切聽相機了。


四、小結

彙總一下,建議買,買了不虧。能夠幫助你快速進入到攝影當中去,相機操作的事?感興趣隨時可以學,再好的相機也有全手動模式呀。

放心大膽的去拍的,總有人問買什麼器材合適?買你預算裏最貴的就好了。

發佈於 03-15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洗心革面奎木狼洗心革面奎木狼須彌山上火尖槍

謝邀@區野子

必要那肯定是沒有必要。其實問題過於開放,如果只是想接觸,那麼怎麼樣開始都是可以的,並無規矩建議可以遵循,只有目的明確、方式方法有侷限時,別人纔會有對應的針對性建議,但也只是建議,建議有效性也不會太高的,這畢竟是人自己的探索,別人的設計影響有限。


必要那肯定是沒有必要。其實問題過於開放,如果只是想接觸,那麼怎麼樣開始都是可以的,並無規矩建議可以遵循,只有目的明確、方式方法有侷限時,別人纔會有對應的針對性建議,但也只是建議,建議有效性也不會太高的,這畢竟是人自己的探索,別人的設計影響有限。


沒必要,但可以這樣做。

而且現在全畫幅相機也不貴了,無論是全新還是二手都有很多選擇,再不濟,買個膠片機,一堆都是全畫幅,全畫幅又沒規定是數碼還是膠片。

而且一開始就玩全畫幅有個好處,就是不容易掉受到畫幅誘惑,你想想要是從一寸,M43,Apsc,再到全畫幅,多累,一步到位全畫幅,連鏡頭係數都不用換算,真香。

如果沒玩過相機的人,那麼我更加建議好好使用手機拍照,確定你是真的喜歡拍照,再買臺相機進階,全畫幅也好,手機也罷,說到底你還是要多拍纔有意義。

碼字不易,點贊是最大支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