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文化底蘊


每一本書的章回名,每一個人物的名字大家都知道,用典、押韻、且合乎人物,這是公認的有文化。

《飛狐外傳》中,胡斐與紅花會眾人交手之後,相約在陶然亭再會,胡斐傍晚到,先見到余魚同,「地匝萬蘆吹絮亂,天空一雁比人輕」,這是余魚同吟的詩。

我當時覺得這首詩也不錯,既給了胡斐先聲奪人的效果,又符合當時的情景,後來一想這不是金庸自己寫的一首詩吧?一查發現果真不是,這是清人魏秀仁寫的,這人連兩榜進士都算不上,就是寫了一本書叫《花月痕》,在書中的原句是「水近萬蘆吹絮亂」,形容的也是兩個人在陶然亭深秋的一次見面上,他主要生活在嘉道年間,而武俠故事發生在乾隆年間,所以就把前兩個字改成了地匝。

現在你搜陶然亭這個詞條搜不到這句詩,但這確實是形容陶然亭的,金庸的讀書量也是相當多,《花月痕》這本書現在看的人都不多,何況那個年代,金庸卻能信手拈來,用的很得當,我想這也是體現他文化底蘊的一個方面吧。


金庸最主要的學術知識分布在以下幾個領域:

1.歷史

金庸從小就喜歡讀歷史,他這一方面的知識積累比在文學方面還要強,一部《袁崇煥評傳》基本能看出來他的史學功底,比正統出身的史學學者頗有不如,但在業餘選手里是第一流的。

倪匡(或是蔡瀾)回憶說金庸曾在聚餐時一頓飯的時間裡,概述了整個二戰史,令他們大為驚異佩服。

2.文學

金庸以才子之名縱橫文壇,靠的可不是寫武俠,而是社論和早期的一些劇本。

當然,他的武俠也是武俠小說界公認的頂尖水準,不過像高票舉出他的回目就錯了,鹿鼎記的回目是他采先祖的詩集中的句子,只有倚天的柏梁體和天龍的五首詞的回目是他的原創。

3.圍棋

金庸對自己的圍棋很有信心,認為自己有業餘五段的水準,但聶衛平說他大概是業餘一段的水平。

4.經商

明報取得的商業成就不是蓋的,要不是金庸武俠名氣太大,他報業巨子的身份可能才是重頭。

中學時候就聯合同學出版過教材的他,對印刷出版業可能真的有天賦。

5.外交

金庸從小愛歷史,但大了以後卻想做外交官——雖然一直沒能搞外交,但當年喬冠華能認可他,想來在這一方面他也很有才華。

以上,是我通過兩部《金庸傳》了解到的部分,歡迎大家補充。


看大家說到書回目我插一句,金庸先生的書回目第一是《鹿鼎記》,第二是《天龍八部》,第三是《笑傲江湖》,第四是《倚天屠龍記》,像《射鵰》這種要往後算了。

《倚天屠龍記》通篇是柏梁體,所有句子都是押ang的韻。其中最妙的莫過於《不識張郎是張郎》。

《笑傲江湖》每個章節只有兩個字,但是兩個字絕對可以提煉出來主題,並且讀者也猜不到故事走向,言簡意賅之至。

《天龍八部》的書回目原來是我最中意的,尤其是到了最後一部,「燕雲十八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蕭峰的英雄氣概淋漓盡致,把整本書場面最浩瀚的少林寺之戰也襯托的鼓聲隆隆。

但這還不是最強的地方,最強的地方是整本書五冊,每一冊剛好合成一首詞,詞不僅本身是好詞,而且每一句深扣章節內容,合在一起也不突兀。

尤其強的地方是,這五首詞的詞牌名,從第一部到最後分別是《少年游》《蘇幕遮》《破陣子》《洞仙歌》《水龍吟》。大家想一想,第一部段譽少年出遊,第二部段譽姑蘇遭遇,第三部蕭峰縱橫萬里,第四部虛竹夢姑夢郎,第五部龍吟虎嘯,正好是相應了詞牌名。

想做到這些,不僅要小說寫的內容詳實豐富,還要把故事線行走通暢,還要詞牌名能提煉整冊,還要這些詞寫的也通暢優雅,真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個人是最愛《天龍八部》的章節名了。

那為什麼第一是《鹿鼎記》呢?

因為《鹿鼎記》的章節名並不是金庸自己寫的,是他整理了先祖的詩句,把那些金句摘錄出來,分別選取合適的用在了自己的小說章節上。所以在《鴻飛天外又冥冥》等章節,他又加了備註解釋,以便保證文能對題。就這樣,《鹿鼎記》這種最長篇的巨作,不僅拼了金庸本人的文學功底,還拿出來了整個查家祖上的文化底蘊。功夫活,賞不起。這個真的不是想比就可以比的,文化世家加上本人的文化底蘊,這才能造就這樣的金庸。

最後加個彩蛋,把《天龍八部》五首詞放最後大家欣賞。


第一卷:少年游

青衫磊落險峰行,玉璧月華明。馬疾香幽,崖高人遠,微步觳紋生。

誰家子弟誰家院,無計悔多情。虎嘯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

第二卷:蘇幕遮

向來痴,從此醉,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劇飲千杯男兒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

昔時因,今日意。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雖萬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門,絕壁無餘字。

第三卷:破陣子

千里茫茫若夢,雙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許約。燭畔鬢雲有舊盟,莽蒼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蕩寇鏖兵。草木殘生顱鑄鐵,蟲豸凝寒掌作冰,揮灑縛豪英。

第四卷:洞仙歌

輸贏成敗,又爭由人算。且自逍遙沒誰管。奈天昏地暗,斗轉星移。風驟緊,縹緲峰頭雲亂。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夢裡真真語真幻。同一笑,到頭萬事俱空,胡塗醉,情長計短,解不了,名韁系嗔貪。卻試問,幾時把痴心斷。

第五卷:水龍吟

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王霸雄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枯井底,污泥處。

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露。敝屣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倚天屠龍記的回目:

連載版:

第一回《崑崙三聖》——故事開始,19歲的郭襄騎著驢念著詩出場,可最終一輩子沒能再見楊大哥,反倒是遇見何足道和張君寶;

最終回《萬縷柔絲》——故事結束,19歲的周芷若傳位張無忌,剃度出家,青燈古佛,反倒是忌明在峨眉金頂畫眉;

……

到了修訂版:

第一回《天涯思君不可忘》——郭襄還想念著楊過,不可忘也找不到;

最終回《不識張郎是張郎》——周芷若還想念著張無忌,找到了又能怎樣?

天涯思君不可忘
不識張郎是張郎

提這個問題的人,大概是一個金庸迷,希望眾人再來勉懷一下老先生的。

剛好我個人也特別佩服金庸先生,也就順勢過來粉一粉。金庸先生文化底蘊有多豐富?

必須得豐富啊,超級豐富才行啊。理由有三:

一、上個世紀的香港文化界,有幾大名滿天下的才子,據說金先生居首。這些才子之名可不是靠行政權力或者金錢硬砸出來的,那是靠妙與作品堆砌起來的,必須得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的。

二、金庸先生是一個報人,是一個文化作者,寫有大量的評論和小說,15本小說我全讀過,只可惜我沒有讀過那些評論。但我讀過許多大陸人寫的文藝評論,比如,沈雁冰先生的文藝評論。高質量文藝評論必須得深厚的學識和極為高明的文化認知。

三、讀金庸先生的那15本小說,就是在享受文化大餐呢。行文優美,自然流暢,收放自如,既細膩精密而又恢宏有度,那樣的一種寫作手法,絕不是靠才情就能達成的,必須得有學貫古今,融通中西的文藝創作手法才能達成。

四、武俠小說在金庸先生的手中能夠大放異彩,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認同,不是別的,正是其作品中顯示的文化修養。我們讀過了很多武俠小說,也認識了很多武林中人,可都沒有金庸先生作品中的人有文化,至於說這些人物怎麼個有文化,那只有去看那些作品了。順便說一句,個人對於詩詞的喜愛,正是在讀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中形成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