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直有意无意掀起程序员和低代码的对立,真的降智,找了个问题展开细说了一下:

现有很多低代码开发平台,有给不懂编程的人用的吗??

www.zhihu.com图标

----下面是本回答-----

不了解的人大概不知道:2012年,Gartner就提出了「Citizen Developer」的概念:

来源:Gartner辞汇表

即公民开发者/全民开发。

这个词大意是:借助于一些组件化、可视化平台,一些不具备编程技能、不懂代码和开发的「小白」,也能自主组织或参与开发,从而把代码开发由一项程序员专属技能扩展到更广泛的人群,甚至是全人类。

当会计、销售、运营等业务岗需要特定的系统时,自己动手就能编写,而无需求助IT部门的任何人……这意味著困扰大家最多的:业务需求和开发技能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了。

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种概念会吸引公司。


市场发展

虽然是新兴概念,但并非空穴来风,从低代码到无代码由来已久,如果你仔细追溯,甚至可以发现在1980s,就有美国公司和实验室开始研究程序可视化编程这个领域——从4GL(第四代编程语言)到VPL(可视化编程语言)。

自2000年以来,这块市场就充斥著大大小小的玩家40+以上,比如国外的Appian、Salesforce、K2和Ultimus。2015年以后,迅速升温,Microsoft、Oracle和Google纷纷下场,推出PowerApps、App Maker等,观国内,除简道云之外,搭搭云、氚云、iVX、明道云、APICloud等推出,低代码/零代码领域开始兴起。

在2017的魔力象限报告中,Gartner创建了新门类——hpaPaaS(简称aPaas,企业高生产率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并预测「到2020年,超过50%的企业应用将通过hpaPaaS平台搭建」:

2018年hpapaas魔力四象限

也基本是从2018年开始,海外市场在低代码赛道的投融资活跃起来:

OutSystems获KKR和高盛3.6亿美金融资,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

几乎同时,荷兰公司Mendix以7亿美元被西门子收购。

资本跟著机会走,市场跟著资本走。这样的大手笔、大变局迅速引起了全球市场的关注。

2019年,Gartner重新界定并看好新概念「LCAP」(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著名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也表示看好:

「企业开发团队正在采用低代码/零代码开发平台,市场的增长前景似乎一片乐观。2020年低代码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5亿美元,超过75%的应用程序将在低代码/零代码平台中开发。公民开发者的比例将从2017年的40%提升到2020年的70%。」

——Forrester Research

到2024年,四分之三的大型企业将至少使用四个低代码开发工具进行IT应用程序开发和公民开发计划。到2024年,低代码应用程序开发将占应用程序开发活动的65%以上。

——Gartner

资本的不断洗牌+正向的前瞻预测,推动了低代码/零代码的研发公司与日俱增,也带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以低代码/零代码技术重构数字化业务。


供需矛盾

Gartner曾预言,到了2021年,市场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将五倍于IT公司的产能。但研究表明,专业的IT人员只能够满足企业6%的IT需求。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即将加剧的供需矛盾:企业的IT需求成倍增加 VS 开发新的程序需要复杂的技术、高昂的成本。

因此在过去,信息化是大型企业才会考虑的事情,因为软体的采购周期很长,通常整个公司集中采购和部署,成本居高不下。但传统的ERP、CRM覆盖面非常有限,大部分大公司的部门级应用都是无法被满足的。

中小型企业转型面临的阵痛就不断暴露出来了:

1、市场环境在高速变化发展,内部系统也需要快速迭代响应,但传统开发效率哪里满足得了?

2、日益上涨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一般企业根本负担不起。

3、购买成型的软体,使用后水土不服,压根创造不出价值。

大型企业也很少能碰上省油的灯:

因为对他们来说,在软体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第一痛点不是贵,而是需求沟通不到位。无论是交由自己的IT人员或是外包ISV来定制开发,对业务痛点都没有切身的体会和经验,再加上很多时候需求在实施之前都无法100%确定,最后软体做成四不像,用著难受的比比皆是。(而且要命的是,没付钱的时候提需求什么都能满足,付完钱再提需求,外包开发啥也不认。)

再者,大企业由于内部系统多,开发系统还需要不断考量内部间系统的关联、兼容以及系统数据切换效率等问题。

牵一发动全身,并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零代码开发平台不一样:

企业可以通过零代码平台渐进地开始实施。如果整个系统过于复杂,可以先从一个具体的环节开始,局部数字化(比如先把订单管起来)。

零代码工具可以让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充分缩短。在极端情况下,使用者甚至可以自己就是搭建开发者自己。他们可能在一两个小时的搭建后就能够确认这个方案是不是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代码或低代码开发平台在企业间逐步盛行了起来。


技术发展

在这一块,CSDN上有篇文章分析的很好:

总结一下:

1、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移动办公可以实现了,加上云的成本比本地部署低太多了。

2、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普及。落后就要挨打,越来越多企业寻求信息化,也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

3、对在线办公的认可度和灵活性变高。的确是SaaS开了个好头,教育了市场,企业渐渐适应了在线办公,同时也产生了更复杂更多的需求。

可以说就是这三点,推动了零代码开发平台的兴起。


为啥今年又火

我第一次知道低代码这个概念从36氪发布的文章(低代码:下一次IT技术革命?),但因为国内还处于新兴,一度存疑。后来真正被吸引到的,是看到了这句话:

如果用 aPaaS 平台直接管理业务数据对象,这个数据整合工作都可以免除。用户可以直接在各个职能相关的数据对象中建立关联,建立汇总查询,批量抽取数据到BI平台,建立不同数据之间的自动化。

这话的意思,用图画出来就是:

也就是说,零代码开发平台搭配BI,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实现数据中台:

来源:finereport官网

不知道你们能不能get到,反正当时老板没get到……

但一场疫情,天涯相隔,让老板直接付费。

当时针对疫期需要,搭建了疫情办公管理系统、任务管理系统等等

时势造英雄,没错的。

---更新---

原文贴的低代码工具为简道云,疫情办公系统为模板改造,直接进它们的模板中心自取即可:简道云


参考资料: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454062/article/details/86596733?utm_medium=distribute.pc_aggpage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all~first_rank_v2~rank_v25-1-86596733.nonecase

https://solutionsreview.com/cloud-platforms/a-look-at-gartners-2017-magic-quadrant-for-enterprise-high-productivity-application-paas/

https://www.gartner.com/doc/reprints?id=1-1FKNU1TKct=190711st=sb

https://www.jianshu.com/p/023cafaf85c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1191132057682292wfr=spiderfor=pc

http://www.cniteyes.com/archives/36557

https://m.pedaily.cn/news/44700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5974919222478094wfr=spiderfor=pc

https://www.infoq.cn/article/u01Zu6ywe9xON648fq9G?utm_source=related_read


因为需求!

随著社会不断的在进步,系统也在升级。

虽然难忘的2020年已经成为过去,但回顾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公司都采取了线上办公的模式,这让低代码开发平台在2020年又火了起来。那么,低代码为什么能火?

下面4个内容给到大家!

  • 低代码开发平台为什么能火?
  • 低代码开发平台主要功能有哪些?
  • 为什么要选择低代码开发平台?
  • 低代码开发平台怎么收费?

一、低代码开发平台为什么能火?

1、众多巨头公司投身于低代码领域,如阿里、腾讯等国内巨头公司。典型的「明星效应」带火了国内低代码市场。

2、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移动办公可以实现了,加上云成本比本地部署低太多了。

3、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普及。落后就要挨打,越来越多企业寻求信息化,也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

4、低代码开发平台作为一款「开箱即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它能让可视化效果更震撼,众多SaaS 版本操作更便捷。只需通过简单的「拖拉拽」即可完成企业系统搭建,支持云环境下数据可视化应用的快速制作。

6、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低代码开发平台是一款绝佳的实用工具,无需懂代码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构建应用。

7、对于技术人员来讲,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用作为开发工具,它能帮助IT团队培训、技术部署的降低初始成本,还可以简化开发过程、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成本。

8、低代码高效的协作能力,能更加迅速的帮助企业领导者做出决策。

9、低代码构建的应用系统具有高度灵活性,对于企业来说性价比更高。

10、一站式解决方案,多个系统在一个平台上。打破传统应用程序,让企业系统更加的现代化。

二、低代码开发平台主要功能有哪些?

1、可视化构筑业务对象数据表,并支持建立关联,甚至需要支持跨应用的数据表关联。

2、为不同的数据场景配置不同类型的视图,能够定义数据行和列的过滤,能够设置列表、看板、日历等不同界面形式。

3、能够定义不同用户角色,并赋予角色不同的数据访问和改写许可权。许可权定义越精细越好。

4、能够建立针对数据的汇总表和统计图表。

5、能够建立自定义的输入表单,分发给不同角色使用。

6、能够建立自定义的报表,用于输出各类形式表格,内部有几十套图形报表,涵盖了所需各类行业各类服务,支持套打功能。

7、能够管理企业用户、部门、组织结构,并将其用于应用逻辑关系,比如应用的分发,角色的赋予和工作流中的流向信息。

8、能够可视化配置工作流,支持特定条件下的数据新增、改写、删除等操作,并能够融入数据填写,审批等人工流程节点。工作流的运行能够监控和保存日志。

9、面向企业的门户网站和内部系统界面,数据看板等特性,实现个性化使用。

三、为什么要选择低代码开发平台?

1、低代码开发平台

织信根据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模式,改变原始繁琐的开发模式,大幅度缩短迭代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无需大量的专业团队就可短时间掌握产品使用。低代码开发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开发模式,具有极强的开发效率和扩展性,广受开发人员的好评。

2、PC端、APP同步开发

织信低代码开发框架平台可以轻松搭建出IOS和Android系统的移动端应用,实现PC端、移动端一站聚合、多端接入,可以快速获取各类数据同步。

3、小程序无缝对接

当前最热门的小程序是必不可少的,织信实现与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钉钉小程序、头条小程序、百度小程序、QQ小程序一键直达,并致力于专业设计流程,全行业开发方案,实现互通互联高效协作办公。

4、灵活介面万物互联

很多企业在使用管理软体的时候会很烦恼各个系统之间数据不共通,如信息孤岛之类的问题,而织信打通各类企业系统数据、实现手机+PC联手管控办公,高适配开发平台 、强大介面引擎实现万物互联。

5、跨平台引擎平台

织信是集成了引擎平台、轻量化集成应用,更适应科技的发展需求,平台受众更加广泛、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也低了不少。

6、满足企业,随需而变

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标志性开发模式就是拖拉拽可视化配置开发,企业可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自由配置,个性化开发等。织信更简化了开发模式,选择资料库、关联资料库、配置表单、填写表单信息、然后生成代码,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织信的代码生成器,正因为有它表单才能开发的如此迅速。

四、低代码开发平台怎么收费?

目前,大多数的低代码开发平台都是基于SaaS。这意味著企业要支付订阅费用。价格一般是从每月几百到上千的费用。这取决于用户数量,应用程序数量和我们使用的功能。当然还有一些低代码平台支持私有化部署,买断价格一般是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解决企业多款应用系统的需求。这也是低代码开发平台为什么性价比会如此之高的缘故。

合理并且有效地运用低代码开发平台,不仅可以让我们工作高效地运行,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团队目标的达成。我推荐使用织信INFORMAT,它内置了100+的应用模板,覆盖OA、ERP、CRM、绩效、人事、企业服务、个人及组织等多个应用场景。点击一键安装,即可免费试用。现在注册可享受终身免费使用权益。同时还能体验在线搭建功能,是帮助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此图来源于网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低代码并非突然就火了,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低代码

「低代码」按字面意思可以通俗理解为「比正常应用开发要少写代码」,让低代码开发成功实现的工具就是低代码开发平台,它具有简单逻辑和拖放功能的可视化界面。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无论你是否懂开发技术都能使用简单的「拖、拉、拽」来创建应用,搭建属于自己的系统。

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涌现许多做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企业,比如:百数就是一款好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

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功能

  • 表单体系:主要用于数据录入、数据收集等数据处理等场景。
  • 报表体系:主要是运用不同类型的表格、图表来对表单数据进行汇总、展示,便于对信息的直观了解。
  • 流程表单:主要是通过系统的推送快速完成企业内部的流程审批,便于优化工作流程。
  • 数据视图:主要用于复杂数据统计/多表关联/分组汇总/分组过滤,制作复杂数据报表,还可以用来被数据联动调用数据。
  • 功能扩展:可以通过Python与lua脚本语言以及功能模块对系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无限扩展。

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优势

1、拖拉拽设计,降低了开发者门槛

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采用的是可视化模块设计,在平台上任何一个用户只需轻轻的拖拉拽控制项就能搭建成一个应用,降低了开发者门槛。

百数表单系统百数的视频 · 7 播放

2、开发速度快,缩短了开发周期

传统模式开发一个系统至少得需要专业团队花费三个月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开发完成,开发效率更不用多说了,就是一个字慢。

用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则只需一个人最多一个月就能完成系统的开发,有些简单的管理系统也许几分钟就能完成搭建,因此这开发周期就比传统的模式缩短了三分之二,提高了工作效率。

3、个性化扩展强,灵活自由

传统开发模式想要在系统原有基础上扩展新功能至少需要1个月,并且扩展的过程非常困难,不借助专业开发人员的帮忙根本不可能搞的定。

用百数低代码开发平台就不存在这样的困扰了,一方面百数支持后端低代码Python编写开发,另一方面是支持用现成的功能模块搭建来进行开发,两种方式都支持随时对系统进行修改或者扩展且都不需要依赖专业开发人员就能操作。

因此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随时根据企业需求随时开发,保持应用更新,适应新的环境。

4、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效益

低代码开发平台是通过可视化、模块化、拖拽式来代替传统开发方式的写大量代码来进行开发,减少了传统模式中开发中需要付出的冗杂的、重复性的编码工作,从而达到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除此之外,没有技术背景的人也能通过简单学习使用低代码平台,制作一个简单的demo共享给IT人员参考,也能大大降低企业内的沟通成本。

5、支持私有化部署,安全稳定

百数支持企业进行私有化部署,其私有化部署拥有独立的伺服器,独立的IP,免受公有云Saas平台的所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阿里云提供的伺服器技术。并且还可以自定义企业的网站域名、企业的Log,轻松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品牌的办公平台。

百数低代码快速开发平台

随著信息化的发展,应用程序的需求肯定是在不断增大的。如果一味地依赖专业开发人员来量身定制进行开发的话,必定会发生「供不应求」的状况。而低代码开发平台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应用程序需求压力,很早就被行业内被认证为是一个良方。

发布于 04-13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Joseph YanJoseph Yan轻流 CPO |首席产品官|联合创始人|30U30|招PM

「无代码运动」是几千年以来驱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原则的演变:

不断对以前仅一小部分人可用的过程工具或介质进行公民化拓展并通过此倍增人类创造的潜力。

各个领域的公民化运动

在印刷机问世之前,批量生产书籍的唯一方法是手工制作,这使得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仅很慢而且昂贵。一本羊皮纸的《圣经》在中世纪可是土豪才能拥有的资产,相当于一座葡萄园的价格。

书籍如此昂贵,你还会为中世纪大部分人是文盲而感到惊奇吗?

然而1440年印刷机的发明以崭新的方式大规模生产和发行新文本成为可能。现如今,如果你想让文字发布到世界各地,只需要敲击几下键盘即可。

随著这些基础技术的公民化普及,世界范围内的出版数量与日俱增(配图为200年中每100万人中新书的出版数量增长)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音乐和电影领域,技术及其使用方式对人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过去我们需要专业的录音棚以及价格昂贵的录制设备才能进行相关创作。

如今更多的数字化分发渠道、线上流量的剧增、自媒体平台的兴起(BiliBili、抖音、youtube等)以及公民化设备的技术跃迁(移动手机的摄像头质量在过去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让人们可以在没有太多前期资源的情况下依然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在B站,每天有10W条视频被发布,而在youtube上,每天上传的内容可以连续播放80年。这里面90%的内容都是通过手机拍摄的。————《影视飓风》

每年发布的新电影数量

更低成本、更多渠道的媒体技术使用让这个时代成为了创造力爆棚的时代。人们使用某种媒介的机会越多,我们越容易获得这种机会、创造力、产出和创新。

那么在「软体设计开发」这个领域,历史会重演吗?

软体研发的历史

再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软体工程的大致发展历程:

1、汇编时代(1946—1953 年)

「远古时代」的软体是通过机器语言编写的,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由 0 和 1 组成(二进位数字)。因此,只有少数专业人员能够为计算机编写程序。

2、高级程序语言时期(1954—1964 年)

该阶段软体开始使用高级语言(与之对应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被称为低级语言)编写,高级语言的指令形式类似于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不仅容易学习,方便编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

在这个时期,进行软体编写工作的人开始被称为:「程序员」。

3、结构化程序理论设计阶段(1965—1970 年)

该阶段处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伴随著的是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大幅度的提高。因此需要编写一种程序,使所有计算机资源处于计算机的控制中,这种程序就是操作系统。

资料库管理系统 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1968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国际会议并正式提出了:「软体工程」这个名词。

4、结构化程序时代(1971—1989 年)

这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有:C语言的面世、Macintosh 的可视化图形界面彻底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Pascal 及Modula-2 等基于结构化规则设计的语言面世。在这个时期,更多用途的软体逐渐面世,例如文字处理、电子制表、资料库管理软体等。

5、大发展阶段(1990至今)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逐步代替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成为最流行的程序设计技术。这个时期,Microsoft 公司的崛起让软体工程进入到了大发展阶段。

早期互联网

开发模式的大升级下依然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系统软体、丰富的系统开发工具、商品化应用程序大量出现以及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降低了软体研发的门槛和成本。

从国内的研发生态角度看这个趋势,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则是2018年微信小程序提出的「云开发」理念。「云开发」让前端工程师从前到后完成业务发开的闭环。「云开发」将「DB优化」、「弹性扩容」、「攻击防护」、「灾备处理」等进行了封装,让程序员可以专注于业务实现,这是一种开发模式的大升级。

即便如此,计算机、软体工程的门槛依然存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项难以置信的专业任务。软体工程极高的壁垒所带来的问题包 含但不限于以下的几项:

问题1:生产模式在没有本质改变——高居不下的边际成本

软体研发的成本不仅仅是在一期交付上,更多的是后续不断地迭代成本,需求的增删改所带来的研发边际成本非常之高。

不少的企业级软体项目在多年的迭代维护后往往面临「举步维艰」的地步:代码维护的压力越大、关键的研发岗位经不起人员变动、项目推动困难……

问题2:需求增长速度与生产消化速度之间的矛盾

这几乎是一个业内共识,即需求的消化速度永远赶不上产生的速度。需求池的维护以及排期的制定是困扰产品经理以及项目经理的大难题。

消费级互联网日趋饱和的大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全面崛起。信息化成为了所有企业绕不开的话题,这势必会带来企业级软体需求的激增。

近年来,我国SaaS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不断提升,由5年前的2.93%提高到今年的7.65%,预计2020年还会有明显提高。如何更快、更好地响应这些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3:需求方与生产方之间难以逾越的沟通壁垒

程序思维和业务思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程序不懂业务、业务不懂程序,沟通效率的地下已经成为软体型项目最大的拦路虎。

————

为了尽可能好的解决(严格意义上说来应该是「适应」)上述的这些问题,各种各样的团队提出了各个角度的解决方案(主要偏向于方法论):

  • 敏捷研发:快迭代、小版本的模式降低高边际成本所带来的风险;
  • MVP:最小化的可行产品,在最小的范围测试客户群痛点,降低前期的验证成本。
  • DevOps:通过促进开发、技术运营和质保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从而提升开发效率的概念。
  • ……

方法论及理念只能部分解决问题,核心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今,我们依然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更快的迭代及反馈。

软体研发的公民化运动

在《人月神话》中,Brooks博士认为软体工程所要解决的任务分为两个:

主要任务 : 打造构成抽象软体实体的复杂概念结构。

短短一句话中充满了复杂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将抽象需求进行具象化地整理。产品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个「任务」展开的。在《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中,作者Garrett将这个命题进行了分解,通过5大要素及1个简洁的工作流清晰地讲解将抽象需求整合成具象模型的方法。(配图五大要素)

从抽象需求到具象产品过程中经历的5个环节

次要任务 : 使用编程语言表达这些抽象实体映射成机器语言。

紧接著的次要任务则不难理解了,根本的目的则是主要任务所产出的具象化模型映射成为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上文中我们提到的软体工程的历史则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次要任务」的历史。

而如今的无代码产品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次要任务」的新的解答,其核心是解决了两个任务关键节点之间的根本脱节。

更高模块化的场景中,无代码产品具备极高的可用性

主要任务在漫长的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例如toC和toB场景下的软体从一开始的需求开始就是迥异的;相比较toC场景,toB场景的主要任务在漫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反而某种程度上逐步提炼出了最佳实践,模块化的程度更高了,这也直接影响了2B领域无代码技术的逐渐成熟。

已经存在的一些单项能力去代码化无一例外都是围绕企业服务场景的:表单、报表、流程、资料库、页面、事件……的定义能力;这些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具备极高的可用性。

公民化运动:从「编写」到「创建」

上世纪60年代,软体的编写者自身往往是使用者,几经波折,我们几乎迎来了「软体的使用者是设计者自身」的时代:

如果你需要一个个人网站,webflow可以满足你;

如果你需要一个业务资料库,airtable可以满足你:

如果你需要报表,PowerBI 可以满足你:

使用zapier,你可以生成一个工作流,并且串联多个系统。

在从前,当你有一些创意一些想法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准备和投入才能实现,过程中的内容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失败。但如今,当你准备好的时候,一个个成熟的无代码平台也都准备好随时听候差遣了。软体消费者和软体生产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无代码平台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甚至具备了极高的可用性,如果将这些已有的成熟单项能力进行了 集成,那么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而轻流则是这中间产品矩阵完备,兼具健壮性和易用性的代表之一。

轻流的无代码框架介绍

轻流的无代码aPaaS架构:

轻流讲系统搭建抽象成四个维度的工作,分别是:

  1. 展现层
  2. 业务层
  3. 模型层
  4. 整合层

展现层、业务层、模型层的结合满足业务系统搭建的需求,整合层则解决了企业内多系统数据孤岛的问题

展现层(界面引擎)

轻流提供了丰富的页面框架及样式自定义能力,通过可视化的图形配置界面,减免了大量JS/CSS/HTML的代码。

    • 多种业务组件
    • 多端适配运行良好
    • 访问许可权控制(连接企业内外)

可视化的界面设计/搭建工具

业务层(流程引擎、表单引擎、报表引擎、事件引擎)

通过业务人员最熟悉的表单界面为载体承载大量前端自定义事件。解决了大量业务逻辑问题,无代码的流程引擎支持串联自动化事件,我们称之为Q-Robot,帮助业务人员解放双手。

    • 表单构建、前后端计算能力、
    • 流程模型可视化搭建
    • 业务所需的报表构建
    • 丰富的事件拓展、支持跨系统执行

拖拽式的表单构建器

国内最早的模块化的流程引擎
业务所需的报表构建
丰富的开箱即用的事件引擎,支持跨系统执行

模型层(资料库引擎)

面向业务人员的资料库定义工具,尽可能地将操作「去代码化」,以业务人员能够理解的交互和可视化界面呈现给用户。上手简单、配置灵活。

    • 可视化的资料库建立、
    • 支持业务所需的数据增删改查功能
    • 基于许可权角色分配数据许可权
    • ......

可视化搭建的业务资料库,上手门槛极低

整合层(连接引擎)

高度封装的连接模块,简单地配置即可进行跨系统的数据连接,将ERP、CRM中的数据进行调用和同步,消灭数据孤岛,为遗留系统提供现代化的可能。

    • Q-Source数据源自定义
    • Q-Linker跨系统数据关联
    • Q-Reminder 跨系统提醒推送
    • Q-Authentication鉴权自定义
    • SSO单点登录、webhook、openAPI

高度封装的连接模块

面向不同受众(用户画像)的无代码平台,设计出发点也是不同的:

  • 面向业务人员:表单交互模型搭建入手 (轻流的选择)
  • 面向技术人员:资料库模型搭建入手

轻流的产品设计初衷并非是要替代程序员原本的工作,就如前面我们讲到的 「对以前仅一小部分人可用的过程工具或介质进行公民化拓展,并通过此倍增人类创造的潜力 」 ,这才是轻流真正的目的。

Give people wonderful tools and theyll do wonderful things————苹果对于上面这句话的理解

基于这样一个愿景,我们眼下最重要要解决的则是「如何让业务人员可以尽可能快的体验到「亲手创造」业务系统的自在和快乐」这个问题。「易用性」的重要性在这个背景下被放大了。

与此同时,易用性和健壮度的对立统一则成了我们所面对最棘手的难题。我们在不断摸索中,也开始找到一些方法,后续慢慢会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思考。

让我们来聊聊破坏性创新

今年初去世的 克里斯坦森 毕生最伟大的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一概念叫:破坏性创新;

这个理念深深影响了苹果、微软等巨头企业;书中所描述的「以下犯上」在整个商业史上比比皆是:个人计算机对于计算机市场的颠覆、小容量编写硬碟对大型企业级硬碟的颠覆……

甚至到如今,我们的身边所充斥著那些我们无法忽视的趋势:移动端计算平台的崛起、计算能力主导的影像系统、新能源汽车……每天都在为我们演示破坏性的创新如果通过「猥琐」的发育逐渐成为主流需求而改变历史轨迹。

11月11日发布的苹果最新计算平台,掀起了科技圈的一阵热议

近些年,在2B企业级市场,我们看到具备破坏性创新特点的模式或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SaaS化……

我们认为无代码平台也是这个信息化浪潮中的一员。

一些无法忽视的趋势

「到2024年,无代码/低代码应用程序开发将占应用程序开发活动的65%以上。」————Gartner预测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大洋彼岸的北美,一个新的无代码独角兽悄悄地崛起——unqork宣布已完成20700万美元的C轮融资,估值为20亿美元。总融资达3.5亿美元。

稍早一些的9月14日,业务资料库自定义工具Airtable宣布以26亿美元的估值募集了1.85亿美元的D轮融资,这个估值比2018年底的11亿美元又翻了一番还多。

而轻流 在疫情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下,也获得了来自源码资本领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

很多人都觉得 如今的无代码平台「噱头大于实际」、「更像是玩具」、「可用性还比较低」。

对于从业的我们来说,我们也不否认通过「无代码平台」完全替代现有企业及软体交付模式在现阶段还不是很切实际。

不过在这样一个积累即是壁垒的赛道,明天总归是充满光明的~


「无代码运动」是几千年以来驱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原则的演变:

不断对以前仅一小部分人可用的过程工具或介质进行公民化拓展并通过此倍增人类创造的潜力。

各个领域的公民化运动

在印刷机问世之前,批量生产书籍的唯一方法是手工制作,这使得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仅很慢而且昂贵。一本羊皮纸的《圣经》在中世纪可是土豪才能拥有的资产,相当于一座葡萄园的价格。

书籍如此昂贵,你还会为中世纪大部分人是文盲而感到惊奇吗?

然而1440年印刷机的发明以崭新的方式大规模生产和发行新文本成为可能。现如今,如果你想让文字发布到世界各地,只需要敲击几下键盘即可。

随著这些基础技术的公民化普及,世界范围内的出版数量与日俱增(配图为200年中每100万人中新书的出版数量增长)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音乐和电影领域,技术及其使用方式对人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过去我们需要专业的录音棚以及价格昂贵的录制设备才能进行相关创作。

如今更多的数字化分发渠道、线上流量的剧增、自媒体平台的兴起(BiliBili、抖音、youtube等)以及公民化设备的技术跃迁(移动手机的摄像头质量在过去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让人们可以在没有太多前期资源的情况下依然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在B站,每天有10W条视频被发布,而在youtube上,每天上传的内容可以连续播放80年。这里面90%的内容都是通过手机拍摄的。————《影视飓风》

每年发布的新电影数量

更低成本、更多渠道的媒体技术使用让这个时代成为了创造力爆棚的时代。人们使用某种媒介的机会越多,我们越容易获得这种机会、创造力、产出和创新。

那么在「软体设计开发」这个领域,历史会重演吗?

软体研发的历史

再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软体工程的大致发展历程:

1、汇编时代(1946—1953 年)

「远古时代」的软体是通过机器语言编写的,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由 0 和 1 组成(二进位数字)。因此,只有少数专业人员能够为计算机编写程序。

2、高级程序语言时期(1954—1964 年)

该阶段软体开始使用高级语言(与之对应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被称为低级语言)编写,高级语言的指令形式类似于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不仅容易学习,方便编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

在这个时期,进行软体编写工作的人开始被称为:「程序员」。

3、结构化程序理论设计阶段(1965—1970 年)

该阶段处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伴随著的是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大幅度的提高。因此需要编写一种程序,使所有计算机资源处于计算机的控制中,这种程序就是操作系统。

资料库管理系统 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1968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国际会议并正式提出了:「软体工程」这个名词。

4、结构化程序时代(1971—1989 年)

这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有:C语言的面世、Macintosh 的可视化图形界面彻底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Pascal 及Modula-2 等基于结构化规则设计的语言面世。在这个时期,更多用途的软体逐渐面世,例如文字处理、电子制表、资料库管理软体等。

5、大发展阶段(1990至今)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逐步代替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成为最流行的程序设计技术。这个时期,Microsoft 公司的崛起让软体工程进入到了大发展阶段。

早期互联网

开发模式的大升级下依然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系统软体、丰富的系统开发工具、商品化应用程序大量出现以及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降低了软体研发的门槛和成本。

从国内的研发生态角度看这个趋势,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则是2018年微信小程序提出的「云开发」理念。「云开发」让前端工程师从前到后完成业务发开的闭环。「云开发」将「DB优化」、「弹性扩容」、「攻击防护」、「灾备处理」等进行了封装,让程序员可以专注于业务实现,这是一种开发模式的大升级。

即便如此,计算机、软体工程的门槛依然存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项难以置信的专业任务。软体工程极高的壁垒所带来的问题包 含但不限于以下的几项:

问题1:生产模式在没有本质改变——高居不下的边际成本

软体研发的成本不仅仅是在一期交付上,更多的是后续不断地迭代成本,需求的增删改所带来的研发边际成本非常之高。

不少的企业级软体项目在多年的迭代维护后往往面临「举步维艰」的地步:代码维护的压力越大、关键的研发岗位经不起人员变动、项目推动困难……

问题2:需求增长速度与生产消化速度之间的矛盾

这几乎是一个业内共识,即需求的消化速度永远赶不上产生的速度。需求池的维护以及排期的制定是困扰产品经理以及项目经理的大难题。

消费级互联网日趋饱和的大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全面崛起。信息化成为了所有企业绕不开的话题,这势必会带来企业级软体需求的激增。

近年来,我国SaaS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不断提升,由5年前的2.93%提高到今年的7.65%,预计2020年还会有明显提高。如何更快、更好地响应这些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3:需求方与生产方之间难以逾越的沟通壁垒

程序思维和业务思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程序不懂业务、业务不懂程序,沟通效率的地下已经成为软体型项目最大的拦路虎。

————

为了尽可能好的解决(严格意义上说来应该是「适应」)上述的这些问题,各种各样的团队提出了各个角度的解决方案(主要偏向于方法论):

  • 敏捷研发:快迭代、小版本的模式降低高边际成本所带来的风险;
  • MVP:最小化的可行产品,在最小的范围测试客户群痛点,降低前期的验证成本。
  • DevOps:通过促进开发、技术运营和质保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从而提升开发效率的概念。
  • ……

方法论及理念只能部分解决问题,核心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今,我们依然需要更好的解决方案、更快的迭代及反馈。

软体研发的公民化运动

在《人月神话》中,Brooks博士认为软体工程所要解决的任务分为两个:

主要任务 : 打造构成抽象软体实体的复杂概念结构。

短短一句话中充满了复杂的定义,简单来说就是将抽象需求进行具象化地整理。产品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个「任务」展开的。在《用户体验要素》这本书中,作者Garrett将这个命题进行了分解,通过5大要素及1个简洁的工作流清晰地讲解将抽象需求整合成具象模型的方法。(配图五大要素)

从抽象需求到具象产品过程中经历的5个环节

次要任务 : 使用编程语言表达这些抽象实体映射成机器语言。

紧接著的次要任务则不难理解了,根本的目的则是主要任务所产出的具象化模型映射成为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上文中我们提到的软体工程的历史则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次要任务」的历史。

而如今的无代码产品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次要任务」的新的解答,其核心是解决了两个任务关键节点之间的根本脱节。

更高模块化的场景中,无代码产品具备极高的可用性

主要任务在漫长的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例如toC和toB场景下的软体从一开始的需求开始就是迥异的;相比较toC场景,toB场景的主要任务在漫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反而某种程度上逐步提炼出了最佳实践,模块化的程度更高了,这也直接影响了2B领域无代码技术的逐渐成熟。

已经存在的一些单项能力去代码化无一例外都是围绕企业服务场景的:表单、报表、流程、资料库、页面、事件……的定义能力;这些能力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具备极高的可用性。

公民化运动:从「编写」到「创建」

上世纪60年代,软体的编写者自身往往是使用者,几经波折,我们几乎迎来了「软体的使用者是设计者自身」的时代:

如果你需要一个个人网站,webflow可以满足你;

如果你需要一个业务资料库,airtable可以满足你:

如果你需要报表,PowerBI 可以满足你:

使用zapier,你可以生成一个工作流,并且串联多个系统。

在从前,当你有一些创意一些想法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准备和投入才能实现,过程中的内容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失败。但如今,当你准备好的时候,一个个成熟的无代码平台也都准备好随时听候差遣了。软体消费者和软体生产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无代码平台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甚至具备了极高的可用性,如果将这些已有的成熟单项能力进行了 集成,那么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而轻流则是这中间产品矩阵完备,兼具健壮性和易用性的代表之一。

轻流的无代码框架介绍

轻流的无代码aPaaS架构:

轻流讲系统搭建抽象成四个维度的工作,分别是:

  1. 展现层
  2. 业务层
  3. 模型层
  4. 整合层

展现层、业务层、模型层的结合满足业务系统搭建的需求,整合层则解决了企业内多系统数据孤岛的问题

展现层(界面引擎)

轻流提供了丰富的页面框架及样式自定义能力,通过可视化的图形配置界面,减免了大量JS/CSS/HTML的代码。

    • 多种业务组件
    • 多端适配运行良好
    • 访问许可权控制(连接企业内外)

可视化的界面设计/搭建工具

业务层(流程引擎、表单引擎、报表引擎、事件引擎)

通过业务人员最熟悉的表单界面为载体承载大量前端自定义事件。解决了大量业务逻辑问题,无代码的流程引擎支持串联自动化事件,我们称之为Q-Robot,帮助业务人员解放双手。

    • 表单构建、前后端计算能力、
    • 流程模型可视化搭建
    • 业务所需的报表构建
    • 丰富的事件拓展、支持跨系统执行

拖拽式的表单构建器

国内最早的模块化的流程引擎
业务所需的报表构建
丰富的开箱即用的事件引擎,支持跨系统执行

模型层(资料库引擎)

面向业务人员的资料库定义工具,尽可能地将操作「去代码化」,以业务人员能够理解的交互和可视化界面呈现给用户。上手简单、配置灵活。

    • 可视化的资料库建立、
    • 支持业务所需的数据增删改查功能
    • 基于许可权角色分配数据许可权
    • ......

可视化搭建的业务资料库,上手门槛极低

整合层(连接引擎)

高度封装的连接模块,简单地配置即可进行跨系统的数据连接,将ERP、CRM中的数据进行调用和同步,消灭数据孤岛,为遗留系统提供现代化的可能。

    • Q-Source数据源自定义
    • Q-Linker跨系统数据关联
    • Q-Reminder 跨系统提醒推送
    • Q-Authentication鉴权自定义
    • SSO单点登录、webhook、openAPI

高度封装的连接模块

面向不同受众(用户画像)的无代码平台,设计出发点也是不同的:

  • 面向业务人员:表单交互模型搭建入手 (轻流的选择)
  • 面向技术人员:资料库模型搭建入手

轻流的产品设计初衷并非是要替代程序员原本的工作,就如前面我们讲到的 「对以前仅一小部分人可用的过程工具或介质进行公民化拓展,并通过此倍增人类创造的潜力 」 ,这才是轻流真正的目的。

Give people wonderful tools and theyll do wonderful things————苹果对于上面这句话的理解

基于这样一个愿景,我们眼下最重要要解决的则是「如何让业务人员可以尽可能快的体验到「亲手创造」业务系统的自在和快乐」这个问题。「易用性」的重要性在这个背景下被放大了。

与此同时,易用性和健壮度的对立统一则成了我们所面对最棘手的难题。我们在不断摸索中,也开始找到一些方法,后续慢慢会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思考。

让我们来聊聊破坏性创新

今年初去世的 克里斯坦森 毕生最伟大的著作《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到一概念叫:破坏性创新;

这个理念深深影响了苹果、微软等巨头企业;书中所描述的「以下犯上」在整个商业史上比比皆是:个人计算机对于计算机市场的颠覆、小容量编写硬碟对大型企业级硬碟的颠覆……

甚至到如今,我们的身边所充斥著那些我们无法忽视的趋势:移动端计算平台的崛起、计算能力主导的影像系统、新能源汽车……每天都在为我们演示破坏性的创新如果通过「猥琐」的发育逐渐成为主流需求而改变历史轨迹。

11月11日发布的苹果最新计算平台,掀起了科技圈的一阵热议

近些年,在2B企业级市场,我们看到具备破坏性创新特点的模式或产品不断涌现:云计算、SaaS化……

我们认为无代码平台也是这个信息化浪潮中的一员。

一些无法忽视的趋势

「到2024年,无代码/低代码应用程序开发将占应用程序开发活动的65%以上。」————Gartner预测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大洋彼岸的北美,一个新的无代码独角兽悄悄地崛起——unqork宣布已完成20700万美元的C轮融资,估值为20亿美元。总融资达3.5亿美元。

稍早一些的9月14日,业务资料库自定义工具Airtable宣布以26亿美元的估值募集了1.85亿美元的D轮融资,这个估值比2018年底的11亿美元又翻了一番还多。

而轻流 在疫情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下,也获得了来自源码资本领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

很多人都觉得 如今的无代码平台「噱头大于实际」、「更像是玩具」、「可用性还比较低」。

对于从业的我们来说,我们也不否认通过「无代码平台」完全替代现有企业及软体交付模式在现阶段还不是很切实际。

不过在这样一个积累即是壁垒的赛道,明天总归是充满光明的~


通俗的讲,随著toC的互联网发展,消费者和员工对信息化的需求水涨船高。但是,企业对应用开发的需求越来越多,专业开发人员不足,低代码成了唯一的解药。

程序员不够用了!

按照中软协的说法:Gartner预计,2021年市场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将五倍于IT公司的产能。为填补这一产量缺口,低代码/零代码技术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必然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引入这一技术。Forrester指出2020年低代码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5亿美元,超过75%的应用程序将在低代码/零代码平台中开发。随著低代码应用场景不断拓宽,2020年会有更多企业或企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将采用技术门槛更低、开发效率更高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为自己量身定做企业核心系统以满足个性化的企业管理需求。

前些年,企业的需求大体上处在第一阶段,即使用通用的行业软体来解决大面上的问题;现在更多企业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期望通过定制化的系统(可以完全定制、也可以在行业软体基础上做客开)全面满足各种业务场景。需求的进化,让程序员不足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急需一种技术,能让更多人变身程序员,为企业做开发。谁能真的解决这一问题,谁就站在了新的风口(虽然这个风口的风力注定比toC的小很多)。

中国软体行业协会?

www.csia.org.cn图标

为啥不是零代码?

目前能降低开发技术门槛的技术主要有低代码和零代码两种,两者看上去都「很有前途」。但是,为企业做一套承载核心业务的软体(如整套ERP)和个人/部门内弄一个软体来提升工作效率(如数据填报)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体现在架构的扩展性、与第三方系统的集成性到部署可控性等诸多方面。这就意味著,企业级系统对开发工具的架构、扩展性和部署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代码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dzone上有一篇文章,列举了美国主流的无代码产品,如Appsheet等相比于Outsystems等低代码产品在企业领域的硬伤,包含:

  • 前后端分离:无代码产品大多没有数据表的概念,表单即表,无法应对稍微复杂一些的数据模型
  • 扩展性:无代码在编程介面等方面的缺失,让其很难与企业现有系统做集成
  • 部署方式:与某个云服务绑定,无法实现自由部署(私有化部署)是大多数无代码产品的硬伤

虽然在国内,低代码和零代码一般都会混在一起,但是在国外,为了避免对企业造成误解,一些权威机构的行业分析师们已经开始将一些无代码平台供应商从一些相关报告中移出,如Forrester Research公司发布的报告《2019 Q1 Forrester Wave:面向应用程序开发和交付专业人员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同时将它们转移到那些只适用有限用例的平台报告中。

--------------

总之,面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程序员不足已经成为瓶颈,表现为程序员越来越难招,外包开发越来越贵;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案就是低代码,岂有不火的道理?

摘录自简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