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每個人都會焦慮 而且焦慮是避免不了的 那麼如何讓焦慮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去接受它?

而不是痛苦的感受它的存在感


想要和焦慮做朋友,融入生活,就要先明白焦慮是怎麼來的才能更好的和焦慮相處。

1、焦慮的定義和意義

焦慮是一種情緒,是人類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一系列不安的情緒和行動傾向,讓我們意識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不合預期的事情將會發生,並警告我們要採取一些必要行動。焦慮有幾個特點,那就是 憂慮、懼怕、緊張、苦惱和不安以及煎熬感。明白了這一定義就知道焦慮本身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更好的了解它才能跟好的相處。

焦慮有助於我們保持活力、舒服的生活,實現我們的慾望、期待和目標。

2、為什麼焦慮?

因為時代發展很快,人對環境不適應,引起了焦慮大爆發

焦慮也能帶來好處

在荒野里遇見一隻老虎時,我們會感到焦慮,體驗到緊張和害怕,這種反應完全是有益的,它能激發和調動個體能量以應付外來的突發事件對生命的威脅,從而增加個體生存和延續的機會。這就是焦慮對於我們的第一重意義:它有預警作用,因而有很重要的適應價值。

3、健康焦慮和不健康的焦慮區別和結果

健康的焦慮,是因為現實和理性的恐懼產生,是基於客觀事實,產生的合理的一個焦慮,可以促進一個人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暑假最後幾天的寫作業的動力,工作中的deadline,以及想要更好的生活轉而激發自己的動力。

不健康的焦慮,往往是因為對現實糟糕的可能性,進行了「主觀意識」上的劇烈放大,即使在沒有危險或者危險很小的情況下,不健康的和不切實際的恐懼感往往會導致一個人為自己的生活設下種種限制。就比如杯弓蛇影以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故事。

4、焦慮和恐懼區別

恐懼的特點是顯而易見且客觀存在,比如說我們看到一條惡狗,感到害怕;

焦慮是特點是隱蔽的,且為主觀看法,比如說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生病,內心不安,但是外在不表現出來。

5、焦慮的種類和特點

(1)一般性焦慮:因為客觀威脅存在,且成正比,一旦客觀威脅小時,焦慮消失。比如我這段時間的工作壓力,如果工作順利了,我的焦慮也就消失了。

一般性焦慮對人是有促進作用的,我們會因為擔心一件事情,而創造出應對的解決辦法。比如沒時間打掃,出現了掃地機。

(2)神經症焦慮:由一般性焦慮升級為神經症焦慮,客觀威脅消失,焦慮依然存在,且對人只有壞處沒有好處。我的媽媽前年乳腺癌初期,由於她近年來身體小毛病不斷,去了醫院還老不好,一直焦慮擔心自己身體不好,經常性焦慮說出一些不好的話語,我經過學習才明白媽媽這個是屬於神經症焦慮,最近在積極的幫助媽媽消除一些焦慮,和媽媽一起對抗壓力和焦慮。

6、重點

單純的人和事並不會讓你感到焦慮,不切實際的期望才是造成那些不必要焦慮的原因。

其次是 接納自己的焦慮。當焦慮來了,不要怕,就如洪水來臨,治理在於梳不在堵。我們可以找找我們的朋友,親人等,通過溝通疏導可以減少很多的焦慮。你只是普通的焦慮群體中的一員,我並非個體,不要因為自己的焦慮,而陷入焦慮帶給我更多的焦慮。

所以,分辨清楚焦慮,然後合理的根據不同的焦慮採取不同的行動,把不合理的期望變成合理的期望。

另外一點就是身體狀態好的時候,焦慮就會少很多,身體差生病的時候想的都是比較差想法。所以鍛煉身體以及保持好的心情也是一種對抗焦慮的好方法。


不排斥其實不一定就要融入。看清它的運作,不要將它對象化和實體化,也是一種方式。

可以參考朱建軍的《回歸療法》


想想天氣,會有陰天、雨天、晴天。生活不止平坦,也有溝壑。每一次焦慮的出現都是你奮力搏鬥的時刻,抗過去你就贏了。


焦每個人都會焦慮,現在的生活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由於信息的發達,所以每個人的焦慮都會很多,那麼接受焦慮就要先搞懂,你的焦慮原發點是什麼?找到原發點你就會發現,焦慮是可以控制與接受的,原因就是,這不是意外。

另外,人的情緒是來源於對於事物無法接受現狀,或者現狀致使出現尷尬的境地而引起一些意想不到或者未曾經歷的情況出現,那麼先冷靜,再去思考,之後再做出反應,這樣才能幫助你不那麼焦慮。


生活本身就是有焦慮和快樂,矛盾統一。焦慮什麼,就能知道自己內心深處想法,不同情況下獲得的感知也不同,甚至在接近絕望時才能看清自己,認清現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