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手機行業的領頭企業蘋果、華為都要造車了,三星要造車也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小米當然也是同樣的邏輯,要尋找手機以外的下一個業務增長點

何況小米和小鵬汽車的合作已經那麼深厚了

小米對於造車的經驗、風險和收益的評估也肯定做過很詳細的方案

這個時候宣佈要造車,已經是蓄謀已久的事情了

怎麼看,拭目以待唄,也希望汽車行業能被顛覆

以後不再是BBA大眾兩田壟斷銷量排行榜了


汽車製造是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何況華為、蘋果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小米一直也沒打算當個差生

沒有理由不去幹這件事

可想像的空間也很大

1.汽車是第三個家(第二個是公司)

物聯網時代,汽車可以配置上更多介面。掌握了介面控制檯無疑就是掌握了財富密碼

互聯網這方面可以理解為賭場,只要你用我就是賺

2.汽車本來就挺賺錢的

你在互聯網或者偽互聯網,例如中公教育,猿輔導這些地方當銷冠

還真不如在汽車行業當銷冠

前者撐死一萬多,後者四五萬也不算是天方夜譚(當然這只是比喻)

賣一臺車賺的肯定比賣課收入高

3.新能源汽車的機會

以後油車大概率會被淘汰一波

就和當年3G到4G手機廠商被淘汰一波一樣

按熱詞「賽道」來說,買菜的生意他們都肯做

何況是賣車這個生意模式更好的

另外我也不認為小鵬蔚來理想就是未來新能源車企的國內top了

現在這些互聯網大廠還沒自己親自上陣

並且特斯拉+國產的潛力也沒完全的爆發

龜牌(Turtle Wax)玻璃水0℃ 2L*6瓶去油膜玻璃清潔劑京東¥ 69.90去購買?


「是啊,您已經是皇后,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2月21日的消息,小米集團公告就已經澄清了

公司注意到近日若干媒體有關本集團擬進入電動汽車製造行業的報導。本集團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本集團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港股公告回應澄清

說沒有立項,就等於不會橫空出世麼?沒有哪個巨頭的突破性動作不是厚積薄發的,比如華為造芯之前也是先合作、投資、採購後期等學會了再全自研,那小米投資小鵬難道不是縱深學習探路,橫向的又有汽車產業鏈的資本佈局,最終出來的時候,就是一個接近90分的商業模式了,一個是投資回報,一個是汽車生態完善,還有就是研究探路,所以巨頭做事的優勢就是這樣,贏面很大。

造不造不重要,先看看小米的汽車投資,小米以及雷軍創立的順為資本,在汽車領域的投資分佈在電動汽車生產製造、汽車晶元研發、車載硬體、自動駕駛等領域。

在汽車晶元方面,投資了比亞迪半導體;

在自動駕駛方面,投資了北醒光子、智行者、momenta;

在整車製造方面,投資了小鵬汽車、蔚來汽車;

在車載服務方面,投資了凱立德、新案數字科技。

2020年4月17日,小米戰略投資車聯網公司上海博泰。

小米在汽車領域一直具有技術儲備和專利項目投資佈局,可以說小米早就參與到了新能源汽車的領域,專利可以有效映射趨勢和戰略可以探究到商業邏輯。隔壁華為也明確說了不造車。不造整車,不造並不代表不是這個領域的巨頭和領導者,不代表不形成碾壓和控制,未來,消費者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座駕logo背後的終極玩家是誰。

而且,雖沒有明確指向造車計劃,但小米卻早已申請了多項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和商標。

小米集團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已經達834件,包括變速車檔、車輛定速巡航、車輛操控、車輛導航、停車信息預測等等。

不僅如此,小米還在2020年6月申請註冊了「小米車聯」商標和相關圖形商標。這和他的IOT萬物互聯息息相關,可以說,小米造車是勢在必行的動作。目前,移動互聯網時代已遇瓶頸,智能汽車或可成為下一個時代的流量入口。

BAT等互聯網巨頭已進入造車領域,小米作為互聯網巨頭之一,如果沒佈局智能汽車進行,僅依靠車載設備等進行簡單綁定,將不便於收集自動駕駛所需的數據資源,更不利於搶佔未來時代的流量入口,也不利於萬物互聯的集羣優勢。

蔚來選擇合肥的江淮代工,但是誰的牌子更亮呢,核心技術在誰手裡呢,造車在未來一定還是重點,但不一定還是產業的終點。

據證券時報網3月30日消息報道

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正式批准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公司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集團首席執行官雷軍先生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


不開玩笑,因為技術成熟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