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自學是很模糊的概念。比如在高中自己找視頻資料跟老師學習算不算自學?超綱刷題算不算自學?我就取個最狹隘的自學概念,把完成學校課堂+學校佈置作業當做非自學。例如,在歷史課堂上完成課外的化學卷子就屬於自學。

接下來,佔比按時間算還是按對個人發展的重要程度算?下面取按重要程度算的

在初中階段,自學大概佔三成吧,其中絕大部分要分給藝術特長的練習和學科競賽。

在高一階段,課內功課自學大概佔三成,化學競賽中自學大概佔七成。基本上課堂互動+課後完成作業+針對弱點自己找課外教輔補缺。

在高二階段轉文科,課內功課自學大概佔三成,社團學工的自學大概佔九成吧。由於生活重心放在社團工作上,學習沒什麼花時間,基本上課堂互動+課後完成作業。課外會看雜文時政和史書,對課內學習有幫助。成績大概在2%~3%。

高三階段,課內功課自學大概佔五成,數學在不報補習班的情況下進步了40分。自主招生自學大概佔七成。

大學,課內的自學大概佔六七成吧,不感興趣的課讀自己的書期末突擊,絕大部分專業課課外閱讀比重比課內上課所花費的時長還要多,一般同是1個小時,上課會比閱讀的收益大。

創業的話自學大概佔九成。


很慚愧,我讀的大學感覺像假的,讀的研究生也是打醬油。

什麼都懂一點皮毛,教育學懂一點點。

在終生學習的時代大潮中,不能夠堅持學習的人,已經被時代拋棄。

比如現在,你不能熟練地用手機訂飛機票火車票購物,就已經被時代拋棄。

知識大爆炸的年代,自學是人才自我提升自我培養的必由之路。

現在40歲的我感覺自學在學習經歷中佔到5成吧,畢竟在學校呆了那麼多年。

等到60歲,估計會佔到8成。


高中時代,喜歡看課外書(不是小說,也不是名著,天文地理歷史之類的),這樣也算學習的話,自學的時間不少。鄙人上大學是吊個啷噹,上課基本不聽,反倒是覺得課後自學效率高。工作後想要提升的話,無論是學習公司基本制度,還是學習專業知識(包括考證),主要還是靠自學。


從小學上到研究生,到現在工作十幾年,真正聽過的課一隻手可以數過來,全靠自學。開始的時候是嫌老師講的慢,後來就習慣了,已經無法集中精力堅持一節課了。


不得不說學習需要領攜者,一直以來都是百分百自學,當時高考前夕經常模擬考試,英語是最差的,每次都是七十多分,語法,作文等等都不會,單詞但是背的不錯。那時候英語老師就教我們怎麼考試,怎麼應對這些題目,(這時候有人就會批評中國的教育了,先別急著,等我說了先)經過老師的教導,英語飆升了40多分,這就是結果。老師,為人師者,是教導學生方法,他們懂得改怎麼改善問題,他們擁有很多的經驗,這是你自學摸索很難究及的東西。

都說文人傲氣重,學歷越高傲氣最大,不肯請教他人,不會不恥下問等等,但有時候,你需要明白,你不是萬能不是樣樣知曉,你會安裝水電不一定會設計房屋,很多你認為難以明白的,有時候只需要別人挑來一些障眼物品,事情就變得一清二楚。

所以,自學固然是一個好習性,但不然固執地認為,聽學會阻礙你的思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