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分解走势的方法针对的目标是不同的,按中枢是找到走势的最大中枢以便确认走势的级别,按走势类型是将该走势分解为不同级别的小级别走势的连接,以便找到小级别走势的买卖点1及分析其后的走势可能性,即不同级别小级别走势买卖点1后的完全分类。然后结合两者的判断:各级别+完全分类,就可以实现缠师说的多级别完全分类系统,这便是缠论所说的我们实践操作的基础。

题主的问题不是中枢递归定义的问题,而只是两种分解走势方法的使用问题。另谢邀。


按走势类型分,由于不允许盘加盘,所以中枢应该是未完成,如果你觉得8-13是中枢,那么意味著你在使用同级别分解,那这就是3段次级别走势的连接,总之也是未完成的走势。

而按中枢分就是2-5,5-8,8-13,之后是一个次级别离开,也仍然是个未完成的走势。

所以两种分解方法都显示了同样的结论。至于选择哪种更好,这个课文里说过,根绝实际情况,哪个好用,就用哪个,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违反理论定义,优先形成中枢。所以其实更重要的是多看书,细看书,边看边想。


你说的要有连接段,指的是趋势,趋势有方向,所以连接段指向新的中枢。这个连接段可以是次级别以下级别走势类型,比如说跳空。

上涨的连接段必然是向上的,所以中枢起始端必然是向下开始的。

而中枢可以没有进入段和离开段。

扩展可以分解成三个盘整走势类型,每段由三段次级别重合构成最简盘整走势。因此,中枢三段完成后,再继续震荡,可以看成在构筑更高级别的中枢。无非是失败或者成功。


还好没有学禅师怎么这么麻烦,还有嵌套递归??,厉害了,

个人认为市场留下的都可能是偏简单的道理,像这种数半天的,带分歧的,是难以大行其道,继而受众较小,所以效果不佳。

就是个中继震荡而已,数来数去?

多数情况行情还不是这么走的,,不信自己随便找个例子,,


中枢的递归就是级别的递归


首先先有走势,再有理论

理论的出现是为了描述走势,合理的去描述。

走势,咱们用的是烛线图,以日线图为主。在理论中以一分钟 五分钟 三十分钟 六十分钟等图为面板,去描述。之后又有哲学理论的贪嗔痴疑慢来描述走势的重复性。因贪嗔痴溢满走出一分钟的走势,又因贪嗔痴已满的往来复去走出五分钟,这样周而复始走出三十 六十 日级别的的走势。这是哲学理论下的递归。其本质是人性的自相似性。

在图形上的客观描述下就是假定先有a1然后有某种规律出现a2直到A1的出现,这样复始。就是说的递归。 而这个公式是什么 对不起,好像没有提到过。不过以我目前的看法,似乎与数字有关,特殊的数字比如3 9 13等等。

欢迎交流


大道至简,何必搞辣么复杂,我早已放弃缠论的东西,金融是非理性的市场,别试图用线性的逻辑推理来判断非理性的市场。有那时间在技术里面绕圈圈,不如自己运用一下自然规律来判断,效果远超缠论。


你要看这个中枢的时候起笔方向,9浪之后就是中枢就变成大一级别的了


第一个问题:走势中枢的区间应以哪个为准?

首先,大家都知道分解走势,要么按走势类型来要么按中枢来,这是二套分解原则,不是说一定要按哪一套才是正确的,技术的核心是完全分类,在当下的应对走势时候,不同分解原则下的不同分类就有不同评价系统的应对措施。所以,站在同分原则下,对应的中枢区间就是8-13,站在中枢分解原则下你用的8-17的扩展组合情况时,对应的中枢区间就是你标的11-14没有问题。

但这里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由8开始发起扩展,还要清晰另外的扩展组合情况

8是1-8的走势类型的离开段,不管这里是本级别背驰还是次级别背驰,已经导致了8走到9,这里就是8次级别离开,9次级别返回不进中枢的三卖,三卖后分类不新低,要么新生要么返回原中枢扩展,最终到了13结束第二段新的同级别走势类型,其中枢为9-12,同时,既然是第二段,必然就是更大级别走势类型进行中,第三段没出现即该更大级别走势类型没完成,即当13拉回前中枢后,就知道,4567+78910+10111213的中枢分解下的第一次扩展组合,然后再以一个13-14的次级别离开,以二个次级别1415和1617回拉不进中枢形成这个扩展中枢的三卖后再到18

而你画的按走势中枢的组合8-17也没有毛病,只能说其中之一的分类,但是体现不出上一个组合出来后对应的三卖,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两种递归的方式

其实你说的这种54课的连接的问题,不能叫【递归】的方式 ,只能说是分解原则。 没次级别连接就不是同级别中枢,而是当下走势的级别的扩展的情况。这个原则就是要求同级别之间要有连接段,这个连接段可以是跳空的缺口,也可以是次级别,所以缠师用词是【次级别以下级别】。那扩展就是目前所走完的走势够不够形成扩展升级的情况下进行的组合。


缠论学习到这里就有点麻烦了。

这些东西是缠论的沼泽地,精细也好,重意不重形也好,没有对错的,或者说市场才是真的老师。

简单点来说吧,不疯魔,不成活,学到这里,积累大量的看和干吧,运气好的话或许能量变到质变,冲开缠论之网。

绝大多数学到这里再往前行就非常困难了,非要缠师说的天域、秉性和悟性不可。

祝好运!


首先先说文字描述中的两个有问题的地方

1、如果黑线是1F线段,那么这个图的最大走势不是5F级别,而是30F走势了。除非是笔误1F笔写成了1F线段。

2、按走势中枢的延伸,中枢区间应为[14,11]。这里如果是按延伸的话,中枢区间是9~10的高低点,而不是11,14的高低点。11后的1F线段,都是延伸,达到9段后,中枢升级为30F中枢

------------------------------------------------------------------------------------------------

接下来按照图的中枢递归方法来说。

第一种是段递归的方式,你关注的级别,你的关注级别至少是5F的走势级别,或者站在5F角度,你按照非同分走势进行的划分

而第二种画法的问题是,你是站在了1F级别走势,进行的5F递归,你站在了5F的同分级别走势。所以一旦走势确定你就开始进行走势拆分,画出了这个中枢。这个没有等走势完成,只是完美了而已。这个画法我个人认为是不准确的,至少在当下进行实际走势分析的时候,并不好用,还不如直接按1F 走势进行划分。

----------------------------------------------------------------------------------

你的问题是为什么有这两种递归方式?

缠论中,缠师说到能够唯一分解的走势进行递归,都可以使用。唯一的区别是那种方式更能反映当下的走势,更能看清楚目前的本级别,次级别,高级别正在发生著什么。你就用那种就好。否则也就没有什么结合律,多义性了。

引用缠师的一段话:我们可以用收盘的价位去定义顶分型、底分型结构,也可以使用成交量给出的相应的递归开始部分,只要能保证分解的唯一性,就可以。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对错自辩吧,我也在学习中


2-5中枢,之后围绕其做扩展,形成2-17高一级中枢。递归也是让你把市场的运动看明白,不是瞎归。


不同级别的观看


递归就是级别升级,如果用一分钟去递归日线级别的,自己就晕了,忘记递归吧,日线图清晰的反应5分级别的状态,问题是你会看不会看!


这是用了结合律,3+3+3成了扩展中枢,这站在高级别视角看只看线段的高低点就可以,也就是说在高级别视角下,次级别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线段,只看线段的高低点,看禅师54课的解释


简单的说,小零件和大零件是同构的,自相似性。好比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能分身为很多小猴子,而这些小猴子也能合成一个大猴子。


递归是为了说明问题,就像一个证明工具,不适合应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