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达的城邦就在钱币上打了羊

手工业发达的城邦就在钱币上打了陶罐

地中海地区物产地域性比较强,比如义大利南部盛产粮食、海产,但是缺乏贵金属,阿提卡地区盛产银,粮食产量却不高,有的城邦手工业相对发达,可以出口陶器,有的城邦主要靠输出马匹营收,所以绝大部分城邦都需要依赖对外贸易才能生存。

来看看与古希腊处于同一时期的古波斯钱币

当时波斯艺术造诣和生产力水平是不低于、甚至高于古希腊地区的,但是钱币打制并不精美,原因就是古波斯已经是个统一的王朝,幅员辽阔,对外贸易并不兴盛,阿契美尼德王朝需要的土地、奴隶基本都靠掠夺,而不是贸易。

我国和古波斯类似,我们不需要从周边国家进口什么物产:农业、矿产自给自足、劳动力充足,也不需要通过钱币向周围输出文化(周围几乎没有文化对等的国家)。

所以他们做钱币比较精致,我们做钱币比较务实,其实等欧洲形成了稳定的统一帝国,对外贸易不那么重要的时期,他们的货币图案也趋于简单,工艺水平、艺术性直线下降,比如拜占庭时期。

到了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欧洲西部对外贸易又变得兴盛,随著海外殖民地的拓展,和欧洲各国海外贸易的竞争,他们的钱币艺术性也就开始提高。

至于题主发的英国币,那是工业革命之后的机制币了,工艺上的巨大差距,自然显而易见,并且日不落帝国对外贸易的需求可以说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的顶峰,文化输出需求强烈,钱币的设计必须要跟上。

总结的话就是:对外贸易越兴盛,钱币越精致,对外贸易越消极,钱币艺术性越低。

我国打开国门之后的钱币一样非常精美

为了印证我的想法,可以再看看邻国日本,他们在闭关锁国时期的钱币是这样的。

打开国门之后的钱币是这样的。

钱币,是对外贸易的「面子工程」,所以我们的钱币质朴,他们的货币繁复,跟两个地区的工艺水平、艺术造诣关系不大,只是各自对货币的理解,以及货币所承载的作用略有不同。


主要区别是铸造和打造。

古罗马时期较大的铜币也是铸造的。

说铸造还是中国的精美一点。

但是打造币给更复杂的图案造就了条件。


打制币的风格演化路线基本是:

西亚打制币>希腊神像硬币>古罗马君主像硬币>文艺复兴时期义大利设计师的创新(发行金币的家族的族徽、王室徽章、花纹)(法国、英国)>近代花草纹风格(美国、法国)>现代强调面额(阿拉伯数字)的风格。

(修正一下,花草纹环绕的图案也是模仿古罗马铜币的,例子有现在的瑞士法郎)

波斯银币的风格是一面君主像,另一面是与拜火教有关的图纹。

占拜庭(东罗马)金币是一面君主像,一面维多利亚站像,后来西亚很多国家效仿这种金币风格(中国王朝能接触到的那些)。

伊朗、阿拉伯国家还有大食风格,就是钱币面写几行字那种。


中国铸造币的风格演化路线:

(黄河流域)空首布、平首布>战国各种钱币(秦晋等的圆孔圜钱、齐燕等的刀币、楚国蚁鼻钱、周王国的布币)>以先秦半两为代表的方孔圜钱>秦半两>汉半两(代表:四铢半两)>汉五铢(郡国五铢等)(之后一直是方孔无廓或窄廓的圆钱)>开元通宝(开始以元宝、通宝等命名)

(先秦时期)(南方)铜贝币>蚁鼻钱


总结:工艺决定了能精美到什么程度。

西方打制币是从天然金银块打上图案而来。

中国古钱是从青铜器(农具)而来。

要说风格,前期是技术不够,后来东汉、三~国、两晋时道家思想成为主流,简约是他们的审美,唐朝时有背云纹的开元通宝(诶算了,其实铸造的精制还是高不到哪去)


你的外国钱币例子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发行的,那时候英国已经差不多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其它国家也差不多都工业化了。工业文明胜过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相当于德国队踢中国队,你当然觉得精致了。中世纪的欧洲钱币设计制造工艺和同时期的中国钱币比那就是垃圾和工艺品的区别

首先,我觉得第一个原因,铸造量。中国从来都是一个人口大国,铸造量都是很大的,到了清代的时候,云南一省支撑著大半个大清朝的铜。我们的铜都哪去了?基本都挖没了。第二,中国钱币大多是圆形方孔,空余的地方很少,也就剩下背面了,开元的背祥云,同心结,也很漂亮的。从宋代开始,有了年号钱,正面是年号,你刻个花?好像不合适吧。如果是花钱,不管是秦汉的,还是宋辽,明清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很精美的。

十二生肖是宋代的,铸造不精美吗?花钱种类很多,题材也是相当丰富的。甚至你看汉代那枚花钱,2000多年前,也是非常精美的。再看看漂亮的行用钱


上一个在钱币上追求精美的皇帝,叫王莽,经济崩溃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火耗?人工,炭火的费用。工业革命之前,手工制造钱币,特别是金银成本很高,铜钱也一样。同样重量的金银,加上火耗费用,就超过了本身的价值,得不偿失,而中国本身即不盛产金银,也不盛产铜,而且市场需求量很大,每一块钱币成本那么高显然不合适。当然也不是没有,很多贵族或者皇帝的赏赐就会有制造精美的金银币。至于欧洲为什么金银币比较流行,其实在大航海之前,欧洲的钱币,除了少数,跟中国一样都是很粗糙的,甚至因为铸造技术不如中国,论精美比中国差很多。直到后来工业革命,从外掠夺大量的金银。


因为那时候欧洲是机器打制币

是用币胚烧软咔嚓一下机器一打,出来了

只要你模具造的精致就成

清朝是浇筑币

把铜烧成铜水往模子里倒

造的细致了容易出毛边,以及铜水流不进去的问题

不过后期清朝也用欧洲的机器打制了


应该是技术发展上的区别,对国外钱币不太了解,但是你所说的那些精美的硬币,应该是古代罗马希腊那些打制银币,很小,内容丰富。确实是这样,金属的雕刻技术,应该一直是国外比较好,可能就是继承了古代罗马时候的手工,到近现代大工业机器铸币后,西方的雕刻越发精工细腻,这和艺术发展也有关,这些东西其实是美术范畴,近现代那些天才雕刻师,经过西方绘画的训练,创造出了无比精美的人像雕刻作品。而西方的绘画技艺传到东方者是很晚的时候,应该是朗士宁或者早期一些传教士带过来,至多不过几百年,这之前中国的艺术大家都懂的,工笔写意这些东西,和油画素描根本就不是一个路子。所以早期铸造不出那些精美的人像钱币。我至今依然认为,中国钱币铸造的巅峰,依然是清末民初那些义大利雕刻师乔治的作品,大清银币,袁大头,飞龙共和,七分袁像。真是华美无比。

但是中国人走了另一条路子,中国人在铸造工艺上,貌似领先了很多年,从唐宋时期开始,母钱翻砂的工艺就开始使用了,宋朝是古代铸币的高峰,在天量的需求下,依然做到,书法俊秀,精整划一。直到明朝还是日本的硬通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