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一個看病者的角度看,親身經歷。

第一次,去醫院看病,共看了兩遍,花了400塊,結果還沒什麼效果。過了幾個月,去校醫院,醫生就開了一支10幾塊的藥膏,塗了就好了,刷校園卡只花了2塊錢。

第二次,腸胃炎,去醫院看病,一來醫生就讓我吊針,看病300多塊。後來我說不弔針,開些葯給我就好。最後說下來只用了60多塊。

第三次,普通發燒。到醫院看了一下,花了400塊。

我有個疑問就是,是否很多醫院的醫生在看病時,明明可以用平價葯,卻要開一些較貴的葯,或者是一些項目並非必要,但是為了掙更多的錢而讓患者去做這些項目。而患者不是醫生,她無法判斷只能聽醫生的。因此,一個普通的病明明可以用十幾塊幾十塊解決,但最後患者卻要付幾百塊去看一個普通的病~

(當然良心的醫生是很多的,我只是反應是否存在這樣的現象~勿噴~ )


為什麼我去找某一培訓機構的特級教師補習這麼貴?每天晚上都要上課,還要買那麼多輔導書,把每一步驟都講下來。

我去找隔壁小哥哥問題目?他點了一下,我沒懂,直接就把答案告訴我了,真快。


第一個問題,幾個月都沒有好的病,一支葯能解決在皮膚科太常見了,所以多看幾個醫生還是有用處的,但是校醫嘛,他們看的書其實和我們是一樣的。

第二個問題,胃腸炎本來就沒大問題,你要是肚子不痛上吐下泄不厲害醫生也懶得管你,400塊肯定包括抽血,留觀,輸液的費用,怎麼到你這就覺得自己只要出葯錢就可以了。

第三個問題,發燒有很多原因,醫院有首診負責制,如果出現了漏診疾病進展了就算醫療事故,是要負責任的。人和人的處境不相同,但是心態是相似的。患者患病,這個責任需要患者承擔,充分告知後要拒絕檢查是患者的責任,怎麼可以讓醫生承擔這個風險呢。你覺得醫生髮燒一定會去拍胸部CT?會抽血?只不過別人自己承擔責任罷了,你願意承擔嗎?


所以國家要推廣分級診療啊。

你到醫院去看病,比如你覺得的感冒吧,醫生會考慮病毒性還是細菌性的呢?抽個血化驗一下吧。

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還是有下呼吸道累及暫時癥狀沒表現出來呢?拍個片子看看吧。

除了咳嗽打噴嚏還有點沒力氣啊,常見併發症心肌炎會不會呢?再查個心電圖排除下吧。

一來二去就幾百塊了吧。

你找校醫看就不一樣了啊。

感冒了?來,這盒感冒藥拿去,喫了沒好就去醫院看吧…

大概率喫了也就好了。

﹉﹉﹉﹉﹉﹉﹉﹉﹉﹉﹉﹉﹉

醫院其實和衣食住行這些是一個道理

正常人平時喫飯幾十塊叫個外賣就行了

約了三兩個好友會花個三五百下館子

遇到婚喪嫁娶的大事訂個大酒店

你要天天五星級喫飯肯定覺得貴

但是很多人看病不管大病小病都去大醫院找專家…


現在的消費水平有那麼高。

現在物價基本上全國統一。


你這具體情況咱也不知道。但是,皮膚問題的話,如果我沒興趣或者沒能力去搞清楚你到底是啥病,只想著給你解決病症。絕大部分的皮膚病可以靠一管可的松給你壓下去。大概也就10塊錢左右。


原因很簡單

公立醫院要賺錢

中國的公立醫院不是公益性的,是盈利性的

醫院必須自負盈虧,賺錢養活自己

只有財政兜底,讓醫院回歸公益,纔有可能極大的降低醫療成本

否則怎麼改,投入再多資金也沒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