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在悄悄拿的時候她也是緊張害怕的,可還是這樣做了,如何更好的引導寶寶?


這一題有標準答案的,寫給你:

1、跟孩子溝通,弄清楚偷粉筆的理由(估計只是喜歡)

2、幫孩子買新的,告訴他下次碰到這種事情的正確做法(淘寶讓他自己挑)

3、告訴他偷粉筆這件事他做錯了,讓他明天把粉筆還給老師

4、跟孩子強調,爸爸媽媽不會責怪他的任何錯誤,所有人都會犯錯誤,關鍵是不要屢次犯同樣的錯誤

5、跟老師溝通,說明事情經過,說明跟孩子溝通的過程,讓老師明天配合,不要有任何批評性話語,要對孩子知錯能改的行為進行表揚

6、孩子回家後詢問孩子經過,對孩子知錯能改的行為進行表揚,再次強調爸爸媽媽不會因為他犯錯誤而責怪他。

整個事情處理的關鍵在於不能讓孩子努力做對的事情的時候,得到負面反饋。比如爸爸媽媽知道自己偷東西了,就責罵、懲罰自己;比如交給老師之後,老師批評,羞辱自己。

一定要提前跟老師溝通好,以免老師進行批評、羞辱。

不用迴避「偷」這個字眼,孩子自己知道這是偷。

這個貌似好像大概,是在《正面管教》上,有寫這個例子,我不是很確定哪本書,但是書上肯定是這麼寫的。

這個事情,我家孩子發生的時候(偷了一個發卡),我們就是這麼做的,效果滿意。

反正總體思路就是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讓孩子做對的事;確保孩子做對的事,得到的是正面回饋。


謝邀 @知乎親子

從自身成長的角度,來說說自己心裡的答案吧

個人認為:這是你與孩子之間,建立正式溝通以及對其未來教育和培養的好機會。

孩子願意主動承認錯誤的表現還要給予充分鼓勵,並表示你願意與他共從承擔和麪對

1.簡單明確的語言告訴孩子,這麼做是錯誤的、不正確的。

同時告訴他:學校裏的東西是屬於公共物品,沒有經過允許,不可以私自佔有。

2.與孩子協商,表示自己(家長)會同他一起去向老師承認錯誤,主動尋求獲得老師的原諒;

(去學校見面或者電話聯繫)

3.到文具店購買一盒彩色粉筆,或者讓孩子選擇自己的玩具或物品交到班級;

註:

去學校或與孩子一起打電話之前,父母要提前與老師電話溝通,表明情況、道歉並將以上處理方式告知老師,讓老師配合處理,所賠付的物品作為班級公共物品使用。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到了青春期階段後開始會對異性產生興趣。在步入中學、大學以及社會中,要面對許多他未曾經歷和預知的壓力與困難。那麼,除了自身能力和認知的提升以外,與父母建立良性的溝通關係,同樣重要。

作為父母,未來的我們也許不瞭解最新的事物,但在人情世故、應對突發問題以及過往經驗等方面,要幫助或者提醒孩子的。

用這道問題來舉例分析:

A:

孩子主動告訴你這件事情,是在向你尋求幫助。

首先你要傳達一個信號:「 你是站在他這邊的 」。

之後的溝通要點,是明確這種行為之所以是「錯誤」的,它的核心是什麼?

學校的粉筆屬於公共物品,是屬於學校的同學和老師共同使用的,孩子偷偷的佔為己有後,就會讓其他孩子無法使用。

所以,錯誤的核心是「 個人佔有了不屬於自己的公共物品,而且影響了其他人 」

有人會說:小孩子會懂這些嗎?有必要懂這些嗎?

我的回答是:父母要儘早的、持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應按年紀大小來考慮。俗話說「三歲看老」,有正確的價值觀是避免孩子變成「熊孩子」的第一步。

下方配有朋友家的女兒在學校參與的討論會,關於《世界上是否應該有學校》的討論,其中最小的孩子6歲,最大的孩子11歲,聽聽孩子的怎麼說怎麼想。

學校是否有必要存在?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正面看待孩子犯的錯誤,要正面管教而不是一味的溺愛或批評

B:

共同與老師聯繫,讓孩子主動向老師承認錯誤並希望獲得原諒。

通過這種方式,主要是想讓孩子明白一個事實:「 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樣父母有教育你的責任和義務,那麼我與你共同承擔這份責任 」

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但在向父母和老師承認錯誤時大多會有產生恐懼。可能因為小時候被被責備、大聲呵斥甚至捱打。孩子會產生「與其承認錯誤要被罵,不如不說,沒準父母老師不知道」的想法。

所以,儘可能「 不要讓孩子產生這種思維調節反射 」。在遇到問題時,父母的態度十分關鍵,要讓孩子感覺到承認錯誤的行為會得到你的支持,你會陪著他共同解決處理,他會有「 被保護的安全感 」

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去面對老師(或打電話)說明原委,通過一些道歉的話語來獲得老師的原諒。過程中孩子會有一些心理上的壓力,這是正向的也是必須的,是成長過程中的要經歷的路徑。

做錯事就要面對懲罰,讓孩子也感受到被別人奪走自己東西的感受,培養同理心

C:

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有懲罰。不想有懲罰,那麼就不要再犯這種錯誤。

這裡選擇讓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壓歲錢,買一盒彩色粉筆,或者選擇自己喜愛的玩具,交給老師讓班級同學共同使用。

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 希望讓孩子能感受到被別人佔有物品的感受 」培養孩子的「 同理心 」意識

另一方面則是讓他明白,「 犯了錯誤就會受到懲罰,警示自己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

其實「 罰 」不是目的,而是「戒」,就是通過「罰」的方式是他「戒」掉這類錯誤的行為而不再發生。

過程中也要把握孩子的情緒變化,避免其產生抵觸心理

通過處理這次事情的過程,來規範孩子日常行為,同時約束那些不良習慣和思維。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聰明,他們懂得很多。當這類小問題父母不當回事,只想著「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經過時間的積累後,會發現孩子的一些惡習已然形成,再想糾正卻為時已晚。

可能最後因為你的不作為,養出了一個熊孩子/巨嬰。這些年青少年發生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不應該都歸咎於社會,而應該追溯到原點,就是:「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寫在最後的:身為父母的我們,對孩子犯的小錯誤要正面且積極的看待,同時應該重視起來,在孩子小時候應儘早建立相應的正確價值觀。

「言傳身教」一直都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望與君共勉。


你給他收了,說媽媽幫你還回去,然後扔了,因為不知道老師會不會以傻逼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如果一旦不慎,孩子被同學當做小偷來看待就完蛋


如果是第一次這樣做,請媽媽不要著急給孩子的行為下定義,他們並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意味著什麼。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媽媽一定要正式的告訴寶貝,這樣做是不對的,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動,如果要動,先要問這個東西的主人是否同意,更不能沒和主人說就拿回家,因為它的主人會很著急。希望以後寶貝都能記住,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動,這是媽媽要求寶貝一定要做到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監護人要反覆提醒。

然後媽媽帶著寶貝,帶著粉筆,單獨找到老師,由寶貝自己把老師的東西還給老師,告訴老師我以前不知道,但是媽媽和我說了,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動,更不能帶回家,我以後不會這樣做了。這些話可以在家練習幾遍,無論寶貝現在能否理解,這些話也要從他自己的嘴裡說出來。這樣的事情,每個小孩子都會遇到,老師一定會溫和對待的。

監護人在監護過程中,一定要時時監督和提醒,不能懈怠,時間長了,媽媽的要求才會進入他們的潛意識,才能在關鍵時刻保護他們。


要不要和老師說要看老師是什麼樣子的人。不是所有老師都懂教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