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以前我是個迷迷糊糊的人,學習成績只能代表我們那小城市的一般教育水平,可能還稍微高點。當時不知道學習的意義,就這麼迷糊的學習著,高三,平時在班裡成績不穩定,中上等,偶爾進前十,後來高考過了二本線,覺得也是個公辦,就走了。

從小喜歡拆東西,拆電子產品,玩馬達,自己做船,自己瞎琢磨小發明創造,所以大學也選了電子信息專業。大一打暑假工,第一次到東莞進黑工廠,見到社會殘酷,決心大學應該學點東西,否則出來只能上產線,於是進電子協會,自學(老師教的都是彙編)單片機編程,電路板繪製等,結合小時候的愛好做了很多東西,如音響,單片機開發板,液晶屏示波器等。

後來畢業,帶著自己寫的程序做的東西去面試,破格進了一家上市公司,以我現在眼光看當時的自己,那個小夥子確實眼裡有光。進了這家上市公司,我後來的痛苦卻開始有了鋪墊。

這家公司在我們當地是比較出名的,當年招的基本都是211,985學校的學生,華科,武大,西電,武理工等,我在裡面學歷很低,雖然也讀了在職研究生。

進入公司後,很快我發現這些一本學校的學生也不是都很厲害,一個科室幾十個人,技術厲害的也就那幾個,但是一本學校的人大多做事都很認真,不耍滑頭,這點是我當領導後的切身體會。沒多久我就開始帶項目,並且在職能部門升任領導開始帶六七個下屬,再後來一系列巧合我到了一個小公司做了研發總監,這是我工作的第五年。第六年的時候帶30多個下屬,在這家小公司薪資在26萬到36萬不等。

工作第八年半,開始創業,其實現在看那時候的自己是腦子短路。很明顯創業失敗了。技術思維太重。後來離開家,去SZ,進了一家公司做產品經理,offer簽的3萬3,14薪保底。剛過了試用期,權衡SZ的房價和自己的理想,生怕自己又安於工作,失去了追求自我的動力,又提出不幹了。

躺牀上看到一個科技教育公司招產品經理,覺得自己小時候對這些電子產品很感興趣,卻沒有人教我,於是決定去做小朋友的steam教育,教他們。心裡想,既然是工作,起碼要有意義吧。於是又到一家公司做科技教育類產品經理,月薪3萬,包喫。後來老闆讓我選個方向,是研發產品還是研發課程。我腦子短路,不做產品研發類產品經理,非要做課程研發類產品經理,因為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在於課程。結果那羣寫課的女老師都沒做過工程師,天天跟我講教育心理學,動不動就小白兔啊,啥的,我的教育理念得不到支持,受不了,又回武漢了。我的教育理念就是用小朋友能聽懂的話告訴他們基礎的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的知識。比如發光二極體為什麼發光。顯示器為什麼可以顯示。圖形編程為什麼可以讓我的小車聽我的安排(編譯原理)。我始終認為,自己完全理解的東西是可以讓小朋友聽懂的,也可以回答小朋友的無限追命why。很可惜,這個公司的steam教育不是我想的那樣,部門氛圍好像也容不下我。那就他們做他們的小兔子採蘑菇去吧。

回WH後,打算徹底跟我的理想決裂,重新找研發經理崗位也不太現實了,這種崗位需要機會,而找一個嵌入式工程師或者硬體工程師的崗位就相對容易了。但是我這種複雜經歷,面試這種基礎崗位我怎麼敢跟hr講,否則他們沒一個人敢要我。後來找到一個嵌入式工程師,月薪2萬。入職後,很快我就知道了這個公司產品研發的問題,畢竟我項目經驗,產品經驗豐富,見過的,管理過的也多。大公司(A股),小公司,軍工的,消費電子的,還有科技教育的。雖然幹過軍品的,工業級的,消費級的,其實他們之間技術上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客戶需求側重點,項目管理流程,質量標準,行業認證法規等。

但是以我的身份,不能一去就瞎BB,發現了就當沒看見吧。那點嵌入式編程也很好勝任,我感覺自己精力用不完,我全部用來追求設計極限和解決他們解決不了的難題,設計極限比如程序效率,優美度,架構合理性等,在這樣一種追求裏,我也能感受到快感,覺得自己還活著,可以讓時間過得快,後來我追求極致成本,設計簡潔,我發現我可以把公司主銷產品成本砍下50%,這就不是小問題了,意味著按照公司銷量估算,可以創造幾千萬的價值。立馬我私下找了老闆,但是作為一個基礎工程師,他以為我開玩笑。並且選擇不相信我,讓我年輕人慢慢釋放,然後把我帶給了副總,讓我跟副總講講我的思路,我覺得不是他sb就是我sb。本來還想隱忍著做自己的嵌入式工程師,聽小領導的安排,慢慢等機會的。但從那事後,那個研究佛學的副總想方設法搞我走,工作能力各方面拿我沒辦法,非說我溝通能力不行,這也是我聽別人說的,那個副總從來不敢跟我當面談,哪怕後來調過來做我直接領導。離職啥的,他讓人力資源新入職兩天的小姑娘找我談,這種感覺也是很奇特了,明顯他們理虧,我全程式控制場,拿了一個月賠償辭職了,繼續折騰我的公司,單槍匹馬把這個產品從硬到軟幹出來了,直接把成本砍半了。以為可以拿到融資靠這個產品顛覆行業,然後用同樣的研發思路把整個行業產品線幹一遍,後來發現,又天真了。因為沒人給你投錢,因為你沒有銷售能力。但是我的邏輯是我有銷售能力,還要你鎚子錢。我自己慢慢賺,慢慢做。我只管把我的產品做好,持續滿足需求我就死不了。事實證明,資本顯得還是有點浮躁。資本也看不起我這種沒啥子背景的默默無聞的社會人。

他們說我浮躁,其實從我創業那天開始,我只是一直在探索人生的意義,我要做我自己,並且只是聽了喬布斯的話,聽從內心的聲音,我回顧了兒時的經歷,電子產品和創意之路在幾十年前就好像給我規定了。但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做自己是非常痛苦和孤獨的。因為社會人只看能不能賺錢。他們覺得我天天腦子裡想著什麼東西?家人也覺得我變了。

再後來,居然一個獵頭翻出我的成年老簡歷又聯繫我,年薪60萬把我賣了。代價是再次離開WH去NJ,慶幸的是,這次是研發副總監,至少有些話語權了。並且也是做教育行業的。不過我這次研發產品,不研發課程了。看上去很美,但是我極度沒有安全感,因為我得到的東西都需要靠機會。

這些經歷讓我覺得好累,回WH找個基礎工作,不靠機會了,不靠努力了,不做自己了,靠社會給你分好的層,定好的級,隱瞞經歷,找一個工作,然後家人孩子,了此一生吧。那我那些年不是真的白努力,白折騰了嗎?別人下班喝酒喫肉玩遊戲,我在看書,我沉浸在產品實現里加班,雖然當時感覺很爽,但這些不也是時間成本嗎?另外社會對二本學生的友好度確實不行,特別是我曾經做過一些一本研究生的領導。不是我不能接受這種心理落差,我不能接受的是社會給我畫的圈圈讓我認命。

社會太社會了,加上最近為家裡的事老婆又開始跟我鬧矛盾了。我覺得人生好難。誰能給我指點一下生活與工作還有性格平衡。真的好累人,孤獨的要命。


工作那麼久了,跟學歷沒有關係了。是你個人的認知限制了你的思維。成年人更多的是關注心智的成長不要在深陷學生思維迷惑不解。學會和自己對話,學會跟他人交談。老婆跟你鬧說明你沒給她安全感,從你介紹中看出你比較敏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看的出你對技術的癡迷,但你不理解商業運營的邏輯和商業追求的目標。公司運營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國內更多追求短期盈利最大化。你可能更適合做技術專家而不是技術管理者。在穩定工作後多留心心智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學習,開闊視野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有困惑可以持續追問


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平臺用你你就是人才,平臺不用你,你什麼也不是。所以自己定位很重要。單打獨鬥,沒有合作精神,永遠也成不了大氣候。無論什麼才,沒有人情味,永遠也發不了財,成不了大才。


掌握技能第一,還有三本,四本,五本,無本呢?


作為一個大學生為什麼會很累呢,累是是因為什麼引起的呢,是腦力覺得累還是精神覺得累呢?如果是第一種,那可以試著多去向老師請教,多去向周圍的同學請教,舍友也是很好的幫手,畢竟大學的人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比起你高中那種學習壓力,大學還是要好很多的。如果是第二種,那麼就要多思考一下了,首先找找周圍環境的原因,如果是因為第一次住校,出遠門,離家遠,想念家人,不適應周圍的環境,那就只能靠時間來解決了,可以主動和家人聯繫,可以多和舍友談心,如果是和舍友不合那就主動談談,其實說開了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再其次就是發現上了大學身邊會發生很多改變你世界觀的人和事,讓你一時適應不開,感覺心累,那就去看看書,什麼書都可以,就不要看,看完後寫寫自己的心得,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或者去跑跑步,健健身,釋放內心的不愉快。畢竟都是成年人了,一定要學會自己多調節,以後進入社會可能會更累,那麼現在的解決方案也是為以後排除困難不是嗎,加油吧,每一個成年人都會有其不容易的,但最終都會解決的。


我剛好今年畢業,也是二本學校,差一本三分,高考後哭了T﹏T,後來也看開了,讀那個學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本身努力,努力過就不後悔,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要接受自己的平庸,畢竟我們都不是天才,也有我們做不到的事情。加油!


累,對,很累,每個人都不容易,為了自己的生活或理想天天去努力。

這跟你是幾本有什麼關係?你想想看。

累,是你把自己活累了

活的精彩是每個人該為自己負的責任。

轉念——轉變念頭,改變行為和習慣,給自己一個交代。

等你的好消息


還有一個同學,靠著自己努力進了阿里,做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有時候跟他聊天,他的處境我太能理解了,很快就到天花板,完全是在鄙視鏈的最底端。那邊動不動就常青藤,確實綜合能力上肯定有很大差距。

所以啊,我覺得二本的學生,出了社會就不要努力去搞研發工作。要不就只能在小公司搞,要不就處於鄙視鏈最底端,讓你看不到上升的機會。小公司搞研發,也只能永遠是小公司,因為公司做大了,大多數老闆需要上的了檯面,講的了故事,那麼你就可能很悲劇。

二本理工科學生呢,做專業產品銷售,考研,考公可能是畢業後更好的選擇。雖然開始可能工資不高,十年二十年你就知道各自的區別了。要在自己的圈子裡去發光發熱,也不要強行扒開門看別人的圈子,因為這不是勾起你的羨慕就是你的自我優越感。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能出現在書本里就證明這不是常態,而大多數人都是常人。也不是不讓做夢,不讓突破,只是那些無力感和心累你是否受得了。你爬的這麼快,後面幾十年你怎麼活。

我覺得在合適的圈子裡,踏踏實實的做事,從細節處做,盡善盡美,可能更舒服。


已經很強很強了

二本能做到這個地步是真的很難

社會上對二本的偏見是可以理解的 高考分層,總不能白費人家十年的學習生活吧,

感覺規劃好像一直不太行,長遠的規劃沒有,做事沒有完成的吧,現在心理狀態不好,適當心理諮詢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