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學畢業,預計今年7月初從成都出發,騎行川藏線,現有隊友一名,我倆都是第一次騎行川藏線,想找一些靠譜的騎友組隊。知乎有同樣打算的大佬歡迎聯繫,菜鳥求帶。

如何尋找靠譜隊友,也望各位多多指教!


謝邀

我覺得川藏線的隊友還是很好找的,不管是川藏北線317還是南線318,只要你敢走路上總是會遇到隊友的。不過注意,317確實是沒有318好組隊

分享一下我去年走川藏線的經歷給答主做個參考。

我是在去年七月份走的川藏線,從家出發的時候就我一個人,本身就抱著隨緣的思想去的,也做好了獨行俠的準備。

這是從家出發去成都的本人,在俱樂部領隊給我拍的,剛剛高中畢業,腦子一熱就去川藏線了。

本來是決定走318的,然後被俱樂部領隊一頓忽悠改走317+318的混合路線,從成都出發走317再改走318。

到成都的時候還是孤身一人,玩了兩天在行者app上看到有一個浪騎川藏的活動,就報了個名,感覺冥冥之中確實是有天意,讓我遇到了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隊友董老師。

我跟董老師

董老師,上海人,一個經驗豐富的導遊,體育老師,講真的要不是有董老師,我這一路上都是沒有明確規劃的,出發以前做的行程準備就是一張淘寶15塊的藏地旅遊地圖,在上面標了28天的行程,其他什麼吃飯住宿景點一概為零,但是董老師剛好補了我的空白讓我這一路都沒多操心。騎車的時候我都喊他大爺,畢竟他女兒都跟我一樣大了,但他對我喊他大爺這事兒挺頭疼的,總說我把他喊老了。董大爺的愛好不多,最大的愛好就是每天晚上吃晚飯順帶整點白酒然後找人嘮嗑,這點我最佩服他,不管是誰他都能嘮,只要杯子里有酒這話頭是肯定不會停的。所以我們這個小分隊的成長壯大董大爺那肯定是頭把交椅的功勞。

我跟董大爺走的是317,不得不說317這段路那是真的人少,除了自駕就是摩旅,很少有遇到騎友的時候,所以我們一直到江達才撿到第三個隊友小羅。

八美鎮,個人覺得317最美的地方

從成都出發第14天的時候翻越雪集拉山,我出現了中等程度的高反,因為之前在到馬尼干戈的時候遇到了暴雨,沒有準備好雨衣發了低燒,並且感冒,心情極度低落,一度想放棄旅程回家。

矮拉山 當時已經有高反了,而且不知什麼原因開始爛嘴唇

估計是老天爺不想讓我這麼早放棄,我在雪集拉山距離埡口大概十公里的地方遇到了一個被拋棄的同志小羅。羅同志的境遇挺慘的,本身被他的騎行大佬爸爸帶出來騎川藏線,結果他老爹把他帶到色達就拍拍屁股走人,只剩他和一個隊友,那個極品隊友也是跟他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倆人搭夥不到一星期就說拜拜了,在我遇到小羅的當天,他還被藏區野狗追了將近一公里,馱包都被咬爛了,沒水沒補給,真是慘。

下坡的小羅羅
奇葩地名
小羅跟董哥

小羅雖然被甩了,但是實力是真的強,爬坡逆風能跑20碼,畢竟人家老爹15天走完318,我等凡人只有仰望的份。收編小羅的過程其實很簡單,就倆字,真心。小羅當時對走川藏線其實沒啥概念,就是他老爹給他布置的任務,在一起同行的前三天小羅就是個急先鋒,時常把我跟董哥拉個十幾二十公里,整天就見三次面,早上吃早飯一次,午飯找家飯館等到我們見一次,晚上吃晚飯見一次。不過在董哥極強的思想教育能力下,羅同志開始明確走川藏線就是看風景交朋友這一指導思想,從均速30碼跟我們日漸同步成20碼甚至15碼,天天爬坡在我前面晃悠還不讓我追上,氣的我想錘他。

真正的隊伍大擴充是在318,說真的,六七八月份的318,騎自行車的,騎摩托車的,開汽車的那人是真的多,跟趕集似的,壓根別怕找不到隊友。

綠衣服的高哥,彈吉他的郁哥

在我們三個人橫插318的第一晚,因為我本身比較皮,迅速跟同一個青旅的騎友們打成一片,當天晚上就在青旅客廳開paty。上圖綠色衝鋒衣的帥哥老高是個很有才華的流浪歌手,本身是個浪子追求著自己的世界,當時他跟董哥還有我結下一面之緣,後來也加入了我們小分隊,不過這都是以後發生的事情。當晚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三人小隊跟圖中彈吉他的郁哥摩旅小隊酒後拜把子,哭訴為啥沒早點遇上,郁哥跟他的朋友陳哥倆人是騎摩托的比我們早了將近十天抵達拉薩,一路上一直給我們提供路況信息,真的很感謝他們。

我和歐洲

在318的第二天,我們三人小隊分散了,小羅因為有了老多人跟他競速又來了精神,嘩啦就衝出去了,我則是被拉爆了乾脆中間當了鹹魚,董哥則是一直佛系騎車,導致我們三個分的很散。路上我我混進了歐洲的三人小隊,他們是從滇藏線來的,三個人大學剛畢業即將各奔前程,分別前一起進行騎行了一次。我記得當時能混進歐洲的隊伍純粹是前一天在一個有著茶馬古道牌子的小賣部跟歐洲宇同學玩了搶位子這個遊戲,最後我們倆妥協共坐一條小板凳混了個臉熟,沒想到第二天又遇上了騎行水平也差不多於是就厚著臉皮蹭進了他們的隊伍。隊里還有另外倆人大唐跟灨舟,很遺憾這部手機里沒有他倆的照片,之後再補吧。

老高跟鄭哥(最右側臉)

在波密的時候三人小隊再次遇上了老高,這回我們把酒言歡,老高被董哥的魅力折服,當場吹了瓶拉薩啤酒表示加入,最邊上的老鄭,他是一路獨行過來的,當時在酒會上也是個悶葫蘆,但董哥一直給他散煙倒酒讓他感受到了我們大家庭的溫暖(大霧)也一併表示要加入我們。

我們五人小隊跟歐洲的三人小隊在到然烏的時候達成了戰略合作關係,其實就是加了個微信好友還沒正式結伴,後來我們六個人被泥石流堵在了路標k4060,因為那裡只有一個藏民開的家庭式旅館,只有五張床,我估摸著路估計要堵一晚上,趁大部隊還沒來搶先把五張床都包下了,說實話心真疼,一個沒水沒電的破屋,一張床開價100,地鋪開價20,但是沒辦法咬咬牙訂了下來。後來發現這決策是真的正確,因為路堵了整整一天半,後來的騎友要麼在藏民客廳花二十打地鋪,要麼在邊上一個廢舊建築工地里打地鋪,或者回頭爬十幾公里的坡回去一個鎮子里100一張床過夜。

老鄭則是因為在當地剛好有一個當年部隊的戰友就帶著大唐到戰友的村裡去借宿了一宿,所以五張床也就剛好瓜分完畢。

堵車當天的k4060
堵車也擋不住開篝火晚會的熱情

堵車的晚上不斷有武警的工程車開到前面去修路,加上泥石流導致基站的損壞晚上基本上沒有網路,我和小羅還有歐洲他們的三人小隊就在路邊的空地上來了個篝火晚會,因為我包了旅館所有的床,不僅我們三人能住,同時也是幫歐洲他們搶訂的,所以這晚之後,我們兩隻小隊就正式合併成一支8人中隊一起向拉薩前進。

插一句,我們到達林芝的時候遇上了領導人隊伍,感覺是最nb的偶遇哈哈哈哈。

我,歐洲,老鄭

上圖是在林拉公路上,我們仨錯誤的估計了距離跟自己的肚子,路上因為沒吃的直接瓜分了歐洲的早飯,八個小肉包,吃完感覺啥都沒吃似的 ,後來路上遇到了一個神奇的大姐如下圖

開著豐田賣涼麵,就是這麼自信

我們仨餓到在地,感覺要光榮在路上的時候後面開來了一輛豐田轎車,還拿著個電喇叭在放那種環衛車經常放的歌曲,她看見我們仨倒在路邊,直接拿著大喇叭招呼我們「前面三個小伙zei,恰麵條嘛」。說真的,你哪能想到,一輛成都的豐田轎車,一個看淡人世的大姐,會在318一個前沒村後沒店的地方賣涼麵涼粉,價格還良心,一碗五塊,口味隨心。當時的我真是感動到哭出來,直接來了十塊錢的麵條一次干飽。

後來我們八人就一直結伴直到布達拉宮城下,中間結下的友誼跟回憶,我覺得就是這趟川藏線最大的收穫

右起老鄭,灨舟,我,大唐,歐洲,歐洲隊里曾經的大佬

上圖是抵達拉薩的第二天拍的,董哥還沒到,小羅老高比我們早一天抵達已經拍過照片了,所以很遺憾我們八人中隊沒有一張完整的合影。


我回來還願了,2019年初提的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多知友的熱心回復,這裡非常感謝。很慶幸自己最後堅持了下來,2019年大學剛畢業就出發了,磕磕絆絆地完成了旅行。回來後一直想寫點東西記錄一下,說來慚愧,一直拖到了現在。

之前無意間看到了騎行318一篇博客,了解到《國家地理》曾經出過一本專刊介紹318國道,標題是中國人的景觀大道。

國家地理-318專刊,封面是姊妹湖

專門買了這本書,簡單翻了一下,便決定要去一次。因為從雜誌來看,實在是太吸引人了。318不是傳統意義上一個單獨的景點,不是爬山,看到的是山??,趕海看到的是海,就像雜誌的封面,它是一幅山水長卷。甚至有時我在想:如果說爬過了華山,其他的山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走過了川藏線,可能其他的景也就不過如此了吧,想到這裡有點莫名興奮。正如這本雜誌在篇首寫的那樣:

從上海到西藏樟木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中國乃至於世界上一條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觀長廊,自然景觀類型之齊全多樣、異彩繽紛乃世所罕見:從海平面的長江口到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從中國地勢的第三階梯到第一階梯;從盆地到平原、高原;從丘陵到低山、中山、高山、極高山;從淡水湖到鹹水湖;從雨林到灌叢、草原、荒漠......;優美壯麗同在,幽景曠景並存。這條路還是人文的巡禮和歷史的隧道:從浙江河姆渡7千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諾遺址的小米,從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銅;從周庄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樓;從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東西漢藏,南北羌彝,無分尊卑,多元一體。這樣一條大道,路雖人為,景乃天造,鍾自然之大美,顯人文之深奧。完全可以稱之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

完整意義上的318國道是從上海出發到拉薩終止,全長5000公里。雖然我們的川藏線是其中的一部分,從成都到拉薩,全長2100多公里,但卻是其中最壯麗的景觀,畢竟從上海到成都這一段,和我們平時生活的地方也無太大的區別。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2006年10月加厚刊 景觀大道珍藏版京東¥ 16.00去購買?

既然決定了,首先一個問題便是什麼時候去,剛好那年大學畢業,因為要去讀研,所以有整整一個暑假的時間。我給自己的理由是:現在不去,以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因為可能不會有這麼完整的時間,也沒有這麼充沛的精力,也可能沒有年輕時說去就去的衝動了。

決定了要出發之後,仍然對未知的旅途充滿了畏懼,畢竟第一次要去這麼遠的地方,花費中這麼長的時間,而且要以騎行的方式去完成這段旅途。在互聯網上簡單搜索一下318國道,就不難知道這段旅途山路崎嶇,一直都在上山下山,盤山公路也是一邊是山,一邊是懸崖。更重要的,一切都是未知的。不過,現在回想起來令我依然驚訝的是,想到這些困難,除了開始有一些畏懼,後來更多的是興奮,內心慢慢地是挑戰的慾望,甚至有時激動地睡不著覺,困難反而更加堅定了我出發的決心。可能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年輕時說去就去的衝動了吧,或許這也是年輕時旅遊和年長時旅遊不同的心態吧。

下面這張圖是川藏線的海拔變化圖,這基本是我們能走過的最高山了,所謂天路,不過如此。騎行川藏線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旅遊方式,一路住宿、救援,吃飯都比較完善,甚至是在路不好的情況,安全起見可以租個車,把人和自行車一起拉過去。騎一路、吃一路、住一路、觀景一路。

川藏線海拔變化圖

寫著寫著忘記了問題本身,如何尋找靠譜的隊友。這一點很重要,騎行很苦逼,一來可以相互鼓勵,堅持下去,而來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狀況,隊友之間可以相互照應。我當時去時候是和我的兩個高中同學一起出發的。如果是在沒有特別熟悉的人,暑假的時候成都有很多專門的騎行旅店也會組織很多人一起出發,也可以和他們一起。這些旅店的信息我下面的攻略裡面也有,可以參考一下。安全起見,最好還是要和熟悉的人一起出發比較好。

說來很有意思,川藏線上只有成都到成都的下一站雅安有火車,也就意味著,你在川藏線的中途,想回家只有兩種方式,要麼,要麼原路返回從成都回家,要麼到拉薩,從拉薩坐青藏鐵路回家。出發了也就不能再回頭了。今年,川藏鐵路要全面開工,走了一路才知道修川藏鐵路將會多麼艱苦卓絕,一路都是山,難度和青藏鐵路完全不是一個級別,我們從拉薩回來走的青藏鐵路,那邊平坦地多,山脈不多,愈發感覺祖國的偉大。

一路走過川藏線,第一個感覺就是地名好美 ,比我聽過的大部分地名都好聽。大家感受一下:

雅安—二郎山—瀘定—康定—理塘—巴塘—芒康—然烏—波密—林芝

網盤的鏈接是當時參考的攻略。

鏈接: 複製這段內容後打開百度網盤App,操作更方便哦。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MEYDJxhiaXVQy5sXam9GJg

提取碼:6904


【圖-啥!】——寫個川藏線318國道的騎行心路吧

話說用【圖-啥!】作為標題,一方面是由於沿途出現好多噴著「圖啥」那樣的石頭,可能是騎行者、徒步者出發一段時間後心情的真實寫照吧,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在達到拉薩的那一刻才明白「圖啥」的雙重含義。騎行318也不知道每個人抱著怎麼樣的心態,去虔誠朝聖、去挑戰自己、亦或是去修行感悟……我想每個人都不一樣吧。最初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帶著怎麼樣的想法去的,最多可能是基於一種新鮮感與紀念感。

6月28日中午,我們抵達了成都。按照攻略,進了俠客行青年旅舍。第一次住青旅,還有些小興奮。

自行車裝備購置的過程確實麻煩,租賃地點在俠客行二樓,我選擇了喜德盛逐日710,租金800,還意外交了2000大洋押金,完全沒在預算之內,不得不推遲一天,用花唄堵上了這個口。結束後這個押金遲退了半個月,真的是,建議以後不去俠客行租車,可以考慮去波爾,整體比較划算。其他托包、防雨罩、衝鋒衣、手電筒、尾燈等等都在波爾購置的。所有自行車租賃和裝備購置大概2000大洋左右。

7月1日,早上5點收拾出發,晚上九點多到雅安,135公里。還未出城,歡的車前後出現爆胎,貨架掉落,耽擱了些時間,俠客行自稱是新車,卸了輪胎後,內胎是修補過的,心裡莫名給他們畫個圈,還好店裡小哥比較有責任感,平衡了下心態。中途經過川酒基地,茶文化長廊,第一天是比較累的,蒸發了四升水,晒傷了左手(因為半隻手套丟了)。

第一次長距離騎行,多少有些不適應,後期PP受不了,忍耐,再忍耐。隧道是比較可怕的,暗又窄,路上的車速比較高,尤其是半掛大貨車,挺多。倘若在隧道摔車,必定小命不保。剛開始我們都是推著靠邊走的,後面的隧道情況會好些。中午在邛崍吃完奶湯麵拍了一張累趴的照片。

雅安,四面環山,雨城,聽當地人說這兒每年下雨300多天,名副其實,當地慵懶的氣息,喝茶,打麻將,好不愜意,晚上9點半之前,九成的店鋪已經關了門。我們住在雨城記憶客棧,第二天一大早逛了下城市,中午繼續出發,趕往天全縣。

剛出雅安,可看到茶馬古道的雕塑,在趕往天全縣的途中,第一次碰到了徒步的哥們(自稱重慶的小曹),預估得徒步兩個月左右到,最後加了微信,之後才了解到他曾經去了好多地方,新疆,西藏,菲律賓等,去的地方越多,可能孤獨感越強烈吧。

天全縣到新溝鎮51.3公里,沿途基本以上坡路為主,有一段施工區域,路況不好,泥濘,前面可觀察到有飛石滾下。一大早剛出發時候,第一次被狗追,嚇得我急速蹬車。沿途騎行的人不少,我們騎行在崇山峻岭之間,山頂上雲霧繚繞,時不時有泉水冒出,還有很多小瀑布從山間流下,旁邊有一大哥給它取名為胭脂。

出了新溝鎮,開始面臨第一座大山,二郎山,事實證明:二郎山和後面的山比起來,就是一個小土包。7月份,當地雨季,這幾天一直下著小雨,身體舒適感賊好,今天一直想著下午就要到達瀘定縣城,也可以看看瀘定橋,大渡河啦。中午,在二郎山隧道口,幫他們秀了波狗糧,我舉著自行車拍照,他們來了個公主抱,納尼!!!出了隧道口,第一次看到了雪山,遠處白皚皚一片。想說的是,其實眼睛是最好的留影機,相機很難拍出來眼睛看到的深度與廣度。現在海拔2250,一段上坡路程後,到達日浴高原觀景台和大渡河觀景台,第一次真正領略到什麼叫做鬼斧神工,什麼是大自然的力量。作為黃土高原的崽子,我終於看到優美風景啦。

瀘定縣城不大,但五臟俱全,紅色名城。看到了不少旅遊團前來參觀學習紅色革命精神。瀘定橋10元門票,橋下河流湍急,水質渾濁,路旁就是當地的廣場,果然少數民族能歌善舞,民風也豁達自然,比我們這邊熱鬧多了。我就在旁邊一個人拍拍視頻,發發票圈,走走看看。

7月5號,終於要到康定啦,情歌故里,浪漫康巴,早早就看到沿途的標語。今天的行程是比較輕鬆的,折多河與大渡河在瓦斯溝會合,我們告別大渡河,沿著折多河西行。途中經過一個叫做日地的地方,這個地名單純啊。在這裡,我們稍作休整,但還是少不了我拍的黑照,一路上坡,著實累。發現這邊的地名都特別好聽,細細品味下,比如拉烏,如美,莫多,紅龍等小地名以及後面的芒康,理塘,巴塘,林芝等大地名都很有感覺,覺得別有一番韻味。

從康定到折多塘,14公里的上坡路,途中遇到一個高地,可俯瞰康定城市,藍天白雲,青山建築,路橋流水,應有盡有。路過牛背山附近,拍照拍照拍照。兩點多到了四郎翁姆客棧,第一次入住藏族風格的客棧,第一次喝了酥油茶!傍晚和所有騎友吃了客棧的飯,晚上認識一位從杭州騎行來的獨臂大哥,莫名佩服!今晚是在半山腰住著,海拔3300左右,天氣挺冷的,多虧了客棧提供的電熱褥,睡覺的時候可能是氧氣有些稀薄,挺不舒服的,呼吸困難,心跳加速,上個樓梯也喘的厲害。之後紅景天和板藍根成為了日常必喝品。

騎行第七天,目的地新都橋,人稱攝影師的天堂,22km上坡,40km下坡賊爽,要翻越折多山,啥叫折多山?就是道路彎彎曲曲的山,折磨人太多的山,越到高處,霧越大。到了海拔4300處,方圓10米,人畜不分。大多數人到這個地點多多少少會有些高反癥狀,頭微漲,有些嗜睡的感覺,我補充了些能量,緩了緩。繼續下坡2公里左右,天氣晴朗,視野開闊,能俯瞰看到群山俊玲,康定情歌四個大字映入眼帘,植被成為草甸。之後走錯了路,某處拍照也拉下了頭盔,返回找頭盔。

趕到了新都橋,趁著天還沒有黑,我們拿著相機與機架,去了香薰谷,暢遊了薰衣草紫色的海洋,我騎著自行車直接混了進去,事後出來才發現人家還收門票,暗自竊喜ing。夜晚在阿秀拉莊園,漂亮的老闆娘組織了跳舞唱歌,穿著少數民族的服裝,找找我。另外這兒的早餐是這幾天最正常的早餐啦,雜糧鍋貼和大米粥,碗兒也很精緻,往常的是饅頭,超黏那種,不習慣。

晚二刷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到夜晚,從山野到書房。只要最後是你,就好。」,下一站我們三人和一大叔包車繞道去了稻城亞丁,偏離川藏線318國道200多公里,稻城亞丁是夢幻中必去的地方,牛奶海,沖古寺,沖古草甸,珍珠海等,特別期待。

稻城亞丁去了後悔一時,不去後悔一輩子,門票266,學生票200。可能是審美疲勞了,也可能是額外花費了七天騎行的預算,而且門票參觀的範圍是一部分,沒有包含牛奶海,需要額外買票,覺得不划算,不過這兒的景色整體還是挺美的,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來拍拍落日下的山,意境想想會很不錯。

一天逛完亞丁,路上奔波400餘公里,當晚到達理塘,川藏線上最高的縣城,擁有最漂亮的城門和最廣闊的草原,著名的《康巴情書》的出生地就在這兒。今晚的住宿地——國富大酒店,特別划算,標間80,不過飯菜依舊很貴,人均20起步。慶幸的是當地人車價不亂要,很是真誠。現在呢,川藏路上的騎友越來越少了,騎友的話也越來越少了,一般只是相互豎起大拇指鼓勵一下對方便騎走了,不再像剛從雅安出來那樣嘈雜了。

海子山,挺有詩意的名字,海子山下有姊妹海,現在已經更名為情人湖,湖水碧藍如同寶石般鑲嵌在山間。我和永下車後,跑了很遠很高的地方,去錄視頻,海拔4685千米,氣喘的厲害。

巴塘到芒康,超級超級爛的路,即使是坐在小汽車上,全程也像在蹦迪。今天下著中雨,40公里的路況泥濘不堪,包含著施工路段,有點懸崖上跳舞的感覺,山上不時有小石頭滾下,我們選擇了搭車,一輛一輛被泥水侵蝕過的車訴說著行程的艱辛。今天算是正式入藏啦,沿途身份證檢查的很頻繁,沒有身份證的人直接會被打回四川啊,還好我們的裝備齊全,身份證也沒有丟。經過了金山金沙江大橋(臨時搭建),聽說年年修,年年跨,金沙水拍雲崖暖,金沙江威武。

芒康到覺巴村,出現了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 瀾滄江峽谷,一邊是高山,一邊是瀾滄江,碰到了一位徒步直播的兵馬俑小哥哥,點贊。天氣變換尺度有點大,剛開始是冬天,穿著T恤,騎行服,衝鋒衣三件套,30公里下坡階段,手和腿已經凍的麻木,依次經過卡均村、拉烏村、多美村、如美村、日瓦村,過了如美縣城,上坡階段,又像是到了夏天,10km 上坡,海拔上升500 米左右。啊,太累了,還要提防兩側的岩石落下,提心弔膽吶。碰到了朝聖者的雕像,騎行,徒步,叩拜。

拉烏山下了一半地時候,有種穿越了的感覺。內地早已消失多年的柴油拖拉機,還在使用,不過看到的是拖拉機和一輛小汽車相撞的交通事故,停在路邊,正在商議。其實沿途的交通事故也不少,主要是以大貨車為主,要不因為轉彎太急而側翻,要不因為下坡沒剎住而撞到擋土牆,貨車真是太難了,各種環山公路,上山容易上不去,下山容易剎不住,心疼半掛和大貨車。

覺巴山亦稱腳巴山,腳上粘滿泥巴的山,你可以想像下當年的路有多艱難。7月14日,開始從覺巴村到左貢,100多公里,經過第一座海拔5000的山,名叫東達山,沿途的山已經沒了植被,顯得光禿禿的,有種荒涼的感覺,再加上群山之間穿梭的電線杆以及山下成群的牛羊也是一番別緻的風景。

從今天起的一個星期,我們將進入川藏線騎行的另一種精華地帶:荒山與森林、雪山與藍天、小溪與大河,最爽的下坡、最幽靜的國道、最險峻的山溝、帶瀑布的公路。

左貢到邦達,今天的騎行沿途是最目前最美麗,最壯觀的,103km 看起來不少,其實屬於休閑級別的,坦途沿著玉曲河一路西行,緩緩上坡。沿途山間的植被都是些小型的灌木,山頂裸露著光禿禿的岩石,山腰植被數量逐漸過渡,山下流淌著河水,分級明顯而又自然,時不時還能看到藏民搭的白色的帳篷,夾雜著藍色與紅色纏繞著的花邊,星星點點,還有黑白相間的牛兒在玉曲河邊河水打盹,,甚是好看,甚是愜意。

邦達到然烏,上到業拉山山頂的時候,有一種會當臨絕頂的感覺,眺望遠方,看到的都是一個又一個小的山頭,又像是很多個小土丘。緊接著到了傳說中的怒江72拐,後來又叫怒江99拐,這不是川藏線上最長的下坡,卻是川藏線上最陡的下坡。從埡口(海拔4658)到怒江邊上(海拔2740),陡峭的40 多公里路程,海拔落差近2000 米。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垂真差異十分明顯。谷底溫度達到40度,山頂溫度卻只有10度多。天堂與地獄一線,一不小心車子就有可能會沖入萬丈深淵。

7月17號,從然烏到波密,騎行132公里,緩緩下坡柏油路,攻略上說的至少有4個涉水區,實際上只剩下一個涉水區域了。沿途的安目措湖、帕隆藏布江、雪山、冰川、森林,小瀑布是經典的318沒錯啦。有碰到了傳說中涇渭分明,兩種分支河流,在會合後各自分流綿延數百米不混合。今天也可能是進入西藏以來最爽的一天,我們大部分時間在林間穿行,晚上抵達藏王故里。

接下來又是下雨的一天,我們為了不耽擱行程,搭車前往林芝八一鎮,剛開始沿帕隆藏布江起伏著下坡,路兩旁是原始森林,我們沿著森林穿行,路過通麥,通麥海拔僅2070m,是川藏線西藏段的最低點。繼續前行到達通麥天險,曾經號稱「通麥墳場」,這裡曾經是川藏線最險的一段路,典型的泥石流、滑坡區。如今,隧道和橋樑的修建,道路已經有了改善。途徑魯朗新鎮,藏語意為「龍王谷」,魯朗林海,西藏旅遊的焦點。翻越色季拉山,會和中國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擦身而過。

我們在林芝停留修整了一天後,出發去大本營拉薩,迫不及待的心情吶,朝聖布達拉宮。由於林(芝)拉(薩)高等級公路的通車,大部分汽車已經從高速公路行駛,所以今天的國道基本上都沒有汽車。高速公路與國道,像青蛇與白蛇一樣纏繞糾結。林芝出發,先到工布江達縣,沿途的尼洋河靜靜的流淌著。出了工布江達,我們沿著靜怡的尼洋河繼續西行。K4378 後進入山區,幾分鐘便可看見一塊巨石挺立河中,上書四個大字:「中流砥柱」。這是林芝一大景點。該石被當地藏民奉為神石。傳說這塊巨石是「貢色德姆」修身養性坐禪念經時的坐椅,上面還種有夾竹桃。

按照攻略,工布江達縣城沿途經過松多村,再翻越米拉山後,經墨竹工卡,一路下坡就達到了拉薩。米拉山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東西兩側的重要界山。米拉山以東林芝地區溫暖潮濕,植被茂盛;而以西拉薩地區氣候乾燥寒冷,植物稀少,是川藏線上最高的山,海拔5013米。途中可住宿的地方就是墨竹工卡縣城,這兒是松贊干布的故鄉,曾統一西藏,正式建立吐蕃王朝的君主。

終於,終於,內牛滿面,到了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八廓商城統統得去。在拉薩我們待了兩天,去了三次布達拉宮廣場,宏偉壯觀,拍照的人也特別多。拉薩,也是最接近太陽的城市,特別曬人。晚上去了大昭寺,八廓街,隨處可以看到叩拜行禮的朝聖者,這兒地形特別複雜,堪比迷宮。小昭寺前吃個茶,八廓街前發個呆,布達拉宮後轉個經筒,都是很有感覺的一件事。


好問題,最好方法大學找。一般來說大學裡是有自行車協會的,都會有那麼幾個熱血青年。不行的話自己走也不是不行。

當年我的隊友就是一個協會的,但是他是雲南人,我是廣東佬,我是川藏線,他是滇藏線。所以我在四川的時候自己一個人走,到了滇藏線與川藏線的交匯點就一起走了。

其次就是路上找,如果 7/8月去的話,一大堆大學生去騎行,不怕遇不到對口味的隊友。我們當時的隊伍最後集結有十幾個人呢,很有趣的。

路線很安全的,放心出發。


1.出發前在網上找,通過豆瓣的川藏騎行小組或者其他專門的騎行論壇(biketo或者省級市級騎行協會網站);大學的騎行社團。

2. 出發前在青旅找,成都的青旅里有不少等待組團入藏的騎友,旺季尤其多。

3.出發後在路上找。上路後會遇到很多騎友,尤其是每天下榻的時候。這種方式我覺得最靠譜,因為前兩個方法都只是,「找到騎友」,而無法判斷是否「找到了靠譜的騎友」。靠不靠譜,除非之前早就認識,只有在一起騎車時才能判斷。


帶自己的男(女)朋友一起去。

如果騎了一趟川藏線還沒分手的話, 那就結婚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