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忽然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事情,就是周圍西方文化的滲透,以及傳統文化的沒落……

而且突然感覺國家貌似沒有什麼積極應對的手段……


唉,以後再不回答政治方面的提問了。老是被封掉。


有。主要表現在大量的富裕階層和權貴階層把子女送到國外去接受西方教育,從而發現西方文化的缺點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抵制侵蝕和保護傳統。


先說觀點:

一、我們要現代化,但不一定要西方化。現代化已被證實可以在非西方社會中取得成功。

二、現代化進程中的凱末爾主義與改良主義

三、現代化沒有增強西方文明的影響力,反而削弱了它。因此,大力發展經濟、軍事與政治力量,加快現代化進程就是反西方文化滲透的最好做法。

一、現代化與西方化

在現代社會中,人的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文化極大的不同於傳統社會,比如現在的中國人和明朝時的中國人一定在很多問題上抱有不同的價值觀。

那麼就存在一種可能性,即現代文明與古典文明的區別,足以掩蓋各個人類文明——比如中華文明、東正教文明與西方文明——之間的差距,世界上只有一種文明——現代文明。既然世界上只存在一種文明,那這種文明就具有普世性,即普世文明。

上述論證提出了一個假設,當非西方的社會獲得了類似西方的現代教育、工作、財富和階級結構的模式時,這一現代文化將成為世界的普遍文化。而西方文明,作為現代化的發源地,最早獲得了具有現代化的文化,所以隨著現代化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現代西方文化也將成為世界的普遍文化。

以上假設,就是鼓吹西方化普世文明論的人所持有的觀點,他們認為,西方化與現代化是相輔相成的,脫離了西方化就沒有現代化。他們還認為,各個古典文明,比如中華儒家文明,伊斯蘭文明,東正教文明等,它們與生俱來的特點與現代化相抵觸,而西方文明作為現代化的發源地,是最適合現代化的文明形態,所以要想現代化,就要改造社會,讓其西方化,然後才能現代化。

恕我直言,這是完全虛假的同一性。認為現代社會一定接近於某種單一的類型,即西方的類型,現代文明即西方文明,西方文明即現代文明,這種說法是大錯特錯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西方化和現代化的區別入手。

西方化,指的是全面接受西方價值觀,換句話說,接受整個西方文明——那個時候只是歐洲文明——從公元8-9世紀以來慢慢形成的一系列特徵,比如政教分離,社會多元主義,民主代議制,個人主義,羅馬,希臘文明留下的哲學和理性主義等古典遺產。這些元素是歐洲文明在長期發展中慢慢建立、結合起來的,適應歐洲文明的價值觀。它們不只是出現在西方文明,但所有這些元素的結合卻只出現在西方國家。

現代化,是始於18世紀的科學知識與工程知識驚人擴張的產物。蒸汽機、電力、內燃機的發明,使人類可以通過消耗化石燃料的方法獲得驚人的動力,使常態化的遠距離物質、信息交流成為可能;同時工程學的進展讓我們能設計出規模驚人的人造建築,小到工廠與住宅,大到整個現代城市,上面提到的動力機械的廣泛運用更是讓這些設計只動員少量人力便可輕鬆完工。(相對少量的人力,比如同樣是建造金字塔,古埃及人要動員上萬勞工,而現代人只需千人規模的建築隊配合機器就能建成)。

可見,在現代化出現之前,西方文明的西方化已經完成,使西方文明區別於其他文明的獨特特徵產生在現代化10個世紀以前。雖然很大程度上,這些特徵是產生現代化的搖籃,但並不是只有西方文明可以適應現代化社會。

二、現代化進程中的凱末爾主義與改良主義

凱末爾,土耳其國父,提倡這麼一種思想

「......因為現代化要求西方化......伊斯蘭教沒有提供可供選擇的實現現代化的方法......現代科技要求吸收伴隨著他們的思想進程,政治體制也要求如此。由於對內容的模仿必須不亞於形式,所以必須承認西方文明的主導地位以便能夠學習它。」

這種思想被稱為凱末爾主義。在20世紀中期,甚至更早的19世紀末期——那是西方力量的巔峰時期——這種思想曾盛行一時。在一個非西方的社會踐行凱末爾主義是困難與痛苦的,這要求完全摧毀已經存在數千年的當地文化,並從另一個文明中引進的全新的文化取代它。

在中國和日本存在另一種選擇——將現代化與本土文化的主要價值觀、實踐和體制結合起來。可以理解的是,在非西方的精英中這種選擇是最流行的。

當然,還存在著一種拒絕主義,即原教旨主義,他們既拒絕西方化也拒絕現代化。由於拒絕現代化他們的力量遠弱於其他競爭對手,處在邊緣化的位置。

對於凱末爾主義,西方化與現代化都是可取的,而且他們認為西方化對於獲得現代化是必不可少的;

對於改良主義者,現代化是可取的,而西方化是不可取的。

凱末爾主義與改良主義,在是否可以在沒有西方化的前提下實現現代化的問題上存在著衝突。

可見,凱末爾主義相信B曲線是唯一能到達現代化的道路,而改良主義者相信C曲線是行得通的。至於原教旨主義,他們的曲線是位於原點的一個點——A。

當然還存在一種情形,在非洲、埃及和中東,存在沿著「沒有技術現代化,但文化已經西方化」的痛苦路線前進的國家和地區......

三、現代化反過來限制了西方化

事實上,在現實中更多出現的是曲線E。非西方的社會吸收了西方文化相當多的因素,並在走向現代化中獲得了緩慢的進展,而當現代化進度加快是,西方化的比例下降了,本土文化獲得了復興。

實力是一個人或群體改變另一個人或群體行為的能力。行為可以通過指導、強制或者告誡加以改變,這需要擁有實力者具有經濟、軍事、制度、人口、政治、技術、社會或其他方面的資源。

我們都對「硬實力」與「軟實力」的概念十分熟悉。硬實力是指經濟與軍事力量為基礎的支配權,軟實力指一個國家通過其意識形態與文化的吸引力使「其他國家與它統一想法,想要它所想要的東西」從而影響別國行動。西方文化被全世界範圍警惕,以至於有人問該如何反西方文化,正是因為它是一種軟實力。事實上,軟實力一定要建立在硬實力的基礎上,硬的經濟與軍事實力增長了,對應的文化與意識形態才會對其他民族具有吸引力。

在現代化浪潮尚未普及到全球的時候,西方「壟斷」了現代化,大大增強了他們的硬實力。強大的硬實力讓非西方文明產生了對於西方文化的嚮往與吸引力,賦予了西方文明強大的軟實力。雙管齊下,在20世紀初西方文明達到了巔峰,1928年,西方文明在世界製造業佔據了84.2%的產值,在1920年控制著世界48.1%的人口。

但其他古老的文明、民族顯然不甘於永遠做奴隸,他們派出精英前往先進國家學習技術,通過不同的途徑進行工業化、現代化。這開啟了技術在全球的擴散——諷刺的是,技術擴散多虧了西方國家在全球化方面的努力,這幾乎是出售絞死自己的絞索——二戰後,西方國家在製造業所佔的比值不斷下降,硬實力從西方這一個中心,向全世界分散開來。

對於一個文明,經濟、軍事實力的下降會導致自我懷疑、認同危機,並導致努力在其他文化中尋求經濟、軍事和政治成功的要訣——這是發生在19世紀與20世紀上半葉的非西方文明身上的事實,也是凱末爾主義誕生的土壤;當這些非西方社會的經濟與軍事實力增長時,他們就會日益鼓吹自己的價值、體制與文化的優點。

比如在東亞,這些國家普遍在20世紀70、80年代發生了經濟騰飛,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地區,還有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大陸。他們沒有將其經濟的迅速發展歸因於對西方文化的引進,而是歸因於對自身文化的伸張。他們論證說,他們之所以正在取得成功,就是因為它們與西方不同。

隨著西方實力的相對削弱,他們向其他文明強加其人權、自由主義、民主等概念的能力正在降低,那些價值對其他文明的吸引力也正在減小。

也就是說,現代化沒有增強西方文明的影響力,反而削弱了它。因此,大力發展我們自己的經濟、軍事與政治力量,加快現代化進程就是反西方文化滲透的最好做法。

本文有部分論據、論證來自《文明的衝突》一書,根據第三章《普世文明?現代化與西方化》及第四章《西方的衰落:力量、文化與本土化》相關內容整理、總結而來。


問一些很low的問題,近代裡面曾經和現在強大的國家誰不是學習了西方的語言、思想、文化、科技?馬克思不是洋人嗎?國歌用西樂創作演奏,怎麼不是民樂?改革開放驚人成就,不是因為有一個曾法國留學的鄧伯伯嗎(其他自己腦補一下)?曾經滿清帝國以為自己泱泱大國處於世界中心,錯過一次又一次早點學習西方的機會,導致被列強凌辱。而目前有什麼100%made in china能讓中國崛起輸出世界?看看自己平時用的都是什麼東西?那些反西方的人要不不學無術,要不別有用心。平時學點邏輯,辯證,批判少被忽悠。


恢復「之乎者也」的用法,推廣和鑽研「茴」字的多種寫法……去除標點符號的使用!……


當今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地域衝突,種族衝突,宗教衝突,文化衝突,當今世界只有一種衝突,就是文明與野蠻,進步與落後的衝突。

以地處東西劃分文化貼標籤搞對立,這套路與某年代何其相似,年代過去了,矛盾對立的思維方式一直在教科書里,傳授給一代又一代學生,要知道,這個世界存續的唯一方式,是共同邁向更合理更文明的階段,你死我活是野蠻人的做法,對立是落後的思維。

舉個例子,全世界包括中國跟曹縣有什麼衝突,不過是大家都想安穩過日子,曹縣要解放全世界,人們在仰望星空,他在一旁耍飛刀,這跟地域種族宗教文化沒有半點關係,就是世界都進步到了智能時代,曹家還想玩中世紀的黑暗遊戲。

下個例子,京劇算得是很好的文化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如今只是春晚上亮個相而已了,70後可能有正兒八經聽過,80後極少有人完整聽過,90後應該是聽說過,00後那是動漫的一代,互聯網的一代,京劇好不好?好,它的時代過去了,這是個電視都被互聯網涼在一邊的時代了,日本有文化輸出,可不是能劇歌舞伎,黑澤明的武士電影在西方屢獲大獎,但是絕沒有人再挎把武士刀浪跡天涯。

再說幾個。某地人有狩獵的傳統,弓箭製作赫赫有名,老人哀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這麼好的手藝傳不下去了,相關部門申報了文化遺產;某地做稱精良,就是有稱桿稱砣的稱,同樣申報了文化遺產,在旅遊景點當紀念品出售,店內有學徒。

國學,兩千年,或五千年,實在厚重博大,同樣兩千年前亞里士多德寫了一本書《物理學》,如果有學校物理系把這本書當教材,學校一定得關門了,那怎麼會有學醫的學黃帝內經這事存在呢?

聖經里,耶和華不僅殺不信上帝的異族人,還殺對他不敬不堅定的以色列人,在那個時代,幾大宗教都是不相上下的手段,基督教經歷了幾次宗教改革已經世俗化了,而某教一如既往殺異教徒,這不是宗教衝突,只是有人進步了,有人原地未動。

反文化滲透最好的做法是文化輸出,前提是得有,不能世界發現黑洞了拿周易來說,全球化了用論語走世界。沒有,就好好學習,學不到的才是別人的,是西方的,學到了就是自己的。怎麼不說社會主義是西方的?


好像好多吧。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意識形態之類的。

中國現在的文化都可以叫「傳統文化」,因為都是中國的文化啊,只不過西方的文化是中國化之後的中國文化。

至於如何防止的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兼容並蓄,同而化之!


什麼是西方文化?什麼是傳統文化?怎樣算滲透?怎樣算沒落?想清楚再提問吧?


西方文化滲透?什麼是西方文化?電影,油畫,歌劇,交響樂,鋼琴曲,小夜曲,協奏曲算不算?各類現代體育運動算不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算不算?日心說算不算?


同感,看到現在幾乎家家來了客人都召呼坐沙發,坐馬扎(胡床),坐椅子(胡床基礎上發展出來),完全放棄了傳統的跪坐制,真是禮崩樂壞,讓我痛心疾首!


為什麼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無法兼容?一定要和西方文化對立 排斥呢?西方文化有他們的優點 中華文化也有自己的優點 什麼文化更能讓人接納 活在這個社會裡的人冷暖自知

況且 在台灣中華文化也保存的很好 但是也沒有排斥西方文化啊! 大家喜歡什麼就接納什麼就好


我覺得同時代的,清朝在閉關鎖國,搞權謀術,但同一時期,西方科技正在迅速發展,傳教士放棄大好生活或人生,跑到落後的清朝民國傳揚福音。認為別人搞滲透,其實是什麼樣的人,就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不可取,不明智

當然,不可否認侵略歷史,只是,不要永遠用狹隘的眼光去看待


怎麼能反對西方文化呢?

西方文化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精華。人類發展的進步都是西方文化做出來的。人類發展的趨勢,就是西方文化逐步取代所有的地區土著文化的過程。區域性土著文化接受了偉大的西方文化的恩惠,不思感恩,還妄想自己的土著文化能和偉大的西方文化平起平坐。這是很可笑的。

西方文化取代地方土著文化的趨勢是歷史的趨勢,這不是刻意的。各地區的土著們看了西方文化,然而然就會發現自己的土著文化不行,越來越憎恨,污名化自己的土著文化,仰慕和羨慕西方文化。這個趨勢是無法改變的。看看這個帖子下,對於中國文化是什麼的回答,對於西方文化是什麼的回答,自然就可以看到這個趨勢。


應對啥啊?唯物主義、社會主義、自然科學、現代教育……有哪個不是從西方過來的?正確認識我國和發達國家差距,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文化才是正確的。

要我說應該多滲透一點,最好能把西方國家的所有優勢都學會才好呢。


We have the Great Wall


取其精華,去其糟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