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上一次「黃金時代」是2000年到2006年,那時候AMD有K6、K6-2、K7和K8。對比Intel同期的銅礦奔三、圖拉丁賽揚、P6奔四和Prescott奔四,性能相當或者更好但價格更低。台式機市場份額一度接近Intel。

但Intel在2006年推出core 2後,AMD優勢蕩然無存,K8售價隨之狂跌,之後core i系列更是開啟了i3默秒全的時代直到zen架構出世。

現在AMD憑藉zen架構、CCX封裝、台積電製程紅利保持不錯的價格+不錯的性能+不錯的利潤對Intel構成優勢。但Intel畢竟擁有數倍於AMD的市值,龐大的技術儲備,它會不會祭出另一個core再次打破AMD的優勢?


能持續很久。

當年AMD被core暴打,既有微架構上失誤的原因,也有後來Intel在製程上Tick-tock的巨大優勢的原因。這並不是intel單方面努力的結果,AMD自己也是要背鍋的。

現在從4核TGL的風評就不能難看出,微架構的提升其實沒那麼重要,核心數多才方便宣傳。zen2可不像當年推土機一樣落後對手那麼多,微架構設計方向上也沒有那麼大不同,不太容易出現當年的情景。

而intel現在的劣勢是製程拉跨堆不起核,而AMD背後有台積電撐腰,短期內可看不到扭轉的勢頭。

所以alderlake的成敗就很關鍵了,大小核一方面能給製程問題做彌補,另一方面atom的性能表現也值得關注,可以看作是微架構的革新了。

技術儲備其實都是虛的,gen12立項至少5年了,傳說中的ocean cove(GLC的後代,準確的說後代的後代)也在Jim Keller進來前就有計划了。

你現在看到的技術上的勝負,就像是觀測幾光年外的星系一樣,是有延遲的。哪有什麼「今年被打得很慘明年反手拋個技術儲備反殺」的美妙故事。


十多年前那次危機,AMD表現拉胯除了Intel微架構強之外,還有AMD自己架構設計走的歪路,以及收購Ati之後資金方面的問題,

而如今AMD起碼資金問題是不用擔心的,微架構上忽略掉Intel的SNC和WLC,Matisse讓AMD重新和Intel站在了同一水平線上,ZEN2算是AMD憋了這麼多年的一口惡氣吧,ZEN2一步就走了當年Intel的Tick-Tock兩步,製程和微架構一起升級,做到了微架構追平甚至略超Intel的老舊Skylake,若是純SSE多線程應用,還可以依靠微架構FPU優勢把差距再拉大一點,當然ZEN2的成功裡面也不能少了台積電7nm的功勞,若是用GF的14nm來造Matisse,那面積和功耗也會大不少,核心也堆不上16核,

AMD過幾天就會發布ZEN3了,Vermeer屬於在matisse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加胖的核心,IPC有一定的提升,

在高性能桌面級這邊,如果說Matisse是AMD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在IPC上做到了和Intel同一級別,那麼Vermeer就做到了正式超越Intel一級,Intel現在商用最強微架構在移動端的Tigerlake-U上,高性能桌面端這邊RKL-S現在還在ES2,所以目前Intel只有挨打站穩的份,這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了,

AMD的優勢能持續多久?這又是預測未來的事,高性能晶元未來的事不好預測的,因為可能要面臨各種無法預測的問題,特別是連微架構都沒設計完的產品,那就更加方便猜了,

AMD的ZEN4微架構何時研發完成?研發目標是多高?這是AMD需要考慮的,而台積電的5nm/3nm節點成本以及性能問題方面則是台積電這種Fab需要考慮的,台積電少了客戶以後的日子可能沒以前好過了,所以未來能不能像7nm節點這麼順利是一個未知數,其實台積電也翻過不少的車,對於這種發展的問題是不可以用一個形而上學的觀點來看待的,不然那基本就只剩自嗨了,

基本上只要微架構不翻車、不持續翻車,代工廠那邊不出問題,按照現在這種競爭機制,AMD應該就不會再像十多年前那樣慘了,紅旗自然就不會倒,雙方健康的競爭才能保證發展速度和方向,保持你追我趕的狀態,

而對於Intel來說,活到明年十月份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最後這段時間用Skylake打ZEN3,Intel只能打價格戰了,Intel淪為被動方,

不知道Intel有沒有後悔過9900K為什麼是14nm 4.7GHz Skylake而不是10nm 4.2GHz icelake,雖然說9900K是一款成功的產品,但是頻率不斷拉高的14nm卻是在為未來挖大坑,如果當初選擇了後者,今天不至於如此被動,那樣今天就是高頻Tigerlake-S在迎接Vermeer了,而不是Comet Lake-S這個憨憨,

雖然說明年Q1就可以發布RKL-S,但是RKL-S最大只有八核,雖然可以保證單線程性能隨便和Vermeer打,但是多線程方面就沒辦法比了,畢竟規模少了一半,Intel又不肯放棄i9頭銜,i9和R9碰撞在一起,會被AMD拿多線程跑分瘋狂嘲諷,

若是RKL沒有i9隻有i7的話,那輿論上會稍微好過一點,RKL最大的優勢就是遊戲性能,畢竟高IPC+高頻率,明年的B板又會開放內存超頻,遊戲性能可能是護城河了,

度過這黑暗的一年之後,不說是危機解除吧,起碼是曙光將會降臨,Intel這些年製程發展緩慢,但是微架構設計沒有停下來,自2017年研發完成Sunny Cove之後又完成了一個大傢伙,2019年收關,Golden Cove,它確實被號稱第二個core2,我每次看見有人貶低它我就知道Intel這次對於它的保密措施做得還可以,至少沒那麼多人看過它了,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jim大神的作品,然而這並不是,沒有那麼多英雄主義

我發現很多人喜歡以發展的角度看待AMD,而以靜止的角度看Intel,這麼自嗨真的有必要麼,Intel雖然有過很多騷操作,但是也不至於是什麼都沒有,很多人認為Intel早就沒東西了,CPU永遠只有14nm(手動忽視移動端的10nm),微架構永遠只有Skylake(手動忽視SNC和WLC),現在只能說迫於形勢暫時只有這些,並不是只剩這些了,10nm頻率現在比不過14nm,成本也高於14nm,發燒友說用10nm就用10nm?說這話的算老幾?商業公司難道用愛化解危機?

另外ADL-S上個月已經開始ES1了,一般來說是不會再延期了,至於說未來的7nm,7nm高性能桌面級至少是2022年底的事了,可能明年再考慮這個問題好一些,因為現在Intel的7nm在哪一層都不知道,不像10nm已經有了眉目,對於不清楚眉目的事物只能口嗨判斷了,

我認為作為一個普通玩家應該是以玩家的立場來看待兩家的競爭的,而不是期望一家徹底打死另一家,這還是普通玩家的立場么? Intel和AMD之間形成一個健康的競爭是最有利於普通玩家的,AMD CPU讓玩家買到了更便宜的Intel CPU,這不好嗎?堅持一定要斗死哪一方才好的那種人我認為應該是有些問題的,大家千萬不要學下面這種人,下面這種人就是屁股坐在廠家那邊的極端粉,我個人是比較討厭這種粉絲的,這種粉絲專門干挑起矛盾破壞輿論的事,致力於挑起矛盾破壞粉絲間的和諧(和諧不好嗎非要撕逼?)

最後,什麼時候A卡也來一波超越NVIDIA的旗艦?雖然有些做夢,但是希望能讓下面這些卡再降個500左右┗( ▔, ▔ )┛,再順便讓我搶到一個就好了

華碩 ASUS TUF-RTX3080-10G京東¥ 5599.00去購買?

映眾(Inno3D)GeForce RTX 3080冰龍超級版 10GB京東¥ 5999.00去購買?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京東¥ 5999.00去購買?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AMD曾經的輝煌與落寞。

2000-2003年的K7時期,AMD與英特爾展開了拉鋸戰,雙方各有勝負,AMD也幾度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AMD Duron,性價比之王;「巴頓將軍」,超頻神器;Athlon 64 3000+/3200+,經典之作;K8 Sempron(754),紅極一時......

2003-2007的K8時期,AMD利用英特爾的戰略失誤,實現了性能上的反超。不過雖然K8在全產品線都佔據了優勢,但英特爾利用渠道上的優勢壓制住了K8的擴張,AMD沒能趁勢佔領OEM市場。同時AMD在工藝研發上開始遇到困難,埋下了隱患。

2005年,英特爾的創始人Moore提出著名的「鐘擺計劃」(Tick Tok)。

鐘擺計劃是英特爾根據自己對微處理器的技術儲備以及深層次理解,策划出每兩年更新一代微架構/升級一代生產工藝。也就是說:第一年更新微架構,第二年更新生產工藝,第三年又更新微架構,第四年又更新生產工藝......如此循環往複。整個過程就像鐘擺一樣,Tick、Tok、Tick、Tok....每擺一下就更新一次。所以,鐘擺計劃並不是一種強大的技術,而是一種瘋狂自我督促的計劃。

2008-2017期間,是AMD的至暗時刻,幾乎被英特爾完全壓制。

在發布酷睿2之後,英特爾重新奪回了性能優勢,在高端市場橫掃千軍,所向無敵,並嚴格依照鐘擺計劃的路線實現工藝架構更新,不給對手一點喘息的機會。

而此時的AMD處處被動,危機四伏。自身架構研發不斷遭遇挫折,工藝研發困難重重最後不得不剝離,賣掉了自家的晶圓廠。最慘的時候甚至連總部大樓都賣了來緩解財務壓力。

但是,

銳龍(Ryzen)系列是AMD CPU的轉折點,見證了AMD從被英特爾吊打到一步一步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全過程。

AMD最新發布的銳龍 5000 系列台式機處理器:採用了全新 Zen 3 核心架構,IPC 猛增 19%。

其旗艦產品 AMD 銳龍 9 5950X 擁有多達 16 核心、32 線程和 72MB 緩存設計,遊戲性能大幅提升,單核性能居然也超過了英特爾。

在 2022 年前,AMD 將推出 Zen 4 架構 CPU,升級為 5nm 工藝,目前正在設計當中。

而在市場佔有率上:

x86處理器市場份額,AMD已經拿下37.5%

具體到桌面市場,AMD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48%

Steam平台的份額,AMD也首次突破了25%

CPU市場份額中,AMD份額首次超過25%

所以,現在應該算是AMD最好的時代。

接下來,AMD的翻身之路還將繼續上演,而且會持續很長很長。

發佈於 2020-10-09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溫戈溫戈?

AMD 高級數字晶元設計工程師

首先得看翻身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是和英特爾比利潤和份額,還差的遠呢。如果是單純看處理器,我覺得可以說是翻身。

還有幾個小時就要發布Zen3,根據蘇媽之前透漏的消息,Zen3架構將創歷史新高!

Zen3基於台積電增強版7nm工藝打造,IPC(每時鐘周期指令集、可等價理解為同頻性能)增加了15%+。

台積電的新工藝採用極紫外(EUV)光刻技術,半導體採用13.5nm的短波長。這將導致晶體管密度潛在增加20%,總功耗降低10%。

目前來看Zen3翻車的可能性不大,就要看Zen4了!

從官方發布的roadmap可以看出Zen4將在2022年發布,如果Zen4有驚喜,AMD的份額將進一步擴大,再不濟也是穩步提升。

況且,Intel也給了個助攻,3080缺貨到了zen3發布。產能堪憂……

即使是英特爾粉絲,也應該感謝按摩店,畢竟AMD的進步讓你用上了更便宜的酷睿處理器。

當然,AMD 香不香,最終還要看Zen3的價格。

寧願看到兩個魔鬼在爭鬥,也不願一個天使在跳舞!此時我只想等著蘇媽Zen3的演講,然後大聲喊出那六個字母!

AMD Ryzen 銳龍R3/R5/R7 盒裝CPU處理器 銳龍R9 3900X京東¥ 3399.00去購買?


首先得看翻身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是和英特爾比利潤和份額,還差的遠呢。如果是單純看處理器,我覺得可以說是翻身。

還有幾個小時就要發布Zen3,根據蘇媽之前透漏的消息,Zen3架構將創歷史新高!

Zen3基於台積電增強版7nm工藝打造,IPC(每時鐘周期指令集、可等價理解為同頻性能)增加了15%+。

台積電的新工藝採用極紫外(EUV)光刻技術,半導體採用13.5nm的短波長。這將導致晶體管密度潛在增加20%,總功耗降低10%。

目前來看Zen3翻車的可能性不大,就要看Zen4了!

從官方發布的roadmap可以看出Zen4將在2022年發布,如果Zen4有驚喜,AMD的份額將進一步擴大,再不濟也是穩步提升。

況且,Intel也給了個助攻,3080缺貨到了zen3發布。產能堪憂……

即使是英特爾粉絲,也應該感謝按摩店,畢竟AMD的進步讓你用上了更便宜的酷睿處理器。

當然,AMD 香不香,最終還要看Zen3的價格。

寧願看到兩個魔鬼在爭鬥,也不願一個天使在跳舞!此時我只想等著蘇媽Zen3的演講,然後大聲喊出那六個字母!

AMD Ryzen 銳龍R3/R5/R7 盒裝CPU處理器 銳龍R9 3900X京東¥ 3399.00去購買?


牙膏廠和挑戰者的故事,前幾年在數碼領域還發生過極為相似一場。

數碼相機里的索尼和佳能。

相似到什麼程度呢,去國內的攝影論壇蜂鳥/無忌或者貼吧的單反吧,提到牙膏,就是佳能。除了牙膏,佳能還比intel多了個外號,組傳。

牙膏廠可以說是獨孤求敗的代名詞,在一個時代里無敵的存在。牙膏廠們的翻車得原因都一樣,時代變了,蘋果帶來了移動時代了,智能手機來了。


群雄爭霸

故事先讓我們從單反時代開始說起。

熟悉的同學可能要問了,索尼也有單反么?

索尼真有單反。索尼單反出的照片,最有名的大概是當年犀利哥的網紅照了。

索尼的單反業務是收購了單反大廠美能達的業務。然後,感覺自己天下無敵的索尼開始魔改了。

單反,其實指利用反光鏡,通過機械裝置切換光路,使得光學取景對焦和拍攝的角度完全一致技術。

同時,由於引入了機械機構,使得單反的連拍速度和對焦速度受到極大的限制,甚至是佳能尼康區別旗艦相機和高級相機得到唯一標準。

索聰明表示,這題我會啊,不讓反光鏡動就好了,1/3的光用來取景和對焦,2/3用來拍照就行了。不過就是損失些畫質和亮度嗎,現在畫質這麼牛了,損失點沒關係么。

AMD的推土機點了個贊,未來是多核心的,單核那麼牛,差點沒關係么。

消費者呢?消費者表示,你們這麼聰明,我們只能用腳投票了。

所以,失敗者的故事各有不同,而牙膏廠們的底氣只有同一個,對手方向錯了。方向錯了,越努力,偏的越遠。


王者無敵

在優勢這麼大後,牙膏廠門的思路自然一致。我們的勝利自然是因為自己技術牛,不是對方歪。既然技術這麼牛,怎麼保持競爭力呢?

自己產晶元。

對,佳能也自產晶元,自產感光晶元cmos是它的核心優勢之一。

同時,Intel和佳能都不是沒有進取心的人。

在自產晶元,硬體確定絕對性優勢之後,他們還在其他方面提升軟實力。Intel有MKL庫,佳能一直在提升人像直出的色彩。

雖然他們的軟實力都未必做到相關領域的第一。

可他們硬體第一啊。

軟硬並重,內外兼修啊。

所以,不能怪他們牙膏啊,那不是他們牙膏,是對手太弱雞啊。

我還沒用力你就倒下了。

那些年,AMD年年要破產

那些年,索尼在賣大樓

那些年,我們只能罵牙膏


時代的車輪被輕輕的硌了一下

慢慢的,霸主年邁了,王朝腐朽了。

廠商牙膏了,市場猥瑣了。

新的天命之人出現了

智能手機來了

突然之間,代工才是正道。

高通牛了,索尼強了。

自產只能自用,沒有絕對的市場優勢,沒法快速升級

一下子從王牌,變成了枷鎖。

別人用一整個新興市場血海拼殺積累的競爭優勢來和你一個萎縮市場打,這怎麼打?

這是降緯打擊啊。

消費者們沸騰了。

什麼,你Intel有avx256,avx512,有mkl?那我們跑個分?

什麼,你佳能膚色好,索尼黃?我們dxo跑個分,拉5當寬容度?

6個字母是哪6個字母?AMD!YES!

守護誰的微笑?姨夫的微笑!

所以,短期內AMD是否會翻車?

看看相機,佳能的r6口提升了不少,但也沒對索尼造成特彆強的壓力。

按這個劇本的話,AMD不作妖,短期里不會有特別大的問題。

長期?

移動市場都開始收縮了,

聽,那隆隆的響聲,那不是雷聲,是車輪又開始加速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