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生的日常


嗯呢,今天家庭送了我一只电动牙刷,我非常感谢啊。感觉特别不好意思。圣诞袜也给我定制了一个,还有我的名字。啊啊啊,太激动了,我非常感谢我的寄宿家庭,对我真的是没话说啊。我很感激他们,一直以来慢慢引导我融入美国这边的生活,我习惯了点餐,付小费,习惯了向身边的人点头示意,习惯了这边的人早起喝咖啡,习惯了这边超快的英文。是的啊,本小姐的英文大大提高了啊。 可喜可贺啊。现在不管语法了,我就单词往外蹦,他们能听懂就行

$506C5181F5/ (二维码自动识别)

啦啦啦,去谷歌吃了一顿啦。感受了一下谷歌逆天的伙食啊。我看到了中餐呐,小鸡炖蘑菇。好后悔没怎么吃中餐,有点放不开,死磕那个鸡肉和水果沙拉了

去的时候是什么印度节什么的。所以很多印度菜啊。谷歌这里感觉印度员工特别多,再是中国人。是不是亚洲人好聪明啊 感谢家妈给我拍的照片呐。太好了。为我记录了很多东西呢。感恩!还帮我找朋友,为我去洛杉矶玩找好住的地方。真的是太nice了。在美国的这三个月,我感觉真的是很庆幸遇到了这么好的家庭啊。爱你们呐!

真实生活嘛,就是酸酸甜甜的。开心的时候无敌开心,郁闷的时候也很郁闷。想家的时候就闷在被子里酣畅淋漓的大哭一场,第二天揉揉浮肿的眼皮,继续打鸡血的上班呐。

是啊,互惠生活就是像上班一样啊,只是更加轻松一点,环境更加单纯呢,你不用考虑房租伙食,不用考虑明天,不用考虑人际关系。用最少的钱,来体验美国文化生活,来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还可以攒一点小小的钱,在美国读书学习旅游文化体验,这一切全靠互惠就能实现,这其中的酸比起它收获的甜,是微不足道的。当我看到以前在好莱坞电影里面的场景,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时,当我第一次体验美国街头文化或者餐厅文化时,看到超cool的人们从你身边经过,看到我的桌子旁边服务超级赞的侍应生,我学会了付小费,学会了点单,学会了自信的用自己并不完美甚至有点口音的英文和老美交谈,而且老美还能听懂。我在一天天取得进步。我更加自信,更加张扬,也信自己以后会更加优秀呢。时间的问题而已。


大学的时候通过网路的途径了解过互惠(Au Pair)的项目,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了2.5年,在节奏快到飞起的商业化大都市生活久了,脑子里间歇性的总冒出「逃跑」的念头,机缘巧合中互惠就理所当然的成了那时候我逃离快节奏的Gap Year首选。

在美国互惠期间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是:中国人真的吃狗嘛?甚至还有一次我去朋友家玩,朋友来开门时开玩笑的说,你在外面等一会儿,我先把我妈妈的狗藏起来lol。

在美国的2年里,让我最骄傲的事情之一是教会了第一个host家庭两个英语都说不清的3岁小朋友普通话。在去美国之前,Host爸爸告诉过我两个小鬼在上暑期汉语班,但暑期汉语班更像一个放养式的日托班,老师并没有太多的投入汉语教授的内容。在我过去之后,Host爸妈说建议我跟小朋友说话全部用汉语,训练他们的汉语听说能力,并且Host爸妈日常会陪我练习英文。刚开始日常跟小鬼们的沟通就像鸡同鸭讲,而两三个月之后,他们开始重复我说的普通话,并且会用普通话从一数到十,慢慢的会用汉语普通话表达不同的动物名称和描述不同的颜色。

美国是个非常喜欢过节的国家,而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的两个节日分别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1月的第4个周四)和圣诞节(Christmas, 12月25日)。喜欢感恩节倒不是因为我喜欢吃火鸡,我一直觉得作为中国人我们都非常的含蓄,常常都把爱和感谢都藏在心里,我们总是羞于表达对亲人或好友的爱,也常常忘记跟亲友说感谢,而在美国的时候我总会听到家人们日常挂在嘴边的I love you 和Thank You。对于美国人来说感恩节也同样是个很好的让大家坐在一起,彼此道谢和表达爱意的契机。

而圣诞节就很像我们中国的农历新年(春节),圣诞节的时候所有的家人都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跟家人一起庆祝和团聚,还有最精彩的部分——拆礼物。2016年的圣诞节也是我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圣诞节,我的互惠生好友旭娜从新泽西飞到亚特兰大跟我们一起庆祝圣诞,那天大家一起拆了一个上午的礼物,吃了一天的东西,Host外婆调侃的说圣诞节就是「吃吃喝喝快快乐乐」的日子。

美国人非常的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我永远可以听到在Host爸妈同孩子沟通过程中,爸妈对孩子滔滔不绝的鼓励和夸赞,诸如Nice, Cool, Good Job, Awesome等词总是会高频的出现在Host爸妈口中。有时候小朋友会跟爸妈分享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常小故事,家长们即使忙碌著也会停下手中的事情,非常专注耐心的看著孩子,等孩子慢条斯理的把话讲完再继续手头的事情。有一次跟互惠的朋友聊天,朋友说她的host孩子非常的自信,爸妈总会表扬她,她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小朋友。然而,大部分家庭通常都会有教育孩子的Rules, 比如我的两个Host家庭都会非常注重Family Time, 在美国晚餐属于正餐,所以家长通常会要求小朋友全部坐在桌子上进餐,大家都各自分享自己的一天,在这期间不能看电视,手机或平板电脑,即使小朋友吃完了饭,也不能马上离开桌子,需要花时间跟家人在一起交流。另外家长也非常注重对孩子礼貌礼节方面的培养,尽管大部分家长很宠溺孩子,但遇到礼仪方面的问题,家长都会非常严肃的对待!

对我来说互惠的两大好处就是,除了实实在在的体验在美国的真实生活以外,还有机会去体验美国的大学生活和游览美国的风景名胜。由于互惠项目要求参与人修满6个学分每年,所以在美国2年我修了12个学分,分别选修了托福预备课,陶艺课,基础西班牙语和基础法语课程。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就是美国上课的模式,老师非常的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上课之前通常会布置作业,类似于预习,这样在老师授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根据先前预习获得的信息情况跟老师互动,对不理解的内容也可以提问或跟老师进行探讨。相比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美国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似乎更适合当代的年轻人。当然话说回来,上学也并不是互惠的主要内容,总体来说上学仅占互惠生活约30%,所以说如果你只是想通过互惠来体验留学生活,那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而旅行的部分,作为互惠生的我们每年有14天的带薪假期。我的两个Host家庭基本上都是给我双休,互惠的两年里我经常把14天带薪假拆分开来和周末双休搭配,这样我就有很多个三四天的小长假。在美国两年,我造访过18个不同的州,超过50个不同的城镇,甚至还有美国朋友说我打卡的目的地比他们这些「老美」还要多。

互惠期间,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的都是互惠生光鲜亮丽的旅行生活和日常的嗨嗨嗨,

然而,很客观的说,互惠的日子是悠闲而又无聊的,甚至还会有一丝丝的寂寞......那在这种寂寞的日子里,不上课,不约朋友出门,不工作的日子我都做了些什么呢?画画,做手工,给自己做好吃的便是我日常的消遣。

2年的互惠对我来说就是「过著属于别人的生活,体验著自己的人生」。在这期间,我认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姑娘,我们时长相互鼓励和支持,勇敢著,自信著,总是努力的笑著面对生活。所以我想告诉小伙伴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还没开始就自我设限停止脚步。我们一定要勇敢的去尝试,很多事情当你下定决心要做了,接下来即使披荆斩棘你也会无所畏惧......

最后的最后,谢谢你花时间看我的内容!如果你想找我聊聊,无论是互惠还是关于美国的事情,都欢迎你添加我的微信,另外,我已经申请到了美国的留学签证,18年8月底会去美国留学,如果你对留学也有兴趣,也可以跟我聊聊。

微信:Missoula-


答案会比较长。这是在豆瓣上发的一篇文章,感觉还没写完,但暂时没有要接的点。以后再修改。只想说一句:没有任何经历是白费的。

你的25岁在干什么?很多人可能是在为公司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做一条「加班狗」;也有的人可能最后一年硕士在读;还有的人可能在犹豫著世界这么大,我要不要去看一看。在大学毕业之后,我就走上了一条异于同龄人的不归路。于是在25岁的「高龄」阶段,我选择了去做au pair。

Au pair, 中文翻译互惠生是最早起源于英法德等国的自发青年活动,皆在给来自全世界的青年们提供一个在别国的寄宿家庭里体验文化和学习语言的机会。作为互换,互惠生住在寄宿家庭中是家庭成员的一员,并得到每月的零用钱,医疗保险,语言学习和在当地旅游的机会。而互惠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寄宿家庭打理日常家务,照顾小孩,还有的家庭希望互惠生给小孩创造一个外语环境。近年来,在美国中产阶级或精英家庭里,掀起了一股中文学习热,找中国籍互惠生也成了一个潮流。

很多欧洲互惠生基本都是在高中毕业后选择推迟一年入学,参加互惠生项目也算自己的gap year. 很多中国籍的互惠生基本都是在大学毕业后了,所以一般出国的年级都在22,23岁。我萌生这个想法的时候还是24岁,然而我匹配家庭的过程很慢,当最终找到我的寄宿家庭离开祖国领土到达纽约JFK机场的时候,已经25岁过半。那为什么我在这个「高龄」选择去做了这样的一件事?从内心深处的愿望来讲,我是想去美国读研的,而大学毕业之后在邮轮快两年半的工作,我存下了2万多美金。可是众所周知,去美国读书,除了别人家的孩子能拿到全额奖学金,说实话除了自身要努力之外,也是一场拼爹的金钱游戏。尤其是在纽约呆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看你从哪个学校毕业,其实也是在看你家底怎么样。有美国同事的儿子哥伦比亚医学院毕业,欠学生贷款25万美金。于是在认真考虑是不是要去non profit 拿6万一年的「低薪」。纽约大学MBA项目,学费至少10万美金。于是很多纽约本地人,即使他们有全职工作甚至公司还会为他们付一部分学费,为了省钱,转投到我现在所上的公立学校Baruch. NYU和Baruch其实很多老师两个学校都在同时授课,在Baruch花一半不到的钱享受了跟NYU同等的师资水平。甚至有很多本科读NYU,MBA去Baruch念。或者在国内申请到NYU研究生,来到纽约后才发现还有Baruch的存在,于是根据自身需要在Baruch读了第二个研究生。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NYU名声在外,花了钱所买到的东西还是不一样的。不过近年来Baruch在中国学生中也越来越出名,financial engineering全美排名第一,accounting也是很多大公司招人的target school之一。回到我的互惠生初衷。虽然当时我还不知道自己会申请什么专业,是否会有奖学金的可能,但我唯一知道的是2万多美金和昂贵的学费相比,可谓杯水车薪。邮轮上的很多同事都选择了在老家买房,2万多美金至少在老家城市一居室的首付是足够的。

可是始终还是有一颗无法安定的心,不管怎么样想去美国看看的初始愿望无法化解。不是以旅游的形式去,之前已经跟随邮轮去过迈阿密,西雅图和夏威夷,而且十年旅游美签也在手,要走随时可以走。想去感受当地的生活,想曲线救国如果不能去美国读研那至少有一整年的时光在美帝生活过,耄耋之年时回想25岁那年做出的选择可以心安理得。人通常后悔是因为没有去做想做的事,做过了得到了无论什么样的体验心也就安定了。再加上互惠生项目的费用从签证到来回机票,加起来不过3K美金。我依然可以在一年之后做决定2万美金应该怎么花。于是非常认真地考虑起互惠生项目,开始联系中介,在成都初试,上传入库资料,和进入我资料库的家庭邮件和视频,看我和对方是否会有火花。前面已经提到我匹配的过程跟其他互惠生比起来,算是非常漫长,前后总共8个月。期间我从邮轮辞职,开始了在北京一个展会公司的工作。我的生活照旧,没有因为匹配周期而受到影响。

刚入库两周的时候,一个西雅图带三个小孩的家庭联系到我。聊了快一个月,最终在他们决定要给我offer的时候,我说sorry,I can』t do it. 直接导火线是这个家庭的爸爸在跟我视频时用了nanny, 而不是au pair. 我当时一颗玻璃心,觉得他这么讲可能会歧视我。其实在很多美国家庭眼里,au pair干得就是nanny的活,照看小孩,帮忙做家务,还可以行使中文老师的功能,跟孩子讲中文。Nanny在美国的收入不算低,而且很多是off the book,即现金收入,那就意味著不用缴税。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时候某个阶段的工作,只是一个跳板,目的只是为了渡你去彼岸看风景。后来陆续跟6,7个家庭聊过,直到8个月后,一个住在布鲁克林的亚裔家庭进了我的资料库。妈妈是台湾裔,爸爸是韩国裔,两个男孩,一个6岁,一个4岁,看他们笑起来的照片,就像我未曾谋面的小表弟。跟他们邮件了三周左右,视频了两次,还跟当时他们家的互惠生一个青岛女生语音通话了好几次(后来这个女生成为了我在美国最好的朋友之一),这个家庭给了我offer,我也选择了接受。这里要感谢下我伟大的父母,他们对我怎么折腾基本都是支持的态度,即使不支持,也不会阻挠。在告诉父母互惠生项目的决定之后,老妈唯一的担心是我做家务的能力,毕竟在家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我会跟家务活沾上边。殊不知,那一年在纽约我已经蜕变成了一名优秀的「家庭主妇」。

初到布鲁克林park slope,整个世界从北京冬天的苍凉与喧嚣过渡到生机勃勃和寂静,反差巨大。北京和纽约基本处在同一个纬度,可是北京的冬天给人的感觉是树木凋零,北漂一族得活成硬核。而纽约的冬天虽然也是寒风凛冽,不管是曼哈顿还是布鲁克林,仿佛总有什么事要发生,让人有盼头。曼哈顿时代广场区域摩肩接踵,跟国内大城市的市中心没什么两样。而布鲁克林却是另外一番风景。Park slope区域格外安静,6大道上的房子基本属于居民住宅,就是布鲁克林非常有特色的Brownstone townhouse. 即使在纽约房价下降的今天,曼哈顿的某些区和Brownstone依然是逆势上扬。很多时候肉眼可以看到的地方,只有稀稀疏疏两三个人。只有走到了 5大道或7大道,才逐渐看到餐馆,商店,书店等,于是总算心安了。走到9大道上,就是prospect park了,号称布鲁克林的central park. 这个公园,也是这个公园,就是park slope居民的后花园了,每天清晨傍晚跑步的,遛狗的,尤其到了夏季,每天都会有音乐会,周末会看到全家人聚在公园barbecue. 即使现在已经不住在park slope了,主要是因为负担不起。这个区域的一室租金差不多在2K美金,跟住曼哈顿没什么差别。现在当感觉整个人情绪压力太大的时候,我还会转两三次地铁去park slope走走,好像是回到了纽约的家乡,感觉非常治愈。当然治愈心灵离不开美食,在我心里纽约排名第一的越南三明治依然是park slope 7大道10街角落的这家。于是25岁感受了一番本该10年后生活的样子,至少在经济负担上是轻松的。早上起来给两个小男孩做早餐和准备午餐,老大一般很早就醒了,老二喜欢赖床。美国小孩的早餐是极其简单。Bagel上涂抹一层花生酱,或者华夫饼,放到烤箱一烤;牛奶微波炉热30秒。午餐要么是头天晚上剩下的pizza,要么是小孩的鸡肉块,鱼块再配几片苹果。每天中午我给自己做午餐的时候会顺道把小孩的晚餐做出来, 就是炒饭炒面。肉就是用ground turkey/ beef, 蔬菜就是切碎的西蓝花。有时候真的很同情美国长大的小孩。这也能叫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吗?印象中小时候我的早餐是老爸早起用心做的臊子蒸蛋,滚烫的牛奶,县城里味道最好的包子或者叶儿粑。厨房,是最能看出生活气息的地方。和这个家庭生活了9个月,从来不见两个小孩的父母在工作日在家吃早餐。美国电视剧里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餐的情景也不在他们家里出现,即使在工作日,家妈喜欢跟朋友出去聚餐,家爸就爱点美式中餐外卖。老大一年级,学校就在对街的角落里,公立学校都是免费,居民所缴纳的地税大部分用于学校。老二还在幼儿园年纪,走路也就10分钟。两个人都是3点之前就会放学,放学之后还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要么跆拳道足球游泳,要么自然课表演课小提琴。这就是中产阶级家庭标配,也是需要一定财力才能支持孩子各种活动。老大有时候会闹情绪,比如跆拳道课单纯地不想去上,或者游泳课说自己害怕也不愿下水。无论怎么劝,他就是一个劲儿地哭。

这一年作为一个家庭生活的旁观者,对婚姻,家庭生活和小孩教育有著不少感悟。小偷家族里的质疑令人深思:「难道生下孩子,你就成为了一个母亲吗?」 成年人的生活真的很难,这点毋庸置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父母双方都是在美国长大的,所以不存在移民会面对的各种问题。40多岁的年纪,家妈在一个著名时装品牌升到了一个小高层,家爸在一个数字营销公司,属于资历很老的员工。两个人税前估计有20W美金,布鲁克林一套三室一厅房子估价120W美金,一套一室一厅公寓正在出租估价40W美金。看著数据好像感觉这家人的生活应该不会差,可有时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家人真cheap. 新闻报道44%美国人应急存款不超过400块,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可你真正看到他们怎么在花钱,就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工作日两人从来不在家里做饭,要么外卖,要么出去跟朋友吃饭。美国物价低是在超市买菜很便宜,可是在外吃饭加上税和小费,长此以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印象中美国人都会有那么一段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生阶段。这个阶段告一段落的标志就是组建家庭,尤其是有小孩之后,重心都是放到小孩身上,花时间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这对父母呢?家妈的工作经常可以work from home. 当小孩在学校的时候,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办公时间。而当我把小孩接回来之后,90%的时候要么她回自己房间睡午觉,要么出去跟朋友吃饭。 小孩有跆拳道比赛,虽然她也来了,可是还没轮到自家小孩,她又匆匆离开。原因是跟朋友约了吃饭,不能迟到。最令人生气的一次是在我快结束互惠生活的时候,他们家要从纽约搬到加州,如此重大的事, farewell party怎么能少。他们8点离开家。10点的时候两个小孩还没睡著。老大一直告诉我他不舒服。我赶紧跟他父母打电话,是什么症状,能不能吃药,吃什么药,这些还是得他父母说了算。两个人都没接电话。过了半个多小时,家爸发了一条简讯:Everything OK? 这时候,他儿子已经在厕所里吐了一轮,稍微舒服了点,安静地躺床上了。我也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突然听到有人敲我房间的门,一看时间快凌晨两点了,老大站在我门口,哭丧著脸。我还没说完「can you go to the bathroom?」 他哇的一下,全部吐到了我房间门口。我疑惑,难道他父母凌晨两点还没回来?小孩又吐完倒是舒服了又跑回自己的房间了。我清理了呕吐物,给他父母又分别发了简讯,把情况告诉了他们。然后我就再也睡不著了。想著小时候我生病的时候老妈是怎样带我去医院,怎么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凌晨4点多的时候,终于听到房门钥匙响,然后就是老大跟他爸爸讲话的声音。第二天家妈跟我说感谢昨晚照顾生病的小孩。然后加了句: 「There are 40 people coming to our party. We don』t know what to do.」 怎么做?这还需要想吗?当然是回来照顾你生病的小孩!你跟你的朋友说家里小孩生病了,你得走。我不信他们会不理解。之后就是看到家妈在Facebook post那晚跟朋友们的各种合照,精致的妆容,漂亮的裙子,以及那些看似明媚的笑容,而自家小孩在非常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而小孩,会有多少非常需要妈妈的时刻?当你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就长大了,可能会更愿意跟朋友相处,而不是父母。互惠生只是父母的助手,完全不应该,也不可能替代父母的职位。

而婚姻到底有多难?那个夏天家爸几乎每天12点之后回家,到底是不是因为工作,我没有任何的evidence,所以不作评价。家妈经常就看著电视躺在沙发上睡著了,有时候睡醒了一觉家爸都还没回来。凌晨12点回家,早上不到8点又走了,这种工作时间怎么陪孩子。难道全部交给妈妈和互惠生吗?这样跟单亲家庭有什么区别?后来接触到的双方都是医生的家庭,爸爸经常下午5点就已经到家了,然后辅导孩子写作业,一起吃晚饭,读睡前故事。从开始date到结婚,再到两个小孩都这么大,在一起也10多年了。当岁月带走了激情,维系婚姻生活的又是什么?是像Ali Wong在她的stand-up里讲的那样吗?是因为被mortgage和two kids所捆绑。看似玩笑话,却道出了多少婚姻里不能说的秘密。有时候看著家妈将两个孩子哄睡,为自己倒上一杯红酒,打开HBO开始binge watching…… 人生,真的就这样了吗?


第六周十月初大街上已经随处可见万圣节的装扮了 妈蛋在跟我男神遛弯的时候一低头就被吓到了 (我拍不出吓人的效果)

周五我们家老二的学校组织了一起去农场玩 于是乎我就和我们家两个男孩子还有姥姥兴冲冲跑到农场 农场的名字简单粗暴 rich farms 满眼望去各种南瓜 超级大的超级小的绿的白的黄的 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南瓜的我竟然有点激动 哈哈哈 在国内逛超市或者市场的时候南瓜我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

农场里有各种给小孩玩的地方 秋千 跷跷板 充气的气球房子还有我叫不出来名字的各种东西 光顾著和我家男神享受约会玩耍时光都忘了拍照了 然后我们还坐了超级大的四轮车环绕农场参观 超级大农场主一定很有钱要不怎么会起那么个名字呢是吧 我们在一个小湖边有又到了我家男神的宠物们 鸭子 他一看见鸭子就激动 哈哈哈

农场里有好多用干草做成的动画卡通人物 以前只能在美剧或者图片里看到的东西 现在正在一一的体验 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好奇妙 明明是第一次亲眼见 却老是有一种久违的熟悉感 莫名激动 哈哈第七周和我闺蜜视频的时候非得管我家男神叫小金毛 我家男神不比金毛可爱多了 不过确实 爱惨了我家男神的金发碧眼 萌哭了 天天亲亲不够为了弥补我家小公主(上周五她上学没法去农场玩)周末的时候我们全家人又去了一次另外一个农场 名字忘了(在宾州) 人超级多门口一眼望去停的全是车 然后我发现孩子的门票比大人的贵 但是这里并没有比rich farms好玩第八周周末去了Fright farm 哈哈 各种Farm 这个是周六晚上和朋友去的我们三十多个人除了我之外都是在西弗吉尼亚的留学生和老师 日本韩国越南中国美国 其实这个farm是一个hunted house 就像中国的鬼屋 各种恐怖的东西 一共有五个大的主题 一个一个体验 开始是坐在板车上 两边没有护栏的那种 然后就有各种电锯 骑摩托车的 过隧道被拦著 反正怎么恐怖怎么来 然后 吸血鬼 僵尸 电锯 坏了的电视 医院主题 小丑主题 等等 各种真人扮的 阴森恐怖的灯光 惊心动魄的音乐 真的是鬼哭狼嚎的 楼主虽然在体力和外表上是个女汉子 但是胆特别小啊 从来没看过鬼片没去过鬼屋的人 第一次上来就这么吓人 我比鬼叫的声音都大估计歪果仁都被我叫懵了 他们喊的啥我听不太懂 但是我喊的是啥他们完全听不懂啊 感觉玩完美国的鬼屋回国在鬼屋可以横著走了 到最后我就淡定了 友好的跟鬼打招呼鬼还夸我衬衫好看呢最悲催的是我们结束要回家的时候大概晚上十一点左右吧 我们找不到车停哪了 三个小姑娘绕著上万平没有路灯的停车场找了半个多小时的车超级充实的周末 朋友带我去吃了中餐俩月了终于吃到回中餐各种肉(当时我还没决定吃素) 还吃到了顶级美食章鱼小丸子和炸鱿鱼 最棒的是在朋友家一个男生煮的速食面 绝了 超级超级超级好吃 感觉整个人生都圆满了第九周周四晚上我们女生(家妈 我 我家小公主)去了一个painting class 第一次体验 激动 自己其实一点绘画细胞都没有 字写的更丑 不过他们也没见过好看哒汉子长啥样 就一直在夸我 哈哈 美国人都很热情的 打招呼 各种夸 他们家也有各种手工艺术品(看了标记都不便宜) 老师是男生 画的很好 学生全是女的 哈哈 然后一边画一边吃东西喝红酒 他们很流行这种就是一边画画一边解决午餐或者晚餐 心疼老师十秒钟 哈哈 有的孩子过生日也会把birthday party开在这样的地方 我们去了离家最近的公园玩 大概二十分钟车程吧 人不是很多 大家都很好 小孩子也特别懂事 不会玩一个设备好长时间 看到别的小朋友过来了就会把秋千滑梯什么的让给他 自己去玩别的 还有人在公园picnic 自己带了内种无烟炉在公园里烤牛肉做汉堡吃 感觉好惬意 三五好友或者和家人一起想想就美
写的非常好,很真实的美国生活,希望楼主多多更新~

正在匹配的广东姐妹们,警戒DC家庭的Ellen Psychas和Bing Yee千万别去。我朋友在这个家庭被他们弄惨了,又穷又贱还瞧不起中国人,还会限制你在家里的活动和时间


2019 我在美国当了互惠生,感受都在下面的链接里了

真的有中介说的那么好吗? - 失眠飞行的回答 - 知乎

互惠生真的有中介说的那么好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