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生的日常


嗯呢,今天家庭送了我一隻電動牙刷,我非常感謝啊。感覺特別不好意思。聖誕襪也給我定製了一個,還有我的名字。啊啊啊,太激動了,我非常感謝我的寄宿家庭,對我真的是沒話說啊。我很感激他們,一直以來慢慢引導我融入美國這邊的生活,我習慣了點餐,付小費,習慣了向身邊的人點頭示意,習慣了這邊的人早起喝咖啡,習慣了這邊超快的英文。是的啊,本小姐的英文大大提高了啊。 可喜可賀啊。現在不管語法了,我就單詞往外蹦,他們能聽懂就行

$506C5181F5/ (二維碼自動識別)

啦啦啦,去谷歌吃了一頓啦。感受了一下谷歌逆天的伙食啊。我看到了中餐吶,小雞燉蘑菇。好後悔沒怎麼吃中餐,有點放不開,死磕那個雞肉和水果沙拉了

去的時候是什麼印度節什麼的。所以很多印度菜啊。谷歌這裡感覺印度員工特別多,再是中國人。是不是亞洲人好聰明啊 感謝家媽給我拍的照片吶。太好了。為我記錄了很多東西呢。感恩!還幫我找朋友,為我去洛杉磯玩找好住的地方。真的是太nice了。在美國的這三個月,我感覺真的是很慶幸遇到了這麼好的家庭啊。愛你們吶!

真實生活嘛,就是酸酸甜甜的。開心的時候無敵開心,鬱悶的時候也很鬱悶。想家的時候就悶在被子里酣暢淋漓的大哭一場,第二天揉揉浮腫的眼皮,繼續打雞血的上班吶。

是啊,互惠生活就是像上班一樣啊,只是更加輕鬆一點,環境更加單純呢,你不用考慮房租伙食,不用考慮明天,不用考慮人際關係。用最少的錢,來體驗美國文化生活,來鍛煉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還可以攢一點小小的錢,在美國讀書學習旅遊文化體驗,這一切全靠互惠就能實現,這其中的酸比起它收穫的甜,是微不足道的。當我看到以前在好萊塢電影裡面的場景,就出現在我的眼前時,當我第一次體驗美國街頭文化或者餐廳文化時,看到超cool的人們從你身邊經過,看到我的桌子旁邊服務超級贊的侍應生,我學會了付小費,學會了點單,學會了自信的用自己並不完美甚至有點口音的英文和老美交談,而且老美還能聽懂。我在一天天取得進步。我更加自信,更加張揚,也信自己以後會更加優秀呢。時間的問題而已。


大學的時候通過網路的途徑了解過互惠(Au Pair)的項目,畢業後在上海工作了2.5年,在節奏快到飛起的商業化大都市生活久了,腦子裡間歇性的總冒出「逃跑」的念頭,機緣巧合中互惠就理所當然的成了那時候我逃離快節奏的Gap Year首選。

在美國互惠期間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是:中國人真的吃狗嘛?甚至還有一次我去朋友家玩,朋友來開門時開玩笑的說,你在外面等一會兒,我先把我媽媽的狗藏起來lol。

在美國的2年里,讓我最驕傲的事情之一是教會了第一個host家庭兩個英語都說不清的3歲小朋友普通話。在去美國之前,Host爸爸告訴過我兩個小鬼在上暑期漢語班,但暑期漢語班更像一個放養式的日托班,老師並沒有太多的投入漢語教授的內容。在我過去之後,Host爸媽說建議我跟小朋友說話全部用漢語,訓練他們的漢語聽說能力,並且Host爸媽日常會陪我練習英文。剛開始日常跟小鬼們的溝通就像雞同鴨講,而兩三個月之後,他們開始重複我說的普通話,並且會用普通話從一數到十,慢慢的會用漢語普通話表達不同的動物名稱和描述不同的顏色。

美國是個非常喜歡過節的國家,而在這些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兩個節日分別是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 11月的第4個周四)和聖誕節(Christmas, 12月25日)。喜歡感恩節倒不是因為我喜歡吃火雞,我一直覺得作為中國人我們都非常的含蓄,常常都把愛和感謝都藏在心裡,我們總是羞於表達對親人或好友的愛,也常常忘記跟親友說感謝,而在美國的時候我總會聽到家人們日常掛在嘴邊的I love you 和Thank You。對於美國人來說感恩節也同樣是個很好的讓大家坐在一起,彼此道謝和表達愛意的契機。

而聖誕節就很像我們中國的農曆新年(春節),聖誕節的時候所有的家人都從四面八方趕回家,跟家人一起慶祝和團聚,還有最精彩的部分——拆禮物。2016年的聖誕節也是我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聖誕節,我的互惠生好友旭娜從新澤西飛到亞特蘭大跟我們一起慶祝聖誕,那天大家一起拆了一個上午的禮物,吃了一天的東西,Host外婆調侃的說聖誕節就是「吃吃喝喝快快樂樂」的日子。

美國人非常的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我永遠可以聽到在Host爸媽同孩子溝通過程中,爸媽對孩子滔滔不絕的鼓勵和誇讚,諸如Nice, Cool, Good Job, Awesome等詞總是會高頻的出現在Host爸媽口中。有時候小朋友會跟爸媽分享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常小故事,家長們即使忙碌著也會停下手中的事情,非常專註耐心的看著孩子,等孩子慢條斯理的把話講完再繼續手頭的事情。有一次跟互惠的朋友聊天,朋友說她的host孩子非常的自信,爸媽總會表揚她,她甚至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小朋友。然而,大部分家庭通常都會有教育孩子的Rules, 比如我的兩個Host家庭都會非常注重Family Time, 在美國晚餐屬於正餐,所以家長通常會要求小朋友全部坐在桌子上進餐,大家都各自分享自己的一天,在這期間不能看電視,手機或平板電腦,即使小朋友吃完了飯,也不能馬上離開桌子,需要花時間跟家人在一起交流。另外家長也非常注重對孩子禮貌禮節方面的培養,儘管大部分家長很寵溺孩子,但遇到禮儀方面的問題,家長都會非常嚴肅的對待!

對我來說互惠的兩大好處就是,除了實實在在的體驗在美國的真實生活以外,還有機會去體驗美國的大學生活和遊覽美國的風景名勝。由於互惠項目要求參與人修滿6個學分每年,所以在美國2年我修了12個學分,分別選修了托福預備課,陶藝課,基礎西班牙語和基礎法語課程。讓我覺得耳目一新的就是美國上課的模式,老師非常的鼓勵學生髮表意見,上課之前通常會布置作業,類似於預習,這樣在老師授課的時候,同學們可以根據先前預習獲得的信息情況跟老師互動,對不理解的內容也可以提問或跟老師進行探討。相比填鴨式的應試教育美國輕鬆自在的課堂氛圍似乎更適合當代的年輕人。當然話說回來,上學也並不是互惠的主要內容,總體來說上學僅占互惠生活約30%,所以說如果你只是想通過互惠來體驗留學生活,那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了。而旅行的部分,作為互惠生的我們每年有14天的帶薪假期。我的兩個Host家庭基本上都是給我雙休,互惠的兩年里我經常把14天帶薪假拆分開來和周末雙休搭配,這樣我就有很多個三四天的小長假。在美國兩年,我造訪過18個不同的州,超過50個不同的城鎮,甚至還有美國朋友說我打卡的目的地比他們這些「老美」還要多。

互惠期間,相信很多小夥伴看到的都是互惠生光鮮亮麗的旅行生活和日常的嗨嗨嗨,

然而,很客觀的說,互惠的日子是悠閑而又無聊的,甚至還會有一絲絲的寂寞......那在這種寂寞的日子裡,不上課,不約朋友出門,不工作的日子我都做了些什麼呢?畫畫,做手工,給自己做好吃的便是我日常的消遣。

2年的互惠對我來說就是「過著屬於別人的生活,體驗著自己的人生」。在這期間,我認識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姑娘,我們時長相互鼓勵和支持,勇敢著,自信著,總是努力的笑著面對生活。所以我想告訴小夥伴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還沒開始就自我設限停止腳步。我們一定要勇敢的去嘗試,很多事情當你下定決心要做了,接下來即使披荊斬棘你也會無所畏懼......

最後的最後,謝謝你花時間看我的內容!如果你想找我聊聊,無論是互惠還是關於美國的事情,都歡迎你添加我的微信,另外,我已經申請到了美國的留學簽證,18年8月底會去美國留學,如果你對留學也有興趣,也可以跟我聊聊。

微信:Missoula-


答案會比較長。這是在豆瓣上發的一篇文章,感覺還沒寫完,但暫時沒有要接的點。以後再修改。只想說一句:沒有任何經歷是白費的。

你的25歲在幹什麼?很多人可能是在為公司也在為自己的未來做一條「加班狗」;也有的人可能最後一年碩士在讀;還有的人可能在猶豫著世界這麼大,我要不要去看一看。在大學畢業之後,我就走上了一條異於同齡人的不歸路。於是在25歲的「高齡」階段,我選擇了去做au pair。

Au pair, 中文翻譯互惠生是最早起源於英法德等國的自發青年活動,皆在給來自全世界的青年們提供一個在別國的寄宿家庭里體驗文化和學習語言的機會。作為互換,互惠生住在寄宿家庭中是家庭成員的一員,並得到每月的零用錢,醫療保險,語言學習和在當地旅遊的機會。而互惠生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寄宿家庭打理日常家務,照顧小孩,還有的家庭希望互惠生給小孩創造一個外語環境。近年來,在美國中產階級或精英家庭里,掀起了一股中文學習熱,找中國籍互惠生也成了一個潮流。

很多歐洲互惠生基本都是在高中畢業後選擇推遲一年入學,參加互惠生項目也算自己的gap year. 很多中國籍的互惠生基本都是在大學畢業後了,所以一般出國的年級都在22,23歲。我萌生這個想法的時候還是24歲,然而我匹配家庭的過程很慢,當最終找到我的寄宿家庭離開祖國領土到達紐約JFK機場的時候,已經25歲過半。那為什麼我在這個「高齡」選擇去做了這樣的一件事?從內心深處的願望來講,我是想去美國讀研的,而大學畢業之後在郵輪快兩年半的工作,我存下了2萬多美金。可是眾所周知,去美國讀書,除了別人家的孩子能拿到全額獎學金,說實話除了自身要努力之外,也是一場拼爹的金錢遊戲。尤其是在紐約呆了這麼長時間之後,看你從哪個學校畢業,其實也是在看你家底怎麼樣。有美國同事的兒子哥倫比亞醫學院畢業,欠學生貸款25萬美金。於是在認真考慮是不是要去non profit 拿6萬一年的「低薪」。紐約大學MBA項目,學費至少10萬美金。於是很多紐約本地人,即使他們有全職工作甚至公司還會為他們付一部分學費,為了省錢,轉投到我現在所上的公立學校Baruch. NYU和Baruch其實很多老師兩個學校都在同時授課,在Baruch花一半不到的錢享受了跟NYU同等的師資水平。甚至有很多本科讀NYU,MBA去Baruch念。或者在國內申請到NYU研究生,來到紐約後才發現還有Baruch的存在,於是根據自身需要在Baruch讀了第二個研究生。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NYU名聲在外,花了錢所買到的東西還是不一樣的。不過近年來Baruch在中國學生中也越來越出名,financial engineering全美排名第一,accounting也是很多大公司招人的target school之一。回到我的互惠生初衷。雖然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會申請什麼專業,是否會有獎學金的可能,但我唯一知道的是2萬多美金和昂貴的學費相比,可謂杯水車薪。郵輪上的很多同事都選擇了在老家買房,2萬多美金至少在老家城市一居室的首付是足夠的。

可是始終還是有一顆無法安定的心,不管怎麼樣想去美國看看的初始願望無法化解。不是以旅遊的形式去,之前已經跟隨郵輪去過邁阿密,西雅圖和夏威夷,而且十年旅遊美簽也在手,要走隨時可以走。想去感受當地的生活,想曲線救國如果不能去美國讀研那至少有一整年的時光在美帝生活過,耄耋之年時回想25歲那年做出的選擇可以心安理得。人通常後悔是因為沒有去做想做的事,做過了得到了無論什麼樣的體驗心也就安定了。再加上互惠生項目的費用從簽證到來回機票,加起來不過3K美金。我依然可以在一年之後做決定2萬美金應該怎麼花。於是非常認真地考慮起互惠生項目,開始聯繫中介,在成都初試,上傳入庫資料,和進入我資料庫的家庭郵件和視頻,看我和對方是否會有火花。前面已經提到我匹配的過程跟其他互惠生比起來,算是非常漫長,前後總共8個月。期間我從郵輪辭職,開始了在北京一個展會公司的工作。我的生活照舊,沒有因為匹配周期而受到影響。

剛入庫兩周的時候,一個西雅圖帶三個小孩的家庭聯繫到我。聊了快一個月,最終在他們決定要給我offer的時候,我說sorry,I can』t do it. 直接導火線是這個家庭的爸爸在跟我視頻時用了nanny, 而不是au pair. 我當時一顆玻璃心,覺得他這麼講可能會歧視我。其實在很多美國家庭眼裡,au pair幹得就是nanny的活,照看小孩,幫忙做家務,還可以行使中文老師的功能,跟孩子講中文。Nanny在美國的收入不算低,而且很多是off the book,即現金收入,那就意味著不用繳稅。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時候某個階段的工作,只是一個跳板,目的只是為了渡你去彼岸看風景。後來陸續跟6,7個家庭聊過,直到8個月後,一個住在布魯克林的亞裔家庭進了我的資料庫。媽媽是台灣裔,爸爸是韓國裔,兩個男孩,一個6歲,一個4歲,看他們笑起來的照片,就像我未曾謀面的小表弟。跟他們郵件了三周左右,視頻了兩次,還跟當時他們家的互惠生一個青島女生語音通話了好幾次(後來這個女生成為了我在美國最好的朋友之一),這個家庭給了我offer,我也選擇了接受。這裡要感謝下我偉大的父母,他們對我怎麼折騰基本都是支持的態度,即使不支持,也不會阻撓。在告訴父母互惠生項目的決定之後,老媽唯一的擔心是我做家務的能力,畢竟在家的時候是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我會跟家務活沾上邊。殊不知,那一年在紐約我已經蛻變成了一名優秀的「家庭主婦」。

初到布魯克林park slope,整個世界從北京冬天的蒼涼與喧囂過渡到生機勃勃和寂靜,反差巨大。北京和紐約基本處在同一個緯度,可是北京的冬天給人的感覺是樹木凋零,北漂一族得活成硬核。而紐約的冬天雖然也是寒風凜冽,不管是曼哈頓還是布魯克林,彷彿總有什麼事要發生,讓人有盼頭。曼哈頓時代廣場區域摩肩接踵,跟國內大城市的市中心沒什麼兩樣。而布魯克林卻是另外一番風景。Park slope區域格外安靜,6大道上的房子基本屬於居民住宅,就是布魯克林非常有特色的Brownstone townhouse. 即使在紐約房價下降的今天,曼哈頓的某些區和Brownstone依然是逆勢上揚。很多時候肉眼可以看到的地方,只有稀稀疏疏兩三個人。只有走到了 5大道或7大道,才逐漸看到餐館,商店,書店等,於是總算心安了。走到9大道上,就是prospect park了,號稱布魯克林的central park. 這個公園,也是這個公園,就是park slope居民的後花園了,每天清晨傍晚跑步的,遛狗的,尤其到了夏季,每天都會有音樂會,周末會看到全家人聚在公園barbecue. 即使現在已經不住在park slope了,主要是因為負擔不起。這個區域的一室租金差不多在2K美金,跟住曼哈頓沒什麼差別。現在當感覺整個人情緒壓力太大的時候,我還會轉兩三次地鐵去park slope走走,好像是回到了紐約的家鄉,感覺非常治癒。當然治癒心靈離不開美食,在我心裡紐約排名第一的越南三明治依然是park slope 7大道10街角落的這家。於是25歲感受了一番本該10年後生活的樣子,至少在經濟負擔上是輕鬆的。早上起來給兩個小男孩做早餐和準備午餐,老大一般很早就醒了,老二喜歡賴床。美國小孩的早餐是極其簡單。Bagel上塗抹一層花生醬,或者華夫餅,放到烤箱一烤;牛奶微波爐熱30秒。午餐要麼是頭天晚上剩下的pizza,要麼是小孩的雞肉塊,魚塊再配幾片蘋果。每天中午我給自己做午餐的時候會順道把小孩的晚餐做出來, 就是炒飯炒麵。肉就是用ground turkey/ beef, 蔬菜就是切碎的西藍花。有時候真的很同情美國長大的小孩。這也能叫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嗎?印象中小時候我的早餐是老爸早起用心做的臊子蒸蛋,滾燙的牛奶,縣城裡味道最好的包子或者葉兒粑。廚房,是最能看出生活氣息的地方。和這個家庭生活了9個月,從來不見兩個小孩的父母在工作日在家吃早餐。美國電視劇里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餐的情景也不在他們家裡出現,即使在工作日,家媽喜歡跟朋友出去聚餐,家爸就愛點美式中餐外賣。老大一年級,學校就在對街的角落裡,公立學校都是免費,居民所繳納的地稅大部分用於學校。老二還在幼兒園年紀,走路也就10分鐘。兩個人都是3點之前就會放學,放學之後還要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要麼跆拳道足球游泳,要麼自然課表演課小提琴。這就是中產階級家庭標配,也是需要一定財力才能支持孩子各種活動。老大有時候會鬧情緒,比如跆拳道課單純地不想去上,或者游泳課說自己害怕也不願下水。無論怎麼勸,他就是一個勁兒地哭。

這一年作為一個家庭生活的旁觀者,對婚姻,家庭生活和小孩教育有著不少感悟。小偷家族裡的質疑令人深思:「難道生下孩子,你就成為了一個母親嗎?」 成年人的生活真的很難,這點毋庸置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父母雙方都是在美國長大的,所以不存在移民會面對的各種問題。40多歲的年紀,家媽在一個著名時裝品牌升到了一個小高層,家爸在一個數字營銷公司,屬於資歷很老的員工。兩個人稅前估計有20W美金,布魯克林一套三室一廳房子估價120W美金,一套一室一廳公寓正在出租估價40W美金。看著數據好像感覺這家人的生活應該不會差,可有時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家人真cheap. 新聞報道44%美國人應急存款不超過400塊,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可你真正看到他們怎麼在花錢,就明白這是為什麼了。工作日兩人從來不在家裡做飯,要麼外賣,要麼出去跟朋友吃飯。美國物價低是在超市買菜很便宜,可是在外吃飯加上稅和小費,長此以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印象中美國人都會有那麼一段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人生階段。這個階段告一段落的標誌就是組建家庭,尤其是有小孩之後,重心都是放到小孩身上,花時間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那這對父母呢?家媽的工作經常可以work from home. 當小孩在學校的時候,看電視的時間遠遠超過辦公時間。而當我把小孩接回來之後,90%的時候要麼她回自己房間睡午覺,要麼出去跟朋友吃飯。 小孩有跆拳道比賽,雖然她也來了,可是還沒輪到自家小孩,她又匆匆離開。原因是跟朋友約了吃飯,不能遲到。最令人生氣的一次是在我快結束互惠生活的時候,他們家要從紐約搬到加州,如此重大的事, farewell party怎麼能少。他們8點離開家。10點的時候兩個小孩還沒睡著。老大一直告訴我他不舒服。我趕緊跟他父母打電話,是什麼癥狀,能不能吃藥,吃什麼葯,這些還是得他父母說了算。兩個人都沒接電話。過了半個多小時,家爸發了一條簡訊:Everything OK? 這時候,他兒子已經在廁所里吐了一輪,稍微舒服了點,安靜地躺床上了。我也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突然聽到有人敲我房間的門,一看時間快凌晨兩點了,老大站在我門口,哭喪著臉。我還沒說完「can you go to the bathroom?」 他哇的一下,全部吐到了我房間門口。我疑惑,難道他父母凌晨兩點還沒回來?小孩又吐完倒是舒服了又跑回自己的房間了。我清理了嘔吐物,給他父母又分別發了簡訊,把情況告訴了他們。然後我就再也睡不著了。想著小時候我生病的時候老媽是怎樣帶我去醫院,怎麼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凌晨4點多的時候,終於聽到房門鑰匙響,然後就是老大跟他爸爸講話的聲音。第二天家媽跟我說感謝昨晚照顧生病的小孩。然後加了句: 「There are 40 people coming to our party. We don』t know what to do.」 怎麼做?這還需要想嗎?當然是回來照顧你生病的小孩!你跟你的朋友說家裡小孩生病了,你得走。我不信他們會不理解。之後就是看到家媽在Facebook post那晚跟朋友們的各種合照,精緻的妝容,漂亮的裙子,以及那些看似明媚的笑容,而自家小孩在非常需要你的時候,你卻不在。而小孩,會有多少非常需要媽媽的時刻?當你還沒反應過來,他們就長大了,可能會更願意跟朋友相處,而不是父母。互惠生只是父母的助手,完全不應該,也不可能替代父母的職位。

而婚姻到底有多難?那個夏天家爸幾乎每天12點之後回家,到底是不是因為工作,我沒有任何的evidence,所以不作評價。家媽經常就看著電視躺在沙發上睡著了,有時候睡醒了一覺家爸都還沒回來。凌晨12點回家,早上不到8點又走了,這種工作時間怎麼陪孩子。難道全部交給媽媽和互惠生嗎?這樣跟單親家庭有什麼區別?後來接觸到的雙方都是醫生的家庭,爸爸經常下午5點就已經到家了,然後輔導孩子寫作業,一起吃晚飯,讀睡前故事。從開始date到結婚,再到兩個小孩都這麼大,在一起也10多年了。當歲月帶走了激情,維繫婚姻生活的又是什麼?是像Ali Wong在她的stand-up里講的那樣嗎?是因為被mortgage和two kids所捆綁。看似玩笑話,卻道出了多少婚姻里不能說的秘密。有時候看著家媽將兩個孩子哄睡,為自己倒上一杯紅酒,打開HBO開始binge watching…… 人生,真的就這樣了嗎?


第六周十月初大街上已經隨處可見萬聖節的裝扮了 媽蛋在跟我男神遛彎的時候一低頭就被嚇到了 (我拍不出嚇人的效果)

周五我們家老二的學校組織了一起去農場玩 於是乎我就和我們家兩個男孩子還有姥姥興沖沖跑到農場 農場的名字簡單粗暴 rich farms 滿眼望去各種南瓜 超級大的超級小的綠的白的黃的 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南瓜的我竟然有點激動 哈哈哈 在國內逛超市或者市場的時候南瓜我是看都不會看一眼的

農場里有各種給小孩玩的地方 鞦韆 蹺蹺板 充氣的氣球房子還有我叫不出來名字的各種東西 光顧著和我家男神享受約會玩耍時光都忘了拍照了 然後我們還坐了超級大的四輪車環繞農場參觀 超級大農場主一定很有錢要不怎麼會起那麼個名字呢是吧 我們在一個小湖邊有又到了我家男神的寵物們 鴨子 他一看見鴨子就激動 哈哈哈

農場里有好多用乾草做成的動畫卡通人物 以前只能在美劇或者圖片里看到的東西 現在正在一一的體驗 這種感覺對我來說好奇妙 明明是第一次親眼見 卻老是有一種久違的熟悉感 莫名激動 哈哈第七周和我閨蜜視頻的時候非得管我家男神叫小金毛 我家男神不比金毛可愛多了 不過確實 愛慘了我家男神的金髮碧眼 萌哭了 天天親親不夠為了彌補我家小公主(上周五她上學沒法去農場玩)周末的時候我們全家人又去了一次另外一個農場 名字忘了(在賓州) 人超級多門口一眼望去停的全是車 然後我發現孩子的門票比大人的貴 但是這裡並沒有比rich farms好玩第八周周末去了Fright farm 哈哈 各種Farm 這個是周六晚上和朋友去的我們三十多個人除了我之外都是在西弗吉尼亞的留學生和老師 日本韓國越南中國美國 其實這個farm是一個hunted house 就像中國的鬼屋 各種恐怖的東西 一共有五個大的主題 一個一個體驗 開始是坐在板車上 兩邊沒有護欄的那種 然後就有各種電鋸 騎摩托車的 過隧道被攔著 反正怎麼恐怖怎麼來 然後 吸血鬼 殭屍 電鋸 壞了的電視 醫院主題 小丑主題 等等 各種真人扮的 陰森恐怖的燈光 驚心動魄的音樂 真的是鬼哭狼嚎的 樓主雖然在體力和外表上是個女漢子 但是膽特別小啊 從來沒看過鬼片沒去過鬼屋的人 第一次上來就這麼嚇人 我比鬼叫的聲音都大估計歪果仁都被我叫懵了 他們喊的啥我聽不太懂 但是我喊的是啥他們完全聽不懂啊 感覺玩完美國的鬼屋回國在鬼屋可以橫著走了 到最後我就淡定了 友好的跟鬼打招呼鬼還誇我襯衫好看呢最悲催的是我們結束要回家的時候大概晚上十一點左右吧 我們找不到車停哪了 三個小姑娘繞著上萬平沒有路燈的停車場找了半個多小時的車超級充實的周末 朋友帶我去吃了中餐倆月了終於吃到回中餐各種肉(當時我還沒決定吃素) 還吃到了頂級美食章魚小丸子和炸魷魚 最棒的是在朋友家一個男生煮的速食麵 絕了 超級超級超級好吃 感覺整個人生都圓滿了第九周周四晚上我們女生(家媽 我 我家小公主)去了一個painting class 第一次體驗 激動 自己其實一點繪畫細胞都沒有 字寫的更丑 不過他們也沒見過好看噠漢子長啥樣 就一直在誇我 哈哈 美國人都很熱情的 打招呼 各種誇 他們家也有各種手工藝術品(看了標記都不便宜) 老師是男生 畫的很好 學生全是女的 哈哈 然後一邊畫一邊吃東西喝紅酒 他們很流行這種就是一邊畫畫一邊解決午餐或者晚餐 心疼老師十秒鐘 哈哈 有的孩子過生日也會把birthday party開在這樣的地方 我們去了離家最近的公園玩 大概二十分鐘車程吧 人不是很多 大家都很好 小孩子也特別懂事 不會玩一個設備好長時間 看到別的小朋友過來了就會把鞦韆滑梯什麼的讓給他 自己去玩別的 還有人在公園picnic 自己帶了內種無煙爐在公園裡烤牛肉做漢堡吃 感覺好愜意 三五好友或者和家人一起想想就美
寫的非常好,很真實的美國生活,希望樓主多多更新~

正在匹配的廣東姐妹們,警戒DC家庭的Ellen Psychas和Bing Yee千萬別去。我朋友在這個家庭被他們弄慘了,又窮又賤還瞧不起中國人,還會限制你在家裡的活動和時間


2019 我在美國當了互惠生,感受都在下面的鏈接里了

真的有中介說的那麼好嗎? - 失眠飛行的回答 - 知乎

互惠生真的有中介說的那麼好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