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實際的元件是會有熱效應的,這是無法避免的,尤其是電感的等效電阻可能很大。在理論上使用的電容和電感模型是理想的,也就是不會存在熱效應,只具有儲能的作用。如果想用理論模型模擬實際電容電感元件,可以在理想模型的基礎上引入其等效電阻。

理想電容和理想電感是沒有熱效應的。但是實際上只有超導纔不會產生熱效應。實際電路上的電容和電感以及其它任何有電流通過的原件都是有熱效應的。


電路上幾乎一切器件以及走線,都存在寄生參數,也就是說都不是完全的理想器件。尤其在中高頻段是不可忽略其電磁影響的。

例如電感是導線繞制的,那麼隨頻率升高而加劇的集膚效應和鄰近效應必然引起交流電阻的增加,相應的也就產生損耗。另外如果是非空芯電感,磁芯本身還有渦流損耗和磁滯損耗。

又比如電容器,電容極板之間的電介質是有介電損耗的,好像與介質的極化之類有一定關係。

以上損耗,我不確定是否所有都是具有熱效應的損耗(譬如介電損耗),但電感繞組的交流電阻損耗一定是有熱效應的。


本來很簡單的問題,Patrick Zhang的回答讓人迷惑。

定義中的電容電感本身沒有電阻,不產生熱量。實際中,電容電感必然含有電阻成分,會產生熱量,其他答主已經分析過了。

在電專業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不考慮於電容電感連接的線路部分的。張工想擴充知識點,也可以接受。

但他對客戶端增加無功補償的作用,片面強調供電公司獲得利益,要麼不明白這事的原因,要麼有意引導錯誤方向。

客戶端無功補償減少了線路電流,可以減小由電網至用戶供電線路用功損耗,即減少能源損失;也能減少線路電壓損失,穩定了電壓,電壓降低過多屬於電能質量問題,將影響用戶設備使用壽命和產品質量;輸送電流降低,也會增加供電設備利用率,,降低供電投資。這樣一件事,是綠色節能的舉措,怎麼能單純說供電公司獲利?

用供水來類比。我們都知道節約用水,保護環境。所以各地出臺了對浪費水資源的處罰條例,比如《北京市城鎮用水浪費處罰規則》規定,「用自來水或自備井水做水幕降溫直接排放的,按設備能力計算浪費水量,從發現其浪費用水的當月月初算起,處以水費五十倍的罰款。」。客戶多用水,水公司多獲利,客戶省空調費,這不好嗎?不好,因為浪費資源。

用電單位也是一樣,他們圖省事不安裝補償裝置,這是浪費能源(線路損耗),要有人來管。按表計測量功率因數能最直接的反應出來,所以由供電部門執行。達到標準的獎勵,低於標準的多交電費,並且必須安裝功率補償裝置。


理論電容沒有焦耳效應——1說電流功效應;也是題主題目中所說的熱效應。①理論二字把電容板之徑度給抹煞了,所以電流在其中短暫的行走所產生的焦耳熱也就被抹煞了。但實際上在高頻無線電路中這個值其實相當大——我的見識中有「無線器件設計師都必須考慮該效應」之事實存在著;可以理解為高頻無線電波之量子(光子)的獨立能量偏大,所以在電流方向上穿過電容極板時要是被掛住了——損失也會相應地增大。②虛電流與電場共同激發出來的電磁波會有所逸出——這也消耗了一定的能量。工程上有點含混地也稱其為熱損耗。

理論電感——自帶流量地——就存在著交流熱損耗。主要原因就是感應的渦旋電流不可避免——{哪怕是電導率非常低的軟磁性磁芯;而且,此時的感應電流可以偏移載流子空間移動曰電流這1從宏觀測量中所來的電流抽象,即:電子或空間中的物質幾何結構啊,在自身並不移動只是某種形變——也會產生電流}。


實際中的電感是有電阻的,流過電流會發熱很好理解。電容的話用來做電源濾波時,由於紋波的存在,同時電容的等效串聯電阻存在,也會有熱能散發。比如常用的鋁電解電容都是有壽命的,越熱壽命越短,大的紋波會導致電容發燙,壽命減小,有的電容手冊上都有標註電容的最大允許紋波電流大小,比如尼吉康的鋁電解電容。


在電路理論中,電感電容只有電磁能量轉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