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爲,評價一款茶最主要的因素是判定衛生情況,尤其是熟茶,一堆茶葉堆在一起撒水發酵,很容易滋生細菌之類的玩意兒,如果說衛生條件不達標,別說好不好喝,能不能入口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尤其是老茶頭這種熟茶裏面比較特別的部分。客觀來說,它不算是“正常”的普洱茶,一般是發酵過程中因爲茶葉堆子溫度高了凝結到一起分不開的部分,以前最早期的時候人們是把這種東西當作邊角料直接丟棄的,後來無意中喝發現味道還可以,才被商家拿出來單獨售賣。

我認爲那些一杆子說它很low的人可能太過偏激了,存在即合理,很多大廠的老茶頭是可以喝的,甚至,你可能還會喜歡。曾經喝過同事煮的一款老茶頭,很糯滑緬軟,真的有棗香,冬天的早上喝一杯是很舒服的,後來問她怎麼煮的,她說就是把茶和水一起丟進壺裏面,煮沸了調文火熬了一下,其實老茶頭真的不是那種嬌貴的茶,但是也並沒有什麼很low啊 。當然,那些市面上小作坊拿來炒作,搞營銷噱頭撈一筆就溜的,建議就不要去湊熱鬧了,因爲到後面你會發現交的都是智商稅。

老茶頭可以喝,只要乾淨、衛生,喜歡普洱熟茶的朋友可以嘗試,當然,很排斥很不喜歡的也不勉強,畢竟喝茶跟喝酒一樣就圖個開心。


不要喝。前面有人回答說碎銀子是用熟茶發酵產生的茶頭加工而成,這個不敢苟同。

早期有些碎銀子是用茶頭加工的,後來茶頭明顯不夠用了,就用發酵好的普通熟茶,通過某些特殊的機器,緊壓,然後切塊,拋光,最後加工成茶化石。當然,這個過程中是會添加一些東西的。至於添加了什麼,據說是個商業機密。勐海縣就2家加工茶化石的廠,一個是製造茶化石的源頭--龍園號。廠家不讓外人蔘觀。反正我一朋友,在勐海做茶的,也沒有機會去這個廠裏參觀。相反,其它廠,基本上很隨意可以進去。

這種後加工產品,能不喝就不要喝。龍園號碎銀子的廣告文案吹噓的很厲害,我也就看看,各種前後矛盾,看了想笑。


低檔貨色。比垃圾好一點。

名字就很LOW,無中生有。還銀子,收割智商稅,專門給初入茶門的人飲用的。。

大概上個月十來號吧,我到我們縣最大的鎮上收錢,老闆娘開了個酒店,叫XX茶王大酒店,不明情況的還以爲跟隔壁鎮沅縣那茶樹王有啥關係。

其實毛關係都沒有,只不過老闆娘是做茶葉生意的。

這老闆娘姓朱,我叫她朱姐,她做的茶葉生意是這樣的,倒毛茶,就是把本地農戶的散茶大批量收購,價格很低,大概五六塊,好點的七八塊,然後把毛茶給發往外地。

而我們景東縣,在普洱來說算是普洱茶主產區,但是喝普洱茶的朋友絕對沒聽說過景東縣,哪怕本地人一直在吹茶出銀生,但是我們縣也沒有啥知名的茶葉品牌。。。所以呢,朱姐的茶就往外發了,比如去年發了900來噸。

發的啥地方呢?

就是勐海。。。所以說老班章呢,大家這麼一看就懂了。

朱姐做毛茶生意這麼些年,也才拍我們縣第三第四的毛茶銷量,她跟我聊起來普洱茶,就一句話,普洱茶不喝生茶那喝什麼?

所以這麼一說,大家就更明白一些。

去年十一月的時候,市上有一個茶葉小產區溯源的培訓,我被安排帶六個茶廠老闆一起去。我們普洱包括我們縣,是有自己的茶葉協會的,而這幾個茶廠,自己又搞了一個叫茶聯盟,我這種外人聽起來還以爲要爭奪第一盟主了。

跟幾位老闆同行過程中,談起茶,大家都這樣,某某的茶不行,某某現在心思不在茶上,等等,總之就是自己茶葉最好的感覺。但是隻一點,說起紅茶,都很不屑,什麼爛水泥池子裏扔裏面的茶什麼添加劑的,反正我也不懂。

實際上我們普洱本地來說,我上各個單位拜訪,都是喝散茶,新茶,真正講什麼幾年幾年的,還都是那些做茶的。喝茶嘛,健康一點,吹個散牛,放鬆心情就好,別糾結那些東西,什麼百年千年,真的都是給吹的。

這茶我去年底找臺灣茶老闆喝茶,此人叫黃叔,今年剛滿六十,過來這邊做茶二十年了。他找出來給我喝的,說是千年老妖,某自然保護區裏的,我喝下去的感覺,真沒那麼牛。

最後說起碎銀子,我上個月內蒙一同事讓我給找碎銀子,結果問了一圈,我們本地這些茶圈朋友都懵逼了,因爲大家現在只知道小青柑。。。


在雲南那柯里喝過一次

糯米香甜味帶着淡淡的陳味

交流過程中聽當地人提到

是在熟普的製作過程中加入了他們當地叫做糯米葉的一種植物(忘了是不是叫糯米葉,反正就是一種植物……)

當然我不知道真假,怎麼理解看各位見仁見智了

後面有一次和喜愛喝老茶頭的茶友交流,他說他誤買成碎銀子,根本不能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