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給你幾個點:他們的共性可以說是不言而喻,都是現實主義的踐行者,長鏡頭理論的擁護者。但是是枝裕和更加純粹,他更偏向於極端環境下的人文關懷。而賈樟柯還存在著中國文人的時代通病,一說迷茫。他的多數電影皆有深度解讀的空間,其意在反映社會侯症。每個國家的導演都是受國家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果從獲獎數上看,是枝裕和可以稱之為享譽頗深。但是如果以獲獎數就此否定了導演的更多可能性,可謂是太過絕對。只能這樣說,賈樟柯在某種程度上,蒙太奇的運用上,對電影的掌控力不比是枝裕和差。只是在社會影響力,國家反響度稍有不足。他們的美學審美都是被世界所認可的,所以每個導演其實也並不是一定要去比較出個高低,在大的範圍內小的領域中他們各有風格。


當然可以,一部《站臺》就夠了。


前些年當然可以相提並論,可現在,是枝裕和拍出了《小偷家族》,賈科長還在重複自己以前的一些東西,只拍出了《江湖兒女》。真心希望科長能再拍出《小武》《三峽好人》這麼牛逼的電影。醒醒呀,賈科長,把沉睡趕走!


作為年紀相仿,出道時機差不多,又都是基於東亞儒家文化為根基的兩位導演!這個問題假如在十幾年前問,或許可以說他倆堪稱東亞雙璧!但是現在!很明顯,無論是從電影產出數量,基本素質來看,賈樟柯都越來越像一個商人,而並非一個導演了!


首先表明觀點:100%可以相提並論,甚至有些地方我認為賈樟柯強於是枝裕和。賈樟柯對於圖像的處理比較隨性,是枝裕和則比較規範。兩個人的電影都驚艷到過我,賈樟柯的《小武》,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

賈樟柯驚艷我的是他的文學氣質和與商業電影背離的一套講故事的方法,對我這個偽文青來說極具吸引力,而且他對場面調度有自己獨到的一種理解,選材著重邊緣人物,這是我認為商業時代下非常可貴的一種品質。

是枝裕和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他的電影最驚艷我的是處理故事的細膩。同時他的電影在對於人物形象的設計上,在我看過的電影中是數一數二的。《步履不停》《比海更深》這兩部電影,我在看完後都是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了的。他的電影有一種不知不覺把人帶入情景中的魔力,如果你喜歡他的電影,真的是可以深陷其中出不來。另外,他的電影中音樂不多,甚至還有重複利用的時候,但是每一首都恰到好處,有一種冬天喫飯時配了一碗雞湯那樣。

個人認為,雖然兩人都擅長拍慢敘事的劇情片,終歸還是有許多不同。賈樟柯個人風格更明顯,是枝裕和敘事更細膩。兩人在國際上都有一定聲譽,都獲得過不少獎,地位上比較,兩人可以說不相上下。至於作品,見仁見智,我個人的話兩人的都很喜歡,只是更偏向於打動我更多的是枝裕和的片子。《比海更深》的片尾曲《深呼吸》我現在還在聽。

以上是電影學習者的一點拙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