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井底看到的天」和「天」的區別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很喜歡。

「我所能認識世界的樣子」強調的是作為主體的「我」,那這就代表著在認識世界上,很大程度會受到來自於「我」這個主觀個體的很多局限。由於情感,知識水平,三觀,年齡等各個方面,都會影響我們認識世界。可以說,我所能認識世界的樣子,終究是有局限性的。我們沒有辦法完全看清認識這個世界,只能用自己生命的尺度去丈量這個世界。

「世界本來的樣子」那就強調客觀性了。萬物生長,潮起潮落,都有他自己的規律和法則。很多神秘未知的現象,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有些我們終究沒有辦法去認識。世界是廣闊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我們對他如何詆毀或讚美,他就在那裡。

這就好像,如果我是小湖泊里的一滴水,也許我會認識我在湖泊里。但如果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呢?我好像永遠都在運動和認識,卻不能識其全貌。可以說是一個被包含的關係。


透著你的認知,經歷,情感。


你認識不全世界的樣子


用一個比喻吧,雖然世界無法比喻,只能大概這樣比喻

遊戲里的世界和人物,比如吃雞,魔獸世界,這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的樣子。

你也知道那些都是電腦用程序、數據生成的,這就是世界本來的樣子。

更深入的,需要學習哲學、宗教等等,還有自己的領悟。

通常的理解上帝、神這些,就是一些人的形象。

再深一些的理解,就是智慧源物質,就如同電腦的軟硬體。


你可能會因為一件事就改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其實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快樂和精彩等著我們發現


可能某天你的新的發現會顛覆你一直以來的認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