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事情不說家人也不會在意,但是又不希望他不在意,但如果每次都因為一些小事就說說說感覺太影響他們心情了,最後就積攢在一起全部爆發出來,我不想這樣,我想和家人好好的,好討厭自己發脾氣生氣的樣子。


你說的對外人善良可能指的是對外人很和氣,容忍閾值也很高,覺得能理解別人。對家人暴躁,是容易因為小事情引發情緒火山爆發,容忍閾值比較低吧。

首先呢,對別人容忍度比較高,比較和善是絕大部分人的共性。因為大家都是羣居物種,需要人際關係,社會關係去滿足我們的生存生活需要。在日常交際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帶了或厚或薄的面具,需要維護自己的日常形象。這是很常見的,所以你不用太攻擊自己,爆炸了就爆炸了。如果自己實在過意不去,平靜了就和家人好好聊聊,家人之間不會有什麼嫌隙。

其次,自己也可以好好反思下,是不是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回想下外生氣之前是不是自己的狀態本身不怎麼好,家人平常的動作或者習慣引發了平時壓抑在心裡的情緒。情緒是流動的,壓抑的太久是需要出口的。想想生氣之前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內心需求沒有被滿足,借著看不慣的事情這根導火索發泄出來了。

最後情緒沒有好壞,這只是一個信號,告訴你要關注自己的內心狀態了。情緒爆發了就是需要調整自己的內心狀態了。平時多察覺自己的內心需求,及時把自己的需求說出來。可能剛開始家人會覺得你有點苛刻,甚至不理解,但是當你一直能把你的需求說出來的時候,家人會認識到真實的你並且接受。你想像一下,你順著對方九次一次不順,和你不順對方九次一次順著,哪個效果會好些?你會發現如果你能把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並且想辦法去兼顧下家人的需求,你的狀態會好不止一點點。

人和人永遠都是,遠則親,近則怨。


不可抗力默唸10遍你會發現,情緒這個東西不是人為的是出生就帶的


因為你需要討好外人獲得生存,而在家裡你可以做自己。殊不知家人才是你前進的動力,勇往直前的根基。根基都沒有了,還怎麼發芽?如同浮雲飄散空中,隨時被風吹散。


我和你有同樣的煩惱,因為我們心裡知道,不管我們對家人怎樣,家人都會包容我們,外人不會,所以對外人,我們會收起所有的鋒芒和刺。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面性,長大就好了


要換位思考


你和我一樣


我爸媽值得我暴躁。我小時候性格非常溫和,挺懂事,幾乎會避開任何要爭吵的情景。但我爸年輕時是個暴躁的平庸男人。

十幾年的試錯讓我知道,有時候必須暴躁和大聲呵斥,他們才會care我在說什麼。

長大了進入社會,更是不得不承認,人類是有階級的。某些羣體裏,你只有表現自己的挑剔/不耐煩/甚至暴躁,才會不受欺負而被尊重哦。

這事得看情況來分析,有時候生氣和暴躁,很可能是一種有效溝通方式。


改,說話前過過腦,

想要說前,挺三秒,想想該不該說,能不能說


對啊,怎麼解決啊,怎麼調動別人?沒錢就少點嘰嘰歪歪,沒錢就不需要你指導人生經驗。一個人連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沒點逼數,還能這樣厚臉皮假裝一切恩怨沒發生,再走來跟你講道理,我只能祝福天譴發生的時候,貴親能少死幾個。

本人對父母兄弟是不會產生的愧疚的,在一定程度,我覺得古老思維的東西要麼早死早超生,要麼給我卑微無存在的活著不要走入人類視野裏。在考慮現實問題,比如上至移民,下至週末家庭樂,他們都不是納入考慮的範圍。一定程度上,我就是飛向宇宙的宇宙飛船,他們只是我一腳踢開的推進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