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我緩緩打出一個「?」

追星是用來豐富生活而不是佔據生活的,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告訴我們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從來不混粉圈。

追星對我來說是享受,不是義務。

剛買了一張數字專輯,看到這個問題想說點什麼。

以下言論針對普遍現象,無意中傷,希望大家能理性討論。

我從來沒有對外直言過我是誰誰誰的粉絲,也從來沒有去為誰打榜反黑批量買數字專輯過。男朋友說我是一個「假粉絲」。但身邊有好多好多追星的小姐妹,所以也算了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僅僅只是喜歡一個明星/歌手/演員的一部分,僅僅為了欣賞去追劇/買專輯/發微博而說自己是張三的粉絲會受到雙重夾擊——極端鐵粉會說「你什麼都沒做你都沒有買張三哥哥代言的產品/沒有打榜反黑/不出錢不出力,你怎麼好意思說愛他?」;我想想也是,畢竟人家付出那麼多心力物力財力,但問題在於「強扭的瓜不甜。」

當你順口誇一句「我覺得張三比狗蛋好」,狗蛋的「忠粉」會去偵查你的蛛絲馬跡里是不是表現出喜歡張三了,然後給你扣上「引戰」帽子,肆意攻擊。正因如此,作為「假粉絲」的我,喜歡個誰都得藏著掖著,生怕成為眾矢之的。也不敢隨便開麥,默默關注…自娛自樂。

可是,個人對於公眾人物的喜歡,本來就是有差的,每一個人都不應堵住別人的嘴巴。這個道理誰都懂,但現實中卻發展成為「奇怪的和諧」——一旦有什麼比較性問題,粉絲評論都是「抱走不比較/別帶我家張三/別碰瓷」…what???比不比的,誰心裡沒點數?不過想想,和諧挺好的,就當作大家都在獨自美麗好了(●°u°●)? 」總比滿屏對罵強。你愛你的,我愛我的,誰都可以暗戳戳心裡比較,但搬到檯面上就不好看了

追星之所以變的複雜起來,是因為現在粉絲群體已經不僅僅是一群人為了滿足主觀上的共同愛好而聚集在一起了,粉絲群體變成了明星事業中的一部分,能夠直接影響明星本人的商業價值甚至風評。以前的模式是「明星本人去吸引觀眾」,現在的模式是「明星+粉絲一起去吸引路人」。粉絲被重新定義了,成為了商業價值的一部分。以前人們似乎只有兩種身份——粉絲和非粉絲。現在,這個分類被迫細化成橄欖球型——死忠粉,粉絲,路好,路人,路黑,黑粉…

就事論事,題主先想想,自己說的「粉絲」是想到什麼程度?死忠?普通粉絲?路好?雖然說喜歡是自由的,但我們確實應該尊重付出更多的哪些人,我們現在看到的每一位咖,背後都有許多默默付出的追隨者,毫不誇張的說,明星的成就有他們一半功勞。同時,也希望每一個付出太多太多的粉絲能明白,愛與不愛是自由,愛多少怎麼愛也是自由。如果你曾為你的付出和成就感到驕傲,你就應該明白,你站在了粉絲金字塔頂端,稀有而深沉。更多的是愛沒那麼深,但數字龐大的群體,他們可能來來去去,但必須一直有,因為只有這樣,金字塔才穩,明星才能萬年長青。倘若過度苛責敏感嚇走了他們,明星就失去市場了。

拋開以上,理性的回到問題本身「作為粉絲,買個位數專輯應該被罵嗎?」

從題主角度出發我們分析一下:

客觀上:錢是你的,愛幹啥幹啥。

主觀上:心是你的,想愛誰愛誰。

結論:說破大天別人問沒資格因為這個罵你。你可以讓自己有粉絲標籤,但沒必要被束縛。

對於僅僅因為買的少而罵「你」的那些人,寬容點想是愛的太真,入戲太深。嚴苛點想是自以為是,陷得太深。不用搭理他。

做你自己,想愛誰愛誰,想愛多深愛多深,讓追星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一份義務。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理性討論。


不該

買個位數甚至買一張都不該被罵,我覺得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了,不管買多少都不應該被罵,有那個經濟條件想買多少隨你便,但是要求別人也買多就很過分,又不是白嫖。

昨天看到一個節目說到假數據這件事,感覺這方面很病態。歌手發專輯,全靠粉絲沖,實力和質量倒是其次。以至於現在那些榜單和獎項都沒啥權威性。我好希望以後平台採取實名制,設置一個購買上限,然後有個權威的獎項。嗯,希望有一天能實現吧。

理智追星,不要讓飯圈的那些事成為負擔


專輯是用來聽的,不是冰冷的銷售數字,沒有聽的價值的專輯就是垃圾。你不會覺得你家愛豆唱歌很難聽吧


粉絲已經卑微到這種地步了???

追星追出負罪感可還行。

花的每一份錢感覺是在減輕自己的罪惡感

大可不必這樣,自己的錢想怎麼花怎麼花

追星是讓自己快樂的不是么?而不是讓自己變成別人的提款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