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紀年法以立春為節點,那麼生肖是不是也應該以立春為節點?


對於干支的系統介紹,請參看本問題下的子非魚的回答。本文引用了大量的權威文獻,無可辯駁的證明,歷代官方均採用屬相(干支)紀年從正月初一開始,立春派種種觀點和論據,似是而非,大多是主觀附會和想像,以及憑個人喜好去曲解歷史所致,根本經不起推敲,本文將對立春派的觀點以及所謂證據進行逐一駁斥。

一、現代的官方法定標準是正月初一

2017年,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准發布《農曆的編算和頒行》。

標準全文:國家標準|GB/T 33661-2017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過去屬相的歸屬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現在國家標準一錘定音,遵循正月初一的標準,從此有了規範的標準可依。當然,對於如信仰般虔誠的八字迷,封建迷信者,以及一些對曆法、八字一知半解卻又極度無知、固執之徒,雖然可能仍不足以改變他們的看法,但是這畢竟有個權威的說法,對於大多數人還是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下面摘錄與這個問題有關的論點:

1。關於天干地支,僅僅是文字元號,與所謂吉凶無關

2。農曆,農曆日的定義。這意味著,年、月、日只能從北京時間24點起算。那些所謂2月4日(立春)X時X分,進入X年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3。農曆年的定義和命名方式。說明干支和生肖是農曆年的標記,當然適用從正月初一開始。其中的舉例,已經說明,甲子年(鼠年)起訖日期,並非從立春開始。這也徹底駁斥某些大師所謂的干支記年不屬於農曆的謊言。

4。農曆日可以用干支表示。其實農曆月份,也可以用干支表示,只是歷史上使用不廣泛,所以標準也未作定義。

5。農曆的日期的表達方式、頒行要求

6。曆法的權威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標準也是他們制定的。

6。標準制定的背景、說明。現摘錄一下,大意是:長期以來,農曆標準存在混亂,農曆發布和發行管理規定的缺失,又會進一步導致因為自行編算或輾轉複製而內容錯誤的農曆日曆公開發行給社會帶來的混亂。因此為了保證農曆編算的準確性和權威性,並有效維護農曆作為國家曆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有必要規範農曆的編算和頒行工作,制定國家標準。

針對農曆的表示混亂,明確了:

農曆的表示方法指農曆年、農曆月、農曆日的命名方式,以及農曆日期的標識方式。本標準規定的農曆表示方法遵循中國傳統曆法的表示方法:農曆年按照干支紀法和生肖紀法命名,農曆月按照數序紀法命名,農曆日按照數序紀法和干支紀法命名。農曆日期的標識則按照「農曆」以及農曆年、農曆月、農曆日名稱順序組合而成。

標準認為,農曆編算的專業性決定了農曆應由國家指定的專門編歷機構編算,並且農曆作為國家曆法,也應由國家有關部門予以正式發布。如此在確保農曆編算準確性和權威性的同時為出版發行的農曆日曆提供統一的標準日曆資料。公開發行的農曆日曆應依據國家有關部門統一發布的標準日曆資料,如此才能保證農曆日曆產品內容的一致性和準確性,維護農曆作為國家曆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隨著新媒體傳播的普及,手機日曆、網路日曆等電子日曆產品中的錯誤信息也在以更快的速度傳播,因此亟需制定有關的強制性條款。

國家標準對屬相的歸屬已經明確,遵循農曆年標準,從正月初一到除夕!雖然對於八字迷和神棍大師們來講,仍不足以讓他們放棄,他們大抵會說,國家標準不足以取代千百年來的習俗。問題果真如此嗎?請看下一部分,歷代官方都是遵循正月初一作為屬相干支的開始,現代的標準與之完全一致,根本沒有改變,恰好是繼承了千百年流傳的傳統。而神棍大師們認為屬相以立春為準的傳統,不過是在命理學中遵循的傳統,僅僅是在其圈子裡的傳統,不足以推廣到日常生活和正史之中!

二、黃曆(皇曆)和正史作為古代的國家標準,也是從正月初一開始

立春派的重要觀點是,傳統黃曆就是從立春起算的,但都只是引用現代人編寫的在算命網站上找到的亂七八糟的所謂黃曆,這些「黃曆」往往連作者都找不到,毫無權威性可言。下面就讓大家看看真正的古代黃曆。事實上,還沒有一本古代黃曆,以及在港台正規出版的紙質版黃曆,是採用立春說的。

1。清代黃曆

這是清代御用萬年書,可謂地地道道的清代黃曆,雍正十三年乙卯,正月出現一次立春,十二月再次出現一次立春。但都算在乙卯年之下。乙卯年次年為丙辰年,無立春。

上面那些頁,古代皇曆出現的「凡354日」,「凡384日「,只有黃曆從正月初一開始,才可能出現這樣的天數。如認為黃曆從立春為歲首,則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再看上面的光緒年間的黃曆,由於當年立春出現在正月初一之前,所以沒有計入當年,正月的節氣直接就從雨水開始。第二張圖片也是類似的情況,更為決定性的是,仔細觀察一下最右邊的一列,寫著「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X時X刻立春」,分明就把正月初一前的立春視為年前。試問如果認為黃曆從立春開始,怎麼可能出現這種這種低級錯誤?!

2。明代黃曆

下面摘錄明代黃曆的影印本, 資料來源於 《國家圖書館藏明代大統曆日彙編

請看上面的明代官頒日曆,其形式與清代黃曆完全一致,也是遵循正月初一的標準。

有個立春派的觀點非常可笑,在我舉出清代的史書和曆書,證明古代干支紀年以正月初一為歲首時,他竟說「明亡之後再無華夏」,言外之意就是清代的文獻不能代表傳統中華文化,所以我的文獻沒有證明力。事實上這種反智的話,本不值得一駁,先不說這句話是現代才出現的,認為清代的文化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則更是連常識都沒有。我舉的清代文獻是因為這文獻存世最多順手拈來,事實上明代的史書和曆書,其體系和記載方法與清代完全一致。這位知友用一句以訛傳訛的話就想否定清代官方文獻的證明力,未免太不自量力了。他還說干支紀年是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就是按立春算的,這未免又是一個荒謬的循環論證。

3。清實錄

立春派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還試圖在古代文獻上找依據,最早在2009年的民間紅學家陳林,說在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上找到諸如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實錄》的記載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的記載,認為在正月初一之前的立春,已經標記了下一年立春的字眼,遂認定清代是立春作為干支紀年的證據。

嚴正闢謠

事實上這是對《清實錄》體系的不了解,斷章取義所致。《清實錄》上每半個月的紀錄為一卷,每逢農曆初一、十六都有年號紀年、干支紀年,作為卷首。就像現代報紙和個人日記,總是抬頭記載日期。只有在正月朔時,年號和干支才會變更。實錄卷之七百七十六,」乾隆三十二年。丁亥。春。正月。丙寅朔。上詣奉先殿行禮「,對應公曆1767年1月30日,干支紀年已換歲。」辛未。祈谷於上帝。上親詣行禮。是日。立春。順天府進土牛春山寶座「,對應公曆1767年2月4日。對於每日記載的史書來講,抬頭記載時間,不但是千百年來延續的習慣,顯得莊重。

《清實錄》在年末的立春標記為下一干支年立春,系在卷中的正文部分變更,並不是正式的紀年變更,僅適用於立春出現在年末的情形。立春作為二四節氣之首,由於二四節氣和農曆的錯位,導致一個農曆年中,會出現在年末、年初和兩頭春的現象。遇到立春出現在年末的情形,《清實錄》把其標記為下一年干支,僅意味著這是屬於下一年的立春,因為立春是一年的第一個節氣。但是紀年並未結束,要等到十二月底才結束。

因此,當遇到立春出現在正月初一之後,《清實錄》只會標記為」是日立春「。按照立春派的觀點,如果標記「癸未年立春」即意味著干支紀年的更變,為何並非每年的立春都這樣標記,難道只需要一部分年份才變更干支嗎?這根本就無法自圓其說。最為決定性的是立春在十二月十五的情形。1871年2月4日(同治九年十二月十五),裡邊有寫「辛未年立春」,如果這是干支轉換的證據。為何在第二天,清實錄上仍記載「同治九年十二月庚午」,難道不是過了立春就是換了干支嗎?事實上只有到了1871年2月19日,清實錄的抬頭才轉換為「同治十年辛未春正月朔」。

對於《清實錄》上的立春的記載方式,民間紅學家陳林曾在2008年春節期間,與歷史學家葛劍雄在微博上辯論,葛教授認為干支紀年毫無疑問是從正月初一開始。但一開始葛教授被陳林拿出《清實錄》的證據嚇住了,但經過對《清實錄》的詳細考究,葛教授最終得到了與上面相同的結論。[轉載]葛劍雄教授,你知罪嗎?

順帶一提,這個所謂民間紅學家陳林,完全就是一個跳樑小丑,他以極盡惡毒的語言,攻擊近現代紅學的主流研究成果,而他公布的所謂「大發現」,實則就是東拼西湊,避重就輕,用斷章取義,倒因為果等辯論技巧粉飾,學術界本就一片嘲諷。讀者可以點開剛才的鏈接,「領略」一下這位民科的「風采」。

4。明實錄

立春派有位明史愛好者(根據他在知乎的回答可知)提出,清代史書皇帝年號和干支在一起是不嚴謹的,而他心愛的明朝則不是這樣。他認為,年號紀年從正月開始,但干支紀年仍從立春開始,《清實錄》把其放在一起,導致人們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以為他們是同步的。而《明實錄》,上面記載的日期只有皇帝年號而沒有干支年號,就不會像《清實錄》那樣留下錯誤。

闢謠:

這位明史愛好者根本沒有認真讀過《明實錄》,明實錄上有敘述元末的歷史,在明朝年號正式建立之前,其敘述年份時,同樣也是以干支紀年的形式,而且多個年份的記載均顯示其支持以正月初一為歲首。

甲午春正月甲子朔,其中甲午春,即甲子年(公元1354年,元朝至正十四年),下面的」甲子「,則為農曆正月初一的干支。查曆法得知,公元1354年1月25日為正月初一,而立春在1月28日,正月初一早於立春,但在正月初一已經標記為新一年的干支。(註:1582年格里高利下令調整公曆,刪去了10天,導致1582年之前的立春不在現代公曆的2月初)

上面」乙未春正月戊午朔「,基本和上面一樣的體例。

但是若非正月,則只會顯示農曆的月序和朔日(初一日)的干支,丙申年(1356年),「夏四月辛亥朔」,「五月庚辰朔」,「六月庚戌朔」

終上,《明實錄》上的干支紀年的記載方式,其實和《清實錄》完全一致。我舉了鐵證如山的明代正史之後,那位所謂的「明史愛好者」,馬上就開始胡亂狡辯,為了支持立春說,居然說《明實錄》敘述元末歷史,又不能用元朝年號,使用干支是不得已為之,干支紀年和年號紀年實際不一致之類的話,我對這位熟讀史書的明史愛好者,連基本的紀年體系都搞錯,感到莫名的悲哀。他所說的所謂不一致,完全是他自己的主觀想像。如果他有種,應該去查查權威典籍,看能不能找到所謂干支紀年和年號紀年不一致的有力證據。

5。其他朝代的正史

明清兩代留下的古文獻實物較多,有力地證明干支記年的起點問題。而明代以前的正史中,也不難發現干支紀年從正月初一開始的證據。

《元史》卷二·本紀第二 ◎太宗 四年壬辰春正月壬午朔,拖雷敗金將完顏兩婁室於襄城。(對應公曆1232年1月24日,已換干支紀年。而此年立春日為1月29日)

《元史》卷三·本紀第三 ◎憲宗 九年己未春正月乙巳朔,駐蹕重貴山北,置酒大會 (對應公曆1259年1月25日,已換干支紀年。而立春在1月29日)

(庵溪提供)

《宋史·律歷十五》記有:「今淳祐十年冬所頒十一年歷,稱成永祥等依《開禧》新曆推算,辛亥歲十二月十七日立春在酉正一刻,今所頒歷乃相師堯等依《淳祐》新曆推算,到壬子歲立春日在申正三刻。」 「辛亥歲十二月十七日」與「壬子歲立春日」對舉,明矣。這個也和《清實錄》相呼應,證明標記「XX年立春」,僅僅說明這個立春是下一年的立春,但紀年仍視為年末。

(方曉提供)

更早的恕不提供,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翻正史,立春派能夠找到干支紀年從立春開始的證據算他們有種!

2000年多年前的《史記》,對正月初一和立春,已經作了重要區分。《史記·天官書》明言:「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此書明確了漢武帝時正月朔才是歲首的地位。隋代杜台卿的《玉燭寶典》也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為開始之意;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宋代吳自牧《夢梁錄·正月》也寫得明明白白:「正月朔,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三、干支紀月也是以農曆月份為準

中國古代的正史多用干支紀年,干支紀日,而干支紀月比較少,但在黃曆中,仍可以看到干支紀月的記載。立春派認為,即便認為干支紀年的起點存在爭議,干支紀月遵循節氣的標準,這一點應該毫無爭議。他們認為,干支紀年從立春開始,那麼干支紀月也是以節氣作為分割,比如寅月起止時刻就是立春到驚蟄。

嚴正闢謠:

雖然干支紀月歷史上不常用,而現代農曆的國家標準也沒有定義,但並不代表沒有標準。古代干支紀月也是遵循農曆的標準,寅月從正月初一到正月月末,卯月從二月初一到月末,以此類推,如果遇到農曆閏月,則閏月不予標記,或者其干支紀月與前月相同。

下面舉出明清兩代的黃曆,證明這一規則!

明清兩代的黃曆,會逐月記載日期,在每個月的抬頭,已經記載當月的干支紀月,上圖中的六月,建乙未,從初一開始逐日列舉。另外該年的六月初一晚於小暑,所以在最右邊特意使用「前月」來記載小暑的時刻,明確小暑不屬於「建乙未」的六月,從而徹底駁斥干支紀月以節氣為分界的錯誤觀點。

這張明代黃曆系大明隆慶三年己巳年,遵循同樣的原則,連樣式也大同小異,正月初一早於立春,但「建丙寅」從正月初一開始。

特別地,該年閏六月,但干支紀月只標記六月,閏六月不標記,這也證明官方干支紀月用於農歷的規則!如按照立春派的觀點,進入立秋應該是進入申月了,但是黃曆卻沒有任何記載!

干支紀月從農曆為準,尚有唐代薛能的詩句《除夜作》,「和吹度穹旻,虛徐接建寅。不辭加一歲,唯喜到三春。」分明建寅就是從新年開始算的。

有些神棍文盲言必稱傳統文化在港台,原因是港台地區沒有限制算命。下面就看看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故宮文物日曆2019》,看看人家對干支紀月是怎麼記載的!看到沒有,2019年2月4日,戊戌年除夕,也是立春,台北故宮日曆標記的仍是「乙丑月」,並沒有在立春更新為「丙寅月」,分明傳統曆法和八字神棍所使用的是兩回事!

立春派在褫奪干支紀年的同時,還試圖剝奪干支紀月,但是找不到任何權威文獻支持,只好被一次次無情打臉。

在本回答的一個評論中,立春派有一個人的觀點也是非常荒謬。他認為,干支紀年從正月初一開始,但干支紀月,算月建的時候,還是節氣為準,這樣就會導致不同步。就因為「不同步」,他居然可笑地以這個理由來否定國家標準的合理性,認為國家標準的官員太智障。看來他心目中首先認定干支紀月無爭議遵循節氣。殊不知,正確的做法就是,干支紀年和干支紀月都是從農曆開始算的,他覺得混亂其實是錯誤理解所致,實在不知道是誰更智障。

四、再駁立春派種種似是而非的所謂論據

立春派用以支持屬相干支從立春開始的所謂觀點以及證據,沒有任何權威古文獻的證明,而且大多人對於曆法以及歷史,一知半解,存在大量主觀附會,以陽曆的思維習慣強加干支紀年身上,更有一些八字神棍,不顧歷史事實,大肆造謠,嚴重影響人們對曆法的正確認知。下面對立春派的所謂觀點逐一進行學理上的駁斥。通過本部分,讀者可以看到立春派如何歪曲事實,見識一下他們低劣的知識水平。

(一)黃曆就是採用立春說嗎?

中山大學民俗學者葉春生,說翻閱任何一本的黃曆,是從立春算起,從而得出屬相從立春算起。春節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是近代才確定下來的。「1912年,孫中山先生宣布廢除舊曆,採用公曆紀年。到了1914年,時任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頒布法令,規定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在此之前,傳統上以立春作為歲首,更早的時候也有過以冬至為歲首的情況。」立春不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個節日。古代帝王都會在立春這一天舉行祭祀活動,以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生肖從立春還是春節開始?

嚴正闢謠:

葉春生是一個民俗學家,同時也擅長看風水命理,他支持立春說,本也情有可原。但是他說翻開任何一本黃曆都可以看到立春算生肖,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勇氣翻閱上面提到的真正黃曆。可是民國的黃曆由民間命相術士編寫,只是徒有黃曆的形式,與封建皇朝官方頒發的真正黃曆有本質區別。民國之後部分命理學家編寫的從立春算起的黃曆,只能證明有部分黃曆採用立春說,根本不能證明歷代黃曆都是如此。

再看看當前以老黃曆形式印製的紙質版日曆,以2017年丁酉年正月初一為例,春節在2017年1月28日,在立春之前,但干支紀年已經標記為丁酉年,而右下方的「今日八字」一欄,記載的當天出生的人的八字,最左邊一列為年柱,仍處於丙申的狀態。換句話,老黃曆中的干支紀年和八字的是分開來記載,干支紀年是屬於農曆的,遵循正月初一開始,實在不知道哪位命理學大師和學者,居然能夠得出老黃曆支持從立春開始的證據?!

再看2015年的老黃曆,立春當天,是農曆十二月十六,所以干支紀年的記載仍是「甲午年」,而只有在「今日八字」一欄,年柱才變更為乙未。

對於這種以老黃曆形式印製的紙質版日曆,雖然在中國大陸民間通行,但涉及封建迷信等原因,沒能獲准在大陸正式出版(沒有書號,出版機構),多數是盜印自香港風水機構。到目前為止,還真沒有發現有這種紙版老黃曆,是把干支紀年的起始日移到立春的。

下面是香港出版的較有代表性的通書《聚寶樓》,書中幾乎全是易學術數的內容,應該符合算命神棍們心目中的老黃曆的形式了。從圖中看出,戊戌年頭的第一天是,正月初一。2018年的立春日,分明寫著「丁酉年」,請問神棍們,你們不是說立春之後就是狗年了嗎?這怎麼解釋?這個事實證明,真正嚴肅的現代老黃曆,也沒有採納所謂立春說!

(二)歲首就是立春嗎?

有個立春派扯「年」和「歲」的區別,他認為,年是指正月初一到除夕,就是現在的農曆年,而歲是指一個回歸年,反映的是季節變化周期。因此歲更應該反應陽曆,從而得出立春是歲首,正月初一是年首,而干支紀的是歲而不是年,進而得出歲首就是立春。還搬出先秦的文獻《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鄭玄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中、朔大小不齊,正之以閏,若今時作曆日矣。」《禮記·月令》孔穎達疏:「中數者,謂十二月中氣一周,總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謂之一歲。

這個神棍還說,年本質上只有皇帝年號紀年,而干支和生肖只屬於紀歲,所以只能以立春開始。

嚴正闢謠:

這個神棍還算會在找文獻,可惜他忽略了語義是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今天還在強調回字四種寫法,就如同孔乙己一樣可笑。

真實情況是:先秦時間,年和歲的確是如神棍所言,年是指曆法上的周期,歲是季節變化的周期。但是,久而久之,人們也就約定俗成,年和歲演變成了同義詞,最遲在漢代,年和歲就已經分不清楚。年和歲就是一個意思。《史記·天官書》明言:「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這裡,就是正月也視為歲首。《舊唐書》 本紀第十 肅宗:「月為四月,余月並依常數,仍依舊以正月一日為歲首」。《舊唐書》志第二 禮儀二:「今每歲首元日,於通天宮受朝,讀時令,布政事,京官 」,這裡也明確把元日視為歲首。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清人郝德懿編著的《爾雅疏義》云: 「年者,谷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為歲名」現代編製的《辭源》雲,「年,歲,指地球環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 又云: 「歲、年。一年為一歲。」

事實上,除夕,正式名字就叫「歲除」,現在人們所稱的「除夕」已經是別名,這有宋代《歲時廣記》。現金我國北方還有守歲的習俗,意思是一家人吃完餃子後在家裡等候新年到來。

現今大受歡迎的《故宮日曆》,對傳統節日也做了很好的梳理,恢復了一些古代的節日記載,而對於除夕,並沒有記載「除夕」,還是按照古代舊制,記為「歲除」。

由此種種,都證明了,所謂立春才是歲首,是神棍故意捏造的謊言,無論是年首,還是歲首,都是指曆法上一年的開始,即正月初一! 其實,古籍中,「歲首」的意思,大多數都是指曆法上的開始,下面摘錄一下《漢書》的搜索結果,供參考。其實漢書的記載中,顯然正月才是歲首,在宋代的《資治通鑒》也確認這一點。

所謂歲首是立春,年首是初一,完全就是神棍自己的YY。他的邏輯是,從先秦歲的概念是指季節變化周期,而只有陽曆才能準確反映季節,節氣本身就是一種季節變化,所以歲=季節周期=陽曆,而古代曆書中往往都有「歲次甲戌」(詳見上文的明清兩代曆書的圖片)的記載,干支是和歲掛鉤的,歲=干支,因此干支=歲=陽曆,從而YY出干支是紀歲首的,所以要從立春算,也符合歲的定義。這種荒謬絕倫的邏輯,完全是預設立春說的立場,再主觀附會古籍中的解釋,其實從中可以看出上面的推理,每一步都是在主觀附會,一沒有文獻證明,二連歷史都搞錯了。事實上,古代曆書中,所謂歲次甲戌的記載,僅是先秦歲星紀年的一種慣用手法,但是具體歲的起點,也沒有明確說立春就是歲首。漢代以來的「歲」的含義與先秦時期大為不同。沒有任何文獻證明先秦的歲首是立春,反而大量文獻都證明,年首,歲首都是正月初一。人家從2000年前的漢代就分不清楚年和歲的區別,不做區別,你9102年還去區分,煞有介事地提醒現代人要按照兩千年前的定義去理解?簡直比孔乙己還可笑!何況從古籍中,證明歲首是正月的文獻多了去,就是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歲首是立春。不信讀者可以自己搜索。神棍僅憑先秦古籍的記載歲的定義,就YY出立春是歲首,這水平太讓人類佩服了。

(三)干支歷是否存在?

八字神棍和所謂的大師認為,以干支符號紀年、月、日、時,組成一套干支歷,這套干支歷和農曆是不同的曆法,干支紀年是屬於干支歷的,農曆嚴格來講只有皇帝年號紀年,現在沒有皇帝年號,才借用干支來紀年。干支歷是中國的陽曆,自古以來就一直沿用。在現代權威著作中,也有干支歷的記載,如張培瑜的《中國古代曆法》,《公曆農曆干支歷對照》,其中《中國古代曆法》卻明提出干支歷以立春為歲首。

嚴正闢謠:

干支歷是偽說,是八字神棍捏造的不存在的曆法。中國大百科全書關於曆法的定義,曆法就是編排日子的體系。按照干支歷的觀點,以節氣時刻為分割點,一天之中可能分屬兩個月、兩年,況且具體的時刻點每年不一樣,這顯然無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八字神棍杜撰的概念「干支歷」。使用百度高級搜索「干支歷」,只有88700個結果,使用中國知網搜索「干支歷」,只有1篇文獻被命中,而且還只是討論中醫的文章,搜索萬方數據,返回的內容的稍多,但是前幾篇都是論述干支和中醫的關係。由此可見,所謂「干支歷」根本沒有被學術界所承認,甚至他只是近幾年在網上出現,被一群神棍大師極力鼓吹成一套曆法。是前幾篇都是論述干支和中醫的關係。

1。關於《中國古代曆法》的記載

八字神棍視為聖經般的《中國古代曆法》,明確提出干支歷從立春開始,作者也算權威,張培瑜是曆法專家。該書在前言中提及,

他認為干支紀時是陽曆體系,以立春為歲首。這是立春支持者的最重要證據。但是,張培瑜先生撰寫的《中歷及二十四節氣時刻計算》,發表於《廣西科學》1994(3)。在這篇文章中明確指出,干支歷在民間俗稱「八字」,也就是說,張先生認為干支歷就是八字。這裡所謂的以立春為歲首的干支歷,其實就是八字。僅僅是八字從立春為歲首,並不能證明曆法也是如此。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曆法》的序言中提到的「干支歷」,張培瑜在更早的論文已經毫不客氣地指出干支歷就是八字。八字是按立春計算的,但不能推出在其他領域也如此。

其實張培瑜也有其他著作,其中有代表性的《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裡邊對中國歷史上三千多年每一年的年月日和干支對照,都清楚列舉。就看看這種曆日表示怎樣的。

這本書,列舉了歷朝歷代的厲譜,從先秦到晚清,可謂最權威的古代曆法了。看看人家,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全都是按照正月初一的標準,個別年份的開始直接就是雨水,而不是立春,閏月的干支就跟前月相同,與古代曆書的古文獻的體系完全一致。這些八字神棍斷章取義的功夫了得,張培瑜僅僅在論文提到八字是干支歷,就集體高潮,以為張培瑜支持立春說,沒想到人家一到了嚴肅的學術場合,根本就不鳥八字一眼,該怎麼來還是怎麼來,張培瑜對八字和曆法,還是分的很清楚的,不容八字神棍染指!

我曾在百度貼吧和一個神棍辯論,他對張培瑜的崇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他認為干支歷出現在這本書中,就證明這得到了權威專家的認可。我說《中國古代曆法》是張培瑜主編,這本書是集體編寫的,他只是在該書序言中提到干支歷,這個是他個人觀點,不代表專家組的一致意見,他就破口大罵,說如果其他專家不同意,主編還能讓他們繼續寫嗎?簡直不能更搞笑。翻遍《中國古代曆法》正文,隻字不提干支歷,要是他真是古代重要的立法並且得到官方認可,怎麼沒有半點介紹?學術上,要提出與大眾觀點中不同的觀點,顛覆學術公認的理論,必定要求尋找更多的論據,可惜的是,神棍找到這幾篇少數紙質版文獻,用於推翻公論,還早著呢。因為立春派是按照自己的觀念解讀這些文獻,而這些文獻所表達恰好是支持了干支與農曆掛鉤的結論。

2。《公曆公曆干支歷對照表》

這本書是神棍找到的唯二的明確使用「干支歷」的著作,這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天文台。

這本書雖然提到「干支歷」,但是干支歷指的是以正月初一為歲首,每月朔日為月首的正統曆法上的紀年紀月體系。根本不是神棍們所宣稱的以立春為歲首,書中不但沒有提及干支歷要以立春為歲首,反而再次鐵證干支紀年紀月都是以正月和朔日為準。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該書日期對照表中,干支紀年明確標示為農曆的干支紀年,而干支紀月也是和農曆的序數紀月在一起的。例如公曆為2月,農曆為正月,正月的干支為」庚寅「。這裡的」正月「,」二月「就是農曆中的月份,根本不是百科中所歪曲的只是」序數「。因為按照」干支歷民科「的理論,干支歷根本不存在序數月,只有干支月,所以這裡的農曆序數月和干支紀月是一一對應的關係,而農曆的閏月,干支紀月不單獨標記,一般認為與閏月前一個月相同。所以在對照表沒有單獨標記農曆閏月,但是在日期中有標記閏月。

決定性的證據的在該書245頁的《屬相分列表》。如果按照神棍的理論,屬相應該也是從立春算起的。

但是在該書的表格中,非常明確,屬相的日期都是農曆年在公曆的起止日期,由此說明,該書根本沒有支持所謂」干支歷從立春開始「的理論,而是再次鐵證農曆、干支和屬相都是按照農曆起算的!

3。八字神棍的所列舉的兩本權威著作,有關干支歷的起算點竟然不一致,加上知網上對干支歷的研究論文少之又少,足以證明所謂干支歷,完全就是現代杜撰的!更過分的是,明明沒有什麼文獻的證據,神棍們像韓國人一樣,剽竊干支紀年和農曆的歷史,把干支歷說成是「自古以來就得到官方實行」,實際上正如子非魚所梳理的,以立春為歲首的曆法體系最遠只能追溯到宋代的沈括,而八字採用立春演算法最遠可以追溯到明代,他們就把宋代之前的干支紀年歷史說成是干支歷的歷史,其無恥程度實在深,臉皮足夠厚。

下面就是一位已經被知乎永久禁言的神棍發表的謬論。

(四)民國的法令是否改變過歲首,春是否大過年?

八字神棍認為,現在的春節,其實是以前的立春,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把正月初一由元旦改為春節,把立春的「春節」這個稱謂拿掉。因此人們把立春為干支紀年歲首轉移到正月初一。

還有一個自稱中山大學的學生,胡說所謂「春大於年」,所以古代立春歲首的地位被正月初一所取代。

嚴正闢謠:

這是徹頭徹尾的錯誤,袁世凱法令只是把正月初一和立春稱謂調換了,事實上沒有改變正月初一作為歲首的地位。由於民國政府廢舊曆,得不到民間的認可,多年來民間的正月初一慶祝新春的活動一直沒有停止。而立春,他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傳統的「鞭春牛」習俗寓意農耕的開始,但與歲首根本不著邊。

到了今天,正月初一及其民俗仍然深入民心,但立春的習俗有多少人記得,有多少人沿襲?而且按照神棍的邏輯,為什麼原來立春的諸如鞭春牛等習俗沒有轉移到正月初一,卻偏偏諸如歲首等純粹觀念上的東西卻轉移到正月初一,這實在令人費解,根本無法自圓其說。這完全是神棍自己的胡說八道!

還有一個不學無術的中大學子,信口雌黃說「春大於年」,說在古代立春比正月初一重要。我就問一下各位知友,你們在自己的老家聽說過立春比過年重要嗎?現在過立春的,記得立春的民俗的人有多少?現在立春的民俗,在絕大多數地方都已經式微了,甚至都不能認為是傳統節日。

雖說是百度不靠譜,但是只要搜一下,就會發現,根本沒有搜到多少有價值的內容。其實「冬大過年」的說過倒是有,意思是冬至的重要性比過年還高,而各地在冬至確實至今仍當作除夕來過,有實實在在的民俗。神棍們就把「冬大過年」,偷換成「春大過年」,以此來「證明」立春歲首的正當性。

有個神棍加文盲,居然說農曆是落後的,應該加以取締,全面使用陽曆,我就問他一句,你是否過春節,如果你自願放棄所有農曆假期,正常上班,才有資格跟我說應該取締農曆。

(五)國家授時中心和紫金山天文台誰更權威?

神棍們提出,在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的「日梭萬年曆」,採用的是立春為干支紀年歲首的觀點。他們認為這是國家時間測定機構的權威認可。

嚴正闢謠:

其實這也很可笑的,天文學上,授時和曆法根本是兩回事,他們對天象的觀察和計算,完全不同。國家授時中心不負責測算曆法,國內負責編製曆法的是紫金山天文台,他們編製的年曆,是民用日曆的印刷依據,在紫台官網上非常明確支持干支紀年以正月初一為歲首。

下面是紫金山天文台官網下方的曆法查詢,可以看看紫金山天文台的權威觀點,前面提過,曆法就是他們制定,沒有其他機構比他們權威!

下面是2006年由劉寶琳主編的《一百六十年歷表》,明顯是生肖和屬相都是以正月開始的。

立春說的支持者在大力吹捧日梭萬年曆的權威性的同時,忘了一個基本的常識,據百度百科介紹,日梭萬年曆是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劉安國教授,專門為國家授時中心「時間網站」和「國家授時中心網站」專門研製的萬年曆軟體。一個非授時中心研究員,本身只是農業學家的劉教授,如何成為授時中心的時間權威,他能代表授時中心的立場嗎?而且這個日梭萬年曆,其實是掛在授時中心的時間科普網站,並非授時中心正式出版的,說白了只是掛名發表,怎麼代表授時中心權威認可?簡直荒謬!

要說權威,看看最權威的《人民日報》,看看人家是怎麼記載的干支紀年的,是國內所有的報紙和正規出版的日曆,全都是正月初一換干支。我覺得神棍們應該湊錢去買一個「熱搜」,像紫光閣地溝油那樣,《震驚!人民日報的報頭幾十年的錯誤從未更正》

五、揭露立春派種種啼笑皆非的證明漏洞

八字神棍不知道是真心水平有限,還是為了顧不一切維護祖師爺的「尊嚴」,要麼狡辯,要麼謊話連篇,下面摘錄一下,讓知友見識一下他們低劣的水平。

1。循環論證

神棍們最常用的證明方法就是,因為生肖是依附於干支,而干支是陽曆,所以生肖應該算立春。但事實上,神棍們對於為何干支要依附於陽曆,從來沒有回答過,都是避重就輕,因為確實找不到依據為什麼干支必須依附於陽曆。大家有空看看我的評論,有位中醫研究生,一上來就罵我不懂曆法,不懂節氣,可惜他了什麼有價值的觀點?什麼都沒有,只知亂噴,他同樣迴避了為什麼干支要和陽曆掛鉤的根本性問題。

有的就是因為現代已經使用慣了陽曆,所以潛意識覺得農曆不靠譜,閏月不好處理,又不能精確反映季節變化。這心態說白了就是陽曆的慣性思維。對於曆法來講,是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就算是現代公曆一樣有閏年,一種曆法遵循了一個標準就必然無法完全兼顧其他標準。對於公曆來講,十二個月的天數是人為規定,沒有天文意義,以公曆為參照,農曆的日期不固定。但對於古代只有農曆時,古人是不是也會認為,節氣的日期不固定,參照以來不方便呢?農曆的月份對應一個朔望月周期,具有天文滿意,其通過閏月的設置,也算是兼顧了季節變化。但是以陽曆來否定傳統曆法,無疑是可笑的,只是參照系不同而已,就像中學物理的運動和靜止問題,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陽曆和農曆方便和不方便同樣是參照系的問題,要是不懂,那就是連中學水平都不如,

2。砌詞狡辯

立春派找不到方法有力辯駁鐵證如山的古代文獻,就狡辯起來,上文提到的明史愛好者是一例。我還遇到過一個神棍,明明明清兩代的曆書和史書明明白白,干支就是和正月初一對應,偏偏狡辯說這只是大概對應,實際上不一致。說什麼干支寫在年首,不代表從那裡開始就是年首。

既然如此,古代的曆書和史書都是「大概對應」,請你去找一下精確對應的古代文獻!神棍們能找到算他們有種!總之對他們有利的就是精確對應(如《清實錄》的「癸未年立春」),不符合她們期望的地方就是「大概對應」。

3。以偏概全,否定一切

有個神棍加文盲,邏輯的無賴程度令人嘆為觀止。說官方就一定對嗎?什麼審判伽利略,十年動亂也是官方的行為。

此貨的無賴在於,他沒有直接證明官方在生肖問題為什麼錯了,而是說官方曾經做錯事,所以在這個問題不一定對。我就說你曾經做過錯事,所以你現在做的這件事,我敢肯定不靠譜。要是現實中有人對其說這樣的話,我肯定他已經暴跳如雷了。要是認為官方關於生肖的標準錯了,就拿出證據來證明,說官方曾經做錯事,就能證明生肖標準錯了嗎

還有一個神棍說,《清史稿》里史實錯誤太多,所以書中出現紀年低級錯誤也不足為奇。這也是無賴邏輯,就算清史稿有史實錯誤,也不能證明其紀年方法是錯誤的。他要麼就證明清史稿的紀年方法錯誤,單純一個清史稿曾有錯誤,就妄圖推翻《清史稿》的紀年方法?簡直不自量力。

4。斷章取義

民間紅學家陳林提出在紅樓夢九十五回賈元春逝世的章節,提到

……不多時,只見太監出來,立傳欽天監,賈母便知不好,尚未敢動。少刻,小太監傳諭出來,說:「賈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三十一歲。賈母含悲起身,只得出宮上轎回家。……

認為,紅樓夢中,元春是年前去世的,因為過了立春,所以認為是下一年,「卯年寅月」。

這個解釋有點斷章取義,因為按照立春派的觀點,立春當天,干支紀年應該已經是下一年。但是事實上上文明確提到,立春日仍是甲寅年。所以紅樓夢這段恰好反映了曆法和八字在紀年方法的差異。

5。邏輯混亂,不著邊際

也有一個知友跟我長篇大論了幾次,說干支紀年應該還給立春,還上綱上線的說我維護傳統曆法,是缺乏思考,固守權威的表現,而他主張完善傳統文化,倒成了創新。

其實,曆法這東西,本是數千年來約定俗成的結果,諸如歲首,干支之類,其實都是人為規定,但是經過幾千年,人們普遍接受,成為一個現實。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改變的,儘管他有這樣那樣的弱點,但改變他仍屬不易。公曆在20世紀曾有人提出改革,但都失敗了。在沒有新的被普遍接受的曆法方案出來前,我們只能接受他。我只是還原曆法的本來面目,糾正人們的錯誤認識,不是說要維護他。如果未來有一天,干支紀年以立春為歲首,被絕大多數人廣泛接受,他也就成了既定事實。但至少在目前,我們並沒有看到這一趨勢,國家官方新聞、曆法研究機構乃至所有正規出版的日曆,都沒有採用立春說,這顯然不能說立春說得到廣泛接受。

其實此人的思維非常跳躍,跟他說理很難。他說要發揚改造傳統文化,其中就包括應該干支紀年還給所謂陽曆。這一點也是荒唐的。干支紀年本來就是農曆,何來還給陽曆一說。還說陰曆是屬於次要地位,這完全就是信口雌黃了,陽曆和陰曆只是曆法的形式,根本沒有優劣之分。在他心中潛意識就認為陽曆的地位高於陰曆,所以最好生肖就應歸屬陽曆。只可惜,他眼裡的「應然」與實然相差甚遠,我跟他最終話不投機

6。胡說官方

也有一個聲稱端午節放假就是她們整出來的知乎回答,說民俗學家施愛東的官方答案是立春。我不知道施愛東的答案如何成為了官方答案?從公開的報道中,施愛東的確是主張立春學說,並且他是上文提到的葉春生的學生。我的推斷是,這個知乎用戶有可能是施愛東的學生,而施愛東是2007年做端午節放假調研的課題組成員,因為施愛東幫官方做課題並得到落實,所以這位施愛東得意門生就認為施愛東觀點得到官方認可,最後推出施愛東主張立春說也是官方答案。這個邏輯也是荒謬絕倫的,施愛東幫官方做課題,並不等於施愛東的觀點也全盤被官方接受,難道他在A領域做官方課題,官方就要承認他在B領域的觀點。

7。反客為主

有個神棍說,談生肖不談算命幹什麼,因此只能在算命的角度理解,並遵循算命界的規矩。

生肖和算命到底是誰利用誰。從歷史看,生肖用於指代人的出身年份,應有兩千年的歷史,八字算命只有約1000年的歷史,確切講是八字利用生肖來算命,但是生肖作為民俗文化,很多人不信算命,但不妨礙其喜歡屬相,所以不是只有在算命場合才能談生肖,神棍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綁架生肖,意圖把算命界的規則強加在非算命的場合,還大肆歪曲宣傳,造謠混淆視聽。

六、出現爭議的原因

立春說的支持者試圖把干支紀年和農曆割裂開來

立春支持者試圖把純粹的干支紀年從農曆中割裂開來,認為農曆並不擁有干支紀年,干支紀年是單獨的曆法,以至於使用所謂「干支歷」來稱呼純干支紀年,但事實上,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使用干支紀年,干支紀年作為曆法的紀年方式,沿用至今長達兩千年,一直具有官方地位,這一點是不容置疑,任何試圖把干支紀年從農曆中剝離,都是無視基本歷史事實。更有偏激的說法是」農曆只是借用干支紀年「,反客為主,顛倒是非黑白。雞年_百度百科

《史記.天官書》有雲,「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明確了正月朔才是歲首的地位。而古代正月初一的名稱——「元旦」,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 的記載。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所有這些,都把正月元旦視為歲首地位從未間斷。王安石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顯然也把正月視同年歲的變更。

《袁宏道集》中,《戊戌除夕》《己亥元日晨起》上下相續,按西曆,前為1598年1月26日,後為1598年1月27日,俱在立春之前。為何作者自書的記年干支明顯不一?——因為他們就是以正月初一為新舊干支之分的,本不以立春為分。即使不查公曆,也可以知道戊戌、己亥這兩年的元日,絕對不可能都是當年的立春之日,而從第一天的除夕到第二天的元日,很明顯,他所遵照的干支的變更,是從正月初一而定的,沒有帶立春玩兒。

兩例一見於史,一見於集,其他史、集之中,當有同類,不復贅舉。

兩個例子,俱可否定「干支紀年起止於立春」之說,尤其為正史,屬帝王官家之紀年,更不為隨意之舉。

再則,王朝更為慎重的改元,放於來年正月初一,已可見官家年之變更,只與太陰曆之正月初一直接相關,與立春無直接干係。《明實錄》、《清實錄》、《清史稿》均遵循同一個先例,皇帝紀年和干支紀年在正月朔一同變更。這充分體現在每卷的抬頭,好比我們寫日記,到底是在抬頭記載紀年變更,還是僅在正文中變更紀年更有證明力,不是顯而易見嗎?

所謂純干支紀年,歷史上並不真正存在過,干支歷的體系,一天甚至會因為節氣點的時刻而分屬兩天,兩月和兩年,如此複雜的計算顯然是老百姓所不能接受的。無可靠的權威文獻證明:八字(干支歷)以立春為歲首,被官方和民間應用於八字命理學以外的地方。擴大以立春為古人紀年之始,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某些不信奉八字命理學的一般人,也支持立春說,原因就是對陽曆的偏好。公曆在現代毫無疑問是官方和日常生活所使用,正確反映季節變化。而農曆不能反映季節變化,日常生活多不用,以至於部分人漸漸對陽曆產生偏好,而立春說也是依據陽曆,所以認為屬相依附於陽曆更為合理。大多數不會有興趣了解農曆曆法的來龍去脈,心理上對陽曆的偏好就採用了立春說了

事實上,直到現代,屬相立春說從來未被任何正式出版的日曆所採用,只不過某些八字愛好者在網上大造輿論,使得這說法被更多的人所認知。相對於晦澀的曆法原理,八字命理吉凶顯然更被人們所關注。2015年春節期間,中國科學報有篇文章《羊年始於立春還是大年初一?》,詳細交代了爭議產生的來龍去脈,根本原因就是,

皇權政治的結束、農曆喪失官方正統地位不受法律保護、命理家(算命先生)乘機爭奪曆法正統,是根本原因。羊年始於立春還是大年初一?

干支在曆法和八字命理學中使用,但是兩者屬於完全不同的體系和範疇,就因為共同一套干支符號,容易出現歧義,再加上算命學者別有用心的解釋,導致人們對干支紀年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但是追本溯源,大多數人還是遵從屬相從正月初一開始的傳統。某些人缺乏獨立思考,發出「活了幾十年現在才知道自己的屬相錯了」,其實活了幾十年一直沿用正月初一,反倒證明該說是通說,更具有普遍性。在學術界,理論需要證據,非比尋常的理論需要非比尋常的證據,要發出與傳統觀點相悖的理論,需要更多的有力證明,而立春說的支持者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同時,干支符號在多個領域使用,更證明他僅僅只是一個敘事符號,本身並無任何神秘性,與人的吉凶命運掛鉤更是可笑至極。

民間的八字算命者,以所謂傳統文化為由,大力鼓吹屬相為立春為歲首,事實上也為自己的命理理論造勢,試圖讓人們重新接受算命術。但在科技昌明的今天,算命術屬於傳統文化的糟粕,應當加以否定。

七、結論

因此,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認為屬相僅僅是指代出生年份,正月初一是屬相更替的歲首,這是大多數人的習慣。如果在八字命理學場合使用生肖,認為生肖與命運吉凶掛鉤,可使用立春為歲首。不信奉八字命理學的人,沒有必要採用立春的說法。


屬相對應的是年,年以立春為開始,屬相當然就是立春開始。

年以啥來定?是月球公轉十二圈嗎?肯定不是啊。月球看起來初一最小 ,十五最大,多麼有規律啊,但眾所周知,這玩意不能劃年 ,不能劃年也就不能定屬相。

為什麼不能劃年?因為月球公轉一圈是27.32天,一月差三天,一年差36天,十年差360天,也就是差了一年,這玩意是祭祀用的,不能紀年 ,噢。

那用什麼紀年呢?當然用北斗。北斗恆星,固定不變,地球是行星,轉一圈才是一年。天象來看,北斗輪指一圈正好是一個太陽年,錶盤十二等分就是一個月,地支月是這麼來的。絕不是十二個月球公轉時間總和,記住噢!

一年有24個節氣,分12節和十二氣,那把北斗錶盤24等分,不就是24節氣了嗎?這就是錯誤,記住:北斗錶盤只有十二個節,沒有氣。你看過世界上有24個單位的錶盤嗎?妹有。

所以,一節一月,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和月球初一十五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北斗定紀,定年,定日月,還定時辰。你初一咋滴?年是由北斗定的,不是你初一定的,噢。

《史記·天官書》中說:「斗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繫於斗。」看到沒有?能不能看懂最權威的《天官書》?學習也是有門檻的,噢!

什麼叫定諸紀?年月時是也。為啥不能定日?因為,日夜是由太陽定的,噢!

北斗能定諸紀,為啥就不能定日?因為,北斗指向23點,這是子時,北斗說這就是一天的開始。太陽就是鬧彆扭,必須0時才轉過去……太陽不聽話北斗也管不了。到底一日從幾點起算?

李淳風曰:日起於子半。不得罪北斗,也必須照顧太陽的情緒。其實它兩個方向相反,周期一樣,都在錶盤里轉悠,各走個的十二宮。

那為啥北斗就定不了日?因為,日也是恆星,它倆平級。那咋辦?就得分開。二十四節氣,十二個節歸北斗,十二個氣歸太陽。各管各的,互不侵犯。

記住,北斗十二節叫十二月建,太陽十二宮那叫十二氣,也叫月將。月建順時針輪指十二節,月將逆時針周遊十二宮。周期一樣,方向相反,就是這麼有個性。太陽和北斗共同組成了24節氣。

天道(北斗)左旋,地道(太陽)右轉,在地為人, 在天為神。太陽和北斗的微妙關係,就是是中國玄學的基石,孔子曰:上天垂象,昭示吉凶。


子鼠,丑牛,生肖是和地支綁定的,既然干支紀年是以立春為節點,那生肖自然以立春為節點。

但是,自從民國改歷,春節從立春改為農曆正月初一之後,生肖的更替也自然而然的改變了。

可能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吧,問當地的老人或者街上算命的都行。

但是認真討論,生肖節點還是立春


十二生肖本來就是有神論,迷信的產物。按立春來劃分生肖才能算一個人的運勢:財運.事業運.健康運.愛情運,才能算對命。不能按國家標準來看。按命理學來算,不只是十二生肖,農曆新年也是從立春算起。每年公曆2月3-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淵海子平論起大運法上面有眉批:

如初一日午時生,若卯時立春,便作正月;若寅時生,未交春,還上年十二月節推命。

如果屬相以曆法配合,則初一換屬相;若與陰陽五行配合,必定以立春換屬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