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得少了。

既然知道是瓶頸,突破瓶頸就是了。

如果你想知道的是為什麼終結能力比以前有下降,有一種心理學解釋,就是負向遷移。比如你學會了騎三輪車,那麼你騎自行車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因為這兩種類似的運動所需要調用的肌肉和神經反應可能是相反的。所以你的身體會打架,你需要更進一步的訓練來解決這個問題。

說一個你更容易理解的,很多球員在練完力量之後,投籃命中率會有非常大的滑坡,這種肌肉力量和精細控制的矛盾你很容易理解,而你現在的情況確實沒有很好的解釋,但可以做的就是做更多的專項訓練


以下為個人感覺,歡迎批評指正


感覺這種現象的本質不是終結能力的瓶頸,而是體力的瓶頸。

在持球突破的過程中,運用的技術動作越多,持球時間越長,對體力的要求就更高。就像是平常玩遊戲時主角的體力槽一樣,你奔跑、變相、轉身、試探步、交叉步、猶豫步,到最後主動找對抗的上籃終結,基本已經耗盡體力的百分之九十了。這時你的手型和身體姿態難免就會變形,從而影響命中率。

個人感覺可以增加平常的有氧訓練、耐力訓練,在突破過程中,盡量用少的技術動作達到創造出手空間的目的,希望你慢慢的找回從前的手感。


抱拳了,一個專攻養身局的老年籃球愛好者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說明你還不夠老辣。

速度快,控球好的人在低水平比賽中,過人其實很簡單,但人都過去了,怎麼反而終結不了呢?

1.節奏不夠好。突破不是越快越好,為了保證出手那下的成功率,大多數球員最後都會選擇適當的降速。如果你仔細觀察過閃電俠韋德,你會發現在非扣籃情況下,他最後上籃很柔的。

龜哥倒是沖得很猛,你要是有他那身板當我沒說,馬努很妖,你要是有像他那樣直接把身體拋在空中再找平衡出手的柔韌性,這也不失為一條路子。

2.技術不夠好。籃下終結的方式有很多,低手上籃、高手上籃,勾手,拋投,你肯定是還沒開發出適合自己的終結方式。

那種猛衝型的過人方式,本質上來說,還是運球技術不夠好,只能依靠爆發的瞬間速度,抓住機會就蒙頭上了。這基本上是單程票,要麼進,要麼不進,缺乏變化和選擇。如果你能做到過人不合球,就可以可快可慢可傳球了,進攻選擇就多了起來。

建議你多聯繫一下運球護球和行進間身體對抗,單挑就可以練習。慢慢悠悠小碎步打,利用步伐、身體重心高低變化和身體對抗,去創造機會,想辦法領先他半個身位,再考慮終結。

慢下來打才真正鍛煉技術和基本功。看看東77,人家也不快,跳得也不高,力量也不橫,為啥就是能非分呢?

嗯,你要沒耐心打磨基本功,也可以考慮開發套路,練練順步上籃和拋投吧。前者是納什縱橫江湖的利器,後者是帕克馳騁賽場的絕活,都是講究一個快字。

一般上籃是邁步的同時合球,後1-2步,瞬步上籃是合球直接1-2步出手,動作上來說實際上不快,但對比傳統上籃少了合球啟動那一步,等於快對手一個節拍。練到高深處,籃下你隨時隨地都能出手(如果運球好、傳球威脅大的話)。

拋投考驗的是你對距離的把握和終結的手活,很喫步伐,勝在突然性和變化,很適合速度型選手。不過練的人不多就是了,大概是因為缺乏那種上籃和投籃時對籃球的掌控感吧。


這個情況和我隔壁宿舍陳同學簡直一模一樣。大一大二剛進來的時候,是個禿頭結合的小夥子,很喜歡和他打球。

現在大四了,漸漸發現他的運球變多了變花了,大量的中遠距離急停跳投出手,越打越鐵,上籃也不穩了,就連傳球都花哨起來了。

我們關係很好,所以我都會直接給他建議,他也接受了。

我認為難度更高的控球可以提升手感和球性,但是在對抗中還是多以簡單實用的控球技巧為主,控球是為了擺脫防守人啊,太久太花效果適得其反。

投籃的話我個人還是更贊同近距離的兩分,盡量不要比罰球線更遠,除非你真的準,都是兩分,在野球場連三分都只算一個,遠距離兩分真的不是太有必要。

沒有把握進的球盡量不出手,我覺得這是打籃球的jrs需要牢牢記住的一句話。

上籃終結不穩可能是因為你和我兄弟有同一個問題,就是喜歡玩花的,他現在是典型的不拉桿不舒服司機,常常不進。

總結下來就是,控球盡量簡單實用,投籃盡量拉進與籃筐的距離,上籃想要穩就不要太花。

嗯,就這些!


身體素質太差了。突的快上不進。練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