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衛當然是愛這樣的隊友的。我們看幾個例子。

14-19的勇士,組織任務大部分交給德雷蒙德-格林完成,庫裏便可以把精力專心放在進攻端上,結果用超凡的無球投出了現象級的三分表演。

14-17的騎士,組織任務基本都是由詹姆斯來完成,歐文可以徹底發揮他作為殺手的天性,專職得分,撕裂對方防線,結果也是打出了目前他生涯最棒的幾年表現。之後到了綠軍真正需要消化球權的時候卻開始不斷頭鐵,飽受詬病,並且直言想念大哥了。

再往前看,95-98的公牛,組織任務也和場均僅有7.7+2.9+2.7的羅恩-哈珀沒什麼關係,但是他卻可以專心當好自己的工具人,在這三年把進攻效率分別提升到了117,120,111的水平,而更值得誇讚的便是他在防守端的貢獻,成為公牛王朝後三連冠偉業之中的重要拼圖。

當今的組織前鋒人才更是層出不窮,而他們的隊伍往往也都十分優秀,如字母哥的雄鹿,巴特勒的熱火,倫納德的快船(倫納德是不是一個真正的組織前鋒不太好說,但這個賽季他轉型了不少)。而這些球隊的控衛在場上的任務只有一個——當好工具人。血布是個典型的攻擊型後衛,字母哥與他一內一外的配合絕對能給他釋放不少進攻壓力。德拉季奇本賽季更是投出了50%的兩分命中率和41%的三分命中率,場均拿到16.1分,而熱火也是成為了最大黑馬。快船的貝弗利更是典型的工具人,幹好防守這項臟活就好。

綜上,後衛絕對是愛死各種組織前鋒的,咱們打過球的都知道,不管你在場上做什麼工作,只要球權太多,壓力一定小不了。這樣一來,控衛自己壓力小了很多,又能贏球,何樂不為呢?


並不是每一個後衛都喜歡組織和傳球的。

明明個頭最小卻長著一顆搶分的心,這種後衛不在少數。

比如迷倒了一代人的艾弗森,長了一副控衛身材但是死活不當控衛,當年因為這事跟球隊、教練鬧了多少矛盾?

而且如果我沒記錯,三角進攻的一個核心設定,就是控衛過半場把球給小前鋒,讓小前鋒拿球組織,控衛只是個底角投三分的。

組織能力這事兒是一種天賦,死按著腦袋給後衛,不如給有這天賦的球員,大家都解放了。


不尷尬,能者多勞,也不看看誰才能掛名組織前鋒,能想到的

皮蓬,詹姆斯,大嘴格林,連小卡,喬治,字母歌都算不上,特克格魯也算,真沒幾個,現在是3D大行其道的時候,有3有D就能賺大錢,不用練這麼多!


不,應該是解放了後衛的攻擊力,

後衛可以頻繁攻框拉扯防線而不用承擔過重的組織任務

後衛可以利用空切反跑繞掩護等無球騷操作獲得得分機會,讓球隊戰術變化更多,更難限制進攻效率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解答,

對於攻擊力強但組織能力偏弱的後衛來說,有一個這樣的組織前鋒可以最大化後衛在進攻端的威力,能夠更好的提升球隊上限,以及球隊競爭力。

但是反過來講,對進攻端表現稍顯掙扎(比如,沒有三分,終結能力差,身高矮等等)但組織能力很好的後衛相對來說就不是那麼好,當兩者同時在場球隊的進攻就會稍顯滯澀,場上戰術發起者不夠明確,隊友的跑位也就相對的沒有章法。


看情況

凡事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庫裏這種,三分賊準的。打無球沒問題的,他的長處也不是梳理球隊進攻,要不要球都行。

保羅就有點尷尬了,很多功能跟組織前鋒重疊了,他的長處就是攻防一體和梳理進攻。

至於基德基不攻,就完全不太行了。

綜上所述

你會發現

能有功擊箭頭作用的控衛且三分賊準的,庫裏這種,無縫銜接

具有攻擊剪頭作用,三分也可以的,歐文這種,也能打個總冠軍

能攻擊,但是控場纔是長處的,保羅這種,會很尷尬

不能攻擊,純控場和防守的。基德這種,打不了。


不會的,控衛反而可以被解放出來,變身球隊的得分手或者定點炮臺。格林經常運球推進到半場,待庫裏跑出空檔後便可以刷出一記助攻。


個人覺得分工各有不同吧

全能型前鋒越來越多 在cba本土的控球後衛也就是負責把球帶過後場給外援

在nba全能型前鋒確實可以拉到一號位打球參考lbj 球隊的後衛持球時間也確實少了些

但畢竟是少數


這個問題的界限太模糊了,籃球是個團體運動,你的球權多到讓隊友難受,那你就算不上是個優秀的球員。


同等可以看勇士的格林和以前騎士的詹姆斯,(勉強的說還有雄鹿的字母歌)都充分解放了控衛的組織壓力(有些的偏進攻性控衛能力最大發揮),更好的投入到進攻當中,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勇士為例,教練會安排戰術給組織前鋒弧頂持球其他三人給空位做無球掩護,同比可以參考勇士之前的「電梯門」戰術,而且也不是說一直都是組織前鋒控球,控衛是有一定接球率的,參考庫裏和格林/魯尼擋拆,只不過更像一個得分後衛似地去得分,另一方面也隱藏了一定的防守漏洞(防守時,一哥與格林鋒線掃蕩,庫裏被過以後及時過來補防,第一時間切球即可發動快攻)。


組織前鋒在NBA中大行其道,前鋒這個本身對各項要求就比較高,持球一對一進攻,背身單打,全場快攻快下等等,所以運球、投籃、背身技術等都是前鋒的必備技能包。前鋒在身高、體型方面也要有要求,要不然進攻沒速度,背身單打沒力量,整體來看前鋒在身體和技術方面都要有優勢。

由於現代籃球進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球隊採用快攻和攻守轉換的方式來完成進攻,並且也越來越依靠三分來得分,所以外線射手更多地承擔起進攻,並且為了給球隊射手提供更好地投籃空間,原來在陣地進攻中承擔進攻重任的前鋒球員轉而去承擔組織球隊的工作。

組織前鋒和外線球員相當於是在轉換進攻和組織的一種角色,控衛在從組織者的角色轉換到進攻者的角色。只能說隨著現代籃球的發展,以前嚴格的位置劃分將隨之而去,而是越來越多的功能型角色,組織前鋒,進攻後衛,組織中鋒等等,所以並不會出現讓控衛處境尷尬的局面。


籃球中攻擊型後衛是否讓前鋒處境尷尬?

籃球中搶板型後衛是否讓中鋒處境尷尬?

又不是不給錢,恰飯嘛,不尷尬


並不是。籃球球員位置,本來就是個相對的概念。我們感覺好像應該後衛控球,實際是因為大部分球隊矮個子球員位置比較靠外,但重心低控球相對好。

可NBA很早就有魔術師這種1號到4號位甚至偶爾客串5號位的妖人,所以在NBA其實控球這個任務本來就不一定是由傳統意義上的「後衛」來擔任。而且從喬丹之後,出現了搖擺人這樣的角色,控球、得分這種分工就更模糊了。

另外小前控球,1號位2號位就可以更專註進攻,相當於2個得分位,還可以和小前互換控球任務。極端的,還有迪瓦茨這種「組織中鋒」,在前場決定進攻發起點。都沒看過他們讓控衛尷尬。


不會


應該不會!

組織型內線的存在,只是讓球隊的打法更加豐富,控球後衛的作用依然巨大,因為控衛的運球速度更快、護球能力更強,他依然是球隊進攻的第一發起者!

組織型內線的良好的傳球能力,讓他成為球隊進攻的第二或第三發起者,在出現更好的機會時直接助攻隊友得分!

內外線球員都擅長傳球,這樣球隊傳導球的次數過多,籃球的運轉更靈活,容易創造更好的進攻機會,也是目前小球戰術的一個重要特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