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開原人 昨天在上海吃了口米飯心都涼了


連吃半個月南方的大米,下次再吃東北大米的時候不用就菜也能幹掉兩碗

我2005年10月外派重慶工作,具體地點就在石橋鋪上邊的南方香榭里,日常基本上不開火,頓頓都是飯館兒,最愛是火鍋兒,平時午餐都是樓下快餐店的各種蓋飯、麵條、抄手。後來辦事處搬到成都一環路南三段,2007年離開西南片區。

我弟弟曾經對我吃飯有過評價,有一次我買了點東北特產老頭魚,醬燜了一下,覺得口味不錯,就叫他吃,他嫌魚小,始終一口不吃,就有了下邊的對話。

我:「你嘗嘗,沒有土腥味兒,好吃」。

他:「你得了吧你,我從小長這麼大,就從來沒見過你說過哪樣東西不好吃的」!

好了,個人情況和經歷介紹完畢,開始進正題,北方人吃南方大米的感受:

我剛到重慶的時候,確實不太適應,如果你不是從超市購買東北大米回家烹調,只吃飯店的話,你會發現當地普遍都是選用秈米,這個和咱們日常吃的粳米是不一樣的,具體的不同大概概括一下就是:

1、秈米吸水性更好,同樣分量的秈米和粳米比起來,能蒸出更多的米飯。

2、秈米米飯組織更粗糙,甚至會讓吃慣了粳米的人覺得拉嗓子,難以下咽。

3、秈米沒有油性,光澤差,味同嚼蠟。

4、秈米幾乎沒有粘性,絕對吃不出來粳米那個軟糯的口感。

5、一般素質的秈米沒有咱們北方人說的「飯香味兒」,不香。

6、一般家居品質的秈米比粳米更便宜。

7、同樣吃200克干米做熟的米飯,秈米可以讓你支撐更長時間不餓。

因為實在吃不慣,所以我開始讓朋友幫我從北京買米,快遞給我。我也問過重慶當地的同事,吃粳米是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吃了粳米就覺得原來吃的秈米太難吃了?當地同事普遍的反應是粳米確實比較香,但是軟糯的感覺不舒服,覺得黏黏糊糊的,而且吃不飽,撐得慌了,還是覺得沒吃飽,反正就是特別彆扭。

後來覺得快遞大米還得自己做飯,太麻煩,我就開始忍著吃當地大米了。吃著吃著,就覺得適應了,沒什麼不好的,甚至覺得配合當地重油麻辣的飲食習慣,秈米顯然更適合。

2007年10月回北京之後,再吃北方粳米發現確實是不適應,膩膩歪歪、黏黏糊糊的,而且確實是覺得吃不飽,那個感覺就跟吃漢堡包一樣,麥當勞的巨無霸我能一口氣吃四個,多一個都吃不進去了,但就是覺得自己沒吃飽,腸胃不舒服,就是這麼個體驗。

後來我就開始讓同事從重慶給我快遞秈米了。。。。。。

總結說,最主要的還是飲食習慣,你習慣粳米了,偶爾吃一次秈米,當然覺得不舒服,但是吃秈米長大的南方小夥伴兒們,同樣會覺得粳米不爽。實際上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適應之後,你會發現粳米秈米各有各的好。

在西南地區工作的時候,我還發現當地除了麵條兒以外,幾乎見不到其他麵食,包子都極少見到。有一次我到沙坪壩小龍坎去辦事兒,出門兒的時候發現有個店鋪在賣韭菜餡餅,趕快買了兩個回家和老婆分享,結果,那個面居然是甜的,實在是吃不下去,有一段兒時間我最大的願望居然是吃一頓白面饅頭。。。。。。

我從小愛吃麵條兒,但是家裡很少做,大學食堂有三塊五一大碗的肉末擔擔麵,但是去晚了沒有,我們教室離食堂遠,很少能吃的上,所以一直覺得虧嘴了。後來發現牛肉拉麵的普及,西直門橋東邊的拉麵館都能連成片兒,2兩2塊、3兩2塊5、4兩3塊,吃的可爽了。當時我就想,牛肉拉麵這麼好吃的東西,如果讓我天天吃,我也不會煩。2007年我回到北京之後,又被派西安工作,當地領導同事都特別熱情,每天都有活動。回坊各種小吃、灌湯包、酸湯水餃、子午路肉夾饃、清真肉夾饃、羊肉泡、胡辣湯、春發生葫蘆頭兒、水盆兒羊肉月牙餅、電子路的手抓飯各種當地特色美食,一天一個樣兒。讓我總結,西安這地方如果偶爾去玩兒半個月,挺好的,如果常駐,還是有困難的,麵食吃的我已經疲勞了,一天到晚就想著吃米飯炒菜。

是不是覺得我有點兒賤嗖嗖的?


南方米拿來餵豬估計都算是虐待豬了


↗南方全是,垃圾食品


感覺沒啥粘性,不香,總之做炒飯和燴飯挺好的


不像人吃的。


南方的秈稻,直鏈澱粉含量高,質感比較硬,口感相對差一些,作為煮飯和煮粥不是個好選擇,但是炒飯還是不錯的選擇。


南方菜還挺好吃的,但南方米對我來說實屬不行

大學食堂米飯2毛一份,東北大米1塊一份

果斷每次去吃都選東北大米(但感覺也還是怪怪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