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別人更優秀]私以為在漢語言專業面前是一個偽命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學習漢語言文學的本質可能並不是變的更優秀,就如同無論誰都無非回答[李白杜甫誰更優秀一樣],更優秀如同一個魔障,大概率制約一個人的發展。文學史上也有類似的觀點:文人相輕,自古亦然。

優秀是真實存在的,但去和旁人比較,大可不必。


個人認為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首要使命是提升自己的修為,提升格物致知的水平,便有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之流。

一個人睡應該不斷優秀的,有參照物和競爭對象當然是切之可行的必備條件,只是自己不要太過於被超越,打敗,戰勝之類的情緒左右。細緻來講,漢語言文學需要或者說有必要提升的點有這樣一些:

1.充沛的情感和高尚的品格。個人認為這是基礎,能幫助人格的完善以及能力都提升,做一個有人文理想並有益於社會的人。提升的方式則多種多樣,這與人的性格和成長環境有關,有的溫潤如玉,有的侵略如火,有的睿智,有的深沉,總得來說,多閱讀,多思考,多交流,總是沒錯的。

2.不讓人討厭的言談和行事方式。要做的不凡或許有些困難,讓人不那麼討厭應該不難。至於提升的方式,名家先賢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3.海量的閱讀,廣泛的交流,以及長時間的有規律寫作。這幾點是直入學科內部的素質提升,也是我們日後賴以生存和提高的看家本領。

4.個性十足的思維以及敢於辯駁的勇氣。作為知識分子氣質最濃厚的學科,我們總有些偉大的夢想,思維和勇氣便是我們的法寶。

5.強大的學習能力,流利的口才。閱讀,辯論賽,演講比賽,以及出入社會後的新媒體,編導,文案,策劃,即是我們的站車去,也是我們的又一課堂。


提升的方式多種多樣,其實根據想要的答案來推斷所需要的能力,便能找到提升的方法。

閱讀、寫作、傾聽、交流、思考,提升的手段萬般,但大抵都囊括在這五樣之中。

對了,強健的體魄也是提升自己必不可少的條件哦!


感謝邀請。首先,作為專業學習而言,我們要明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點是什麼。

從專業設置上看,「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之下設置了五個本科基本專業,即漢語言文學、漢語言學、漢語國際教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這裡要著重區分的是「漢語言文學」和「漢語言」兩個專業,雖然兩者只差了「文學」兩字,但專業性質完全不一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落腳點是「文學」,「文學」屬於人文學科,強調的是感性認知、形象思維;「漢語言」專業的落腳點是「語言」,「語言」屬於人文兼具自然的科學,強調的是理性認知、抽象思維。因此,「漢語言」本科專業是要學習高等數學的,而「漢語言文學」不需要。

從課程設置上看,「漢語言文學」的專業課程,大致由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組成,而專業理論課程的主體是「文學類課程」佔了80%以上,相比之下,「語言學類課程」幾乎成了點綴。專業技能課程主體是「寫作」,即包括應用性文體的寫作,也包括非應用性文體的寫作,例如,詩詞創作、散文寫作、小說評論等。

那麼,要比別人更優秀的第一步是比自己同專業的人在專業學習上更優秀。

要麼,題主下決心拿下文學類的課程,具體來說,就是在考試分數上爭取95以上,大三爭取發表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大四考取211或985文學方向的研究生。文學類課程裏,以古代文學最為廣博,以古典文獻學最為艱深,以文學理論最為抽象,以文學批評最見功底。具體如何操作,題主可去諮詢相關的老師或研究生。

要麼,題主走差異化競爭路線,轉向語言學的路子,重點突破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理論三大塊難點。當然,這三門課程的記憶量很大,必須花大量時間去熬。另外,在外語方面,除了英語以外,儘可能地學一門二外,個人推薦日語。從世界語言類型上看,漢語屬於孤立語,英語屬於屈折語,而日語屬於黏著語。如果掌握了這三門語言,相當於瞭解了世界語言裏典型的三種語言類型,非常有利於對語言學本身的學習。

文學課程偏重人文社科思維,語言學課程偏重自然科學思維,如何選擇,需要題主結合自身的實際。從可操作性上來看,走專攻語言學的路線比專攻文學的路線要容易一些。學好文學,入門時多少要靠一些悟性,而語言學入門並不需要太多的悟性,而且所涉及的學科概念非常明確,也利於認知。例如,文學課不會明確告訴你「文學是什麼」,但是語言學課會明確告訴你「語言是什麼,語言學是什麼,語言學史是怎麼樣發展的」。另外,從報考研究生方面來看,報考文學方向的研究生遠遠超過了語言學方向。

在專業上突出了,優秀了,再去考慮去他方面的優秀吧。


說說細緻的吧,就說古典文獻學,這是我的專業。其他的我不太懂,你要問我文藝學怎麼學好,我只能告訴你多喫苦。

第一,喫透教材。別真以為教材沒用,最簡單的,杜澤遜《文獻學概要》,框架記得牢牢的,再去實踐,不會走偏。當然了,文學史、史學史也要喫透,不是說它們是真理,那個是框架,輔助你少走彎路,思維清晰。不過,也需要你發現他們的錯誤。

第二,多讀原典。原典這種東西,永遠不嫌你讀得多,越多越好,終身受益。先廣撒網,比如四大名著、唐宋元三百、四書五經的幾本、諸子挑幾本,要選擇善本,讀透,讀透,甚至背那麼一兩本。然後專業細讀,比如研究一位宋代詞人,讀他的作品,讀宋史,讀他的年譜,讀他讀過的書,讀別的詞人的詞。

第三,付諸實踐。什麼叫文獻學的實踐?自己去點校一本古籍,基本一本下來,版本、目錄、校勘的應用都會涉及到,最起碼熟悉了。文獻學麼,熟能生巧的學科。我自己當時動手點過《史記》的幾篇白文、點過四庫本《絕妙好詞》、點過《小五義》,收穫大大的。學問如何,觀點書。

第四,樹立辯證思維。只有辯證思維,才能讓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說你覺得沒有問題,好了,那沒有問題就是問題!為什麼沒問題,是真沒問題,還是有問題沒發現?如果沒問題,是本身就清晰,還是前人解決過了?

第五,跨學科學習。古典文獻學,先學文字和文獻,再學文學,再學史學,如果有能力,學學書法、美術、地理、中醫,都用得上。最好要學學哲學、文學理論和史學史,否則你的文獻學只是工具之學,不是隻會之學。

按說,文獻學不能起於文本,止於本文。但能夠做到起於文本,止於本文,也是不錯的學問了。當然,算不得思想家,是學問家。


很顯然,比你有條件的孩子,從小就有機會讀到中文系專業課的相關書籍;

比你更努力的孩子,即便讀了四年中文系,未來的職業和專業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讀中文系專業課的相關書籍。

閱讀加思考,實踐出真知。

加油吧!


多讀書,多思考。


興趣導向吧,本專業的,一定浸泡式努力,多看,多讀,多背,漢語言內容多了去了。細分的話類別也多的很,具體喜歡哪個部分,將來想往哪裡發展要多想想,然後重點使勁就對了。

我是日語專業,不過道理都差不多哈。祝你成功!


既廣又深地學


多讀書,名著,哲學,美學,邏輯學。


鍛煉聽說讀寫的能力。

聽:學會傾聽,聽懂別人的言內之意和言外之意,理解別人的話,抓得住關鍵。

說:演講、辯論、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讀:學會閱讀和思考。

寫:各種文體寫作,多練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