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近年來新建商品房為什麼大部分是高層建築。


02/25/2020更新

最近這條回答收到了很多贊,謝謝大家的支持。我下面儘可能增加一些信息完善一下回答。


有多方面原因,總的來講兩國城市開發思路非常不同。下面列出一些我了解的具體因素

I. 地權制度

日本與美國類似,運行個人擁有土地產權的系統,並且相關權利保護力度較大。而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區類似,運行土地公有制並出讓使用權的土地管理系統。

前者讓政府更難控制具體開發形式,各家各戶有一定建設的自主權。後者則讓政府有更多許可權控制開發,相比日本,相關開發項目的建設邊界就要明顯很多。

圖1. 東京多摩新城的面貌

圖2. 香港將軍澳新城的面貌

II. 歷史沿革

日本的城市化開始較早,並在1920-1980年代間趕上了郊區化與新城建設浪潮 (儘管是鐵路支撐的)。中國開始城市化時,城市擴張及去中心化已不是主流。

近代化以來,日本無意間點出了限制汽車+細密路網+TOD這樣現在看來業內會青睞的"規劃點",另一方面卻與同期的西方一道放任了單家獨院的郊區蔓延。

圖3. 田園調布開發的老照片

(*. 彩蛋: 彼得卡爾索普1993年出版的TOD示意圖與這個地方很相似)

III. 政策思路

日本城市市場化,政府政策通常限制但不指定具體開發區域。中國城市有指揮,往往會指定區域進行開發。而當城市化速度過快,兩者的城鄉邊界都常常模糊。

東京的城市化歷程其實與美國城市的市場主導異曲同工,主要區別在於鐵道主導及有一些政策控制。近期為止(圖4),東京的建成區基本在沿著鐵道線自然擴張。

圖4. 東京的建成區 by Atlas of Urban Expansion (Angel et al., 2016)

IV. 開發目的

日本增長期的開發目標單一,主要考慮安頓新增城市人口。中國增長期則較複雜,土地財政、緊湊規劃、全球競爭都考慮。其實80年代後兩國都推過高層開發。

實際上東京在這失去的二三十年修了大部分現存高層大廈。這一方面出於與國內相近的規劃思想,另一方面旨在參與全球化時代的都市競爭 (Sorensen et al, 2010)。

圖5. 東京郊區近期的住宅項目代表之一 - 柏の葉キャンパス (柏之葉校園)

V. 區劃思路

日本的全國統一土地分區是向下兼容型的,最高密度分區通常也允許建低密度一戶建。中國的分區各地不盡相同,建造單家獨院在很多情況下有變成違建的風險。

因此相比其他國家,單家獨院在日本有更多建造機會,常常與高層住房一齊出現。同一區域內的建築形式也較豐富,而至於這樣是多樣化還是雜亂化就見仁見智了。

圖6. 東京月島區域的一戶建/高層混搭式景觀

(*. 彩蛋:這裡是羽海野千花作品"三月的獅子"的取景地)

圖7. 英文版的日本統一用地分區準則

VI. 用地方針

日本全國人口密度比中國高、人均耕地也較少,人口聚集於平原部分。不過國內黑河-騰衝線以東資源狀況也不算太富餘,又有耕地紅線等較保守的用地思路。

這點其他答主已經講得很好了。大範圍建設緊湊型單家獨院,以中日的土地狀況都是能實現的,只是這樣做有相應的機會成本,而中國沒有選擇鼓勵這麼做。

圖8. 日本的人口密度分布圖

總而言之,中國和日本城市的建設思路非常不一樣

日本戰後的住宅建設和城市擴張,政策管制力度算是美國以上、歐洲未滿。因此出現了類似歐美的郊區化與一戶建蔓延。而過程中發展出的各種優勢,比起規劃所得更多是按實際情況開發的意外收穫。相比之下,後發的中國用強調控思路在走著另一條路。

說到規劃,東京更多實踐的是管控小汽車交通與宏觀的多中心戰略。兩者現在看來都還算成功,目前多數居民都依賴電車通勤,且其多核心格局也很明顯。這從可持續城市化來講還挺不錯,但是作為目的之一,(類似倫敦等地)汽車交通就不會很舒服了。

很有趣的是在東京等地,人們會覺得新式高層住宅(タワーマンション)很高級。日本小地方一戶建較多,大城市住小高層和團地的也很多,而設施齊全的新式高層價格很貴。按照目前日本的政策,高層建築風潮還將持續下去。不過這裡要展開講就要單獨開文了。

目前大陸流行的高層建築式開發,可能確實受到香港式開發的影響。這控制住了城市邊界、推進了土地財政,卻也促成類似香港的虛高房價。雖然我個人也不是很喜歡一味追求密度和效率,由於上述因素和狀況,我猜這個模式在國內大概也還會繼續持續下去。


感覺大家對土地財政非常感興趣,下面推薦一篇很全面的直系學長寫的論文

What gave rise to China』s land finance??

www.sciencedirect.com圖標

Angel, S., Blei, A.M., Parent, J., Lamson-Hall, P., Galarza‐Sanchez, N., Civco, D.L. and Thom, K., 2016. Atlas of urban expansion—2016 edition. The NYU Urbanization Project: New York, NY, USA.

Calimente, J., 2012. Rail integrated communities in Tokyo. 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 5(1), pp.19-32.

Hebbert, M., 1986. Urban sprawl and urban planning in Japan. Town Planning Review, 57(2), p.141.

Hein, C., 2008. Machi: neighborhood and small town—the foundation for urban transformation in Japan. Journal of Urban History, 35(1), pp.75-107.

Okata, J. and Murayama, A., 2011. Tokyo』s urban growth, urban form and sustainability. In Megacities (pp. 15-41). Springer, Tokyo.

Sorensen, A., 2000. Land readjustment and metropolitan growth: an examination of suburban land development and urban sprawl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Progress in planning, 53(4), pp.217-330.

Sorensen, A., 2001. Subcentres and satellite cities: Tokyos 20th century experience of planned polycentrism. 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 6(1), pp.9-32.

Sorensen, A., Okata, J. and Fujii, S., 2010. Urban renaissance as intensification: Building regulation and the rescaling of place governance in Tokyo』s high-rise manshon boom. Urban Studies, 47(3), pp.556-583.

Xu, N., 2019. What gave rise to China』s land finance?. Land Use Policy, 87, p.104015.


我給你說個直觀體驗的辦法。

打開谷歌地圖和百度地圖。

然後分別看離東京和上海市中心直線距離15-40km的郊區的街景地圖,隨機的,多看看,你就差不多能直觀體驗了。

然後再打開衛星圖看看。

你就會感嘆中國大城市郊區土地居住利用率相比日本歐美太特么感!人!了!


找個城市開車以市中心為原點,10KM,20KM為半徑畫圓,你會發現,在這個面積內,還有大量的地方沒有開發,有農村的住房,有農田,有菜地,有荒地。如果交通修的不錯的話,我想這些地方是可以支撐得起大量二層獨院,然後市區上班的。

現在的房子,特像古時候的苛捐雜稅。


因為塞滿一億三千萬國民所需要的土地面積比你想的要小得多

日本雖然面積小,但是並沒有那麼小,有足足38萬平方公里,大概是四個江蘇省,遠大於英國,略大於德國。大家都說基本都是山地,但事實上刨去一般所認為的70%-80%的山地面積,那麼平原面積也有8-11萬平方公里,我們就算10萬吧。

(鑒於評論區很糾結日本平原面積到底有多少 我看到的數據有9w的 但在這裡為了避免爭論 我在此將其改成可住地面積 字面意思 可以用來居住 種田的面積 根據日本國土技術中心的數據 為10.35萬平方公里。)

低地に広がる日本の都市?

www.jice.or.jp圖標

100000平方公里這是什麼概念呢?我的老家,蘇州的建成區面積是400平方公里,日本的平原面積可以塞250個蘇州建成區,而蘇州市城區有500萬人口。

但我們有一種小日本的固定觀念,所以覺得日本的住宅區應該都是下圖這個密度:

取自神奈川縣藤澤市,一個42萬人口的中型都市,東京以及橫濱的衛星城,同時也是首都圈的旅遊勝地,湘南地區的中心,我的現在以及未來的居住地。上圖是臨海區域,也就是首先被開發的南部平原的房屋密度。

但事實上日本也有這樣的住宅區:

同樣來自藤澤市,同一比例尺,跟地處平原的南部地區不同,北部地區屬於山地丘陵地帶,高低落差大。進入新世紀以來藤澤市一直致力於開發北部山地,劈山削岩規劃住宅地。

上圖的柄澤地區便是典範,巨大的公園(圖最下的那塊大空地,目前已經完工),由市政府主導的有條理的住宅區規劃,住宅區之間寬度達6米的筆直馬路,在日本老住宅區是不敢想像的。

而因為剛開始受制於人口數量以及交通的限制,城市的建成區必然只能被局限於中心地帶附近。又因為資金以及技術的限制,城市發展非常受地形所限制,那麼房屋密度自然大。

但隨著鐵路的誕生,即使住在五十公里開外,每天也能來回上下班,擠在中心區域的必要自然是沒有的,鐵路公司新開一個站,那附近就會形成住宅區。並且人類已經具備了大規模改變地貌的能力,以前無法居住的山地地區也能夠形成大規模住宅區了,這些住宅區一路延伸到了遠郊。

所以我覺得日本人為什麼有不少都能住得起二層小樓?因為他們很好的開發了郊區。

【至於其他他們能很好的開發郊區的原因,那就有很多了。不過日本的規劃是最符合他們國情的,跟什麼意識形態並無關係,所以討論我國為什麼不能這樣沒有任何用處。適合自己的,才是墜吼的。】

—————分割線—————

利益相關 本人是日本國家資格證 宅地建物取引士(神奈川県登録)取得者(詳情可以wiki 簡單來說 沒有宅建士 公司不能開門營業 不過宅建士多了 也沒什麼卵用) 目前不動產業界社畜。

評論跟我扯容積率低的是否能分得清我截圖的地區分別屬於什麼用地?跟我扯麵積的是否知道什麼是施工面積 建築面積 延床面積?一口一個一戶建,你們又是否知道什麼是建賣住宅什麼是注文住宅?


確實,地根本就不缺

日本面積大概只有中國的1/30吧,人口是中國的1/10,然而日本全國住一戶建的人口大約佔55%。在東京都這樣的大城市也有28%,偏遠地區是80%以上。

典型的一戶建,地基面寬5米,縱深15米,佔地75平方米,蓋成三層,套內應該有接近200平方米了,住一家四口很舒服。出了家門就是馬路,只要不是太偏,往不同方向走三四百米有不同線路的兩個地鐵/電車站,相對的,車位就是奢侈品了。

我們經常說的18億畝紅線,如果讓全國人民都住上這樣的房子能用掉多少畝?

計算一下,一家四口佔75平方米地基,就是(14億/4)*75=262.5億平方米,摺合0.4億畝。

考慮公共設施、道路、綠地之類,容積率按20%計算,也只需要2億畝,還不算現有住宅騰出來的部分。所以說地有的是,根本住不完。

全世界那麼多國家,好的不學,偏偏把最不長進的香港的地產制度學來了。

----------------補充形象一點的資料,看地圖-----------------------

北京地鐵2號線的大致範圍,注意右下比例尺
JR大阪環狀線的範圍,看比例尺,和北京地鐵2號線基本相同

看以上兩張地圖,比例尺相同,JR大阪環狀線總長21.7公里,北京地鐵2號線總長23.1公里,也基本相同。

我在南邊新今宮站附近、東邊森丿宮站附近、北邊梅田附近三個紅圈,再加上再往北的新大阪站(移到北京地圖上大概相當於北土城到奧體之間)這四個地方都住過。除了梅田這裡是純商業區以外,剩下三個地方都是大片的一戶建。

自己用Google earth看看吧,眼見為實。

最後再補充一下,日本類似地段最常見的是外觀類似聯排,實質獨棟,沒有院子、沒有車位的房子。和左鄰右舍不共享隔牆,可以一家一戶拆掉重建。不過和左鄰右舍之間也幾乎沒有空隙,兩側隔牆沒法開窗,採光通風只能靠前後兩面。

在類似地段,有院子和車位還是比較奢侈的。如果位置再偏一點可以有車位,不過到城裡上班停車也很貴,所以日本人出行還是以軌道交通為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