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領域、地域、圈子不限。只要重要性達到需要教科書介紹的程度即可。例如,(舉些可能不恰當的例子)城市的蒸汽波音樂潮流;遊戲機音樂繼續發展;美國電影的漢斯·季默,日本的久石讓、菅野洋子、坂本龍一;流行音樂中,中國出現了周杰倫的「中國風」到之後的「古風」,韓國出現了「韓流」,日本出現了「A-POP」,同人音樂興盛;嚴肅音樂中,「後現代主義」開始向「超現代主義」過渡。……等等。 直至現今,對最近30年(1990~2020)還沒有一本書是以歷史學的論調看待的。但是,這些年頭已經過去,意味著它們已經成為歷史。如果你是下個世紀(22世紀)的《音樂通史》的編寫者,對最近30年(1990~2020)會記載哪些作曲家和音樂流派?


謝邀,這個問題很難作答,因為涉及到一些概念的區分

我們通常學到的從卡洛林文藝復興到20世紀現代派、從Ragtime到80年代新古典爵士、從先秦律制學到朱載堉十二平均律等...這些常見「通史」史更多是音樂風格/技術史,特點是有一定區域和風格限制、有主線、主線以技術/風格特徵為主...等;

而題主列舉的這些,更多算是音樂人類學研究相關,music within cultural context這一類「流派」,其特點是技術並非首要特徵,更多的是在於其蘊含的歷史痕跡與時代記憶(nostalgia)——打個比方,大家聽到二胡就能想起中國音樂,不是因為二胡的任何聲學特徵指代了中國,而是因為這種聲學特徵與相關的文化背景聯繫在了一起,因此擁有相關文化記憶的聽眾才能感知到——這一部分的分析,如我所說,是更偏向人類學的;換句話說,很難以平常的「通史」眼光去串聯在一起

所以如果要出書的話,要麼找一條主線,要麼畫一個限制地域或年代的圈,不然沒法寫


謝陳老師邀!

咱最想寫的是一些電子舞曲流派在其根源時期的風格。由於商業 EDM 的大肆流行,鋪天蓋地的相關信息和記載被生產出來,而它們並不關注之前的歷史。如非有心,可能很難穿越這堵厚牆,瞭解到「根源風格」的存在。如果將來擁有權力(可以出版文獻,在學院中有影響力)的記載者也受此誤導,那麼電子舞曲的完整歷史可能就無法保留下去了。

雖然如此,咱自己在這方面也不是很門兒清,因此就針對還算知道一點的幾種風格,推薦一些咱看過的視頻和資料吧。

House

  • 風格指南:House,它的歷史,和 TR-909
  • 風格指南:做一首 House 音樂
  • Boiler Room Mister Saturday Night Episode 001:大教室一樣的場地,明亮的燈光,純粹的跳舞派對。

Techno

  • 風格指南:Techno,它的歷史,和聲音設計
  • 風格指南:做一首 Techno 音樂
  • Techno 之城:什麼是底特律 Techno?(對的,Techno 起源於底特律,不是德國)

Dubstep

在說這個之前必須推一些我喜歡的 Dubstep 音樂:

  • Burial 的 dubstep 音樂
  • Desolate - The Invisible Insurrection:2011 年的 Dubstep 專輯,當時正是 Skrillex 那種風格的 Dubstep 席捲全球的時候
  • Sorrow - Elixir:2013 年的

是不是和一般印象中暴躁的 Dubstep 不太一樣?其實這個纔是 Dubstep 原本的樣子。然後推一個紀錄片:

  • Bassweight: A Dubstep Documentary - 2010


我會用坐標系的方式來展示 現在流派互相融合太多 以列表方式描述不太準確


嚴肅音樂裏,這幾個人在世界範圍活躍,並且影響力大,除了陳銀淑年齡大了一點,其餘的都是當打之年。

陳銀淑

Mark Andre

Cendo

Rebecca Saunders

梁雷

細川俊夫


下個世紀的新人類回顧 1990~2020 三十年間的音樂發展,只會記住一件事:流量音樂的崛起。

哥特式教堂誕生了多聲部聖詠,巴洛克的宮殿裏出現了世俗的歌劇[1],古典音樂廳有輝煌的大交響曲。特定的媒介需要特定的音樂相適應,互聯網的興起改變了音樂的媒介,也深刻影響了音樂的形態,堪稱人類音樂史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從1990~2020,每十年都對應了一個重大歷史節點:

  1. 1991年:MPEG-1 Audio Layer II 編碼方案被提出,後來演變成著名的 MP3 音頻文件格式[2]
  2. 2001年:蘋果發布了第一款 iPod 數字音樂播放器;
  3. 2011年:第一個短視頻應用 Viddy 登陸 AppStore[3]

這三個大事件分別引領了十年的潮流,構成了人類自有音樂起之最重大歷史事變。和這樣的史詩級事件比起來,什麼實驗電子,「先鋒」音樂,根本不值一提。還有一些人提所謂的「中國樂派」,這種破事連出現在史書的註腳裏都不配。

90年代:在線音樂粉墨登場

MP3 音頻編碼格式之所以會成為標誌性歷史事件是因為早先互聯網的帶寬很低,傳輸未經壓縮的音頻文件相當費時費力。當時流行的一個詞叫「多圖殺貓」,說的是如果網頁的圖片太多,打開網頁就會非常卡頓,會把「貓」(Modem,數據機)殺掉,現在很多年輕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這個掌故了。

MP3 的出現解決了上述的痛點。作為一個優秀的音頻壓縮解決方案,MP3 可以在盡量保證音質的前提下大幅壓縮音頻文件的體積,使得音樂在互聯網上大規模傳播成為可能。MP3 把音樂帶入了「線上時代」,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MP3 音樂文件在互聯網的泛濫也引發了版權危機,使得傳統的音樂盈利模式遭遇挑戰。如果說,MP3 解決了把音樂搬到線上問題,那麼線上的渠道和銷售問題還有待一位「天降偉人」來解決。

2000年代:天降偉人喬布斯

iPod 的發布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喬布斯通過 iTunes Music Store(iTunes 音樂商店)解決了音樂的線上渠道和銷售問題。蘋果的 iTunes 音樂商店為推銷 iPod 而生,界面整合在iTunes播放軟體中,除了iPod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便攜音樂播放器能播放在蘋果iTunes音樂商店上銷售的使用DRM的音樂文件[4]。以現在的眼光看,iTunes 音樂商店為 iPod 建立起「生態」,幫助它打敗了以 Sony 為首的一眾日韓系廠商。iPod 商業模式的成功也為日後 iPhone 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商業模式的改變也反過來改變了音樂自身。如果互聯網音樂的草創階段只是把已有的錄音作品搬運到線上,那麼這一階段的特點就是出現了專門為網民羣體創作、以網路為發行渠道的網路歌曲,網路音樂流派開始漸漸成形。可能有人覺得把網路音樂視為一個「流派」是高看它了,但在我看來,只要某一類音樂共享一些典型的特徵,那它就是一個流派[5]

首先,網路音樂淡化了專輯的概念。 iTunes 音樂商店以0.99美元一首發售單曲,改變了過去CD打包銷售若干首歌的模式。消費者可以只買自己感興趣的歌而不必為「爛歌」買單。

其次,網路音樂有「試聽」的概念。為了在短短几秒的試聽時間內「抓住」用戶,除了標題和歌詞要足夠吸引眼球,音樂的結構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例如,縮短前奏讓主歌儘快出現,或者乾脆直接將副歌提前,通過反覆循環一句話給聽眾「洗腦」(「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得多……」),等等。網路音樂開始形成區別於傳統音樂套路的獨特風格模式。

最早的一批「神曲」洗腦歌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內出現的,如《老鼠愛大米》(2004),《香水有毒》(2005),《最炫民族風》(2009)等。從網路歌曲誕生之日起就伴隨了巨大的爭議,「三俗」的罵聲不絕於耳。但時間纔是最好的檢驗,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口水歌」不少已經成為經典,甚至有了日語翻唱版:

日本小姐姐下川美娜翻唱《老鼠愛大米》好清新呀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歷史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很多音樂人看不起網路音樂,但既然你無法改變它,那你就只能順應它。

2010年代:大眾的狂歡

2011年是短視頻元年,流量經濟徹底爆發。過去非主流的互聯網音樂從邊緣走向舞臺中央,可以說現在的流行音樂都是網路音樂,有人認為流行音樂已經進入pop 2.0時代[6]

Pop 1.0 vs Pop 2.0

這個時期在我國也出現了一個標誌性的大事件,就是延續近三十年的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在2013年停辦了[7]。這標誌著專家學者徹底失去了音樂作品的裁量權,以流量為導向的流量音樂崛起了。關於流量音樂我專門寫了文章,這裡就不贅述了。

現代的音樂作品是不是倒退了??

www.zhihu.com圖標

下一個十年?

總結過去的三十年,去中心化是大勢,主導以往歷史的古典音樂或者專業音樂無可挽回地衰落了。事實上,這種去中心化趨勢二戰以後就很明顯,所謂的「專業音樂」早已不是主流,而正統的音樂史教科書選擇做鴕鳥。但歷史可不會因為選擇性無視而改變,下個世紀的《音樂通史》裏描寫這三十年歷史,「專業音樂」的篇幅可能連一節都佔不到。

這三十年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作曲家為中心的歷史敘事傳統被徹底打破了。人類的音樂創造力從未枯竭,但現如今我們似乎記不起哪位突出的作曲家,留在我們記憶中的是一首首「單曲」。這些單曲不是哪位學者專家選出來的,而是大家用播放量和點擊率實實在在地投票投出來的。

去中心化就是藝術的民主化,循著這個思路,現在唯一中心化的環節是音樂創作。這裡我大膽預測,下一個十年的大事件會是創作壁壘的被打破,人人都是藝術家,每個人都可以從音樂的創作中獲得快樂。讓我們拭目以待。

你認為音樂的下一個十年會走向何方?歡迎評論區留言,期待你的精彩見解。

參考

  1. ^維基百科編者. 歌劇[G/OL]. 維基百科, 2020(20200513)[2020-05-13].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D%8C%E5%89%A7oldid=59634311
  2. ^維基百科編者. MP3[G/OL]. 維基百科, 2019(20191221)[2019-12-21].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MP3oldid=57346255
  3. ^短視頻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topic/19871674
  4. ^維基百科編者. IPod[G/OL]. 維基百科, 2020(20200215)[2020-02-15].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Podoldid=58160534
  5. ^維基百科編者. 音樂類型[G/OL]. 維基百科, 2019(20191116)[2019-11-16].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F%B3%E4%B9%90%E7%B1%BB%E5%9E%8Boldid=56902405
  6. ^現在的音樂為什麼旋律性在下降? - 大橙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234025/answer/1189046696
  7. ^維基百科編者. 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G/OL]. 維基百科, 2020(20200429)[2020-04-29].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A8%E5%9B%BD%E9%9D%92%E5%B9%B4%E6%AD%8C%E6%89%8B%E7%94%B5%E8%A7%86%E5%A4%A7%E5%A5%96%E8%B5%9Boldid=59415067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