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篇比較長的觀後感

這其實是我第一次接觸《小婦人》的故事,我覺得很好。現實與回憶相交織,把故事分成兩條線來交叉敘述,對比非常強烈,顯得少年時的生活格外美好珍貴。尤其是在貝斯死去的時候——七年前的喬慌張踉蹌地跑下樓,看到的是醒來的妹妹和微笑的母親,七年後她鎮定地走下樓梯,迎接她的卻是哭泣的母親和妹妹病逝的噩耗。是的,不要太貪戀那些美好的日子,生活並不總會如人所願。

我很喜歡電影刻畫的四姐妹的形象。梅格是愛美的大姐,她恥於承認自己嚮往富有華麗的上流社會,時刻提醒自己要恪守家庭教育帶給她的高尚品質。但是,高尚和清苦其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慾望是人人都有的東西。我最喜歡梅格的,就是這一點點恰到好處的虛榮。有人心志高遠,有人屬意庸常。梅格選擇了平凡的愛情和家庭生活,但她並沒有完全變成一個只活在這「母親」和「妻子」兩個身份下的模糊影子,她還是想要一條漂亮好看的絲綢裙子,雖然她最後還是放棄了。我始終覺得,有一些熱切的慾望的人才是有生氣的人。

艾米是我很喜歡的角色。我偏愛長大後的她,因為她清醒又自知,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繪畫上不過是小有天賦,是世上最不缺的那種「小才」,要是完全沒有天賦也就罷了,偏偏這點不多不少的才氣能讓她看得出什麼是真正的驚才絕艷,卻不足以支撐她留下傳世之作,甚至不會有哪怕一次的妙手偶得。這樣的人往往最痛苦,看不破的人難以接受,總覺得自己是懷纔不遇,清醒的人望著別人不斷攀爬著的高峯,心裡難免湧起苦澀和嫉妒。艾米沒有,她只是在又一次努力之後接受了理想不會成為現實這一件事,平靜理智地放棄了當一名畫家。同樣,她始終很堅定和富二代交往的目的是得到富裕的生活,沒有一絲一毫的幻想。但她同樣還有著難以熄滅的熱情。她拒絕了為之謀劃良久富二代的求婚,勇敢地表達了對勞裏的愛和絕不成為喬的替代品的心聲,並且成功嫁給了勞裏。我不否認年少時的她衝動虛榮又愛顯擺,但她成長之後是如此清醒理智,坦誠自知而自信。我偏愛她。

而喬,喬是那種有著真正天賦的人。所以喬會一直有些看不起艾米,艾米會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喬——雖然這與她們是相親相愛的姐妹並不矛盾。喬是有資格成為傳奇,變成許多人的理想的那種人。上帝很鍾愛她,沒有給她的才華設定憑自己無法突破的上限。所以她拒絕勞裏真的不讓人奇怪,在那個不識愁滋味的年紀裏,她就是為了不結婚,而不是因為不愛才拒絕他,因為她認定自己可以反抗女性在那個社會中按部就班被安排好一生的命運。但是其實,在一個理想的社會中,女性並不需要通過排斥婚姻來彰顯自己的獨立。當喬想清楚這一點的時候,她叫他泰迪,叫他「my boy」,可她已經錯過他了。至於那位教授和喬的婚姻,我原本更願意相信這不過是喬為了出版自己的作品不得不加入的人物和情節,這和《小婦人》作者本來的想法一致。不過後來想想是喬的話,她既然明白了獨立和婚姻的關係,遇到了正好的愛情,她大概不會刻意拒絕了吧。

貝斯就是一個小天使的形象,懂事聰慧,是所有人都寵愛的小妹妹,所以過早地回到了天上。她其實沒有什麼被討論的必要,她來這人間,委實不必受太多蹉跎。

最後,我喜歡《小婦人》的原因應該還有一個,因為這是一個有關一個大家庭起起落落不斷繼續生活下去的故事。我好像一直都很鍾愛這一類的故事,比如《紅樓夢》,小時候喜歡的《小木屋》系列,我喜歡的作家笛安的《西決》《東霓》和《南音》,它們都與家族有關。越是長大越是覺得,家族中的親情聯繫真是難以言喻,這種深刻的聯繫是無法選擇的,所以家族中的人可能會有種種矛盾,但又確實存在著骨血中的情誼,讓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的,家庭很重要。


不得不說,《小婦人》實在太適合給女孩子看了!我最喜歡裡面的Jo,自由不羈,身上充滿男孩子氣;獨立自主,同時也才華橫溢;有擔當、有責任,有毅力、有決心。

對於家庭,她充滿愛意,也勇敢堅毅,願意通過自己的方式承擔支撐家庭經濟負擔的唯一「頂樑柱」;對於愛情,她渴望愛與被愛,但同樣可以看出她內心豐盈,不會因為愛情「要死要活」;對於婚姻,她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也許是因為天生「反骨」,世俗越是覺得女性就應該嫁人相夫教子,她越是排斥婚姻;對於才華,她努力寫作,認真耕耘,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中途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被真正的熱愛喚醒,重拾鋼筆...


最讓我有感觸的是Jo的「離經叛道」。她不被世俗所束縛,儘管家裡的姐姐Meg時刻提醒她「要淑女」,可是家的任何一個人卻也不曾逼迫她做她不想做的事情,大家只是「建議」,而不是「命令」。對於愛情的渴望,我覺得她只是一直一個人跟當時的時代——束縛女性的時代——作不屈服的鬥爭,而終於感到疲憊,而渴望能有個依靠,但這和她內心的獨立是不衝突的,人生都是矛盾的,人也是矛盾的,這些矛盾我們叫它成長。

我認為Jo應該是不會結婚的,她也可以和姑媽一樣有錢且獨立美麗,很大原因是因為《小婦人》是作者Louisa基於自己的人生經歷寫的故事,雖然以Louisa作為原型的Jo與Frederic結婚了,但是現實生活中的Louisa卻終生未婚,基於這一點,我相信作者原本也是安排Jo終生未婚的。雖然如此,退一步說,我也覺得教授Frederic相比Laurie更加適合與Jo相伴終生,因為相比一起年少成長如同竹馬的Laurie,Frederic更為成熟,同時也更為包容,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於愛情的態度十分契合。Frederic不像我們青春期讀的虛假言情小說男主男二一樣義無反顧,他給Jo送莎士比亞,主動提出對她的作品做文學批評,二人矛盾後放心不下,向房東問了地址後來探望Jo,要去加州發展,也對Jo說「如果你要來我一定會去見你」。彷彿二人站在天平上,Frederic對Jo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同時也不逼不就,給予Jo做選擇。而Jo也把握住了機會,和姐妹駕車,在雨夜沖向火車站,攔下要走的Frederic。而Laurie少的就是這份成熟,同樣的,當時面對Laurie表白的Jo也少了同等的成熟。沒有什麼錯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經常反感當下的社會環境不斷給你灌輸「一定要談戀愛」「一定要結婚因為一個人不行」這種想法,我並不反對戀愛和婚姻,但我認為,戀愛和婚姻應該基於每個人的選擇,每個人身為獨立個體的一種選擇。就好像面前有兩條路,你明明可以考慮選擇左邊這條還是右邊這條,可所有人都告訴你只有左邊這條。這樣的感覺,實在是非常不舒服,就跟被消費主義裹挾一樣的抗拒。

所以,還是要有錢,有足夠多的錢才能讓自己的選擇有足夠的底氣!


推薦程度:100/100 太經典了 強推 待更

01 「愛情」喬與甜茶

02 「海格」

「聽說有個窮家教,把海格迷得神魂顛倒。」

03 「喬」「我太熱愛自由,不想匆匆放棄。」

我只在乎你認為自己如何,如果你認為你自己的價值只在於外在的裝飾,哪恐怕有一天你會真的只相信你真的只能這樣,時間會腐蝕所有的美,時間無法消滅的是,你心靈的運作方式。你的幽默,你的仁慈,以及你面對道德的勇氣,這些纔是我珍愛的你所應該擁有的。

女人,她們有思想、有靈魂,也有感情;她們同樣擁有志向、才華,不單單只是漂亮。我厭倦別人說,女人只懂談情說愛。

——《小婦人》作者路易莎·奧爾科特

我好愛喬,她不屬於任何人,而且我相信我們都會愛上孤獨,不依戀被愛的滋味。但也為了愛把頭髮剪下來賣掉,用稿紙把閣樓鋪滿。

不把男女作為一種形容詞,性格沒有性格的固定模式。

當一個女性不再通過抗拒婚姻來表達獨立和自由的時候,這樣的社會纔算達到基本的公平。

04 「貝絲」溫柔善良

「我一點也不想離開家,我也不羨慕能出去外面走走。可我不喜歡被留下。」

05 「艾米」清醒畫家

——Ive always known I would marry rich. why should I be ashamed of that? -Its nothing to be ashamed of. Well, I believe we have some power over who we love. It isnt something that just happens to a person. 「我認為我們有權選擇自己所愛,愛情不會無緣無故發生。」

——I think the poets might disagree.

——Well, Im not a poet. Im fust a woman.

06 「她們」

「我們如此熱愛這片大地 是因為在此度過童年時光 若不是每年春天 同樣的花兒在大地再度盛放 而我們曾用小手去採摘 任何心意也比不過這甜蜜的輪迴 已知的萬事萬物被珍愛」

07 「私藏」甜茶的顏

08 「父母」言傳身教

"Give them all my dear love and a kiss. Tell them I think of them by day, pray for them by night, and find my best comforts in their affection at all times.

A year seems a very long time to wait before I see them. But remind them that while we wait, we may all work, so these hard days need not be wasted.

I know that they will be loving children to you. Do thetir duty faithfully. Fight their enemies bravely. And conquer themselves so beautifully.

That when I come back to them, I may be fonder and prouder than ever of my little women."

「獻給她們我所有的愛與親吻 告訴她們 我白天思念她們 晚上為她們祈禱 她們的愛時時刻刻都給予我莫大的慰藉 一年後才能與她們團聚 看似遙遙無期 但提醒她們 在等待期間 要辛勤工作 纔不會虛度這些艱苦的日子 我知道她們會是貼心的孩子 努力地做好本分 勇敢地對抗敵人 漂亮地戰勝自我 待我回到她們身邊 興許我會 更為驕傲 更為疼愛我的小婦人們」

09 「姑媽」


最近重溫經典小說《小婦人》,看了英文版原著後再看中文譯文和2019年版電影,有很多感觸。March家四姐妹尤其是Jo的成長史讓我感同身受,我想記錄下此刻的所思所想,讓更多人瞭解並愛上《小婦人》,並從中汲取營養。

《小婦人》是一部小說,寫的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March一家及其四姐妹的生活,大女兒Meg端莊美麗,但是有些愛慕虛榮;主角二女兒Jo是個假小子,愛好寫作,希望成為一個作家;三女兒Amy擅長繪畫;四女兒Beth天性靦腆,愛好音樂,且心地善良。整個小說沒有宏大場景,都是些碎碎唸的家長裏短,就像發生在我們隔壁家老王的故事。

不同角度看《小婦人》,會有不同的收穫,我主要從女性成長角度來說說我的感觸。

一、March家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這讓四姐妹的社交時時受限,也讓她們有些牢騷。好在她們沒有被虛榮沖昏頭腦,在平凡細鎖的生活中找樂趣。Jo的寫作Amy的繪畫還有Beth的音樂,這些興趣愛好都是她們的性格寫照,不僅給他們艱澀生活帶來一些光亮,還給他們廣闊的發展空間。閑暇時間四姐妹經常自編自演話劇,多麼高級的娛樂活動,我們現在玩手機、刷視頻比起來,真是low好多。最後Jo更是通過自己創作的小說獲得不菲的收入,這真是一個女性勵志成長最好的示範。

二、家有四千金,如何教育好她們?March父母給出了很好的參考。

父親迫於時事參與戰爭,遠離家人的他沒法跟妻女們共享天倫,但是他堅持寫信,跟家人保持良好互動,鼓勵女兒們直面生活困難。從他的信件中我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父愛。(電影中對他們父親的正面描繪很少,小說有很多,父親的角色更立體)。她們的母親更是溫柔有愛,用她獨到的方式教化女兒們。

舉2個小例子:

女兒Jo為自己的火爆脾氣而懊惱,她的媽媽安慰說:你以為就你的脾氣最糟糕?我年輕時脾氣跟你一樣!過去的40年我幾乎每天都在生氣中,但是現在我正學著把脾氣藏起來,現在我還在學習控制好脾氣,在接下來的40年中,我還需要接著改進這一點!

母親的這番話讓Jo找到認同感,在以後的生活中,每當她急躁魯莽對他人造成傷害後,她都會以母親的話自省,這對Jo的成長真是受益匪淺。

還有下面這個情節,我個人非常喜歡。

16歲的大女兒Meg無意聽到別人說:Meg的媽媽真是有心計(plan),自己家裡很窮,就讓女兒跟鄰居家17歲的小男孩Laurie套近乎,這就是讓女兒用美人計來覬覦別人家的財富。Meg對貧窮和富有的概念還很懵懂,不知道別人說的是什麼意思。媽媽是不是像別人說的那樣有這樣的心計(plan)?如果事實不是別人說的那樣,那麼媽媽對自己的愛女有什麼plan呢?她這樣回答:

我希望我的女兒們美麗善良,多才多藝,受人愛慕,受人敬重,青春幸福,婚姻美滿。願上帝垂愛,使她們盡量無憂無慮,過一種愉快而有意義的生活。被一個好男人愛上並選為妻子是一個女人一生最大的幸福,我熱切希望我的姑娘們可以體會到這種美麗的經歷。考慮這種事情是很自然的事,期待和等待也是對的,而明智之舉就是做好準備,這樣,當幸福時刻到來時,你才會覺得自己已準備好承擔責任,無愧於這種幸福。我的好女兒,我對你們寄予厚望,但並不是要你們急沖亂撞——僅僅因為有錢人豪門華宅,出手闊綽,便嫁給他們。這些豪宅並不是家,因為裡頭沒有愛情。金錢是必要而且寶貴的東西——如果用之有道,還是一種高貴的東西——但我絕不希望你們把它看作是首要的東西或者唯一的奮鬥目標。我寧願你們成為擁有愛情、幸福美滿的窮人家的妻子,也不願你們做沒有自尊、沒有安寧的皇后!

這是我見過母親送給女兒最美的話!以下是英文原文,更加回味悠長:

I want my daughters to be beautiful, accomplished, and good. To be admired, loved, and respected. To have a happy youth, to be well and wisely married, and to lead useful, pleasant lives, with as little care and sorrow to try them as God sees fit to send. To be loved and chosen by a good man is the best and sweetest thing which can happen to a woman, and I sincerely hope my girls may know this beautiful experience. It is natural to think of it. Meg, right to hope and wait for it, and wise to prepare for it, so that when the happy time comes, you may feel ready for the duties and worthy of the joy. My dear girls, I am ambitious for you, but not to have you make a dash in the world, marry rich men merely because they are rich, or have splendid houses, which are not homes becasue love is wanting. Money is a needful and precious thing, and when well used, a noble thing, but I never want you to think it is the first thing or only prize to strive for. Id rather see you poor mens wives, if you were happy, beloved, contented, than queens on thrones, without self-respect and peace.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即使自己家裡生活貧困,她還是去救濟更需要幫助的窮人,她的最小女兒Beth就是因為跟著媽媽救濟窮苦孩子,不幸染上猩紅熱去世了。在媽媽的影響下,這幾個女孩子都像Beth一樣卑微地存在著,但是給與身邊人冬日暖陽般的溫暖。

孩子成長中總是有很多困惑和疑問,像Meg一樣,她很容易愛慕虛榮,幸好有對無私的父母,他們的一言一行讓Meg重新審視自己,最終選擇平凡的愛情,過上簡單溫馨的家庭生活。因為她們相信媽媽所說:家是個簡單的地方,年輕的孩子需要熱鬧的Party,需要社會的磨練,但是,不論離家多遠,總是要回來家裡,而且一定會發現家是最溫暖的所在。

篇幅有限,我就不多說了。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看原著,有一定英語基礎的話看英文原著就更好了。至於英文原著和中文譯本的區別,就像一個美人,英文原著就是本尊,沒有任何修飾,原汁原味回味無窮。中文譯文就像是化過妝的美人,可能部分地方比原著更漂亮生動,但是不夠本真。當然也可以看電影,2019版的電影就挺好,比較真實還原原著,但是因為電影篇幅所限,小說裏很多細節都一筆帶過或者省略掉了。

寫在後面的話: 和一個vip客戶聊天,她說到大學的兒子最近也在看《小婦人》,還畫了一幅畫(看下圖),真好!《小婦人》不僅是女孩子讀物,男孩子也能汲取營養哦!

我很喜歡的電影海報(背面還有很美的句子)!

「不負愛與希望!」

小說被編輯採納並付20美元稿費後歡呼雀躍的Jo

「女性有自己的思想、靈魂和心靈,她們不止美麗,也有雄心和才華。」

雪地裏玩耍的Jo和Laurie,似冬天裡的一抹陽光

「我們要過的生活非常簡單,簡單的生活本身是一種幸福!」

下圖:四姐妹看不遠的隔壁家的豪華房子

「有些寶貴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愛、平安、健康和真正的人生幸福。」

上圖:端莊美麗的大姐Meg

「比起金錢和時裝來,工作更能給我們一種能力感和獨立感!」

最後說說小說的作者L.M.Alcott(1832-1888),挺遺憾她也是英年早逝,斯人已逝,感謝她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快樂的故事,就像冬天裡的一抹陽光,溫暖著寒冬的一切生靈!

人生建議:當戀愛電影看的姑娘別看《小婦人》


這是一部優秀的經典小說,勇敢的為女性發聲。(不可否認)

當時不知從哪裡來的一段關於勞裏和喬的一段剪輯——美好的下午,衣角紛飛的少女與青澀而又勇敢的少年在一片一望無際的蘇格蘭大荒原上,肆意奔跑,笑鬧著。一下子就擊中了我,如同多年前的《綠山牆的安妮》和《怦然心動》——同樣如油畫般的電影拍攝手法,又有著青春片特有的羞澀唯美。於是我毅然說服我那位執意要看《在時間盡頭等你》的沙雕基友去觀摩經典名著。當然欣賞甜茶的美色纔是她的目的。?_?

然後,通過勞裏艾米的深情擁吻,我才意識到: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我站錯了近一個半小時的cp。當時我內心蹦出來的第一個想法是:

人生建議2:英語老師曾經叮囑你一定要讀的名著一定要讀,不然終究有個時刻,你會追悔莫及。

曾經,有一本厚厚的英文原版《小婦人》在我面前,我卻因為不想看四個女人的家庭倫理大劇(並不是)而放棄了它。導致我現在不禁意難平不甘心,胸悶氣短,面容扭曲,像極了一個面目可憎的嫉婦。而艾米一度取代林有有,成為我最想搞死的女人。

這也是我一開始寫這篇文的衝動,不過老話說的好:衝動是魔鬼。所以,幾日之後我再看到這篇文章,羞恥心爆表(( (//?Д/?/) ))

但是我還是不甘心喬的結局,於是與基友再討論一次。可是短短几日,她就倒戈艾米一方,完全忘記了剛出影院時,我倆義憤填膺的罵艾米綠茶婊,勞裏大渣男。[當然這只是太過激動,口不擇言]我不解,她解釋:

艾米她獨立自主漂亮,又有自己的野心,他知道自己愛的是誰,也清楚勞裏當時只是把她當做一個代替品而已。後來她又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讓勞裏重新認識他。並且艾米相比於喬更優雅,更自知,雖然拜金,但又有自己的道德底線,更符合上流社會的名媛標準,也更匹配勞裏。而喬她太過於魯莽了,腦子裡的想法更多的是不切實際,過於追求理想化的英雄主義。勞裏對喬更多的是對另一個理想烏託邦的自己的愛慕,羨慕喬的無拘無束,和少年天生的冒險精神。我更願稱作為對上流社會的逆反。

而且最後她笑著說道

而且拜託現在是21世紀啦,需要的不就是像艾米一樣驕傲又漂亮,獨立的成熟女性嗎?而不是有那過於英雄主義夢想聖母至極的喬了。喬和簡愛這種姑娘早就在20世紀工業革命的時候流行過了。

我 一時語塞沒反應過來,隨後又仔細想想,是啊,現在不就是流行這種精緻女孩嗎?(原諒答主的語言匱乏,一時半會兒找不到準確的詞來形容這種女孩,以後再形容吧)

可是 不知怎麼的,我心裡還是有一點小疙瘩,總感覺哪裡不是特別的舒服。

先放這兒,有時間再寫


找到一篇寫到我心坎裏的文章.

讓我想想,其實第一次讀《小婦人》,是在小學。

那時候也沒什麼感覺,唯一印象最深的還是,喬和勞裏沒有在一起。

這個遺憾從我看完了整本書找不到喬和勞裏有後來開始啟動,到10年後2020年3月時在網上看見的電影些許片段後遺憾泛濫。

最後的我坐在影院上看著喬和勞裏的結局,這個遺憾上升到了頂端。

故事的開始

故事講述了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一個普通家庭的四姐妹,在追尋夢想和愛情的道路上,逐漸從女孩成長為女人的過程:大姐梅格端莊雅麗、三妹貝絲嬌羞文靜、老幺艾米要強嬌蠻,其中最吸引我們目光的,就是英姿颯爽的喬。

作者以自身為原型,把喬營造成美國文學史上早期的獨立女性的形象,她有才幹,有學識,努力刻苦,一直追尋自己的作家夢喬和勞裏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一次宴會上。

喬的裙子不小心弄壞了,不敢去跳舞,結果遇到了坐在簾子後的壁爐邊看書的勞裏。

結果兩個人在走廊外隨著室內的音樂節拍歡快起舞,充滿了俏皮和叛逆。

就像是典型的青梅竹馬情節,兩人打打鬧鬧,彼此陪伴成長。

我總認為,喬和勞裏一定會在一起的。

抱著不切實際的期待,幻想著或許電影版喬和勞裏的結局會不一樣。

聖誕節唱歌偷偷看著喬的勞裏、和喬一起比賽滑雪的勞裏、躲在屋子裡和喬大笑著一起跳舞的勞裏......

他們總有著聊不完的話題。

當勞裏與爺爺吵架時,喬第一個發現並能夠給他安慰和快樂;喬幫著勞裏一起謀劃著加入馬奇家的小社團......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只有喬稱呼他為「Teddy,我的男孩。」;

為投其所好,大學時期的勞裏開始寫有哲理性的信給喬,並稱自己要專心學術。

看到這的時候,我在想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也許他們會在小情書和俏皮話中逐漸發現彼此的真心,也說不定。

可喬還是誤會了貝絲喜歡勞裏。為了最疼愛的妹妹,她甚至沒有猶豫的,主動忽略了內心對勞裏的情感,告訴懵懂的自己「我不愛他。」

甚至喬的母親都認為喬和勞裏並不合適,因為兩個人的性格都太過倔強。

於是喬便更加堅定的,自作主張的認為自己不愛那個在自己心裡「最好的男孩特迪」。

像是要以此作為禮物送給他即將求婚的對象,勞裏兌現了和喬的承諾,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

油畫筆觸般絕美的背景下,勞裡面對心愛的喬幾番欲言又止後,終於對喬吐露心聲。

「為了讓你高興,我努力學習,戒掉撞球,你討厭的事統統不幹,耐心等待,從不抱怨,希望你會愛上我,儘管我根本不配……」「我愛你, 自從我認識你,喬,我無法自拔。」

喬還是拒絕了勞裏。她熱愛她的自由,他們是如此的相似,喬認為婚姻會破壞他們的感情。

他很難過,但還是對喬說,他相信喬終有一天會遇到自己愛的人然後結婚的。

他說:「我會在一旁看著。」

他不再是我的男孩

勞裏去了歐洲,喬則去了紐約。

像是相交線般,越過了年少陪伴的那個相交點,他們開始分道揚鑣,各自遠行。

七年過去後,貝絲的病危的消息讓喬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轉折。

妹妹過世後,喬不婚的觀點開始動搖:生命短暫,所愛之人難得。

她想勞裏了。

終於,她給勞裏寫了一封信。

她寫,「我曾以為最糟糕的是嫁為人婦,那時我太傻太年輕,但是我現在改變了。最糟糕的是我的生命力沒有你」。

鏡頭一轉,此刻勞裏和同在歐洲的艾米一起回到家鄉。

當在休息的喬睜開眼睛,一眼就看見勞裏時,我看見她的眼裡有光。

然而,勞裏告訴喬,他已經結婚了。是的,他和艾米結婚了。

......

那一封還沒寄出去的信,最終還是被撕毀了。

少年時的遺憾

「有些話只能留於齒間掩於歲月。」

喬終究錯過那個為了她戒掉撞球,戒掉一切她不喜歡的事的男孩。

通過這七年的兜兜轉轉,喬用實踐去印證了自由之路,自由難得又可貴。

想要自由,會失去很多東西,但自由卻並不是和愛水火不容的。

美好純粹的少女在懵懂的時候錯失她愛的男孩。我想我最意難平的就是這個吧!

年少時的愛啊!純凈又率真,連擁抱都是很輕的不敢用力的那種,離太近怕逾距,離太遠怕不通心意。

碎碎念

我一直都不能接受,勞裏和艾米最終會在一起。小說裏的勞裏和艾米相愛的過程也很草率、很不自然(個人觀點)。

勞裏喜歡有頭腦,性格直率,風趣親切的姑娘,他欣賞的一切品質都來源於喬。

而當時在歐洲留學的艾米恰當的隱藏了自己的虛榮,以藝術,繪畫等愛好裝點了自己的打扮。

不可否認,艾米貴婦的做派,善於交際的性格,在歐洲遊歷的經歷與勞裏更為般配,但,我始終認為,如果艾米不是喬的妹妹,或許勞裏永遠都不會把目光放在她身上。

故事的結局都很美好。教授和喬,艾米和勞裏是性格完美互補的兩對,大家都認為這是最好的結果。

至於喬對教授,我始終覺得不是愛情。不論作者如何渲染,最終讀完作品(看完電影)我還是意難平。

因為美好純粹的少女在懵懂的時候錯失她愛的男孩,最終,這個男孩和落於俗套的美麗的妹妹走在一起。

偶爾會想,如果陪同馬奇嬸嬸去歐洲的是喬,如果喬在紐約沒有遇到貝爾,那麼她和勞裏,是否又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呢?

果然還是我對喬和勞裏的執念太深了,或者是羅南和甜茶的顏值太高了,導致我一直有著顏值高的人才是官配的念頭。

識舊如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