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像豆瓣形容的一樣,電影就像一部婚姻勸退指南,特別是互相指責的片段,你會發現曾經最親密的人其實很早以前就對你不爽了,只是一直隱忍,沒有爆發,但到人決絕的時候會忘記所有你的好,只記得所有你的醜,太可怕。 ?


我在跟太太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懷著一種比較奇怪的心情。

我是一邊看一邊想著,如果主角這對夫妻其中一方或雙方都是是 @塔羅魔法師磨兄 和我的共同客戶/學生,我們會怎麼輔導和幫助他們

是的,說起來很奇怪,有些問題其實真的不必要用離婚去解決,因為如果是核心性的問題(個人的、內在的、一個人跟他自身關係的問題),離婚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問題不在婚姻上而在人身上。

是不是看起來很胡扯,婚姻問題就是人的問題吧?

婚姻是兩個人的問題,但有些問題必須要分開來解決。

比如磨兄和我總是跟客戶和學生說,一定要學會坦誠。對自己坦誠才能對別人坦誠。只要能搞定這件事,非常多的(而且通常是不必要又似乎很狗血的)「劇情」都可以避免。

但我們看看兩位主人公,很遺憾的,他們整部電影唯一坦誠的就在一開始那封形容對方的信,而在輔導者請他們讀出來的時候,他們都沒有讀。

這就是有了坦誠的念頭,最後又因為各種原因退縮了。

那場高潮的「決鬥」(呃...那已經不是單純的吵架了),看起來是兩個人一邊掏心掏肺一邊撕心裂肺地,說出自己所想,毫無保留的控訴。可這就是坦誠麼?

對不起,不是。吵架很多時候更多隻是所謂的氣話,也就是將一些不滿的真實想法用惡毒的難聽的方式包裝起來。

雖然幼稚又解決不了問題,還通常令關係惡化,但也是人之常情。

而我就覺得,如果他們身邊有像磨兄和我這樣的人去幫助,真有可能不用離婚還能修補關係。

就是因為他們身邊有的只是一般的同事,一般的朋友,一般的家人,一般的輔導者,不一般的律師(能力不一般但做法很一般)。

於是他們就像一般的夫婦那樣離婚了。

我看完不能說沒有感觸,畢竟結局還是充滿遺憾的,尤其我覺得最大的遺憾是明明能解決的問題,卻沒有人認真想過去解決的時候。

可以說除了老律師,這部戲裡面的人都很自私,所以也就把事情搞成這樣了。

也可以說,兩夫妻都沒有真正想過去處理好婚姻,而忙著處理自己的感受。

孩子?通常說著多重視,但我看來多重視也遠遠沒有他們對自己的關注多。

所以我看完最大的感想就是,可以把這電影作為一個案例去看待。

當然了,最後必須說,磨兄和我也不能夠幫到所有的人。

因為很多人壓根不想我們幫,而只是找個人發泄一下和聽他們自己有多慘,但對解決問題不怎麼關心。

當我們以為每個人都想有happy ending,但其實有很多人做的每件事都堵住了通往happy ending的路。

在這一點上,這部電影非常真實。


我是武者麥斯,靈性健身與極簡武學創始人。想看更多健身和防身武術乾貨,可以關注我的知乎和公眾號【極簡武學】,有問題,想交流,也歡迎私信。我還有個「健身專屬羣」,可以微信加eds-max聯繫。


《婚姻故事》講述了一場漫長、繁瑣、撕裂,真實得甚至有些驚悚,又時而充滿溫情的美國式離婚。在破碎的婚姻之中,曾經的紅白玫瑰早已成為了蚊子血和白米飯,性感的意義也就不復存在。影片裏,斯嘉麗褪去了濃妝,剪了短髮,從始至終穿著不凸顯身材的家居服,似乎宣告著與過去「性感」標籤的決裂。

展現婚姻中消極面的電影不在少數,多位影后都曾在婚姻倫理片中貢獻過教科書式的演技。梅麗爾·斯特里普的《克萊默夫婦》、凱特·溫斯萊特的《革命之路》、夏洛特·蘭普林的《45週年》分別探討了不同時代、不同階段的婚姻關係,這為同類型題材片樹立了三個範本,也成為後繼者難以逾越的高門檻。

原本以為,演了十年黑寡婦和其他商業大片的斯嘉麗演技會退步,但事實上她在《婚姻故事》中的表演顯示出了她紮實的演藝功底和回歸嚴肅電影的誠意。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這種場景設置和人物關係極為簡單的婚姻題材並不好演,全靠具有高度共鳴性的演技打入觀者的內心,這時明星光環成了累贅,因而需要演員更為精準地解讀並演繹各種複雜且微妙的情緒,徹底地「去自我化」。影片中,女主在婚姻中的心力交瘁,對於離婚訴訟的躊躇不定,面臨丈夫質疑的閃躲猶豫,以及那壓抑已久的獨立思想,都通過斯嘉麗的表演,或娓娓道來,或突然釋放。

而片中另一位主角,飾演丈夫的亞當·德賴弗,我之前只在《飢餓的心》和《星球大戰》系列中對他稍有了解,但通過《婚姻故事》才發現,他的表演能力大大地被低估了,德賴弗值得更好的導演和劇本賞識。


美國白左文藝青年導演編劇最喜歡這種革命之路式的喫飽了撐得夫妻撕逼大戲劇本了。


海歸要淡水養殖,那樣纔能有未來


不是電影教我的,而是現實如此。

(我最喜歡的就是他們吵架的片段,我覺得兩位演員演的都很好,非常有張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