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例如王維的:「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和羞走,低眉回首,卻把青梅嗅。


只要用動詞,就有情感流出。自己動,有情感流出;作者表述非己怎麼動,能射出自己的情感流出。修飾動詞的副詞再一用,就能流出作者是強調還是掩飾,真動還是假動以及波動的起伏大小。不論什麼事情什麼情懷,七情六慾就那些,複雜的只是七情六慾的交織和起伏。

落帆逗淮鎮。逗

胡窺青海灣。窺

素手抽針冷。抽

樓角初銷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銷

執花紋象簡,憑琴堂書案,日日看青山。執、憑

苔如酥泥葬落花。葬

風歌笑孔丘。笑

世味嚼蠟,塵世摶沙。嚼、摶

抽刀斷水水更流。抽、斷

我持長瓢坐巴丘。持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磨、吮

直掛雲帆濟滄海。掛

淚暗拭,又偷滴。拭、滴

拔劍四顧心茫然。拔

移舟泊煙渚。泊

行到中庭數花朵。數

斜撥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拔、剔

一城秋雨豆花涼,閑倚平山望。倚、望


謝邀。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短短几句勾勒出少女的懵懂羞澀。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脣 蹴罷鞦韆》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盪完鞦韆,正累得不願動彈,突然花園裡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迴避。「襪剗」,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髮鬆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後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李清照這樣描寫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韓偓《香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較之韓詩,有青出於藍之勝。這首詞風格明快,節奏輕鬆,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5] 本人新註冊知乎,不介意的點個贊再走,謝謝
謝邀此刻想到的是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詩佛的境界,大愛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他怎麼還不來。

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納蘭容若《浣溪沙·一半殘陽下小樓》

一個「卻」字,精準無比。羞澀卻回頭,以速寫手法,留下了少女動人的回頭一瞬,也留下了那縷少女心思,不足為外人道的微妙感覺。

竊以為「見人羞澀卻回頭」與易安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意境相若。皆用寥寥數字,從細微的動作上,極其傳神的暗示出了多變的少女心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