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音調其實很簡單,對比北京音(普通話)只有一聲存在大的差別:

北京音 55 35 214 51

天津音 11 45 213 53

把北京音的一聲讀成低平(11),別的先不用改,就有八成了。如果拿不準低平有多低,有意識地去體會北京音輕聲的那個音高,就是天津話一聲的音高。

二三四聲的升降幅度比北京音略小,區別不是很大,至少走向一致,一開始可以忽視差別,僅去適應一聲的音高。適應了一聲的音高之後,找點錄音跟讀就能找著二三四聲的具體位置,跟著連動變調去習慣就好了。

連讀變調我不太好一下子總結出來,想了想,明顯的就是「一聲+一聲」和「四聲+四聲」。

因為一聲很低,比如「知」「乎」單念都是11,連續的低平會讓人很痛苦,所以連讀「知乎」時第一個字的音調會略為上升,約為13-11的樣子。因為起始音低,所以跟「值乎」的45-11還是有區別。

「四聲+四聲」中,前面的四聲字降的陡峭度(?)稍微平緩一點,約為54+53的樣子。

但雙四聲詞如果前面有別的字,即雙四聲詞是合成詞的後半部分,那麼第一個四聲字有讀成低平(相當於一聲)的傾向。如「世界」單用54+53,「魔獸世界」和「西園寺世界」約為11-53。

「三聲+一聲」不太好描述,感覺是第一個三聲是丟掉前半的降調保留後半的升掉,但升的幅度較低。

其他的連讀變調跟北京音相似,三聲後接二四聲時三聲後半上升部分淡化,接近低降,但不完全丟掉。

「三聲+三聲」前面的三聲幾乎丟掉前半的降的部分,變成與二聲相近的升調,例「展覽館」。

另外注意絕對不要聽北京人對天津話,尤其是一聲的描述。我不是針對目前已有的某個北京人的回答,而是這種認知在北京人中非常普遍。上面我用11描述天津音的一聲,其實有一些地方是用21描述的。確實天津音的一聲有輕微下降的,所以21的描述也是正確的。但是這個很小的降調由母語高平(比如北京)的人來感覺,會被放大成很明顯的降調。遵循這種描述去以有意識的降調去讀天津音的一聲,是會產生非常大的偏差的。天津音一聲的輕微降調是無意識發出的,所以以11去練習就可以了。

然後是一些音節的變化,其實現在已經多向普通話靠近了,保留的多是口語常用詞,較硬的詞不變的趨勢在增加。

比如理論上大多數「a/e/o」開頭的會+n,即an→nan,en→nen,ou→nou等,

但習慣上保留+n的和已經傾向不+n的都有。如「庵」「襖」「藕」「漚」等傾向+n,「安」「愛」等已經傾向不+n。但特殊用法如「愛人兒」(指可愛,或諷刺的用法),必須讀「nài」。

早期外來語僅有老輩愛+n,如「安培」,年輕人不+n,

但日本人名不適用,「安倍」即使是年輕人+n的趨勢還是有。現代外來語一律不+n,如「安度因」「奧格瑞瑪」。

一些文白異讀的習慣,同上,也是在與普通話趨同。

僅少量口語詞和一些地名保留,如表模仿的「學(xiáo)」(學學人家,學舌等),「水閣(gǎo)」「鈴鐺閣」等。


難以速成,我一天津人都說不好天津話。但是我齒音重這一點,改不了,外地人也學不會。所以天津朋友還能聽出來我的津腔。

而且慣用法你不在那個環境裏真學不會。

有知友以楊光的快樂生活主題歌為標準,考古文博界我覺得可以再放寬,學到劉慶柱先生的口音就行了。


不好學來著。

反正我一倒天津口,頭倆字兒還行,從第三個字兒就能拐到膠遼官話上去……


要說速成

《沒事兒偷著樂》應該看過吧?片子裏一羣優秀的外地演員,幾乎沒有一個能把天津話學到100%的。

就算天津人馮鞏,口音也不是很地道。片子裏天津話說得最好,最接地氣的是誰呢?演張大民他兒子小樹的那個小朋友。

所以別惦記速成了,不如學點土語。

比如說形容小姐姐長得好看,就說「你可真走姬」,或者「儷姬」,說她身條好,就說「你個個真好看」,比如說形容別人會買東西,看見別人買了好東西,過去誇一誇,就說「你可真是大黎」。保證你很快和天津人成為好朋友。


啊這這這 這問題問的 天津話真的不怎麼好學 雖然和東北話一樣聽著很魔性很搞笑很幽默很有感染力 但是發音完全不同 我大學在南京四年 沒有任何一位朋友會被我的口音帶跑偏 學都學不對那個味兒 我一開始還挺執著於給他們普及天津話的 後來屬實是放棄了 要真想學的話 emm 要麼多聽聽相聲吧 像聽高考英語聽力一樣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