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奴役民眾、喫外星人、地爆天星、中子滅殺、造人肉戴森球、影子內閣、智屑/蜂羣同化、雜交飛升。。。但是我說這是烏託邦,這就是烏託邦

烏託邦之夢:穩定度+5


斷斷續續玩了一個月,200個星球,資源200K以上爆倉,人口接近2萬億,40支滿編150萬以上戰力艦隊,玩過的格局最大的遊戲吧

可惜一開始把電腦和天災難度設得太低,只打了肅正協議,被我追著打,後來實在是沒有對手,無聊了,重開一局

第二局

設定八百恆星四旋臂,電腦難度準將,天災級別四倍,哺乳獅族。

前兩次嘗試,都是位置不太好,佔地盤比不過旁邊的電腦帝國,可能是跟開局選了繁門新階有關,也因為殖民地開的太多,沒有建礦區,人口增長太快,崗位不夠,經濟崩盤,後來還自不量力打周邊國家,被共同防禦聯合KO。

第三次嘗試,選了第三種開局即初始相同種族盟友,下定決心臥薪嘗膽:

  •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結盟;
  • 只在重要關卡升級恆星基地,艦隊慢慢造,不然維護成本太大;
  • 巴結失落帝國,它把對我的態度調成了寵幸,給我送科技;
  • 瘋狂圈地佔地盤,四個科研船,三個工程船,不跟別國簽協議,因為會降低影響力收入;
  • 一口氣建了二十個星球並改造,區劃點滿,第二建築造機器人廠,慢慢攢人口。

後來發現基礎崗位的人太少,就想著哪個國家能打,過去抓奴隸。然後發現西南的那個鳥國,給我發羞辱信息,還宣稱我的星系,更重要的是它的共同防禦盟友很菜,同時也被別的帝國圍毆。根據情報,我宣稱了它二十多個星系,隨後宣戰,一路未遇抵抗,陸軍登錄十幾個星球,然後議和,再把這個種族的人口定為奴隸,全部轉移到我的主要星球,廢棄離得太遠的星球。總共抓了一百多億奴隸吧,人口和經濟實力大增。

隨後我的盟友們成立了星際聯盟,跟另外兩個聯盟對抗,爆發第一次星際大戰,但因肅正協議的出現方停手。這次肅正協議很強,人工智慧艦隊有最高戰力80萬的,艦羣總戰力三百多萬。我有十二隻三十萬的艦隊,所以去跟肅正協議對剛了。結果肅正艦隊被全滅,我損失1/3艦隊,因為有傳統和法令的加成。

打完肅正天災後,又很無聊。我又挑起了第二次星際大戰,我們聯盟打另外兩個聯盟。

後來發現奴隸制經濟的一個固有矛盾,奴隸主階級的人口是不斷增長的,而工作崗位是有限的,由此引發奴隸主階級與奴隸階級對工作權利的爭奪。

隨著歷史的演進,奴隸主階級的人口佔用了大量原本是奴隸階級從事的基礎崗位,如農夫、礦工、職員等,奴隸們落入失業的悲催命運,失業人口過多又會引發起義、暴亂,帝國龐大疆域裏相繼出現四羣奴隸起義,都被血腥鎮壓。

而作為在屏幕面前默默注視著這一切的統治者,怎能允許帝國內亂。由此採取了3個措施:

  1. 進行強制人口遷移,調整各星球專家與基層人員的人口比例,優化產業結構;
  2. 創建奴隸星球,把沒用的奴隸轉移過去,最後放了一千多億奴隸吧,而且沒有建設住房,這麼多奴隸沒有房子住、沒有工作,天天互攻互滅,命運很黑暗。
  3. 實行更為徹底的人口凈化政策,除了主體種族獅族和人工智慧機器人,還有人類,其他種族如節肢類、真菌類、鳥類、爬行類,統統驅逐出帝國,讓他們自謀生路,自生自滅。這個政策在執行了幾十年後,有三千多億外族人口消失。

現在,因為一直等不到天災到來,很無聊,與聯盟成員反目,一打四,10700單位的艦隊,平均150萬戰力,被其他國家打掉了五千多單位,當然,他們損失也相當慘重。火星撞地球般的戰鬥,很激動人心。


玩的時候不耽誤我玩手機(?ω?)

人類內心最嚮往的,便是至高無上的權力


《羣星》是一款太空題材的戰略策略遊戲。遊戲中包括了多種多樣的外星種族和豐富多彩的隨機事件,還有頗具史詩感的大事件。

《羣星》作為P社諸多小眾遊戲中最火爆的一款,原因主要有2點:一是P社遊戲大多沒有中文版,而羣星有騰訊TCP平臺的高質量官方漢化。二是P社之前的戰略遊戲都是基於真實歷史題材,這些遊戲要求玩傢俱有相應的歷史知識,才能容易理解種種複雜的設定並體驗到遊戲真實模擬的快感,門檻非常高。而羣星作為架空題材,創作者可以更加自由的發揮想像力,綜合融合多種太空題材的創意,而玩家不會像體驗歷史題材遊戲一樣,被自己的知識所劇透,體驗更具新鮮感。

《羣星》中好玩的體驗如下:

1、豐富的種族選擇和種族特性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選擇人形生物、機械、哺乳類、鳥類、爬行類、真菌類、節肢類、軟體類、石頭等多種文明種族,而每個種族內部又有豐富的種族特性可以選擇。這些內容可以供腦洞大開的玩家進行充分的自定義設定,從而達到每局遊戲都有截然不同的體驗。

種族特性的設計尤為值得稱道,這些設計並非簡單的腦洞,而是根據種族可能的發展歷史,設定了不同的發展方向。例如機械,有設定起源為人類僕從的機械種族。如果選擇這個特質,則必須在人口中留出5個寶貴的位置給予大腹便便無所事事的人類。也有失控的機械軍用機器人,在誕生時就毀滅了自己的創造者。還有曾與有機體和平共處但最終決定獨霸的智械網路。

而誕生在海洋中的軟體文明因為原初生態環境脆弱,格外注重環境保護,整個文明也自由且和平。

這些種族設定的內核其實展示了設計者深厚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方面的閱歷和深刻的理解。《羣星》作為架空的太空題材,卻因此顯得真實可信,更保證了其遊戲性。例如,獨裁擴張的軍政府文明雖然在前期進展迅速,但後期很容易遭到反抗;而烏託邦類的聯邦文明則需要一步一個腳印,逐步發展外交關係,但如果中途遇到不講理的野蠻文明,很容易因為軍事力量孱弱而中途崩殂。

對於歷史軍事愛好者類型的玩家,《羣星》更能充分發揮玩家的想像力。在太空中DIY一個種族的前世今生,並帶領它征服星辰大海。如何調配文明內部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發展,如何應對敵對、友好、邪惡、善良多種多樣的其他文明,這種文明領袖感比一般的歷史戰略題材遊戲更具史詩感。

2、太空探索和隨機事件

除了不同的外星種族,太空探索可以說是《羣星》的另一大玩點。《羣星》融入了多種太空題材的隨機事件,你幾乎可以找到一切太空經典元素,如星戰、星際迷航、異形、漫威、普羅米修西斯等等。

這些隨機事件還加入P社傳統的一本正經惡搞。比如科研船損毀,可以有101種不同的死法,失誤激活古代防衛無人機被殺,偷窺太空巨鯨啪啪啪被發現後被揍死,被外星飛船裏的寄生蟲寄生後自相殘殺而死,研究土著時被猛獸喫掉,被異星遊樂場損壞倒塌的摩天輪砸死等等。

一局遊戲需要幾十小時,而太空探索是充分釋放玩家想像力過程,玩家在應對這一個個事件中充滿了興奮點,不覺枯燥。

3、牛逼閃閃的太空級武器

P社玩家經常自嘲為大奸大惡,主要是玩家扮演的角色高高在上,不是帝國領袖就是上帝,往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急功近利,加上遊戲性設定,經常出現一些細思恐極的情況。而後期P社也逐漸惡趣味,將一些玩家腦洞變成了現實。在《羣星》中就是這些牛逼的終極巨像級武器技能。

地爆天星:引爆星球內核,將整顆星球炸個粉碎,同時獲得礦產+12效果。

安樂天使:將整個星球封裝進一個永遠也無法穿過的透明屏障中,同時獲得社會學研究+8的效果。這個是最細思恐極的技能,試想一個星球的人被永生永世的隔離在一個區域內,隨著資源減少和這種被禁錮感的恐懼蔓延,這個星球上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再看看那個社會學研究+8的效果,真是又好笑又害怕。

此外還有中子滅殺、納米疫災、天神裁決等技能。

4、充滿哲思的史詩事件

在遊戲進行到100紀元和200紀元時,分別會觸發1次史詩事件。這些史詩事件其實是現有人類對宇宙文明思考的抽象簡化。人類探索太空時,目前最大的疑問在於,為何整個宇宙顯得寂寥無聲。按照數據推論,一個掌握了曲率引擎的文明,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將自己的星艦和基地發展至全星系。而根據已經推算得出的宇宙壽命和宇宙廣度,幾乎可以肯定在我們之前一定有無數的文明,自然而然,產生了一個終極問題——他們去哪了?《三體》給出的答案是黑暗森林理論,而其他科幻小說也有不同的架構設定。

《羣星》的大事件正是基於此,設計出了很多終極問題的史詩事件。例如100紀元觸發的墮落帝國文明事件,銀河系中有一些上古文明科技及其發達,但是不知為何,整個文明陷入了頹廢的沉寂。玩家發展到一定勢力時,會激活墮落帝國的覺醒,原來是這些上古文明窺視到文明的發展可能最終會毀滅宇宙,所以有責任感的文明設定了大過濾器的機器人軍隊,一旦文明達到某個級別,就會觸發機器人軍隊進行文明毀滅。而這些機器人第一個毀滅的就是創造者本身。

200紀元可觸發宇宙大可汗事件,這是一隻純軍事的恐怖文明,猶如橫掃西方的匈奴人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回到銀河系,將一切文明徵服並付之一炬,可收集的資料統統帶走。此外還有獵奇的超宇宙怪獸利維坦,異次元惡魔和脫離肉體,飛升至虛擬世界的種種大事件。

每次暗流湧動,敵人自四面八方而來,他們誓要將玩家掌控的帝國與整個銀河化為灰燼。大敵當前,遊戲裏的所有人團結在一起,不論是摯友還是宿敵,力量團結在了一起,連那些先行者也不再坐視不管。AI和玩家一起放逐了那恐怖的敵人。

這些大事件將文明生存毀滅的問題帶入遊戲供玩家體驗,史詩感十足,且充滿無窮的後韻哲思。很多事件是根據玩家MOD,官方進行改編二次創作,可以說《羣星》玩家羣體創作的高質量同人反哺了遊戲,極大加強了本體的遊戲性。

這就是《羣星》最吸引人的地方,每一次遊戲都是一場精彩的歌劇。我們這代人窮其一生也難以活著進入太空時代。但至少在遊戲裏,能讓我們品味一下它的魅力。

題外話的一點就是P社始終是個小公司,抄玩家的MOD做DLC還賣那麼貴,硬核玩家也經常震怒,然而最後還是含淚買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