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日本的立場上,為了民族富強,國家振興,近現代日本是否在做最有利的事,包括對外擴張以及戰敗後的親美策略。我個人認為對近現代日本民族來說,並沒有更好的選擇。

說到「站在日本的立場上」,我覺得沒有比日本人更能代表「日本的立場」的了

然而,日本人都不認為「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一直在做最合理的事」

我看到這個問題後,正好問了問日本人,目前有四個人給了我回答。我整理一下他們的觀點。

  • 第一個人認為,日韓合併非但沒有給日本帶來長遠的利益,反而造成了今日的種種日韓矛盾。
  • 第二個人認為,出兵大陸讓日本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即便是會遭到美英的打壓,也好過數十年持續地將國力損耗在大陸。
  • 第三個人認為,日俄戰爭是受到了英美挑唆,最後贏得窩囊不說,還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好處,倒是給軍部增加了莫名其妙的自信心,以至於後來高估自己實力和美國幹架。
  • 第四個人認為,戰爭期間有太多的年輕有為的人死在了戰場,國家根本就不應該讓未成年人當兵,甚至慫恿他們在戰敗後自殺捐軀。

總結,從目前的反饋情況來看,日本人普遍對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感到「做得不合理」的地方几乎都集中在與「對外戰爭」掛鉤的事情上

明天我接著問別人。如果有新的發現,我再接著更新。


補充一下兩個新的反饋:

  • 第五個人認為,對俄國(包括蘇聯)和與中國(包括國共)的一切本土干涉都是不妥當的。就應該盡量避免與國土大、人口多的國家進行戰爭。另外,對朝韓的殖民行為也持保留態度。
  • 第六個人認為,與美國開戰之前一直都沒能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比較有利的外交地位是最值得可惜的事。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國策一直都是傾向於對外開戰,而不是對外交流,尤其是與美國的外交做得太不到位。


相傳德川家康曾經教導手下,要「向上看,但不忘自己限度」。前半句日本人始終記在心上,但後半句他們中的不少人卻置於腦後了。

說句不客氣的話,從對外擴張的那一刻起,日本一直在通過製造更大的問題來解決現有問題,終有一天問題大到根本無法解決,彼時的他們有無後悔過呢?


怎麼可能?

以二戰為例,隨便找個日本人都後悔和美國開戰。

廣場協議和泡沫經濟破滅,日本人心裡是後悔的,有高級官員不止一次和中方說第一不要接受美國對匯率要求,第二不要主動刺破泡沫,應該慢撒氣。

還有2010和2012年的中日間的事兒,日本政府心裡也是後悔的。

還有些稍微不為人知的例子,比如中日歷史和解問題,再比如日本的財政健全化問題,也許日本都做錯了。


怎麼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一個國內財閥林立貪污層出不窮,政黨政治極不透明黨魁凈挖國家牆角,軍隊動不動兵變政治家朝不保夕的變亂國家怎麼可能一直在做正確選擇。從日俄開始日本的政治頭腦就拿去典掉了,戰爭從來沒有考慮過要達成什麼目的,到了二戰過後日本一片廢墟,今天的日本的現代化架構就是戰後被老美重新建構的,之前那套日本早就死透透的,日本的正確選擇你還不如說是麥克阿瑟的選擇。


「……包括對外擴張以及戰敗後的親美策略。我個人認為對近現代日本民族來說,並沒有更好的選擇。」

哦,是嗎?「對外擴張」是合理的事?

明治維新那時日本最崇拜的是英國,那麼近代英國可曾想過吞併德法?可曾想過亞洲利益獨佔?哎~我們的小機靈鬼兒日本就敢這麼想,也敢這麼來。

日本自己對二戰的檢討文多的去了,題主可以自己去查。

(註:日本對二戰的檢討文反思戰爭罪惡很少,更多的是反思為何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日本當時要出個羅斯福,把經濟問題解決了,就完全可以避免參與二戰。)


一半歸咎於一腳踩上帝國主義的末尾而另一腳不知道往哪兒擱。另一半歸咎於小國的悲哀:等不起。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歷史不接受如果,一切因緣際會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是「未曾設想的道路」啦


沒什麼存在最合理,勝者王,敗者寇,史書由勝利者書寫。

我們現在談論日本,會帶有個人及歷史因素去蔑視它。假設當時是日本戰勝,中國戰敗,並實現其「八紘一宇」目標,並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強國,那當時的決定就是最合理。

所以歷史沒有假設,失敗者只能承受惡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