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的能力。

內容運營的範疇比較廣,從執行角度甚至跨了工種,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也就比較多。創意能力、文案能力、溝通能力、營銷能力、產品意識和流量意識……如果要從所有能力中抽象出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我認為是「講故事的能力」。這雖然不是一項單獨可量化的標準能力,但如果具備了這項能力,相當於讓你其他的能力都可以發揮指數級作用、強者愈強。

比如創意能力,無論叫內容運營還是內容營銷,都是基於內容這個容器,所以首先必須得是一篇好內容、可讀性強、後面的營銷價值才得以發揮。增強可讀性最好的辦法就是講故事,如果要講好一個故事,首先需要洞察人性。好故事背後一定和人性關聯,我把人性偏負向的稱為本性或動物性,比如懶惰、貪婪、妒忌、色慾等等;偏良性的稱為人性,比如同情、責任、善良、勇敢等等。如果一個創意,沒有從人性角度出發,那大概率會是平淡如水的。

往往偏效果訴求的內容是映射動物性的,會更直接地帶來轉化,比如賣教育的要先營造你的焦慮感、賣醫美的要先吸引你的嫉妒心、賣理財的會先勾起你的貪婪欲。看看網路小說的廣告,是不是都是直擊內心水面以下那90%的冰山,看完各種暗爽但絕對不會分享朋友圈的那種。

而偏品牌訴求的內容則更多映射良性人性,避免影響用戶認知對品牌產生負面聯想。比如同樣是保險廣告,如果是經紀公司偏直接獲客的,一定是講和你同齡的誰誰沒買保險遇見意外全家拖垮的災難故事、先讓你「焦慮」起來,不然你不會覺得「買保險」這事兒很急迫,你急迫了再聊具體產品。而保險公司的品牌廣告一定是講「責任」,說賠付了多少人幫助多少家庭走出困境,要關聯負向人性反而沒人買了。

這就說到內容表達方式的技巧,為什麼說講故事可以讓各項能力指數加成呢?我們假設所謂「內容運營」或「內容營銷」的產出物都是用於流通傳播的內容,而非被動的工具型內容(比如說明書、百科詞條),那麼內容中間是否有情緒點、對於這篇內容能否引起閱讀者的共鳴至關重要。

我有時和客戶或者服務商溝通,優質內容的結構有什麼經驗,比如總分總結構、開篇要承接標題、論點前置、中間層層展開、圖文並茂邏輯清晰、長度適當、收尾並引導轉化等等……過兩天客戶找來了,說效果不好,你一看內容結構確實沒問題,就是感覺缺了點「靈魂」。為啥呢?沒情緒燃點,沒共鳴。用大家常說的一句虛話就是——沒溫度啊。

相信做營銷的或者做內容的都聽過這個經典的故事:

早春,繁華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老年盲人乞討者在自己的攤位前樹立一個牌子寫著「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收穫很糟糕。詩人(好像是拜倫?)路過,見此情景,遂在把牌子修改為:「春天來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 下午詩人再次路過時,乞討者已收穫豐厚。

「春天來了」這四個字為什麼經典,因為把一句客觀陳述句賦予了想像的空間。此時路人腦補出自己心中的故事,良性人性中的「同情、憐憫」被喚起。記住,路人掏錢並不是為乞丐買單,而是為自己心中的故事買單。這個案例能夠經久流傳,也和其本身具有的故事性有關。

回想一下上學時課本上劃線的考試重點你現在還記得幾句,但從小聽的很多故事可能會記一輩子。為什麼四大古典文學名著都是故事,為什麼「三國演義」比「三國志」讀者甚眾?趙子龍懷抱阿斗長槍白馬七進七出、諸葛亮拉著魯肅的手在大霧中草船借箭、關雲長單刀赴會、孔明空城撫琴……這些場面是否真實、又或真實是什麼樣,誰知道呢,但是大家都記住了,因為故事很精彩。

試想一下如果馬丁·路德·金的那次著名的演講「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改成「關於美國提升有色人種種族平等的建議與意義」,估計觀眾都散了。「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畫面一下就出來了有沒有?白人黑人都兩行熱淚有沒有?至於為什麼是喬治亞的紅山,我不知道,也許有特殊意義也許沒有,但是有這麼個山頭就比沒有強。

有沒有想過內容運營的鼻祖是誰?個人認為是宗教。宗教將宗旨內容化到教義里,以故事化的形式利於理解和傳播,傳教士捧著各種經書四處講故事完成傳教的過程。如果經書不是講故事而是講哲學邏輯,那這教估計傳不動,門檻太高了。

故事能力還有一個和內容創作本身看起來無關的意義——有助於溝通。比如做內容運營,你得申請預算吧,不管找老闆申請、還是給甲方提案,又或是申請兄弟部門支持,能不能講好一個故事都可能影響結果。因為內容運營是一件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的事,不像投信息流廣告,完全可以數據導向,核心方法論就是測試,不斷ABtest、找到最佳模型放量投放就行了。但內容是一件長期的事,很可能寫了99篇內容沒火、第100篇火了,但是項目可能撐不到50篇就停了。我的經驗也是講故事,比如講競品案例。

我有時陪銷售去提案,給客戶講PPT的時候前麵價值啊、產品啊這些客戶都是靠著椅背聽,不時打個哈欠,講到案例、尤其是他家競品的時候,都是坐起來、保持前傾、豎起耳朵聽,不時點頭、提問、記筆記。你講得越是繪聲繪色,突出細節,越能增強真實感、可信度。比如「他們家那老王,您也認識,當時都絕望得開始找下家了。突然這篇內容就火了,就這篇啊我給您找鏈接。就這篇一夜之間就爆了,ROI翻了5倍,他們銷售團隊都接不過來了,周末都加班。您看這我去他們公司駐場拍的照片,一個月新招了30個人干這事兒。後來我們就總結出方法了,然後出爆款的幾率就越來越高,您看他這半年前我截的圖當時才多少粉絲、現在多少粉絲。聽說老王上個月又漲工資了……咱們現在有捷徑了,可以直接複製……」

所以其他回答說的那些能力都對,但是你具備了他們說的那些能力,再加上我建議的這個技巧,絕對事半功倍。


內容運營:圍繞內容的生產和消費,搭建起一個良性循環,持續提升各類跟運營相關的數據,達成吸引流量、培養潛在用戶、引誘轉化的目的。常見的誤區是,只做編輯不做分發。

不管哪一個職位,都要對自己的KPI負責。內容的KPI可以這樣設定。

當老闆要用戶量時,如果你是內容運營,你應該考核自己通過內容帶來的新增粉絲、下載app的量;

如果你是活動運營,你應該考核自己通過活動而來的新增用戶量;

如果你是用戶運營,你應該考核自己老帶新帶來的新用戶量。

總之,你的KPI跟自己的工作內容相關,要是自己hold得住的,大方向上又能滿足老闆想要的。


大家好,我是羽翼課堂創始人Benny。內容運營的核心是圍繞內容的生產和消費,搭建一個良性循環,從而持續提升各類對運營相關的數據,最終達成吸引流量、培養用戶,實現轉化的目的。

所以我們做內容運營的目的就是:吸引流量、培養潛在用戶和促成轉化。

在這裡要插一句,很多運營新人總是容易把內容運營和新媒體運營兩者搞混。其實這兩者的區別很簡單,內容運營是從產品出發,以產品為第一優先順序,關鍵就是把產品賣點提煉出來,以及學會講故事。而新媒體運營的核心則是以賬號為第一優先順序,關鍵是把賬號做好做大。

話說回來,我們繼續聊內容運營。

當我們打開任意一個門戶網站,都會看到各種新聞,文字類的、視頻類的,圖文類的;在搜索引擎上搜索關鍵詞,就會出來上百萬個結果,還有鏈接地址、icon;在各類貼吧、論壇上也有各類興趣主題、例如生活類、遊戲類、動漫類的;當然還有大大小小的電商網站,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包括產品標題、圖片、詳情頁,甚至各種好評文案等,都是內容運營的範疇。

所以不管是門戶、企業官網、搜索引擎、電商、貼吧論壇等,都是通過內容為用戶提供服務。這之間的區別僅僅只是內容類型不一樣,用戶可以參與和互動的方式也不同。所以不同的產品則內容運營的側重點就會完全不同。

一、內容運營三階段

做內容運營可以簡單劃分為三個階段。這也可以對應運營人能力提升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內容編輯

在這一步最核心的就是做好內容編輯,換句話說就是做好一件事。對於1-2年內容運營人而言是工作中的重心。內容的生產主要包括UGC、PGC和PUGC。但不管是哪一種,其核心目標就是解決持續供給內容的問題,並能確保供給的穩定和高效率生產。說白話就是內容編輯要以生產內容作為工作重點。

雖然說內容運營是以產品為核心出發點,但事實上在這個階段,內容運營對產品本身的關注並不多,關鍵只需要對自己生產的內容負責就行。

而要做好這些,關鍵有兩個維度:內容撰寫和內容分發。

先說內容撰寫,這一部分可以說是內容運營從業者最基本的底線要求,包括確定內容形態(文案、圖文、視頻、音頻等)和內容調性(偏娛樂性、偏理性分析等)。具體就是從文章標題、內容描述以及配圖上下功夫。重點要學的也是這幾塊知識,包括爆款標題技巧、文案寫作技巧、高清配圖的搭配等等。甚至對一些已有的10W+爆款文章進行二次加工。

內容分發:內容運營崗最大的誤解就是只知道埋頭生產內容而不懂得分發。

內容分發的核心目標是要建立內容消費路徑,從而提高內容運轉的效率。內容分發的三要點:

1:列出主流媒體發布平台,進行等級分類(需要了解各平台的相關政策),從中選出最合適的發布渠道。所謂的合適,不能一味的追求高閱讀量,尤其不要盲目地只盯著兩微一抖,雖然這幾個平台用戶基數最大,但有時候效果往往比不上很多垂直門戶。還要根據投入精力、投入/產出比、私域導流難易度、用戶互動、活躍度等等,通過複核維度來挑選;

2:測試,通過一定時間的數據測試,根據數據反饋情況再來進一步的篩選確定;

3:預留鉤子,無論是在垂直門戶網站還是搜索引擎、亦或是貼吧論壇等,在任何一個公域流量池中都要學會留有鉤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長期有效的引流。

第二階段:內容運營

一個只會做內容編輯的運營,永遠也只是一個小編,想要混出頭,光靠這樣還遠遠不夠。所以內容運營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學會內容運營。

我們要了解到,內容的生產,無論你是PGC還是UGC,對於公司或者投資方而言,其實並不那麼care。他們看重的關鍵是能否把用戶留住,並讓這些用戶實現轉化,從而最終實現效益。所以當有足夠的內容生產之後,我們需要思考的就是: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用以不同的內容運營策略從而實現商業價值。

對於運營者而言,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在進行內容運營時首先就需要先解決四個問題:

1:確立好內容供應鏈的架構問題。即通過系統去解決內容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裡需要區別第一階段內容編輯對於內容採集、整理的區別)

2:確立好內容面對的初始用戶群(種子用戶);

3:想清楚每個階段需要側重於哪類內容;比如社交類的首先要解決如何留存種子用戶,並通過運營方式確保這類種子用戶的活躍;再比如電商類,不同商品描述又以哪類表達方式展現最好,同時能提供什麼樣的工具便於商戶與客戶間產生交易等等;

4:關鍵路徑的梳理;

除了思考以上四個問題外,內容運營還需要考慮內容消費者定位問題,主要包括平台定位+受眾定位+運營目標。以及內容標準的確立,比如哪些屬於熱門內容,如何展現這些內容以及內容質量評判的標準等。

這些都是這個階段內容運營者需要考慮的,也是工作重點。

另外在這一階段也需要考慮內容推送的渠道問題,主要考慮的因素就是要優先考慮渠道是否覆蓋推送對象(以目標用戶為核心),以及推送內容的時效性。在選擇上可以依據三個點來判定:過往的推送數據、競品選擇的渠道和用戶興趣點所涉及的渠道。

當然最後還需要分析推送效果:

用戶行為檢測:效果判定

數據表現:漏斗模型

基於用戶生命周期的內容運營

關於這一階段,最後需要補充一點的就是:無論何種形式的內容平台都會經歷一個生命周期,所以在這個階段的內容運營也應該符合生命周期的邏輯:

在運營領域中,最常用都的生命周期通常分為用戶生命周期和產品生命周期,這兩則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而在這個階段的內容運營則以用戶為基礎。

無論產品發展到什麼樣的階段,對於一個新用戶而言,通常會有這五個階段:

新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流失期

針對用戶的不同階段,內容運營人則需要採用不同的運營策略:

新手期:一個新用戶無論是通過什麼樣的渠道進來的,內容運營都應該先進行內容引導,例如啟動頁內容、熱門優質內容推薦等,讓用戶快速的了解你;

成長期:在用戶使用一段時間後,通過數據分析對用戶進行標籤,然後進行分類推薦、閱讀延伸等等,增加用戶粘性;

成熟期:這一階段,用戶的使用頻次、忠誠度等都是相對較高的,所以內容運營在這一階段以互動為主,通過拓展用戶興趣、用戶圈層等方式,加強用戶之間的聯繫,同時搭建內容成長體系;

衰退期:任何一塊產品或者內容型平台,對於用戶而言都不可能永遠感興趣的,所以用戶在成熟期之後必然是會進入一個衰退期。所以在這個階段,內容運營人需要拓寬用戶興趣邊際,通過熱門內容的推送來激發用戶新的興趣點;

流失期:如果用戶新的興趣點激發失敗,那必然就會導致流失。而優秀的內容運營者勢必不會就這麼看著用戶流失,而是需要去分析用戶流失的原因。根據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的召回方案,然後根據召回結果,進一步的來優化內容和機制等。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沒有哪一種內容可以保證讓用戶永遠感興趣。所以這一階段的內容運營要以用戶為核心,基於用戶生命周期為準則制定不同的運營策略。

第三階段:產品運營

內容運營的第三個階段就是產品運營。如果說內容運營是做好一個方向的內容,那這一階段是要以「面」的思維,去做好多個方向的內容,把內容當做橋樑去連接產品和用戶;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又會發現,這一階段的很多工作會和內容運營相似,只是兩者的出發點或者圍繞的核心點不同,前者更偏用戶,而後者更偏產品。

產品運營基本上適用於所有內容型產品,就是靠內容來驅動的。典型的有知乎、微博、小紅書等。

二、內容角度的產品演化路徑

靠內容驅動的產品其演化路徑基本可以分為四個策略:冷啟動、單品策略、多品策略和生態策略。

冷啟動:在這個階段,關鍵需要確定三個問題:1、通過細分差異的內容,找到市場突破口,從而獲得流量。比如知乎,深耕於問答社區,通過認真、專業的知識問答來構建友善的社區氛圍;2、明確內容生產機制是PGC還是PUGC,亦或是UGC,比如像喜馬拉雅就是典型的PUGC模式,而像優酷、抖音、小紅書這類的算是UGC;3、確定內容的分發機制,即分類/推薦機制,典型的有【帶標籤的信息流】,例如今日頭條的信息流,根據個性化推薦演算法來進行內容的推送,另外還有分類專題,比如像喜馬拉雅則是通過內容分類來讓用戶使用等等。任何一款依靠內容驅動的內容型產品,在冷啟動階段都需要思考清楚這三個問題,

單品策略:在單品類內容下,獲得核心競爭力和認知度,從而來探索商業化路徑。其內容的生產機制,不管最初是什麼模式,最後都會逐步過渡到UGC。

在互聯網強者越強的影響下,單品策略的產品其實並不多,畢竟為了滿足用戶的更多需求,任何內容型產品都在不斷拓寬自己的內容邊界。即使是聚焦於某個行業的社區,也都演變成所謂的大單品策略,即通過聚焦領域的影響,來增加社交、資訊等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比如像很多小說網站、從原來的單純更新網文延伸出了社交等功能。

多品策略:在單品或多品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擴展覆蓋品類,並不斷擴展內容邊界,內容形式也從單一的向多元化發展,例如文字過渡至音頻、視頻等。從而增加用戶體驗,獲取更多流量,擴大商業化價值。

多品策略最核心的其實並不是品類的擴展,而是更多內容的整合。其UGC的內容生產機制必然是帶有一定的激勵,通過用戶激勵從而打磨出高效、高品質的內容。

除了整合各類內容,多品策略另一個關鍵點就是內容的分發機制。想頭條能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其最大的核心點就是其推薦機制,基於用戶規模的擴大,而不斷增加的個性化演算法推薦。讓用戶一打開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內容。

生態策略:所謂生態策略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樣子,其實解釋起來也很簡單,就是讓用戶通過社區實現自生長,就好像一顆種子種下去,自己能夠生長一般 。再具體點,就是讓用戶在社區里可以實現交友、賺錢、購物、娛樂等等。所以不用一提到生態策略覺得得很複雜。

生態策略的核心就是要在用戶之間建立關係鏈,並對所有用戶進行分層,並實施不同的用戶激勵機制。另外所謂的構建更豐富的商業化機制,其實就是利用產品機制,來提高內容運營和用戶運營的效率,最終構建完整的內容生產—消費—變現生態。

以上四個策略,很多時候未必只能單一選擇的。很多大的內容型產品通常會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選擇以不同的策略為主。所以內容運營人對這幾個策略都應該有所了解並掌握。

具體的工作方法就是找到潛在紅利空間,首先佔據身為 ,然後對標競爭對手,通過內容上的核心差一點,不斷放大來進行對標打擊。同時不間斷地生產頭部爆款內容,建立槓桿,放大勢能。這就是構建內容競爭力的整體路徑。

總結:內容運營的三步,第一步是基礎,第二步和第三步從某種角度而言,其實沒有先後之分,也無高下之判。換句話說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內容運營從業者不同的發展方向,從名字上看也能知道,第二步偏運營,第三步偏產品。事實上,任何一個運營崗位當提升到一定程度時相互間都是互通的。

如有其它問題,請關注公眾號「scyyhd」,會安排專人,第一時間回答您的疑問~~


運營的刀耕火種時代已經逐漸遠去,而精細化運營則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工作多年的「老運營」們隨著時代摸爬滾打,大多都已有了足以傍身的一技之長。但入行不久或想轉行的朋友們可能依然對運營一頭霧水。

因此,我們收集了近20頁的運營招聘需求,並進行了分析,為還算是新手的你深度剖析運營應該掌握的各項能力,希望能有所幫助。

運營的刀耕火種時代已經逐漸遠去,而精細化運營則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工作多年的「老運營」們隨著時代摸爬滾打,大多都已有了足以傍身的一技之長。但入行不久或想轉行的朋友們可能依然對運營一頭霧水。

因此,我們收集了近20頁的運營招聘需求,並進行了分析,為還算是新手的你深度剖析運營應該掌握的各項能力,希望能有所幫助。

很多入行不足2年,或想嘗試進入運營行業的新手們都會有一些困惑,而這些困惑往往又非常致命——畢竟與自己的職業發展息息相關,例如:

運營是打雜嗎?入行門檻低,事情多,好像什麼事情都應該我來做;

我在公司做了一兩年運營,但能夠寫在簡歷中的東西好像不多;

我想轉行做運營,應該怎麼辦?怎樣才能知道我是否適合這個崗位呢?

開發與設計同事的核心能力是他們的技術,運營人員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如果你也恰好有以上這些困惑,那麼好,我們不聊雞湯,從實際工作與案例出發,一項項來解答問題。

運營的工作多且雜,但你得自己找到規律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情況——文案、PPT、策劃、總結、調研、推廣、數據分析、用戶溝通等等,好像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並且這些事情都千頭萬緒,細碎且雜亂。自己的工作涉及的範圍非常之廣,覺得運營好像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

在談到運營的核心能力之前,得先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裡。運營工作既多且雜,但你得自己從中找到規律,即——都叫運營,自己到底做的是哪個方向?下面的這個列表可以供你查詢:

活動運營。工作主要圍繞著項目進行,即一個個活動的策劃、進度管理、落地執行、資源確認、效果評估、宣傳推廣等;

產品運營。工作圍繞某個產品進行,即通過一系列手段,提升產品的數據,如裝機量、新用戶、註冊數、點擊量、用戶互動數量等等;

內容運營。工作主要為內容的生產與推廣,以提升某些內容(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數量、閱讀量、互動量、曝光量等為主要目標;

用戶運營。工作以用戶相關為主,即構建一個用戶新增、留存、促活、喚醒、傳播的循環。工作目標以提升用戶數量、活躍數、新用戶數等等為主;

新媒體運營。工作圍繞各類新媒體平台(雙微,抖音,百家號等)展開,主要工作內容為內容維護,粉絲維護,活動對接等;

電商運營。即主管淘寶天貓京東等平台的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可能有商品管理、商品包裝、活動對接、商品付費推廣等。

相信看到這裡,你應該對自己的工作定位與方向,有了一個稍微清晰的認知了。我們所謂的運營,大體就可以分為以上這幾個大類了,它們雖然都叫運營,但僅從工作內容的簡單描述上來看,就很明顯有著不小的區別,更不用說它們各自需要的工作技能了。

不過,既然都叫運營,那麼必然也有共通之處,而它們之間相通的地方,就是身為一名運營應該有的核心能力。

收集近20頁招聘需求,找到了這些運營的核心能力

運營的種類雖然非常之多,但就像上文所說,它們之間有著共通的能力需求。對市場上的運營崗位的招聘要求進行分析,應該就能夠得到相應的結果,因此,我們在招聘網站上收集了近20頁的運營相關招聘需求,並把這些文字進行詞頻及語義分析,得出了下面這張關鍵詞雲圖片——

?

運營能力關鍵詞雲圖

在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些關鍵詞的頻率非常之高,它們也正是運營所必備的四大核心能力:溝通能力、數據分析、運營策劃、內容創作。下面讓我們結合案例,著重了解一下這四大能力。

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本身可以分為表達與理解。表達需要清晰、簡單,一個項目擺在了你的面前,你是否能夠將這個項目的內容與目的簡單地傳達給你的同事?在運營過程中,自身品牌遭受了輿論危機,你是否能夠第一時間將事情向領導解釋清楚?

理解能力,即是從對方話語中分析出其真實的意圖,並給出答案。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恰當地回答「女友的三個經典問題」?」這三個問題是:

我跟你媽同時落水你先救誰?

如果有人給你一億讓你放棄我你怎麼辦?

我跟前任誰漂亮?

很明顯,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重要,提問者即女友,看中的並不是問題本身的答案,而是回答者的態度及情感交流。

不只是在互聯網運營領域,溝通能力是現代社會所有崗位的基礎能力,掌握好這個能力,才能開始接下來的工作。

數據分析

數據所指的範圍很廣,包括瀏覽量、用戶新增、詳情數據、產品數據、客戶數據、市場數據、推廣數據、seo數據等等。

而作為運營,對於這些數據不僅要明確其確切含義,更要明確這些數據的應用意義。任何一部分數據出問題都會反映出一些問題,而運營要做的就是,匯總觀察數據,並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為下一步的優化解決方案提供支持。

比如下圖,展示的是一家店鋪當日的流量。如果我們不通過數據去分析它上升或下滑原因,那以後就不能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更不能提升我們的運營能力。

?

關於數據分析,這裡附上幾個常用的分析方法:

PEST分析法:用於對宏觀環境的分析,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方面。

5W2H分析法:何因、何事、何人、何時、何地、如何、何價。

邏輯樹分析法:把問題的所有子問題分層羅列。

4P營銷理論:分析公司的整體營運情況,包括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四大要素。

用戶行為理論:主要用於網站流量分析,如回訪者、新訪者、流失率等,在眾多指標中選擇一些適用的。

增長黑客的海盜法則:精益創業的重要框架,從獲取、激活、留存、變現和推薦5個環節增長。

運營策劃

這裡所說的策劃能力,並不是單單指活動策劃或者內容策劃,而是指在工作開始之前,對於某個月或者某個季度的工作部署,其中包括目標、策略、執行、監測、優化等內容。

任何一個運營崗位,都會需要任職者有策劃能力與對整個項目的整體思維,如下圖:

?

那麼就能力來說,所謂的策劃能力,又包含哪些方面呢?

分析能力:對自己的平台與產品了如指掌,並且能夠清楚分析競品的優缺點;

用戶定位:對目標群體有準確認知,有共情能力,了解其心理與需求;

營銷策略:即針對目標的一整套完整的策略,發現——評估——促進目標實現——總結。

效果評估:執行只是基礎,後期的總結才是關鍵,通過對結果的分析,下次的項目才會有相應提升。

內容創作

做運營,時時刻刻都在與文案打交道,小到焦點圖banner,大到項目落地頁文案,無時無刻不在要求運營人員需要有文字創作能力。文案是基本功,而只有對用戶有足夠洞察力的人,才能寫出好的文案。

但互聯網發展至今,對於運營人員的要求也不僅僅是「能夠寫作」而已,所謂的「內容為王」時代已經到來,除了能夠寫文案,還需要會製作音頻,視頻,圖片等等。內容創作的載體多種多樣,但核心是不變的,即內容的創作都需要運營人員在前期有一定的數據驗證和分析。


推己及人,無我利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