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話他這麼一說,你也就這麼一聽。人家謙虛謙虛,你怎麼還當真了?你相信不求甚解的他能寫出那般錦繡文章嗎?反正我不信。

我也不信「惟願孩兒愚且魯」就能「無災無難到公卿」。」哈哈。。。文人的表達嘛,總是夾雜自己的思想在裡面。

不求甚解的豈是讀書?活著一世,求官一時。倦鳥知還,不為所累。故此,不求甚解。說的是瀟洒的狀態,不是隨手翻翻不往心裡去的讀書方法。

看得見字卻不動腦筋去想那是個什麼


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道理似乎都懂,玄而又玄的覺得自己的思維站在高處。。

然而,讓你張開嘴表達一下你高深的思維,卻只有啰嗦冗長或者只表達出了淺顯與無趣。。

到頭來你說讀書是增益了時間的價值,還是浪費了時間本身?

因此,還是看看《論讀書》,對於需要求甚解的,多做做讀書筆記,多記憶一些內容。

記憶是融會貫通的基礎,是遊刃有餘的基本功!


問問豬八戒,人蔘果是什麼味道,感覺大概是一樣的。

謝邀。

朱子的這段話,你可以好好揣摩一下,講到不好讀書和好讀書的人面臨的情況。


謝邀。其實學習詩詞乃至寫作的過程,真的是好讀書不求甚解。一開始接觸,並不了解詩詞的結構,意象的運用,典故出處,乃至起承轉合互相勾連,以及形成藝術效果的各種技巧。最初的學習,就是反覆朗誦,朦朧的在詩中找尋語感的過程。是一種詩化自己眼光,敏銳自己感受力的過程。並不像如今的語文教育,需要去分析中心思想,提煉大意,背作者生平。感受的只是詩歌本身。

至於詩詞理論和各種技巧要不要學?當然要,但那是等已經會寫了後的多年,用來互相印證啟發學習的。一開始就看詩話保證你一頭霧水。

當然一開始格律還是要學習的。最後,陶淵明本身就是詩人,古人的學習方法本來也是童蒙時期,朗誦一大堆東西,不要求懂得。但在長大以後,加上閱歷和閱讀量這些東西就真成了肚子里的底蘊。另外,不求甚解其實只是閱讀中的一環,前幾遍而已,以後深邃了必然還有再讀經歷。每個時間段看書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東西。

不求甚解,其實也是一種讀書方法。不過我並不喜歡這種讀書只領會主要思想的方法。記得在哪聽過一個人說過:「成年人理解力強,所以讀書快。但記憶力不夠,讀完就忘了。」讀完一本書基本沒記住,其實和沒讀書沒有多大區別。一個人認真讀完一本書能記住的內容只有30%左右。極端的說就是一本書你至少要讀三遍,才算不浪費你的精力。我覺得讀書可以記點筆記,劃點重點。不過重要的是多讀點能漲知識的好書。


我以欣賞古詩詞為例,說三種情形你體會一下:

①某詩寫的好啊,情景交融,寓情於景,一個「X」字用的妙啊,表達了作者怎麼樣怎麼樣的感情……此為第一種情形。②這首詩寫的好啊,美啊,妙啊,說不出來為啥但就是如此美妙。此為第二種情形。③讀到某詩某句,大腿一拍,口中卻吐不出半個字,妙不可言是也。此為第三種情形。《莊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好讀書不求甚解也即是在文字映入眼帘鑽入心扉的某一剎那而產生的一種享受,美到無法言語。我理解的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不得不提醒一句,這一句話後面還有一句關鍵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需要一瞬間不求甚解的快感,也需要欣然忘食的鑽勁。上述三種情形當然也沒有優劣之分,只是階段不同感受不同罷了,扣字扣句也是很重要的!


就好像我喜歡你,卻又不知道你叫啥。不過讀的多了會慢慢明白的。
好多書讀了都會忘了,但是讀書的過程中的思考更重要,會潛移默化的改變一個人
很寂寞吧。需要不斷,不斷,在文字里檢索擊中自我的東西。但因為不懂,所以求而不得。
分分鐘想撕書特別是讀外國劇本,讀完懵逼還是懵逼但既然這些劇本的創作者能享譽中外一定有他過人之處,看不懂是自己閱歷不夠


瀉藥

學渣,本身沒這種體驗

按照古文解釋:喜歡讀書,只求了解大意,而不拘泥於逐字逐句


我就是這種人啊,我看書就是開卷有益,不求甚解。

體驗嘛,就是開心、爽、沒壓力……

對我來說,看書就是個消遣,跟玩遊戲、打麻將、唱K……一樣,我感興趣,就去買來看,真不打算精讀細讀深讀,一般一本書,打開看到20-50頁,如果還是提不起興趣,我就不看了。

呃,這麼說起來,感覺自己很low啊。

最近看心理學入門書,看了《對偽心理學說不》、《烏合之眾》《改變心理學的四十項研究》,正在看《社會性動物》,都是不求甚解。

不過似乎我看的書也就沒什麼特別深的,馬列原著依然看不懂,囧。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無法自拔 像打遊戲一樣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就是獲得獎勵的結果


只記得書名對作者是誰哪個國家的什麼流派的作者經歷過什麼才會寫出這樣的書一無所知所以說好書壞書無從談起只是跟著營銷號推薦的書單讀
……謝邀啊。我識字很早的,會說話的時候就識字了,很喜歡讀書,會想各種辦法找書來讀。很慶幸因為以前讀過的書大部分都很好,文筆情節俱佳的那種。當時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後來就能感受到好書那種潛移默化的力量了。……書中的一些內容可能初讀時不懂,但後來會慢慢理解,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第一次回答,有些語無倫次,望見諒。

就如同英語不好的我做英語閱讀時的體驗,老師一對答案,emmm,我們讀的是同一篇故事嗎?雖然好生氣可是還是要微笑,還是要多做幾篇已經讓自己失去智商的閱讀。

然後,昨日重現 。
算快餐式閱讀吧,只是懂得個表面意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