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現在的自己不應該這樣,卻在舒適中不願離開半步。整日渾渾噩噩,沒有什麼夢想,逃避現實,逃避問題。時常感到焦慮,卻不知道該如何改變。希望能夠在執迷不悟時醒悟,走上人生的正軌。


給清醒的自己一個重新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理由或者人


找那些會打醒你的朋友。

自己做不到的時候,向正路上的一切力量求救。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問題。

一個人的想法和他的感受系統存在不一致。而感受系統的優先順序比想法高無數倍。

這就導致,明知道一個行動是有價值的,應該去做的,但就是沒有能力去行動。然後,自己會因為沒有行動而嚴厲的批評自己。然後惡性循環開始。

打斷這個惡性循環,最重要的方法,是接受並支持正在進行的無效行動,因為這些習慣是非常好的滿足了內在的需要的。比如,我想停下打遊戲,去看教科書,但一局完了還想再來一局,同時頭腦裏大聲的罵著自己沒用。這時,跟自己說一句:打打遊戲是沒有問題的,再好好享受一會遊戲帶給自己的快樂。如果再能覺察到,遊戲帶給我的是哪種快樂就更好了,沒有也沒有關係。

再有就是從能夠接受的量開始,多次開始。哪怕打了一天遊戲,你也不會不上廁所。每次上廁所之後,可以讓自己做能夠接受量的行動,比如看教科書一自然段。並且看完這個自然段之後,立刻合上書,去打遊戲也行,幹別的也行。也就是一天可能上五次廁所,就至少看了五個小段。

千成別小看這每次一小段,很快就會在其中找到樂趣,慢慢就是一段變兩段三段。最後可以變成二十分鐘,一小時,兩小時。

只是注意一點,開始時,千萬不要超過可接受的量,也就是不要讓自己很大壓力的堅持。哪怕只能堅持兩分鐘,都沒問題,就從兩分鐘開始,做完兩分鐘就停。

這樣的方式,我和其他很多人親測有效。


兩個途徑,一是比較抽象的靠頓悟。這個一般經歷大起大落的人會有這種感受,有的觀念突然轉變需要一個契機,比如經歷一場大病的人就會開始注重健康,放下一些焦慮。有的經歷巨大挫折失敗,會開始反思,冷靜與理性許多。

二是中斷舒適來源。舒適區讓人有依賴,迴避現實問題。小舒適區是需要條件的,有退路就會有迴避問題的理由。這個要獨立,勇敢,就得需要具備不得不獨立,勇敢的環境。沒有路,人才會本能的去找路,去闖路。很多人一天看很多書,想很多問題,能複述出來的道理有條有理,卻一事無成,藉口繁多。終究還是需要實際的去解決問題才能把知識轉化成結果。才能成就自信,才能真正成長。

發佈於 2020-05-25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隨緣隨緣

謝邀@小迎睡不醒

不管怎麼說,按當前這樣的情況呆在舒適區中,是很舒服的事情,當然願意這樣做。

如果沒有體驗過別的選擇,並且沒有從別的選擇中體驗到更好的事情,又如何改變呢?

題主覺得有夢想、不逃避現實、不逃避問題,是更好的選擇麼?為什麼?

如果不確定是更好的選擇,為什麼要離開當前的情況?

如果不知道上面那些會是更好的選擇,為什麼要選擇這些自己都不知道的選項呢?

除非你願意跨出選擇的第一步,哪怕先選擇嘗試一下,纔有可能搞清楚。

問題是,你願意跨出第一步麼?

即使你願意跨出第一步,有夢想、不逃避現實、不逃避問題的選擇,根本不舒適,那怎麼辦?

好好想想,到底怎樣纔是你想要的人生。


不管怎麼說,按當前這樣的情況呆在舒適區中,是很舒服的事情,當然願意這樣做。

如果沒有體驗過別的選擇,並且沒有從別的選擇中體驗到更好的事情,又如何改變呢?

題主覺得有夢想、不逃避現實、不逃避問題,是更好的選擇麼?為什麼?

如果不確定是更好的選擇,為什麼要離開當前的情況?

如果不知道上面那些會是更好的選擇,為什麼要選擇這些自己都不知道的選項呢?

除非你願意跨出選擇的第一步,哪怕先選擇嘗試一下,纔有可能搞清楚。

問題是,你願意跨出第一步麼?

即使你願意跨出第一步,有夢想、不逃避現實、不逃避問題的選擇,根本不舒適,那怎麼辦?

好好想想,到底怎樣纔是你想要的人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