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窮必然是滲透性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細枝末節。小到買菜,大到買房,對於負能量的人來說任何事情都能成為哭窮的契機。

"哭窮"是種病,最好的根治方式是遠離病原體。

你沒辦法輕易改變負能量的人,他們裏幾十年如一日的愛抱怨,斷不會因為你一兩句話而改變。

我母親是一位非常愛哭窮的人,哪怕家裡有五套房子,在我的事情上她從來都是窮養窮養再窮養。

我有無數次父母不給錢買不起衛生巾買不起牙膏的經歷,這種創傷性的回憶我連在知乎寫下來都需要極大勇氣去回憶。那種沒有金錢的恐懼感、自卑、不安,以及長期以往的那種「哭窮」的壓迫是旁人無法體會的。

哪怕我在創業之後花的不是她的錢之後,她依然想把她那雙病手伸進我的事業裏,我無數次受了她無形又骯髒的打擊。

現在她跟我哭窮,我半點情面不留直接回懟。

"哎呀今天沒錢買菜了"

"你把房子賣了不就有錢了?"

"電費貴了20塊,快交不起了"

"你少去旅遊兩次能多交幾年的電費了。"

"現在打車太貴了,都沒錢坐車了"

"那你別出去跳舞不就有車錢了?"

每次我回懟之後都是一場惡戰,但是吵的次數多了之後,她哭窮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

哭窮這種行為說到底是為了博得關注,很噁心,而且最麻煩的是你小時候沒辦法判斷,你真的會以為"自己家很窮,我不配過好生活"

在盲目相信的時候你會很受困擾。但等你懂得反抗之後,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更加開闊。

不要擔心自己的反抗過於尖銳,他們在哭窮的時候怎麼沒考慮到是否會對年幼的你產生影響?

奉勸一些喜歡哭窮的家長:養不起別生,不想養丟垃圾桶放孤兒院。別生了之後噁心小孩,謝謝。


1.做一個積極、陽光的人,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培養自己樂觀向上的信念;

2.努力賺錢,有足夠的生活能力,擺脫貧窮的困惑;

3.多孝敬父母,感恩父母,也許父母的哭窮是為了激勵你更加的努力;

4.樂於改變,特別是有些從小父母強加灌輸的不太合理的意識,會影響自己的成長,當自己有能力判別對錯的時候,就要做出明智的選擇,提升自己,勤學習,多總結,常反思;

既然你已經認識到父母的哭窮帶來的是不好影響,想要擺脫這些對自己不好的影響,相信你一定會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加的優秀;任何的思維習慣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而改變的,只要你加以堅持;


1.隨著年齡的成長,要越來越能夠理解父母的一些行為,他們在你眼中的些許不恰當的行為是基於那個年代沒有條件的教育,和受限於狹窄的視野,以及工作的性質等等。他們不像我們能享受優秀的教育資源,優秀的書籍,有些我們很早懂的道理他們從小因為貧窮和生存的社會環境而養成了思維定式,自然也不能理解我們的想法,變成了代溝。

況且他們當年有多窮,我們不能身處其境自然也不能完全感同身受,因為太窮了,所以知道現在這種生活來之不易,所以怕窮,所以節儉。

這種習慣是幾十年形成的,很難因為別人的幾句話而改變。所以在我們急於反駁之前,不如先理解,再評判。他們希望我們節儉,不管你同不同意,最好靜靜聽聽,笑笑就過去了。

2.明白不是因為父母哭窮給我們人格帶來了影響,而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改變我們的缺點,而有目的性地歸咎於小時候的遭遇。也就是阿德勒的「原因論」和「目的論」。原因論是看別人的,目的論是看自己的。


通過自己賺錢消費,慢慢建立自信


多掙錢的同時敢為自己花錢


能意識到他們「哭窮」的行為,就已經走在改變的路上了。


讓自己的經濟能力高於她們的,就好。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聽聽別人說的話。


1父母為什麼生你

2父母為什麼哭窮

3父母為什麼只對你哭窮

4父母是父母,你是你,何來擺脫。


那要看對誰哭窮了,對你哭窮,你就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多多賺錢,別人的看法不用考慮。對別人哭窮,更不用管別人的看法了,你過得越好,在人羣中越不容易相處,人多都是喜歡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財不外露挺好。家裡窮不窮自己知道就行唄


如今在親子教育裡面: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窮已經成為了很重要的部分。不要把成年人的壓力轉嫁給孩子,有時就算你不說,你不經意的表現都會讓孩子知道你的不容易。所以目前提倡財商教育,確實是有必要的,給孩子金錢的觀念,至少懂得錢不是隨便刮來的 。

關於你現在面對的困惑也是很多朋友都在面對的,你倒是可以把這個事情帶來的影響列出來,然後一一攻破,只有面對才能解決。你能提出這個問題已經走出了要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期待更新問題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